專利名稱:致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致動器,尤其涉及一種可防震的致動器。
背景技術:
隨著通訊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數(shù)碼相機已被人們廣泛地應用于手機等便攜式電子設備中( 請參見Development of compact camera module having auto focus actuator and mechanical shutter system for mobile phone,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2007. ICCAS '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17-20 Oct. 2007 Page (s):2319-2322) 。目前,常用的具有對焦功能的相機模組通常由步進馬達驅(qū)動鏡筒沿其中心軸運動來進行位 置調(diào)節(jié),最終達到對焦的目的。
然而,步進馬達在便攜式電子設備受到震動時很難調(diào)整鏡筒的位移與傾斜使其中心軸與 鏡頭的光軸處于同一直線上,從而使得鏡頭模組對焦不當,獲得的影像模糊不清。
發(fā)明內(nèi)容
有鑒于此,提供一種防震的致動器實為必要。 一種致動器,其包括
兩端開口的活動裝組,所述活動裝組具有一個活動裝筒及多個與所述活動裝筒的外壁相 連的線圈,所述活動裝筒具有一個第一收容腔,所述多個線圈以所述第一收容腔的中心為中 心對稱分布;
兩端開口的固定裝組,用于收容所述活動裝組,所述固定裝組具有一個兩端開口的固定 裝筒及數(shù)量與所述線圈的數(shù)量相等的磁鐵,所述固定裝筒與所述活動裝筒同軸,所述磁鐵固 設在所述固定裝筒上,所述磁鐵與所述線圈一一相對,且所述磁鐵沿平行于所述固定裝筒的 中心軸方向的中心軸與所述線圈沿平行于所述活動裝筒的中心軸方向的中心軸處于同一直線
連接體,用于將所述固定裝組及所述活動裝組連接在一起。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致動器具有多個線圈,對該致動器的某一線圈 通以特定電流可使活動裝筒在震動過程中產(chǎn)生位移、傾斜,因此可修正于攝影時由于晃動產(chǎn) 生的不當對焦問題,同時也可修正活動裝筒于生產(chǎn)組裝過程中產(chǎn)生的偏心問題。
圖l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致動器的組合示意圖,其包括固定裝組及活動裝組。 圖2是圖1的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致動器的固定裝組及活動裝組的立體組合剖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固定裝組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固定裝組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所提供的致動器的分解示意圖,其包括固定裝組、活動裝組及 連接體。
圖7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所提供的致動器的固定裝組、活動裝組及連接體的組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請參閱圖1及圖2,其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致動器IO,它包括外殼20、兩端開口的 固定裝組30、兩端開口的活動裝組40、連接體50及承載體60。
該外殼20用于消除外部電磁對該致動器10的干擾并防止該致動器10的電磁影響其外部電 子元件的工作。該外殼20可通過鎳鐵合金、導電塑料、表面導電材料、導電玻璃等磁屏蔽材 料制成。該外殼20具有一個底板22、兩個設置于底板22相對兩側的第一側板24及兩個設置于 底板22的另外相對兩側的第二側板26。該底板22的幾何中心開設一通孔222,用于光線穿過 底板22。
該固定裝組30具有一個固定裝筒32及四塊裝設于固定裝筒32上的磁鐵34。該固定裝筒 32具有四個方形側壁301。該四個側壁301圍成一個第一收容腔302,該第一收容腔302用來收 容活動裝組40。
相鄰兩側壁301相交形成一條棱303,共形成四條棱303。棱303與該固定裝筒32的中心軸 平行且沿中心軸方向向固定裝筒32的底部延伸形成四個第一定位單元304。該第一定位單元 304用來將固定裝筒32與承載體60定位并固定。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定位單元304為定位柱。 當然,該第一定位單元304也可以為定位孔。
當然,該第一定位單元304也可單獨成型,再通過膠合粘結、螺接等其他固接方法與固 定裝筒32固接為一體。
當然,也可以不需要第一定位單元304。
該磁鐵34呈山形,其具有第一端341、與第一端341相對的第二端342及位于第一端341與 第二端342之間的連接部343。該第一端341、第二端342及連接部343分別沿平行于其中心軸方向延伸出第一段344、第二段345及第三段346。其中,第一段344與第二段345沿該磁鐵34 的中心軸方向的長度大于該第三段346沿該磁鐵34的中心軸方向的長度,且第一段344的磁極 與第二段345的磁極相同,第三段346的磁極與第一段344的磁極不同(即,第一段344與第二 段345的磁極為N極時,該第三段346的磁極為S極;第一段344與第二段345的磁極為S極時, 該第三段346的磁極為N極),從而使得磁通可在磁鐵34內(nèi)傳動,減小了外漏的可能。 當然,該磁鐵34也可以為條形磁鐵。
將該磁鐵34設置在該側壁301的內(nèi)壁上,即完成了該固定裝組30的組裝。本實施例中, 通過膠合粘粘的方法將磁鐵34設置在側壁301的內(nèi)壁上,且其第三段346與承載體60相對,并 遠離承載體60。
當然,若該固定裝筒32由磁鐵34可吸附的材料(例如鎳鐵、不銹鐵或鍍鋅鐵等)制成, 則,此時可將磁鐵34直接吸附在側壁301的內(nèi)壁上。
請一并參閱圖3,該活動裝組40裝設于固定裝筒32的第一收容腔302中,該活動裝組40具 有一個活動裝筒41及數(shù)量與磁鐵34數(shù)量相同的、且與該活動裝筒41的外壁相連的線圈42。
該活動裝筒41為一個具有大致呈圓形的第二收容腔411的方形結構,且其中心軸與固定 裝筒32的中心軸處于同一直線上。該第二收容腔411用來收容鏡筒(圖未示)。該第二收容 腔411的側壁沿平行于活動裝筒41的中心軸方向朝向承載體30延伸形成四個第一定位柱412。 該第一定位柱412用來與連接體50定位及固定。
該活動裝筒41的外壁向外延伸出數(shù)量與線圈42的數(shù)量相同的連接部413。該連接部413具 有一個沿平行于該活動裝筒41的中心軸方向延伸的繞線柱414。該多個繞線柱413以第二收容 腔411的中心為中心對稱分布。該繞線柱414用來固定線圈42,且與磁鐵34沿平行于固定裝筒 32的中心軸方向的中心軸同軸,以使固定于其上的線圈42沿平行于活動裝筒41的中心軸方向 的中心軸與磁鐵34沿平行于固定裝筒32的中心軸方向的中心軸處于同一直線,且與磁鐵34的 第三段346相對。本實施例中,該繞線柱414朝背離承載體60方向延伸。
當然,該繞線柱414也可以朝靠近承載體60方向延伸。此時,磁鐵34靠近該承載體60, 且磁鐵34的該第三段346背離承載體60,以使第三段346與線圈42相對。
該連接體50為一平板彈片,其具有一個方形平板51。該平板51的幾何中心開設有一通孔 52,該通孔52使得光線能通過該連接體50。
該平板51具有一個圍繞該通孔51且遠離該通孔52的外框53、 一個圍繞該通孔52且靠近該 通孔52的內(nèi)框54及四個位于該外框53及內(nèi)框54之間的彈力部55。當然,該彈力部55的個數(shù)也 可以為兩個。該外框53還具有四個與第一定位單元304配合使用的定位孔56。該定位孔56與第三定位 單元304相配合將連接體50與固定裝筒32定位并固定。為了使得連接體50與固定裝筒32固定 的更牢,也可以在定位孔56與第一定位單元304之間點膠。
該內(nèi)框54開設有與第一定位柱412配合使用的孔541。該孔541與第一定位柱412相配合將 連接體50與活動裝筒41定位并固定。為了使得連接體50與活動裝筒41固定的更牢,也可以在 孔541與第一定位柱412之間點膠。當然,該孔541也可以為開口方向朝向通孔的弧形開口。
該承載體60呈方形,與外殼20相配合形成一個用來收容固定裝組30、活動裝組40及連接 體50的收容空間。
該承載體60具有一與該活動裝筒41的第一定位柱412相接觸的中央設有通孔的表面601。 該承載體60還具有四個與固定裝筒32的第一定位單元303相配合使用第二定位單元602,以將 該承載體60與該32固接為一體,以使組裝好的處于非使用狀態(tài)下的連接體50對應于活動裝筒 41的部分與連接體50位于固定裝筒32及活動裝筒41之間的部分分別處于不同的平面上。本實 施例中,該第二定位單元602為定位凹槽。當然,該第二定位單元602也可以為定位孔或定位 柱。
將線圈42與外部電路連通,使線圈42內(nèi)有電流流動,而通有電流的線圈42在固定裝組 30的磁鐵34產(chǎn)生的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帶動活動裝筒41沿其中心軸方向且背離承載體60移 動,從而實現(xiàn)對焦功能。
在具有該致動器10的鏡頭模組(圖未示)發(fā)生震動時,相機內(nèi)的傳感器可測得鏡頭模組 的震動情況,之后將該震動情況傳至相機內(nèi)的中央處理器,從而控制某一線圈42的通電情況 ,進而使得該線圈42受到磁力的作用而帶動活動裝筒41移動、傾斜,從而可修正于攝影時由 于晃動產(chǎn)生的不當對焦問題,同時也可修正活動裝筒41于生產(chǎn)組裝過程中產(chǎn)生的偏心問題。
當然,該連接體50也可為兩個結構相同的平板彈片,此時,該兩個平板彈片分別固接于 該固定裝筒32及活動裝筒41的兩端。
當然,該外殼20及承載體60也可以為圓形、三角形、五邊形或六邊形等其它幾何形狀結構。
請參閱圖4,其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致動器的固定裝組30a,其與固定裝組30的 區(qū)別之處在于固定裝筒32a的側壁301a的內(nèi)壁向其外壁凹陷形成一個收容腔33a,該收容腔 33a用來收容該固定裝組30a的磁鐵34a。當然,此時的致動器的活動裝組的線圈也收容在收 容腔33a中,且位于磁鐵34a的正下方。
請參閱圖5,其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致動器的固定裝組30b,其與固定裝組30的
7區(qū)別之處在于固定裝筒32b的側壁301b的第一端面302b向其第二端面303b凹陷形成一個收 容腔33b,該收容腔33b用來收容該固定裝組30b的磁鐵34b,且該側壁301b的內(nèi)壁開設有一個 與該收容腔33b連通的通孔35b,該通孔35b使得該致動器中的線圈位于該磁鐵34b的正下方。 請參閱圖6及圖7,其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所提供的致動器10c,其與致動器10大體上相 同,具有兩端開口的固定裝組30c、兩端開口的活動裝組40c及連接體50c,該活動裝組40c具 有活動裝筒41c及四個線圈42c,不同之處在于該連接體50c為八個連接線51c,該連接線 51c將該線圈42c與該固定裝組30c連接為一體。
當然,該固定裝筒也可以為三角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其他幾何結構。 當然,該線圈的個數(shù)也可以為兩個、三個、五個、六個或更多個。
另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在本發(fā)明精神內(nèi)做其它變化。故,這些依據(jù)本發(fā)明精神所做 的變化,都應包含在本發(fā)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致動器,其包括兩端開口的活動裝組,所述活動裝組具有一個活動裝筒及多個與所述活動裝筒的外壁相連的線圈,所述活動裝筒具有一個第一收容腔,所述多個線圈以所述第一收容腔的中心為中心對稱分布;兩端開口的固定裝組,用于收容所述活動裝組,所述固定裝組具有一個兩端開口的固定裝筒及數(shù)量與所述線圈的數(shù)量相等的磁鐵,所述固定裝筒與所述活動裝筒同軸,所述磁鐵固設在所述固定裝筒上,所述磁鐵與所述線圈一一相對,且所述磁鐵沿平行于所述固定裝筒的中心軸方向的中心軸與所述線圈沿平行于所述活動裝筒的中心軸方向的中心軸處于同一直線;連接體,用于將所述固定裝組及所述活動裝組連接在一起。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致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線圈的個數(shù)為兩個 或三個或四個或五個或六個,所述磁鐵的形狀為山字形或條形。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致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裝筒的外壁向 所述活動裝筒外延伸出數(shù)量與所述線圈的數(shù)量相同的連接部,以將所述線圈連接在所述活動 裝筒的外壁上,所述連接部具有一個平行于所述活動裝筒的中心軸的繞線柱,所述線圈固定 在所述繞線柱上。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致動器,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個中央設 有通孔的承載體,所述固定裝筒的一端設有至少兩個第一固定單元,所述承載體設有與所述 第一固定單元配合使用的第二固定單元,以將所述承載體與所述固定裝筒固接為一體。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致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單元為固 定柱或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單元相應的為固定孔或固定柱。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致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體為一個平板 彈片,其具有一個板體,所述板體具有一個位于其中央的通孔、圍繞所述通孔的外框、內(nèi)框 及至少兩個位于所述外框及內(nèi)框之間的彈力部,所述連接體的外框固接于所述固定裝筒靠近所述承載體的端部,其內(nèi)框固接于所述活動裝筒靠近所述承載體的端部。
7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致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體為結構相同的兩個平板彈片,兩個所述平板彈片分別固接于所述固定裝筒及活動裝筒的兩端。
8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致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體為數(shù)量為所述線圈的數(shù)量兩倍的連接線,所述連接線將所述線圈與所述固定裝筒連接為一體。
9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致動器,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一個與所述 承載體相配合的殼體,所述殼體及所述承載體相配合形成一個收容空間,所述固定裝組、所 述活動裝組及所述連接體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致動器。該致動器包括兩端開口的活動裝組,該活動裝組具有一個活動裝筒及多個與該活動裝筒的外壁相連的線圈,該活動裝筒具有一個第一收容腔,該多個線圈以該第一收容腔的中心為中心對稱分布;兩端開口的固定裝組,用于收容所述活動裝組,該固定裝組具有一個兩端開口的固定裝筒及數(shù)量與該線圈的數(shù)量相等的磁鐵,該固定裝筒與該活動裝筒同軸,該磁鐵固設在該固定裝筒上,該磁鐵與該線圈一一相對,且該磁鐵沿平行于該固定裝筒的中心軸方向的中心軸與該線圈沿平行于該活動裝筒的中心軸方向的中心軸處于同一直線;連接體,用于將該固定裝組及該活動裝組連接在一起。
文檔編號H02K33/18GK101645641SQ20081030360
公開日2010年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8月8日
發(fā)明者張仁淙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