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致動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339278閱讀:18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致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致動器,用于使例如車輛空調(diào)器中的氣流通道切換門致動。
背景技術(shù)
第2004-166320號日本專利公開描述了一種包括電機的致動器,該電機用作為驅(qū)動源。電機設(shè)置在一殼體中使得該電機的軸線延伸垂直于殼體的上下方向。兩個供電端子設(shè)置在電機的第一端和相對的從輸出軸延伸的第二端。該兩個分別與兩個受電端子接觸的供電端子,嵌入到設(shè)置在鄰近該第二端的樹脂模制部中。該供電端子連接到連接器端子,連接器端子進一步連接到外部端子。這樣從外部連接器為電機供電。進一步的,每個供電端子上的從樹脂模制部突出的部分為大體L字形并包括從樹脂模制部向電機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從第一延伸部的彎曲末端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與受電端子接觸的接觸部。接觸部在電機的軸向方向上與受電端子彈性接觸。這就穩(wěn)定了向受電端子電壓的施加。在上述致動器中,兩個供電端子的接觸部需要位于在上下方向的不同位置以與受電端子的結(jié)構(gòu)對應(yīng)。當(dāng)接觸部位于上下方向的不同位置時,供電端子可以形成為使得彎曲部(每個第二延伸部的底端)位于上下方向上的相同位置處但從彎曲部到接觸部的長度不同??蛇x的,如在上述公開中描述的,供電端子可以形成為使得從彎曲部到接觸部的長度相等但彎曲部(每個第二延伸部的底端)在上下方向位于不同的位置。然而,當(dāng)從彎曲部到接觸部的長度不同時,兩供電端子之間施加到電機的彈性力也不同。這可能對電機的剛度產(chǎn)生不利影響。進一步的,當(dāng)彎曲部在上下方向位于不同的位置時,兩供電端子必須由不同的板形成。這就降低了供電端子的成品率。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致動器,該致動器利用兩個供電端子向電機施加相同的彈性力,同時允許該兩個供電端子由相同的板形成由此提高成品率。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是設(shè)置有電機的致動器,所述電機包括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和設(shè)置在第二端的兩個受電端子。輸出軸從所述第一端突出。殼容納電機使得電機的軸線垂直于殼的上下方向延伸。樹脂模制部設(shè)置在殼中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兩個連接器端子可與外部連接器連接。兩個供電端子分別與兩個連接器端子電連接。每個供電端子部分地嵌入到樹脂模制部中并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從樹脂模制部朝電機延伸并包括界定出一彎曲部的末端部。第二延伸部從彎曲部向上或向下延伸并包括在軸線延伸的方向與相應(yīng)的一個受電端子彈性接觸的接觸部。兩個供電端子中的一個的接觸部在上下方向上與另外一個供電端子的接觸部處于不同的位置。兩個供電端子上的彎曲部在上下方向上設(shè)置在相同的位置,并且第一延伸部從樹脂模制部以不同的延伸長度延伸。從下述說明結(jié)合附圖通過示例闡述本發(fā)明的原理,本發(fā)明的其它方面和優(yōu)點將變得明顯。


本發(fā)明和其目的及優(yōu)點可以通過參考下列目前優(yōu)選的實施例的描述以及附圖,得到最好的理解,其中圖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致動器的示意圖;圖2是示出圖1中連接器組件的平面圖;圖3是示出圖1中連接器組件沿前后方向Y的側(cè)視圖;圖4是示出圖1中連接器組件沿橫向方向的側(cè)視圖;圖5是示出圖1中從電機的輸出軸突出的一端的相對側(cè)顯示的電機的側(cè)視圖;以及圖6是示出從供電側(cè)沿前后方向所見的連接器組件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側(cè)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示出本實施例的致動器1。該致動器1用于車輛空調(diào)器中,為打開和關(guān)閉氣流通道切換門諸如進氣切換門、調(diào)溫門和出口切換門等提供動力。該致動器1包括由殼體2和蓋(未示出)形成的殼。殼體2包括板狀底壁加和側(cè)壁2b,側(cè)壁2b從底壁加的外圍沿垂直于底壁加的方向(上下方向Z)延伸。蓋(未圖示)覆蓋由各側(cè)壁2b形成的開口以容納在殼體2內(nèi)的內(nèi)部部件。圖1示出了蓋從致動器 1移除的狀態(tài)。從側(cè)壁2b向外延伸的多個(本實施例中為4個)緊固部2d通過螺釘(未圖示)固定在預(yù)定的緊固位置。用作驅(qū)動源的電機10容納在殼體2中。設(shè)置電機10以使得其軸線L垂直于殼體 2的上下方向Z延伸。渦輪11固定在電機10的輸出軸(未圖示)上并通過殼體2的一個側(cè)壁2b支撐。該渦輪11同電機10的輸出軸一體旋轉(zhuǎn)。第一中間齒輪12a以及第二中間齒輪12b使渦輪11的旋轉(zhuǎn)速度降低并將旋轉(zhuǎn)傳遞給輸出齒輪13。各個第一中間齒輪12a、 第二中間齒輪12b以及輸出齒輪13通過殼體2以可旋轉(zhuǎn)的方式支撐。電機10包括具有第一端的外殼IOa和相對的第二端10b,其中輸出軸從該第一端突出。如圖5所示,第二端IOb包括為電機10供電的第一和第二受電端子1 和14b。每個受電端子Ha和14b都具有沿著垂直于電機10的軸線L的平面伸展的薄板的形式。因而,受電端子Ha和14b具有相對于軸線L延伸的方向(稱之為橫向方向X)位于相同位置的表面。第二受電端子14b設(shè)置在沿上下方向Z比第一受電端子1 低的位置。因而,第二受電端子14b比第一受電端子14a更接近底壁加。如圖1所示,殼體2容納有用于電連接電機10和外部連接器(未示出)的連接器組件20,連接器組件20配合入形成在殼體2和蓋中的插槽(socket)加中。連接器組件20 同時用于檢測輸出齒輪13的旋轉(zhuǎn)。如圖2-4所示,連接器組件20包括供電單元20a、連接器單元20b和傳感器單元20c。供電單元20a包括樹脂模制部21,其設(shè)置在連接器組件20中鄰近電機10的第二端IOb的位置。樹脂模制部21沿殼體2的前后方向Y伸長。進一步,金屬板的第一和第二供電端子2 和22b插入成型使得它們部分地嵌入樹脂模制部21并與樹脂模制部21 —體形成。樹脂模制部21包括分別位于樹脂模制部21的前后方向上的兩端的第一保持部23a
4和第二保持部23b。在圖1和2中,第一保持部23a位于樹脂模制部21的上端,第二保持部 2 樹脂模制部21的下端。第一保持部23a在軸線L延伸的方向,即橫向方向S比第二保持部2 長。因而,第一保持部23a比第二保持部2 更突出接近于電機10。樹脂模制部21在前后方向Y上具有比電機10稍微大的寬度。定位突出部21a從樹脂模制部21的底面的縱向中間部向下朝底壁加突出。定位突出部21a配合入在殼體2 的底壁加上沿橫向方向X延伸的狹縫2f。定位突出部21a與狹縫2f決定了樹脂模制部 21在殼體2中的位置。如圖2-4所示,第一和第二供電端子2 和22b分別包括從樹脂模制部21朝向電機10延伸的L形部2 和Mb。第一供電端子22a的L形部2 從樹脂模制部21的第一保持部23a延伸。第二供電端子22b的L形部24b從樹脂模制部21的第二保持部2 延伸。L形部2 和24b分別被加壓以接觸電機10的第一和第二受電端子Ha和14b。進一步的,第一和第二供電端子2 和22b的與L形部2 和24b相對的端部分別界定出可連接到連接器端子3 和35b的供電接合部2 和25b。供電接合部2 和2 位于L形部Ma的側(cè)部(L形部Mb的相反側(cè))并從第一保持部23a沿橫向方向X朝電機10延伸(在圖1-3所示的左右方向)。此外,供電接合部 25a和2 在前后方向Y相鄰設(shè)置并且在上下方向Z位于相同的位置。傳感器單元20c設(shè)置在從圖1所示的輸出齒輪13的后表面上。傳感器單元20c 包括傳感器保持部31,該傳感器保持部31為管狀和具有封閉的底部并由樹脂材料形成。傳感器保持部31容納在形成于輸出齒輪13的后表面的槽(未示出)中。參照附圖2,大體環(huán)狀的傳感器32以可旋轉(zhuǎn)的方式容納在傳感器保持部31中。傳感器32包括界定出壓配孔32a的中心部,壓配孔3 具有大體上為D形的內(nèi)圓周面。從輸出齒輪13沿其軸線方向延伸的軸(未示出)壓配進壓配孔32中。這樣使傳感器32與輸出齒輪13 —體旋轉(zhuǎn)。該傳感器32例如為包括可變電阻器的電位計式,并檢測輸出齒輪13 的旋轉(zhuǎn)角。傳感器保持部31包括外圍部,其中兩個延伸部33以圓周方向上相同的間隔從外圍部徑向向外延伸。每個延伸部33包括U狀并向傳感器保持部31中心內(nèi)凹的定位槽33a。 定位槽32a與殼體2上形成的突出部(未示出)相接合。這樣將傳感器保持部31定位在殼體2上。連接器單元20b包括端子保持部34,端子保持部34為框架形狀并從傳感器保持部 31沿橫向方向X延伸。端子保持部34與傳感器保持部31—體成型。端子保持部34將兩個連接器端子3 和35b以及與傳感器32電連接的三個傳感器端子36保持。連接器端子3 和35b以及傳感器端子36插入成型并與端子保持部34或傳感器保持部31 —體形成。端子35a,35b和36各自包括從端子保持部34沿橫向方向X延伸的末端部。此外,端子35a,3 和36在前后方向Y上互相靠近。如圖3所示,端子35a,35b 和36的從端子保持部34向外延伸的部分形成曲柄狀。傳感器端子36包括延伸到傳感器保持部31并電連接于傳感器32的基端部。參照附圖1,連接器端子3 和3 包括從端子保持部34沿前后方向Y朝向電機 10延伸然后以直角彎曲并沿橫向方向X朝供電單元20a延伸的基端部。連接器端子3 和 35b的基端部分別包括與供電端子2 和22b接合的連接器接合部37a和37b。連接器接合部37a和37b在前后方向Y上設(shè)置成彼此靠近。連接器接合部37a和37b分別與供電接合部2 和2 接合。更具體的,如圖3 所示,連接器接合部37a和37b與供電接合部2 和2 在上下方向Z重疊并以連接器接合部37a和37b位于上側(cè)的狀態(tài)相焊接。進一步的,如圖2所示,連接器接合部37a和37b 各自的寬度大于每個供電接合部2 和25b的寬度(在前后方向Y上的尺寸)。在連接器組件20的供電單元20a上,L形部2 和24b具有類型的結(jié)構(gòu)。更具體地,L形部2 和24b各自具有從保持部23a和2 沿橫向方向X朝電機10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1a和41b。定位孔沈(參照圖2)在上下方向Z延伸穿過第一延伸部41b。第一延伸部41a和41b包括位于與更靠近保持部23a和23b的側(cè)邊相對的側(cè)邊的末端部。第一延伸部41a和41b的末端部以大體直角離開殼體2的底壁加向上彎曲。進一步,L形部2 和 24b各自包括從彎曲部4 和42b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43a和43b。因此,L形部2 和 24b通過第一延伸部41a和41b與第二延伸部43a和43b形成L字形。如圖3所示,第二延伸部43a和4 包括界定出接觸部4 和44b的上端部,接觸部為V字形使得突出朝向電機10并遠(yuǎn)離樹脂模制部21。第二延伸部43a和4 在與電機10耦接前稍微朝與電機10 相耦接的位置傾斜。在供電端子2 和22b上,參照附圖4,第一延伸部41a和41b以及彎曲部4 和 42b在上下方向Z上位于相同的位置。接觸部4 和44b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不同的位置。 本實施例中,第二供電端子22b的接觸部44b低于第一供電端子22a的接觸部4 并更靠近底壁。以這種方式,第二延伸部43a具有在上下方向Z上的長度R1,并且第二延伸部4 具有在上下方向Z上的長度R2,且長度Rl大于長度R2。參照附圖1和2,第一延伸部41a和41b從保持部23a和23b的延伸長度Dl和 D2(也就是,第一延伸部41a和41b在橫向方向上的長度)在供電端子2 和22b之間不同。本實施例中,第一延伸部41a的延伸長度Dl小于第一延伸部41b的延伸長度D2,進一步,本實施例中,第一延伸部41a和41b的末端部在橫向方向X上位于相同的位置,且第一保持部23a比第二保持部2 更進一步向電機10延伸。因此,延伸長度Dl比延伸長度D2 短。供電端子2 和22b的接觸部4 和44b分別具有彈性地接觸第一和第二受電端子1 和14b的尺寸。因此,接觸部4 和44b分別施力于受電端子1 和14b。進一步的,第一延伸部41a的延伸長度Dl (即,第一保持部23a朝電機10的延伸量)設(shè)置為使得從供電端子2 和22b的L形部2 和Mb向電機10施加相同的彈性力。在致動器1中,在連接器組件20耦接到殼體2之后電機10耦接到殼體2。在此, 通過L形部2 和Mb向供電端子2 和22b施加相同的彈性力。因此,電機10能夠容易地耦接到殼體2。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彎曲部4 和42b在上下方向Z上位于相同的位置。這就允許第一和第二供電端子2 和22b由同一塊板形成并提高了成品率。參照附圖3,在供電端子2 和22b與連接器端子3 和35b的接合部分、L形部 2 和Mb向電機10施加的彈性力的反作用力在供電接合部2 和2 上產(chǎn)生向上方向 (參照圖3箭頭)的旋轉(zhuǎn)力。連接器接合部37a和37b位于供電接合部2 和25b的上方, 就是說,位于接受供電接合部2 和2 的旋轉(zhuǎn)力的一側(cè)。這防止了供電接合部2 和2 由于旋轉(zhuǎn)力而與連接器端子3 和35b的連接器接合部37a和37b相分離。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連接器端子3 和35b的連接器接合部37a和37b比供電接合部2 和2 寬。 因此,連接器接合部37a和37b以更好的方式接受供電接合部2 和25b的旋轉(zhuǎn)力。本實施例具有以下描述的優(yōu)點。(1)在本實施例中,致動器包括電機10和殼。電機10包括輸出軸從其突出的第一端和相對的第二端10b。兩個受電端子Ha和14b設(shè)置在第二端IOb上。殼容納電機10、 樹脂模制部21、兩個連接器端子3 和35b以及兩個供電端子2 和22b。電機10被設(shè)置使得電機10的軸線L垂直于殼的上下方向。樹脂模制部21設(shè)置在殼中位于鄰近第二端 IOb的位置。連接器端子3 和3 可連接到外部連接器。供電端子2 和2 包括嵌入樹脂模制部21的部分并分別電連接到連接器端子3 和35b。該兩個供電端子2 和22b 各自包括第一延伸部41a和41b和第二延伸部43a和43b。第一延伸部41a和41b分別從樹脂模制部21向電機10延伸并包括界定出彎曲部4 和42b的末端部。第二延伸部43a 和4 分別從彎曲部4 和42b向上或向下延伸。第二延伸部43a和4 包括接觸部4 和44b,接觸部沿軸線L延伸的方向與相應(yīng)的受電端子彈性接觸。兩個供電端子2 和22b 之間的接觸部4 和44b在上下方向位于不同的位置。在兩個供電端子2 和22b中,彎曲部4 和42b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這就允許了兩個供電端子2 和22b由同一塊板構(gòu)成。此外,從樹脂模制部21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1a的延伸長度Dl不同于從樹脂模制部21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1b的延伸長度D2。因此,由每個供電端子2 和22b施加到電機10上的彈性力能夠調(diào)節(jié)到相等。以這種方式,兩個供電端子2 和22b能夠由同一板構(gòu)成并因此提高成品率,可從供電端子2 和22b施加相同的彈性力到電機10上,并方便電機10的耦接。(2)本實施例中,兩個受電端子14a和14b沿軸線L延伸的方向設(shè)置在相同的位置。第一延伸部41a和41b的基端部設(shè)置于在軸線L延伸的方向上不同的位置。由此,在受電端子1 和14b沿電機10的軸線延伸的方向位于相同位置的結(jié)構(gòu)中,從樹脂模制部21 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1a和41b的延伸長度Dl和D2可在供電端子2 和2 之間不同。(3)本實施例中,樹脂模制部21的第一保持部23a在軸線L延伸的方向上長于第二保持部23b。兩個供電端子2 和22b包括供電接合部2 和25b,供電接合部與連接器端子3 和3 相接合并從樹脂模制部21靠近第一保持部23a延伸。第一保持部23a在軸線L延伸的方向上長于第二保持部23b。這就牢固地保持住供電端子2 和22b,并防止了供電端子2 和22b與連接器端子3 和3 的連接失效。(4)本實施例中,兩個連接器端子3 和3 包括焊接到供電接合部2 和25b的連接器接合部37a和37b。相對于旋轉(zhuǎn)力施加到供電端子2 和22b的方向,連接器接合部 37a和37b設(shè)置在供電接合部2 和25b的前側(cè)(本實施例中為上側(cè))。由此,連接器接合部37a和37b接收來自供電端子2 和22b的彈性力的反作用力。因此,該反作用力防止了供電接合部2 和2 與連接器接合部37a和37b相分離。這防止了在供電端子2 和 22b和連接器端子3 和3 之間的焊接失效。(5)本實施例中,連接器接合部37a和37b比供電接合部2 和2 寬。由此,連接器接合部37a和37b可以更好的方式接受供電端子2 和22b的彈性力的反作用力。因此,可以更有效的方式防止供電端子2 和22b與連接器端子3 和3 之間的焊接失效。對于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顯而易見的是,可以以許多其它特定形式實施本發(fā)明,而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尤其應(yīng)理解,可以以下面的形式實施本發(fā)明。在以上實施例中,供電端子2 和22b僅通過焊接與連接器端子3 和3 接合。 然而,如圖6所示,替代焊接,供電端子2 和22b可以通過裝配部51與供電接合部2 和 2 機械接合。在以上實施例中,供電端子2 和22b的供電接合部2 和2 設(shè)置在比L形部 2 和24b更接近傳感器單元20C的位置。然而,供電接合部2 和2 可以設(shè)置在在傳感器單元20C的相對于L形部2 和Mb的相對側(cè)上。這種情形中,L形部2 和Mb的彈性力的反作用力在供電接合部2 和2 產(chǎn)生向下的旋轉(zhuǎn)力。因而最好是連接器接合部 37a和37b設(shè)置在供電接合部2 和25b的下端。在以上實施例中,第二延伸部43a和4 從彎曲部4 和42b向上延伸。然而,第二延伸部43a和43b可以從彎曲部4 和42b向下延伸。在以上實施例中,樹脂模制部21和端子保持部34可以沿接合部25a,25b,37a和 37b連接。本發(fā)明的各種實例和實施例被認(rèn)為是說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發(fā)明不限于本文給出的細(xì)節(jié),而可以在附后的權(quán)利要求的范圍及等效內(nèi)容之內(nèi)進行修改。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致動器,包括電機,其具有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和設(shè)置在所述第二端的兩個受電端子,其中一輸出軸從所述第一端突出;殼,其容納所述電機使得所述電機的軸線垂直于所述殼的上下方向延伸;樹脂模制部,其設(shè)置在所述殼中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可與外部連接器連接的兩個連接器端子;分別與所述兩個連接器端子電連接的兩個供電端子,其中每個供電端子部分地嵌入到所述樹脂模制部中并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從所述樹脂模制部向所述電機延伸并包括界定出一彎曲部的末端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從所述彎曲部向上或向下延伸并包括一接觸部,所述接觸部在所述軸線延伸的方向與相應(yīng)的一個受電端子彈性接觸,所述兩個供電端子中一個供電端子的接觸部在上下方向上與另外一個供電端子的接觸部處于不同的位置;其中所述兩個供電端子上的彎曲部在上下方向設(shè)置在相同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延伸部從所述樹脂模制部以不同的延伸長度延伸。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致動器,其中,所述兩個受電端子在所述軸線延伸的方向設(shè)置在相同的位置,所述兩個第一延伸部各自包括基端部,并且所述兩個第一延伸部的基端部在所述軸線延伸的方向位于不同的位置。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致動器,其中,所述樹脂模制部包括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所述第一保持部將所述兩個供電端子中具有較小延伸長度的第一延伸部的一個供電端子保持住,所述第二保持部將所述兩個供電端子中的另一個供電端子保持住,并且所述第一保持部在所述軸線延伸的方向上長于所述第二保持部。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致動器,其中,所述兩個供電端子各自包括從所述樹脂模制部靠近所述第一保持部延伸并與所述連接器端子相接合的供電接合部。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致動器,其中,當(dāng)從所述供電端子到所述電機的壓力的反作用力施加于所述供電端子時,所述供電端子在特定方向接受旋轉(zhuǎn)力,所述兩個供電端子各自包括從所述樹脂模制部延伸并焊接到所述連接器端子的供電接合部,并且所述兩個連接器端子的每個各自包括焊接到所述供電接合部的連接器接合部,并且所述連接器接合部相對于所述旋轉(zhuǎn)力施加到所述供電端子的方向上位于所述供電接合部的前側(cè)。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致動器,其中所述連接器接合部比所述供電接合部寬。
全文摘要
一種致動器,包括電機、殼、樹脂模制部、連接器端子和兩個供電端子。所述電機包括兩個受電端子。樹脂模制部設(shè)置在殼中的接近一端部的位置。每個供電端子包括形成在一末端部并包括一彎曲部的第一延伸部和從所述彎曲部向上或向下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每個第二延伸部包括在軸線延伸方向與相應(yīng)的受電端子彈性接觸的接觸部。兩個供電端子之間的接觸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不同的位置。在兩個供電端子中,彎曲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不同的位置。進一步的,第一延伸部具有從樹脂模制部延伸的不同長度。
文檔編號H02K11/00GK102570720SQ20111033498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10月22日
發(fā)明者井上博登 申請人:阿斯莫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