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池模組。
背景技術:
隨著國家對電動汽車的大力推廣和普及,動力電池的發(fā)展也如火如荼。動力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儲能裝置之一,為了達到電動汽車所需的電壓及電量,通常將多個單體電池進行并聯(lián)形成電池組,再將多個電池組串聯(lián)形成電池模組。目前電池模組固定通常在單體電池上焊接鎳片或螺絲,每個單體電池的正、負極均需焊接,工藝復雜費時,成本高;焊接件為鎳或鐵,導電性差;金屬焊接件相對較重,不利于提高電池模組的能量密度;模組的后續(xù)維修保養(yǎng)不便,拆卸困難費時,單體電池可能被破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操作簡單,重量減輕,導電性強,結構可靠,維修方便的電池模組。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池模組,包括多個單體電池、多個固定座、多個連接件、多個匯流板、集流板及多個固定件;所述單體電池兩端分別形成凸起的正極及負極;所述固定座包括頂面及與所述頂面相背的底面,所述頂面上形成與所述單體電池的一端相配合的收容單元;所述連接件包括連接端及由連接端向一側延伸形成的多個針腳,所述連接端為中空的結構且與所述正極及所述負極相配合;所述匯流板包括第一匯流板及第二匯流板;所述連接件設置于所述第一匯流板的兩側、所述第二匯流板的一側及所述集流板的一側;多個所述單體電池及每兩個固定座組成一個電池組,所述單體電池的兩端分別收容于兩個所述固定座的收容單元中,單體電池的正極或負極與所述連接件的針腳相抵接并收容于所述連接端內,所述第一匯流板設置于所述兩個電池組之間,所述第二匯流板設置有所述連接件的一側貼靠于所述電池模組一端的固定座的底面,所述固定件穿過所述固定座及所述第二匯流板將所述電池模組固定。
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每個收容單元內開設有貫穿所述頂面及所述底面的一個穿孔;所述第一匯流板包括第一表面及與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匯流板上開設有多個對應于所述穿孔且與所述連接端相配合的第一孔,所述連接件的連接端通過壓鉚的方式裝在所述第一孔的兩側;所述第二匯流板包括第三表面及與所述第三表面相背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二匯流板上開設有多個對應于所述穿孔且與所述連接端相配合的第二孔,所述連接件的連接端通過壓鉚的方式裝在所述第三表面上。
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關于軸線對稱且形成相對稱的第一區(qū)域及第二區(qū)域;所述集流板包括正極集流板及負極集流板;所述正極集流板上開設有對應于所述第一區(qū)域內的穿孔的第三孔,所述第三孔與所述連接端相配合,所述連接件的連接端通過壓鉚的方式裝在所述第三孔的一側且都位于所述正極集流板的同一側;所述負極集流板上開設有對應于所述第二區(qū)域內的穿孔的第四孔,所述第四孔與所述連接端相配合,所述連接件的連接端通過壓鉚的方式裝在所述第四孔的一側且都位于所述負極集流板的同一側。
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還包括兩個絕緣板及兩個固定板;所述第二匯流板的第三表面貼靠于所述電池模組一端的固定座的底面,其中一個絕緣板貼靠于所述第二匯流板的第四表面,其中一個固定板貼靠于所述絕緣板遠離所述第二匯流板的一側,所述正極集流板裝有連接件的一側貼靠于所述電池模組另一端的固定座的第一區(qū)域,所述負極集流板裝有連接件的一側貼靠于固定座的第二區(qū)域,另一個絕緣板貼靠于所述正極集流板及所述負極集流板遠離所述固定座的一側,另一個固定板貼靠于所述絕緣板遠離所述正極集流板及所述負極集流板的一側。
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頂面邊緣形成有貫穿所述頂面及所述底面的多個安裝孔;所述第二匯流板上開設有對應于所述安裝孔的多個配合孔;所述絕緣板上開設有對應于所述安裝孔及所述配合孔的絕緣板孔;所述固定板上開設有對應于所述安裝孔及所述配合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件依次穿過其中一個固定板的固定孔、其中一個絕緣板的絕緣板孔、所述安裝孔、所述配合孔、另一個絕緣板的絕緣板孔及另一個固定板的固定孔將所述電池模組固定。
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新型的電池模組采用塑膠固定座固定單體電池,單體電池的兩端不需焊接,操作簡單,重量減輕;匯流板上壓鉚銅制連接件,導電性強;模組通過螺桿固定,結構可靠,維修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池模組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池模組的電池組的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池模組的電池組的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池模組的第一匯流板的第一視角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池模組的第一匯流板的第二視角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池模組的第一匯流板的第三視角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池模組的第二匯流板的第一視角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池模組的第二匯流板的第二視角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池模組的集流板的主視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提供的電池模組的單體電池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技術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電池模組100,包括多個單體電池10、多個固定座20、多個連接件30、多個匯流板40、集流板50、多個固定件60、兩個絕緣板70及兩個固定板80。
如圖2及圖10所示,所述單體電池10為圓柱狀的鋰電池且兩端分別形成凸起的正極11及負極12。多個所述單體電池10及每兩個固定座20組成一個電池組101。
請同時參考圖3,所述固定座20由塑膠材料制備。所述固定座20大致呈矩形且包括頂面21及與所述頂面21相背的底面22。所述頂面21上形成與所述單體電池10的一端相配合的收容單元23。每個收容單元23內開設有貫穿所述頂面21及所述底面22的一個穿孔24。所述頂面21邊緣形成有貫穿所述頂面21及所述底面 22的多個安裝孔25。所述收容單元23包括側壁231,所述固定座20還包括側邊26。所述側邊26由分布在所述頂面21邊緣的收容單元23的側壁231圍成。所述固定座 20上還開設有多個第一散熱孔27。所述固定座20關于軸線對稱且形成相對稱的第一區(qū)域28及第二區(qū)域29。
如圖5及圖7所示,所述連接件30包括連接端31及由連接端31向一側延伸形成的多個針腳32。所述針腳32在所述連接端31的一側間隔均勻設置。所述連接端31為中空的結構且與所述正極11及所述負極12相配合。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件30由銅制成,每個連接件30包括十二個針腳32。
如圖1、圖4及圖7所示,所述匯流板40包括第一匯流板41及第二匯流板42。所述連接件30設置于所述第一匯流板41的兩側、所述第二匯流板42的一側及所述集流板50的一側;所述第一匯流板41設置于所述兩個電池組101之間,所述第二匯流板42設置有所述連接件30的一側貼靠于所述電池模組100一端的固定座 20的底面22,所述固定件60穿過所述固定座20及所述第二匯流板42將所述電池模組100固定。
請同時參考圖5及圖6,所述第一匯流板41為對應于所述側邊26的結構。所述第一匯流板41包括第一表面411及與所述第一表面411相背的第二表面412。所述第一匯流板41上開設有多個對應于所述穿孔24且與所述連接端31相配合的第一孔413。所述第一孔413貫穿所述第一表面411及所述第二表面412。所述連接件30的連接端31通過壓鉚的方式裝在所述第一孔413的兩側,即每個第一孔413 裝兩個連接件30,所述連接件30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表面411及所述第二表面 412。所述第一匯流板41上開設有對應于所述第一散熱孔27的第二散熱孔414。所述第一孔413及所述第二散熱孔414在所述第一匯流板41上的分布關于軸線對稱。
請同時參考圖8,所述第二匯流板42為對應于所述固定座20的矩形結構。所述第二匯流板42包括第三表面421及與所述第三表面421相背的第四表面422。所述第二匯流板42上開設有多個對應于所述穿孔24且與所述連接端31相配合的第二孔423。所述第二孔423貫穿所述第三表面421及第四表面422。所述連接件30 的連接端31通過壓鉚的方式裝在所述第二孔423的一側且都位于所述第三表面 421上,每個第二孔423裝一個連接件30。所述第二匯流板42上開設有對應于所述第一散熱孔27的多個第三散熱孔424及對應于所述安裝孔25的多個配合孔 425。所述第二孔423、所述第三散熱孔424及所述配合孔425在所述第二匯流板 42上的分布關于軸線對稱。
如圖1及圖9所示,所述集流板50包括正極集流板51及負極集流板52。
所述正極集流板51上開設有分別對應于所述第一區(qū)域28內的穿孔24及第一散熱孔27的第三孔511及第四散熱孔512。所述第三孔511與所述連接端31相配合。所述連接件30的連接端31通過壓鉚的方式裝在所述第三孔511的一側且都位于所述正極集流板51的同一側。
所述負極集流板52上開設有分別對應于所述第二區(qū)域29內的穿孔24及第一散熱孔27的第四孔521及第五散熱孔522。所述第四孔521與所述連接端31相配合。所述連接件30的連接端31通過壓鉚的方式裝在所述第四孔521的一側且都位于所述負極集流板52的同一側。
所述絕緣板70上開設有對應于所述安裝孔25及所述配合孔425的絕緣板孔 (圖未示)。所述固定板80上開設有對應于所述安裝孔25及所述配合孔425的固定孔81。所述安裝孔25、所述配合孔425、所述絕緣板孔及所述固定孔81均與所述固定件60相配合。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電池模組100可以不需要所述絕緣板70及所述固定板80。
組裝時,先將所述連接件30分別壓鉚到所述第一匯流板41的第一表面411及第二表面412、所述第二匯流板42的第三表面421、所述正極集流板51以及所述負極集流板52上;接著將所述單體電池10放置于兩個所述固定座20之間,單體電池10的正極11或負極12與所述連接件30的針腳32相抵接并收容于所述連接端 31內,從而形成一個電池組101;然后將所述第一匯流板41設置于所述兩個電池組101之間,其中,第一表面411貼靠一個電池組101的固定座20的底面22,第二表面412貼靠另一個電池組101的固定座20的底面22,依此組裝直至達到所需的電壓及電量要求的電池模組100;最后將所述第二匯流板42的第三表面421貼靠于所述電池模組100一端的固定座20的底面22,其中一個絕緣板70貼靠于所述第二匯流板42的第四表面422,其中一個固定板80貼靠于所述絕緣板70遠離所述第二匯流板42的一側,再將所述正極集流板51裝有連接件30的一側貼靠于所述電池模組100另一端的固定座20的第一區(qū)域28,所述負極集流板52裝有連接件30的一側貼靠于固定座20的第二區(qū)域29,另一個絕緣板70貼靠于所述正極集流板51 及所述負極集流板52遠離所述固定座20的一側,將另一個固定板80貼靠于所述絕緣板70遠離所述正極集流板51及所述負極集流板52的一側,用固定件60依次穿過其中一個固定板80的固定孔81、其中一個絕緣板70的絕緣板孔、所述安裝孔25、所述配合孔425、另一個絕緣板的絕緣板孔及另一個固定板80的固定孔81 將所述電池模組100固定。
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新型的電池模組采用塑膠固定座固定單體電池,單體電池的兩端不需焊接,操作簡單,重量減輕;匯流板上壓鉚銅制連接件,導電性強;模組通過螺桿固定,結構可靠,維修方便。
本實用新型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對于熟悉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xiàn)另外的優(yōu)點和修改,故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jié)、代表性的設備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示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