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緊固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800960閱讀:191來源:國知局
緊固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緊固裝置,且特別涉及一種可以通過轉(zhuǎn)動收放系緊線體的緊固裝置。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繩子及系帶等線體來收束物品,最常見的收束手段是利用線體來回穿梭于物品上的孔洞,再以繩結固定,例如綁繩鞋類等。但是此種收束手段容易因為外力因素而導致繩結松脫,不僅必須重綁繩結,也因為無法穩(wěn)固的收束物品而帶來許多的不便。

為了解決此類的問題,有業(yè)者發(fā)展出簡易束線機構,其包含殼體,掣動單元及彈簧,殼體上具有穿孔供線體通過,其通過彈簧與掣動單元之間的作用力使線體被夾在掣動單元及殼體之間而達到緊固效果,按壓彈簧改變掣動單元位置即可拉動改變線體長度。但,此種束線機構是通過彈簧的復位力來提供緊固力,仍然容易因為振動或外力因素而使線體松脫,且此種束線機構并無空間容納線體,因此線體外露也容易造成危險。

是以又有業(yè)者發(fā)展出另一種可旋轉(zhuǎn)收束并固定系帶的扣具,其線體可容置在扣具內(nèi)部,且通過內(nèi)部構件的機械力干涉使得線體長度可以被調(diào)整,同時調(diào)整收束的緊度。然而,此種扣具的結構復雜,使得制造成本提升,同時具有組裝及維修困難的問題。

有鑒于此,如何有效減化扣具結構、降低生產(chǎn)成本及維持扣具緊固能力,遂成相關業(yè)者努力的目標。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緊固裝置,其通過旋鈕上的螺旋軌道與掣動單元的導引部配合,可以使旋鈕旋轉(zhuǎn)帶動掣動單元作動,進而改變掣動單元與線軸的耦合狀態(tài),而達到緊固或松綁的作用,并且達到簡化結構的目的。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緊固裝置,其包含主體及鎖固件,主體由底座、線軸、旋鈕以及掣動單元組成,且鎖固件設置于主體使底座、線軸、旋鈕以及掣動單元限位連接,其中線軸設于底座且供線體卷繞,旋鈕蓋設于底座且包含螺旋軌道,掣動單元耦合于線軸且包含導引部耦合于螺旋軌道,轉(zhuǎn)動旋鈕使導引部于螺旋軌道間限位移動,以使掣動單元具有相對旋鈕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掣動單元在第一位置時限制線軸往松脫方向轉(zhuǎn)動,掣動單元在第二位置時允許線軸往松脫方向轉(zhuǎn)動。

借此,掣動單元的導引部耦合于螺旋軌道,并受螺旋軌道帶動而使掣動單元位置改變,使其可以在緊固線體狀態(tài)及松綁線體狀態(tài)間切換,且若再加上緊固裝置的主體僅由底座、線軸、旋鈕以及掣動單元組成,還可以有效簡化緊固裝置的結構,進而降低制造難度及成本。

依據(jù)前述的緊固裝置,其中掣動單元還可包含棘臂,底座或線軸可包含環(huán)齒,掣動單元在第一位置時,棘臂與環(huán)齒在松脫方向上嚙合以限制線軸轉(zhuǎn)動,而棘臂與環(huán)齒在相反于松脫方向的系緊方向不斷松脫。掣動單元可還包含第一保持部及第二保持部,掣動單元為環(huán)狀結構且具有徑向,第一保持部及第二保持部具有沿徑向的復位能力,而第一保持部及第二保持部沿徑向的抵抗變位能力可小于棘臂沿徑向的抵抗變位能力。另外,旋鈕還可包含兩個卡合部,兩個卡合部在第一位置時分別抵頂?shù)谝槐3植考暗诙3植俊?/p>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緊固裝置,其包含底座、線軸、旋鈕及掣動單元,線軸設于底座且供線體卷繞,旋鈕蓋設于底座且包含螺旋軌道,掣動單元耦合于線軸且包含導引部及第一保持部,導引部耦合于螺旋軌道,第一保持部耦合于旋鈕或底座;其中轉(zhuǎn)動旋鈕使導引部于螺旋軌道間限位移動,以使掣動單元具有相對旋鈕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第一保持部與旋鈕或底座耦合以使掣動單元維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且掣動單元在第 二位置時允許線軸往松脫方向轉(zhuǎn)動,掣動單元在第一位置時限制線軸往松脫方向轉(zhuǎn)動。

依據(jù)前述的緊固裝置,其中掣動單元還可包含棘臂,底座或線軸可包含環(huán)齒,掣動單元在第一位置時,棘臂與環(huán)齒在松脫方向上嚙合以限制線軸轉(zhuǎn)動,而棘臂與環(huán)齒在相反于松脫方向的系緊方向不斷松脫。又或者掣動單元可還包含第二保持部,掣動單元為環(huán)狀結構且具有徑向,第一保持部及第二保持部具有沿徑向的復位能力,而第一保持部及第二保持部沿徑向的抵抗變位能力可小于棘臂沿徑向的抵抗變位能力。另外,旋鈕還可包含兩個卡合部,兩個卡合部在第一位置時分別抵頂?shù)谝槐3植考暗诙3植?,掣動單元還可包含多個卡合齒,線軸包含多個咬合齒,多個咬合齒與多個卡合齒在第一位置時耦合。

依據(jù)前述的緊固裝置,其中底座可包含環(huán)齒,掣動單元可還包含升降件及卡掣件,升降件包含導引部及卡合齒,卡掣件耦合升降件且包含第一保持部及多個棘臂,掣動單元在第一位置時,棘臂與環(huán)齒在松脫方向上嚙合以限制線軸轉(zhuǎn)動,而棘臂與環(huán)齒在相反于松脫方向的系緊方向不斷松脫,且第一保持部與旋鈕耦合以使掣動單元維持在第一位置。掣動單元位在第二位置時,多個卡合齒與多個咬合齒分離。

附圖說明

圖1繪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一種緊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a繪示依照圖1的緊固裝置的一視角爆炸示意圖;

圖2b繪示依照圖1的緊固裝置的另一視角爆炸示意圖;

圖3a繪示依照圖1的緊固裝置沿割面線3-3的一剖視示意圖;

圖3b繪示依照圖1的緊固裝置沿割面線3-3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圖4a繪示依照圖1的緊固裝置沿割面線4-4的一剖視示意圖;

圖4b繪示依照圖1的緊固裝置沿割面線4-4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圖5繪示依照本發(fā)明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緊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6a繪示依照圖5的緊固裝置的一視角爆炸示意圖;

圖6b繪示依照圖5的緊固裝置的另一視角爆炸示意圖;

圖7a繪示依照圖5的緊固裝置沿割面線7-7的一剖視示意圖;

圖7b繪示依照圖5的緊固裝置沿割面線7-7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圖8a繪示依照圖5的緊固裝置沿割面線8-8的一剖視示意圖;

圖8b繪示依照圖5的緊固裝置沿割面線8-8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圖9繪示依照本發(fā)明又一實施方式的一種緊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10a繪示依照圖9的緊固裝置的一視角爆炸示意圖;

圖10b繪示依照圖9的緊固裝置的另一視角爆炸示意圖;

圖11a繪示依照圖9的緊固裝置沿割面線11-11的一剖視示意圖;

圖11b繪示依照圖9的緊固裝置沿割面線11-11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圖12a繪示依照圖9的緊固裝置沿割面線12-12的一剖視示意圖;以及

圖12b繪示依照圖9的緊固裝置沿割面線12-12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圖式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jié)將在以下敘述中一并說明。然而,閱讀者應了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jié)不應用以限制本發(fā)明。也就是說,在本發(fā)明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jié)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現(xiàn)有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并且重復的元件將可能使用相同的編號表示。

請參閱圖1、圖2a及圖2b,其中圖1繪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一種 緊固裝置100的立體示意圖,圖2a繪示依照圖1的緊固裝置100的一視角爆炸示意圖,圖2b繪示依照圖1的緊固裝置100的另一視角爆炸示意圖。緊固裝置100包含底座200、線軸300、旋鈕500及掣動單元400,線軸300設于底座200且供線體(未繪示)卷繞,旋鈕500蓋設于底座200且包含螺旋軌道530(見圖2b),掣動單元400耦合于線軸300且包含導引部430耦合于螺旋軌道530;轉(zhuǎn)動旋鈕500使導引部430在螺旋軌道530間限位移動,以使掣動單元400具有相對旋鈕500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當掣動單元400在第一位置時限制線軸300往松脫方向a1轉(zhuǎn)動,當掣動單元400在第二位置時則可允許線軸300往松脫方向a1轉(zhuǎn)動。

借此,掣動單元400的導引部430耦合于螺旋軌道530,并受螺旋軌道530帶動而使掣動單元400位置改變,使其可以緊固或松綁線體。后面將更詳細的說明本實施例的結構及作動方式。

底座200為殼狀結構,其包含容置空間210、環(huán)齒230、兩個線孔220及貫通孔240(見圖2b)。環(huán)齒230面向容置空間210,兩個線孔220及貫通孔240皆與容置空間210相連通,且兩個線孔220是用來供線體的兩端穿入與線軸300連接。

線軸300呈圓盤結構,其包含環(huán)槽320及多個咬合齒310,線軸300放置于容置空間210內(nèi),環(huán)槽320是供線體卷繞,而咬合齒310用來與掣動單元400耦合。

掣動單元400為環(huán)狀結構且具有徑向(未繪示),掣動單元400包含第一保持部410、第二保持部420、三個導引部430、四個止擋部441、442、443、444、連通孔450、多個卡合齒460及三個棘臂470。導引部430為斜齒結構且與螺旋軌道530耦合,棘臂470則可用來與環(huán)齒230嚙合,卡合齒460設于連通孔450鄰近底座200的孔壁,而四個止擋部441、442、443、444是由連通孔450的鄰近旋鈕500的孔壁往掣動單元400的中心沿徑向突出成形,且止擋部441、443的位置相對應,止擋部442、444的位置相對應。

第一保持部410及第二保持部420可沿徑向位移變位且具有復位能力,更詳細的說,第一保持部410具有第一自由端411,第二保持部420具有第二自由端421,第一自由端411及第二自由端421受外力壓迫大于其可承受的力量大小時,會產(chǎn)生沿徑向的移動變位,而當外力解除時第一自由端411及第二自由端421隨即復位。

旋鈕500包含凸柱510、兩個卡合部521、522(見圖4b)及螺旋軌道530。凸柱510朝向底座200,兩個卡合部521、522設置于凸柱510上且位置相互對稱,凸柱510及卡合部521、522在組裝時伸入連通孔450內(nèi),在掣動單元400位于第一位置時,卡合部521與第一保持部410相互抵頂,卡合部522與第二保持部420相互抵頂。螺旋軌道530是設于旋鈕500的內(nèi)周壁(未標示)且和導引部430耦合。

上述的底座200、線軸300、旋鈕500及掣動單元400為緊固裝置100的主體(未標示),而緊固裝置100除了主體外還包含鎖固件(未標示)設置于主體,使底座200、線軸300、旋鈕500及掣動單元400限位連接。在本實施例中,鎖固件包含連接柱600及螺絲(未繪示),連接柱600穿過貫通孔240、線軸300及連通孔450而崁合于凸柱510,再以螺絲鎖入連接柱600以完成緊固裝置100的組裝。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由主體的底座200向旋鈕500凸出一突柱(未繪示),突柱穿過線軸300、旋鈕500及掣動單元400,而緊固件是螺絲結構,自旋鈕500鎖入突柱內(nèi)以將各元件限位連接。

請參閱圖3a及圖3b,并請一并參閱圖2a及圖2b,其中圖3a繪示依照圖1的緊固裝置100沿割面線3-3的一剖視示意圖,圖3b繪示依照圖1的緊固裝置100沿割面線3-3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如圖3a所示,由于導引部430(見圖2b)可以在螺旋軌道530內(nèi)限位移動,也就是說,當旋鈕500相對掣動單元400旋轉(zhuǎn)時,導引部430會沿著螺旋軌道530移動,因此掣動單元400會相對于旋鈕500上升或下降。如圖3a所示,掣動單元400位于第一位置,此時棘臂470(見圖2b)與環(huán)齒230(見圖2a)對應,且卡合齒460(見圖2a)咬合咬合齒310(見圖2a)。而由于棘臂470(見圖2a) 的結構關系,會在系緊方向a2(見圖2a)上不斷的與環(huán)齒230松脫并于松脫方向a1(見圖2a)上與環(huán)齒230嚙合,因此朝系緊方向a2轉(zhuǎn)動旋鈕500可帶動掣動單元400連動線軸300,以帶動線體卷繞收回,且當旋鈕500停止轉(zhuǎn)動時,棘臂470與環(huán)齒230嚙合而限制線軸300往松脫方向a1轉(zhuǎn)動,以達緊固作用。

如圖3b所示,當旋鈕500帶動導引部430移動使掣動單元400位于第二位置時,棘臂470脫離環(huán)齒230,由于此時棘臂470并無與環(huán)齒230嚙合,故不會限制線軸300往松脫方向a1轉(zhuǎn)動,是以可以直接拉動線體而達放線效果。在本實施例中,掣動單元400在第二位置時卡合齒460脫離咬合齒310而使掣動單元400與線軸300不耦合,但在其實施例中,卡合齒460與咬合齒310也可以不脫離,僅有棘臂470與環(huán)齒230脫離即可,又環(huán)齒230可以改為設置于線軸300,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圖4a及圖4b,其中圖4a繪示依照圖1的緊固裝置100沿割面線4-4的一剖視示意圖,圖4b繪示依照圖1的緊固裝置100沿割面線4-4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如圖4a所示,此時掣動單元400位于第一位置,卡合部521與第一保持部410及止擋部441相互頂?shù)?,卡合?22與第二保持部420及止擋部443相互頂?shù)?,因此使得旋鈕500(見圖2a)與掣動單元400卡合,所以當掣動單元400往系緊方向a2轉(zhuǎn)動時,卡合部521施加壓力于止擋部441,卡合部522施加壓力于止擋部443,而可以帶動掣動單元400旋轉(zhuǎn)。反之,當旋鈕500停止轉(zhuǎn)動時,由于第一保持部410及第二保持部420的結構配置,而可以抵頂卡合部521、卡合部522以使旋鈕500與掣動單元400的相對位置關系固定,因此可以避免旋鈕500與掣動單元400的位置因外力(指使用時環(huán)境中的震動外力,而非使用者的施力)因素隨意移動而使得線體松脫。

當旋鈕500往松脫方向a1轉(zhuǎn)動時,由于棘臂470與環(huán)齒230嚙合,因此掣動單元400無法轉(zhuǎn)動,所以卡合部521受力后不斷壓迫第一保持部410的第一自由端411、卡合部522受力后不斷壓迫第二保持部420第二自由端421,使得第一自由端411及第二自由端421因承受不住壓力而往徑向移動變位, 如圖4b所示,此時旋鈕500可相對掣動單元400轉(zhuǎn)動,而使得卡合部521改與止擋部444抵頂、卡合部522改與止擋部442抵頂,第一自由端411及第二自由端421因外力消失而回復原位。因此,當旋鈕500相對掣動單元400轉(zhuǎn)動時,導引部430于螺旋軌道530間移動,帶動掣動單元400由第一位置切換為第二位置。

另外,如將旋鈕500再朝系緊方向a2轉(zhuǎn)動時,此時卡合部521會先碰觸第一自由端411并施力于第一自由端411上,卡合部522會先碰觸第二自由端421并施力于第二自由端421,由于此時的掣動單元400已下降至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故棘臂470已與環(huán)齒230對應,是以棘臂470與環(huán)齒230之間可在系緊方向a2上相互脫離,但仍需使棘臂470先沿徑向移動變位才行。

在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第一保持部410與第二保持部420沿徑向的抵抗變位能力需小于棘臂470沿徑向的抵抗變位能力,而使得第一自由端411及第二自由端421先承受不住壓力往徑向移動變位,因此卡合部521、522可以回到如圖4a所示的位置,使掣動單元400由第二位罝切換為第一位置。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保持部410及第二保持部420的結構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且保持部除了耦合于旋鈕外,也可以耦合于底座,只要其具有一定能力而可以在相當?shù)耐饬ο戮S持掣動單元與旋鈕相對位置使其無法隨意上升或下降即可,保持部及卡合部的數(shù)量也不以上述公開為限。

請參閱圖5、圖6a及圖6b,其中圖5繪示依照本發(fā)明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緊固裝置110的立體示意圖,圖6a繪示依照圖5的緊固裝置110的一視角爆炸示意圖,圖6b繪示依照圖5的緊固裝置110的另一視角爆炸示意圖。緊固裝置110包含底座200a、線軸300a、掣動單元400a及旋鈕500a,后面將詳細的說明本實施例的結構及作動方式。

在本實施例中,底座200a分為上底座部250a與下底座部260a,上底座部250a包含貫穿孔270a及環(huán)齒230a,環(huán)齒230a設置于貫穿孔270a鄰近旋鈕500a的孔壁上,下底座部260a包含容置空間210a(見圖6b)、兩個線孔220a 及貫通孔240a,兩個線孔220a與容置空間210相連通且用來供線體(未繪示)的兩端穿入與線軸300a連接,而當上底座部250a與下底座部260a對應組裝時,貫通孔240a則與貫穿孔270a相連通。

線軸300a的結構與圖2a所示的實施例相同,包含環(huán)槽320a及多個咬合齒310a,咬合齒310a與掣動單元400a耦合,而線軸300a放置于容置空間210a內(nèi)。

掣動單元400a包含升降件490a及卡掣件480a,升降件490a包含導引部430a及卡合齒460a,卡合齒460a設于導引部430a的一端,卡掣件480a為環(huán)狀結構且具有徑向(未繪示)且耦合升降件490a,卡掣件480a包含第一保持部410a(見圖6b)、第二保持部420a、四個棘臂470a及連通孔450a,第一保持部410a包含第一凸塊411a(見圖6b),第二保持部420a包含第二凸塊421a。升降件490a嵌合連通孔450a,并且借由導引部430a與旋鈕500a耦合。

旋鈕500a包含凸柱510a、兩個卡合部521a、522a(見圖8a)、兩個抵頂部541a、542a(見圖8a)及螺旋軌道530a。兩個卡合部521a、522a及兩個抵頂部541a、542a是間隔設置于旋鈕500a的內(nèi)周壁(未標示),凸柱510a朝向底座200a,螺旋軌道530a設置于凸柱510a上,而凸柱510a在組裝時耦合導引部430a內(nèi),使導引部430a沿螺旋軌道530a帶動升降件490a相對旋鈕500a上升或下降。

在組裝時,先將線軸300a設置于容置空間210a,再使上底座部250a蓋設于下底座部260a,接著放置掣動單元400a于貫穿孔270a,以使卡合齒460a與咬合齒310a咬合及讓棘臂470a與環(huán)齒230a咬合,之后將旋鈕500a的凸柱510a對應轉(zhuǎn)入導引部430a,使導引部430a與螺旋軌道530a耦合,最后通過鎖固件限位連接各元件,鎖固件包含連接柱600a及螺絲(未標示),連接柱600a穿過貫通孔240a、掣動單元400a并卡于凸柱510a內(nèi)再鎖上螺絲以完成組裝。

請參閱圖7a及圖7b,并請一并參閱圖6a及圖6b,其中圖7a繪示依照圖5的緊固裝置110沿割面線7-7的一剖視示意圖,圖7b繪示依照圖5的 緊固裝置110沿割面線7-7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如圖7a所示,由于導引部430a(見圖6b)可以在螺旋軌道530a(見圖6b)內(nèi)限位移動,也就是說,當旋鈕500a相對掣動單元400a旋轉(zhuǎn)時,導引部430a會沿著螺旋軌道530a移動,因此掣動單元400a會相對于旋鈕500a上升或下降而使得掣動單元400a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

如圖7a所示,掣動單元400a位于第一位置,此時卡合齒460a(見圖6a)咬合咬合齒310a(見圖6a)。而棘臂470a(見圖6b)與環(huán)齒230(見圖6b)a對應,且由于棘臂470a的結構關系,會在系緊方向a2(見圖6b)上不斷的與環(huán)齒230a松脫并在松脫方向a1(見圖6b)上與環(huán)齒230a嚙合,因此朝系緊方向a2轉(zhuǎn)動旋鈕500a可帶動掣動單元400a連動線軸300a,以帶動線體卷繞收回,且當旋鈕500停止轉(zhuǎn)動時,棘臂470與環(huán)齒230嚙合使得升降件490a無法往往松脫方向a1轉(zhuǎn)動,因而一并限制線軸300往松脫方向a1轉(zhuǎn)動,以達緊固作用。

如圖7b所示,當旋鈕500a帶動導引部430a移動使掣動單元400a位于第二位置時,卡合齒460a脫離咬合齒310a,此時的線軸300a不受任何拘束而可以在容置空間210內(nèi)于任意一方向自由轉(zhuǎn)動,是以可以直接拉動線體而達放線效果。

請參閱圖8a及圖8b,其中圖8a繪示依照圖5的緊固裝置110沿割面線8-8的一剖視示意圖,圖8b繪示依照圖5的緊固裝置110沿割面線8-8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如圖8a所示,當旋鈕500a往系緊方向a2轉(zhuǎn)動時,卡合部521a與第一保持部410a相互頂?shù)智业猪敳?41a扺頂于第一凸塊411a的一端413a,卡合部522a與第二保持部420a相互頂?shù)智业猪敳?42a扺頂于第二凸塊421a的一端423a,因此使得旋鈕500a與掣動單元400a卡合,更正確的說是與升降件490a卡合,故轉(zhuǎn)動旋鈕500a時可推動掣動單元400a帶動線軸300a往系緊方向a2轉(zhuǎn)動以進行收線。

反之,當旋鈕500a停止轉(zhuǎn)動時,由于第一保持部410a及第二保持部420a 的結構配置,而可以分別抵頂卡合部521a、522a、抵頂部541a及抵頂部542a以使旋鈕500a與掣動單元400a的相對位置關系固定。此種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緊固裝置110因外力而導致旋鈕500a帶動掣動單元400a位移,而使得掣動單元400a切換到第二位置以使線體松脫。

當旋鈕500a往松脫方向a1轉(zhuǎn)動時,由于棘臂470a與環(huán)齒230a嚙合,因此掣動單元400a無法轉(zhuǎn)動,所以抵頂部541a受力后不斷壓迫第一保持部410a的第一凸塊411a、抵頂部542a受力后不斷壓迫第二保持部420a的第二凸塊421a,使得第一保持部410a及第二保持部420a因承受不住壓力而往徑向移動,如圖8b所示,使第一凸塊411a及第二凸塊421a脫離抵頂,并讓旋鈕500a可相對掣動單元400a往松脫方向a1轉(zhuǎn)動,以使掣動單元400a的升降件490a沿螺旋軌道530a上升,最終讓卡合齒460a與咬合齒310a分離,使線軸300a不受掣動單元400a影響,此時掣動單元400a位于第二位置。

另外,如將旋鈕500a再朝系緊方向a2轉(zhuǎn)動時,此時抵頂部541a會先碰觸第一凸塊411a的另一端412a并施力于第一凸塊411a上,抵頂部542a會先碰觸第二凸塊421a的另一端422a并施力于第二凸塊421a上,由于第一保持部410a及第二保持部420a沿徑向的抵抗變位能力小于棘臂470a沿徑向的抵抗變位能力,故第一保持部410a沿徑向內(nèi)凹而使得抵頂部541a越過第一凸塊411a而改與第一凸塊411a的一端413a抵頂,第二保持部420a沿徑向內(nèi)凹而使得抵頂部542a越過第二凸塊421a而改與第二凸塊421a的一端423a抵頂,同時第一保持部410a及第二保持部420a復位,回復到如圖8a所示的狀態(tài)。

請參閱圖9、圖10a及圖10b,其中圖9繪示依照本發(fā)明又一實施方式的一種緊固裝置120的立體示意圖,圖10a繪示依照圖9的緊固裝置120的一視角爆炸示意圖,圖10b繪示依照圖9的緊固裝置120的另一視角爆炸示意圖。緊固裝置120包含主體700c及鎖固件(未標示),主體700c由底座200b、線軸300b、旋鈕500b以及掣動單元400b組成,且鎖固件設置于主體700c使底座200b、線軸300b、旋鈕500b以及掣動單元400b限位連接,而緊固裝置120的結構及作動方式和圖1至圖2b所描述的實施例類似。

底座200b包含環(huán)齒230b,線軸300b設置于底座200b且包含咬合齒310b,掣動單元400b為環(huán)狀結構且具有徑向(未繪示),掣動單元400b包含第一保持部410b、第二保持部420b、第三保持部430b、導引部432b、三個止擋部441b、442b、443b、連通孔450b、多個卡合齒460b及三個棘臂470b。導引部432b與旋鈕500b耦合,棘臂470b則可用來與環(huán)齒230b嚙合,卡合齒460b設于連通孔450b鄰近底座200b的孔壁,而三個止擋部441b、442b、443b則是形成于掣動單元400a鄰近旋鈕500的外壁。

第一保持部410b、第二保持部420b及第三保持部430b可沿徑向位移變位且具有復位能力,更詳細的說,第一保持部410b具有第一自由端411b,第二保持部420b具有第二自由端421b,第三保持部430b具有第三自由端431b,第一自由端411b、第二自由端421b及第三自由端431b受外力壓迫大于其可承受的力量大小時,會產(chǎn)生沿徑向的移動變位,而當外力解除時第一自由端411、第二自由端421及第三自由端431b隨即復位。

旋鈕500b包含凸柱510b、三個卡合部521b、522b、523b(見圖11a)及螺旋軌道530b,螺旋軌道530b設于凸柱510b,在掣動單元400b位于第一位置時,卡合部521b與第一保持部410b相互抵頂,卡合部522b與第二保持部420b相互抵頂,卡合部523b與第三保持部430b相互抵頂。

鎖固件在本實施例中,包含連接柱600b及螺絲(未繪示),其鎖固方式和圖2a所述的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閱圖11a及圖11b,并請一并參閱圖10a及圖10b,其中圖11a繪示依照圖9的緊固裝置120沿割面線11-11的一剖視示意圖,圖11b繪示依照圖9的緊固裝置120沿割面線11-11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由于導引部432b(見圖10b)可以在螺旋軌道530b內(nèi)限位移動,故導引部432b會沿著螺旋軌道530b移動,是以掣動單元400b會相對于旋鈕500b上升或下降。如圖11a所示,掣動單元400b位于第一位置,棘臂470b(見圖10a)與環(huán)齒230b(見圖10a)選擇性的咬合,而可以阻止線軸300b往松脫方向a1(見 圖10a)轉(zhuǎn)動。

而如圖11b所示,當旋鈕500b帶動導引部432b移動使掣動單元400b位于第二位置時,棘臂470b脫離環(huán)齒230b,由于此時棘臂470b并未與環(huán)齒230b嚙合,故不會限制線軸300b往松脫方向a1轉(zhuǎn)動,是以可以直接拉動線體而達放線效果。

請參閱圖12a及圖12b,其中圖12a繪示依照圖9的緊固裝置120沿割面線12-12的一剖視示意圖,圖12b繪示依照圖9的緊固裝置120沿割面線12-12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如圖12a所示,此時掣動單元400b位于第一位置,卡合部521b與第一保持部410b及止擋部441b相互頂?shù)郑ê喜?22b與第二保持部420b及止擋部442b相互頂?shù)?,卡合?23b與第三保持部430b及止擋部443b相互頂?shù)郑虼耸沟眯o500b與掣動單元400b卡合,所以當掣動單元400b往系緊方向a2轉(zhuǎn)動時,卡合部521b施加壓力于止擋部441b,卡合部522b施加壓力于止擋部442b,卡合部523b施加壓力于止擋部443b而可以帶動掣動單元400b旋轉(zhuǎn)。反之,當旋鈕500b停止轉(zhuǎn)動時,由于第一保持部410b、第二保持部420b及第三保持部430b的結構配置,而可以抵頂卡合部521b、522b、523b以使旋鈕500b與掣動單元400b的相對位置關系固定。

當旋鈕500b往松脫方向a1轉(zhuǎn)動時,由于棘臂470b與環(huán)齒230b嚙合,因此掣動單元400b無法轉(zhuǎn)動,所以卡合部521b受力后不斷壓迫第一保持部410b的第一自由端411b、卡合部522b受力后不斷壓迫第二保持部420b的第二自由端421b,卡合部523b受力后不斷壓迫第三保持部430b的第三自由端431b,使得第一自由端411b、第二自由端421b及第三自由端431b因承受不住壓力而往徑向移動變位,如圖4b所示,此時旋鈕500可相對掣動單元400轉(zhuǎn)動。

另外,如將旋鈕500b再朝系緊方向a2轉(zhuǎn)動時,此時卡合部521b會先碰觸第一自由端411b并施力于第一自由端411b上,卡合部522b會先碰觸第二 自由端421b并施力于第二自由端421b,卡合部523b會先碰觸第三自由端431b并施力于第三自由端431b,使第一自由端411b、第二自由端421b及第三自由端431b徑向移動變位,再回至圖12a的狀態(tài)。

由上述的實施方式可知,本發(fā)明具有下列優(yōu)點。

一、通過導引部及螺旋軌道的設置與耦合,可以使掣動單元隨著旋鈕的轉(zhuǎn)動而改變位置,進而切換系緊或松綁狀態(tài)。

二、通過第一保持部的設置,可以使掣動單元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時時維持其與旋鈕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避免因環(huán)境外力而造成線體松脫。

三、通過第一保持部及第二保持部沿徑向的抵抗變位能力小于棘臂沿徑向的抵抗變位能力,而可以讓第一保持部與第二保持部一方面可以維持掣動單元與旋鈕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另一方面可以被屈伏而使得掣動單元可以沿螺旋軌道由第一位置切換為第二位置。

四、由于緊固裝置的主體僅由底座、線軸、旋鈕以及掣動單元組成,因此結構簡單,能達到制造成本減少及制造難度降低的目的。

雖然本發(fā)明已經(jīng)以實施方式公開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可作各種變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