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減速機齒輪圈。
背景技術:
減速機在原動機和工作機或執(zhí)行機構之間起匹配轉速和傳遞轉矩的作用,減速機是一種相對精密的機械,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轉速,增加轉矩。按照傳動級數(shù)不同可分為單級和多級減速機,按照齒廠輪形狀可分為圓柱齒輪減速機、圓錐齒輪減速機和圓錐一圓柱齒引輪減速機,按照傳動的布置形式又可分為展開式、分流式和同進軸式減速機,減速機廣泛應用于冶金、礦山、起重運輸、電力、能源、建筑建材、輕工、交通等工業(yè)部門,主要裝在步進電機和伺服電機上,用來降低轉速,提高扭矩,匹配慣量,現(xiàn)有減速機齒輪圈體積大,重量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減速機齒輪圈。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減速機齒輪圈,包括外套圈和滑動安裝在外套圈內壁上的內齒圈,所述外套圈包括上套圈和位于上套圈下方的下套圈,所述上套圈和下套圈上均設有等距離分布的連接孔和固定孔,且上套圈和下套圈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且上套圈和下套圈的外壁上均設有導向缺口,所述上套圈和下套圈相對的一側內壁上均開設有卡槽,且內齒圈安裝于兩個卡槽之間,且兩個卡槽的底部內壁上均開設有等距離分布的安裝槽,且安裝槽的底部內壁上焊接有彈簧,且安裝槽的頂部內壁之間嵌裝有滾子,且滾子的底部與彈簧接觸。
優(yōu)選的,所述內套圈的頂部和底部外壁分別延伸至上套圈頂部外壁的外側和下套圈底部外壁的外側。
優(yōu)選的,所述內齒圈的外壁與滾子形成滾動配合,且內齒圈的外壁分別與兩個卡槽的內壁滑動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安裝槽成環(huán)形分布,且兩個卡槽的底部內壁上兩圈安裝槽交錯分布。
優(yōu)選的,所述滾子與安裝槽的內壁形成過盈配合,且滾子與安裝槽內壁之間的過盈差值為一至二毫米。
優(yōu)選的,所述滾子為圓臺狀結構,且兩組滾子相對一側的圓面的直徑大于兩組滾子相離一側圓面的直徑。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導向缺口與電機輸出軸上的定位塊配合,且齒輪圈的固定孔內套設有緊固螺栓,齒輪圈通過緊固螺栓與電機輸出軸上固定連接,節(jié)省了定位時間,方便安裝;
2.內齒圈在兩個卡槽的內壁上滑動,圓臺狀結構的滾子與內齒圈形成滾動配合,內齒圈在外套圈內滑動時,外套圈兩側內壁上空隙高度大于外套圈中部的空隙的高度,內齒圈向外套圈兩側內壁方向偏轉,使內齒圈偏心轉動,從而降低內齒圈的轉動速度。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內齒圈達到減速效果,相比于現(xiàn)有的齒輪箱減速機構,體積小,質量輕,降低了成本,且便于安裝和拆卸。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減速機齒輪圈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減速機齒輪圈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減速機齒輪圈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套圈、2內齒圈、3上套圈、4下套圈、5卡槽、6安裝槽、7彈簧、8滾子、9連接孔、10固定孔、11導向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3,一種減速機齒輪圈,包括外套1和滑動安裝在外套圈1內壁上的內齒圈2,外套圈1包括上套圈3和位于上套圈3下方的下套圈4,上套圈3和下套圈4上均設有等距離分布的連接孔9和固定孔10,且上套圈3和下套圈4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且上套圈3和下套圈4的外壁上均設有導向缺口11,上套圈3和下套圈4相對的一側內壁上均開設有卡槽5,且內齒圈2安裝于兩個卡槽5之間,且兩個卡槽5的底部內壁上均開設有等距離分布的安裝槽6,且安裝槽6的底部內壁上焊接有彈簧7,且安裝槽6的頂部內壁之間嵌裝有滾子8,且滾子8的底部與彈簧7接觸。
本實用新型中,內套圈2的頂部和底部外壁分別延伸至上套圈3頂部外壁的外側和下套圈4底部外壁的外側,內齒圈2的外壁與滾子8形成滾動配合,且內齒圈2的外壁分別與兩個卡槽5的內壁滑動連接,安裝槽6成環(huán)形分布,且兩個卡槽5的底部內壁上兩圈安裝槽6交錯分布,滾子8與安裝槽6的內壁形成過盈配合,且滾子8與安裝槽6內壁之間的過盈差值為一至二毫米,滾子8為圓臺狀結構,且兩組滾子8相對一側的圓面的直徑大于兩組滾子8相離一側圓面的直徑。
工作原理:內齒圈2在兩個卡槽5的內壁上滑動,圓臺狀結構的滾子8與內齒圈2形成滾動配合,內齒圈2在外套圈1內滑動時,外套圈1兩側內壁上空隙高度大于外套圈中部的空隙的高度,內齒圈2向外套圈1兩側內壁方向偏轉,使內齒圈2偏心轉動,從而通過滾子8與內齒圈2外壁的滾動摩擦和內齒圈2與外套圈1內壁的偏心轉動產生的摩擦力,降低內齒圈2的轉動速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