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離合器裝置,具有第一子離合器,包括第一摩擦片組,該第一摩擦片組由配屬于第一外摩擦片支架的第一外摩擦片和配屬于第一內摩擦片支架的第一內摩擦片構成,并且第一操作元件配屬于該第一摩擦片組,該第一操作元件能夠通過第一操作裝置來操作;并且具有第二子離合器,包括第二摩擦片組,該第二摩擦片組由配屬于第二外摩擦片支架的第二外摩擦片和配屬于第二內摩擦片支架的第二內摩擦片構成,并且第二操作元件配屬于該第二摩擦片組,該第二操作元件能夠通過第二操作裝置來操作。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充分已知這種離合器裝置。通過將操作力導入到操作元件中(該操作力由操作裝置產(chǎn)生),能夠使相應的摩擦片組打開或者說閉合,該操作元件配屬于該摩擦片。
在此,區(qū)分兩個不同的操作類型。一個能夠直接地操作摩擦片組,另一個能夠借助放大裝置或者縮小裝置來操作摩擦片組。在本申請的框架內摩擦片組的直接操作或者說直接地操作摩擦片組意味著:在導入到操作元件中的操作力,和,貼靠在摩擦片組上或者說導入到其中的操作力或者說夾緊力之間不進行轉化;或者說所述轉化比基本上等于1,也就是處于0.95到1.05之間的區(qū)域內,優(yōu)選地等于1。
此外,在放大的或者縮小的操作中(例如借助杠桿彈簧),在摩擦片組上產(chǎn)生夾緊力,該夾緊力在某種程度上(zumteil)與導入到操作元件中的操作力顯著地區(qū)別。由此通過操作元件產(chǎn)生放大或者說縮小。
此外已知,轉化的操作占據(jù)提高的安裝空間需求,因為導入的操作力轉化到被轉化的夾緊力大多需要操作元件的復雜結構或者說操作元件的復雜布置。此外,在直接操作的情況下導入到操作元件中的操作力的轉化根據(jù)原理是不可行的,從而必須已經(jīng)將需要的夾緊力導入到操作元件中。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由此,本發(fā)明基于下述任務,在降低安裝空間需求的情況下提供確定的夾緊力。
為了解決該任務,根據(jù)本發(fā)明在開頭提到的類型的離合器裝置中設置:直接地操作第一操作元件并且以放大的或者縮小的轉化比操作第二操作元件,或者以放大的或者縮小的轉化比操作第一操作元件并且直接地操作第二操作元件。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此設置,所述子離合器中的一個借助所配屬的操作元件直接地操作,并且另一個子離合器借助第二操作元件或者說另一個操作元件放大地或者縮小地操作。由此能夠通過直接操作的操作元件進行相應的子離合器的直接操作,其中,能夠節(jié)省安裝空間,因為對于直接操作存在更小的安裝空間需求。通過另一、以放大的或者說縮小的轉化比操作的操作元件實現(xiàn)在導入到操作元件中的操作力和通過操作元件導入到摩擦片組的夾緊力之間的放大或者縮小。由此,能夠例如通過放大,例如當高轉矩必須在各個子離合器的部件之間傳遞時,確保相對于導入的操作力而言提高的夾緊力。
在此尤其優(yōu)選地,直接操作所述子離合器中的一個的操作元件構造為壓力罐。導入到該壓力罐中的操作力能夠由此直接導入到摩擦片中,也就是說,不存在放大比例或者縮小比例不等于1的情況。
此外優(yōu)選地設置,放大地或者縮小地操作所述子離合器中的一個的操作元件構造為杠桿彈簧。通過該杠桿彈簧產(chǎn)生導入到該杠桿彈簧中的操作力的放大或者說縮小。放大比例和縮小比例在此通過不同的鉸接點或者說所述鉸接點互相的間距來確定,從而根據(jù)鉸接點互相的間距使導入的力放大或者縮小成導入到摩擦片組中的夾緊力。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離合器裝置的擴展方案設置,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元件和/或第二操作元件的操作裝置構造為杠桿致動器。由此實現(xiàn)了,在操作裝置中產(chǎn)生的操作力能夠通過該杠桿致動器來放大或者說縮小,從而也能夠在直接被操作的操作元件上提供確定的夾緊力。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離合器裝置還能夠如此擴展構造:使得以放大的或者縮小的轉化比操作所述子離合器中的一個的操作元件具有第一鉸接點、第二鉸接點和第三鉸接點,該第一鉸接點布置在第一或者第二外摩擦片支架上,該第二鉸接點在力導入時與配屬于第一或者第二摩擦片組的力導入元件處于貼靠中,在該第三鉸接點上操作力能夠導入到該操作元件中。此外設置,操作力在第三鉸接點上導入到操作元件中。借助第一鉸接點,操作元件與摩擦片組的相應的內摩擦片支架或者外摩擦片支架耦合,該操作元件配屬于該摩擦片組。此外,操作元件具有第二鉸接點,通過該第二鉸接點,操作元件在力導入或者說在夾緊力導入到摩擦片組的情況下與相應的力導入元件處于貼靠中,借助該力導入元件(例如壓力環(huán))實施到摩擦片組的力導入。通過三個鉸接點互相的間距確定單個杠桿的長度,由此產(chǎn)生導入到操作元件的力放大或者縮小成導入到摩擦片組的夾緊力。
在此尤其優(yōu)選地設置,三個所述鉸接點在所述操作元件上的位置確定以放大的或縮小的轉化比的操作的放大比例或者縮小比例。由此能夠通過有針對性地設計鉸接點在操作元件上的各個位置或者說有針對性地給操作元件自身定尺寸來實現(xiàn)確定的放大比例或者縮小比例,從而導入到操作元件中的操作力能夠得到確定的夾緊力,該夾緊力緊接著在操作摩擦片組的情況下存在。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離合器裝置優(yōu)選地能夠構造成雙離合器,尤其構造成濕式運行的雙離合器。
附圖說明
下面借助實施例在參照附圖的情況下解釋本發(fā)明。附圖是示意性的示圖并且以橫截面圖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離合器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唯一的附圖示出具有第一子離合器2和第二子離合器3的離合器裝置1。根據(jù)該實施例,離合器裝置1構造成徑向的雙離合器。第一子離合器2具有摩擦片組4,該摩擦片組由配屬于第一外摩擦片支架5的第一外摩擦片6和配屬于第一內摩擦片支架7的第一內摩擦片8構成。第一操作元件9配屬于第一摩擦片組4。第二子離合器3具有第二摩擦片組10,該第二摩擦片組由配屬于第二外摩擦片支架11的第二外摩擦片12和配屬于第二內摩擦片支架13的第二內摩擦片14構成。第二操作元件15配屬于第二摩擦片組10。
第一外摩擦片支架5和第二外摩擦片支架11通過接片16互相連接,并且由此兩者都與輸入軸17耦合。第一操作元件9與第一接合軸承18耦合,并且第二操作元件15與第二接合軸承19耦合。通過箭頭20示出,操作力能夠從未詳細示出的操作裝置、例如杠桿致動器導入到接合軸承18、19中。
可見,在力導入到第一接合軸承18中時,通過第一操作元件9進行第一摩擦片組4的直接操作。在此,第一操作元件9通過回位元件21支撐在接片16上,從而在取消力導入的情況下實現(xiàn)第一操作元件9回位到附圖中示出的初始位置中??梢?,通過直接操作而在第一接合軸承18上導入的力直接作為夾緊力傳遞到摩擦片組4上。
附圖還示出,導入到第二接合軸承19中的力傳遞到第二操作元件15中。到第二操作元件15中的力導入在此在第二操作元件15的第三鉸接點22上實現(xiàn)。操作元件15還具有第一鉸接點23,借助該第一鉸接點,操作元件15與第二外摩擦片支架11耦合。此外可見,第二操作元件15在第二鉸接點24上與壓力環(huán)25耦合,使得導入到第二操作元件15中的操作力轉化地傳遞到壓力環(huán)25上,并且作為夾緊力導入到第二摩擦片組10中。
此外,從附圖中獲知,操作力(在第三鉸接點22上導入到第二操作元件15中)到夾緊力(在第二鉸接點24上導入到壓力環(huán)25中)的放大或者縮小或者說放大比例或者縮小比例由三個鉸接點22-24互相的間距來確定。根據(jù)三個鉸接點22-24之間的間距確定第二操作元件15的各個杠桿區(qū)段的長度,從而得出放大比例或者縮小比例。有利地能夠由此實現(xiàn),導入到第二接合軸承19中的操作力能夠確定地被放大或者縮小成所需的夾緊力。
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實現(xiàn)直接操作與轉化的操作的組合,從而能夠在避免缺點的情況下實現(xiàn)兩種操作方式的優(yōu)點。
附圖標記列表
1離合器裝置
2子離合器
3子離合器
4摩擦片組
5外摩擦片支架
6外摩擦片
7內摩擦片支架
8內摩擦片
9操作元件
10摩擦片組
11外摩擦片支架
12外摩擦片
13內摩擦片支架
14內摩擦片
15操作元件
16接片
17輸入軸
18接合軸承
19接合軸承
20箭頭
21回位元件
22鉸接點
23鉸接點
24鉸接點
25壓力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