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減速箱的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賽車用小型減速箱。
背景技術:
減速箱在汽車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減速箱可以改變傳動比,擴大驅動輪轉矩和轉速的變化范圍,以適應經(jīng)常變速的行駛條件,同時使發(fā)動機在有利的工況下工作,在發(fā)動機旋轉方向不變情況下,使汽車能倒退行駛,利用空擋,中斷動力傳遞,以使發(fā)動機能夠起動、變速,并便于變速器換檔或進行動力輸出。
然而,現(xiàn)有的多數(shù)減速箱的箱體采用普通的鋁合金材料制成,強度不夠,體積大,內部的結構復雜,摩擦力大,浪費的能量多,使用效果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體積小、質量輕、強度高、傳動效率高的賽車用小型減速箱。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賽車用小型減速箱,主要由小齒輪軸、第一油封、第一軸承、中齒輪軸、第二軸承、第二油封、第三軸承、大齒輪、差速器、第四軸承、第三油封、第一中齒輪、第五軸承、第六軸承、轉軸、左箱體、右箱體、小齒輪和第二中齒輪組成;第一油封、第一軸承、小齒輪和第六軸承均安裝在小齒輪軸上,且第一油封位于第一軸承的左側,小齒輪位于第一軸承的右側,第六軸承位于小齒輪的右側;第二軸承、第二中齒輪、第一中齒輪和第五軸承均安裝在中齒輪軸上,且第二軸承位于第二中齒輪的左側,第一中齒輪位于第二中齒輪的右側,第五軸承位于第一中齒輪的右側;第二油封、第三軸承和大齒輪均安裝在轉軸上,且第二油封位于第 三軸承的左側,大齒輪位于第三軸承的右側,轉軸的右端與差速器的輸出軸相連接;第四軸承和第三油封均安裝在差速器的輸入軸上,且第三油封位于第四軸承的右側;小齒輪軸上的小齒輪與中齒輪軸上的第一中齒輪相嚙合,中齒輪軸上的第二中齒輪與轉軸上的大齒輪相嚙合。
進一步地說,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小齒輪軸、第一油封、第一軸承、中齒輪軸、第二軸承、第二油封、第三軸承、大齒輪、差速器、第四軸承、第三油封、第一中齒輪、第五軸承、第六軸承、小齒輪和第二中齒輪均設置在左箱體和右箱體所裝配而成的箱體內部,第一軸承、第二軸承和第三軸承均與左箱體相配合,第四軸承、第五軸承和第六軸承均與右箱體相配合,且小齒輪軸的輸出端和轉軸的輸出端均露出于左箱體外,差速器的輸入軸露出于右箱體外。
進一步地說,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左箱體和右箱體均由7075鋁合金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賽車用小型減速箱,通過內置差速器,省去了外置差速器這一環(huán)節(jié),讓車體結構更加簡單明了,并且減小減速箱的體積,提高減速箱的傳動效率;其箱體采用7075鋁合金制成,強度比一般的鋁合金材料要高,且重量較輕。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賽車用小型減速箱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賽車用小型減速箱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號為:1、小齒輪軸;2、第一油封;3、第一軸承;4、中齒輪軸;5、第二軸承;6、第二油封;7、第三軸承;8、大齒輪;9、差速器;10、第四軸承;11、第三油封;12、第一中齒輪;13、第五軸承;14、第六軸承;15、轉軸;16、左箱體;17、右箱體;18、小齒輪;19、第二中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賽車用小型減速箱,主要由小齒輪軸1、第一油封2、第一軸承3、中齒輪軸4、第二軸承5、第二油封6、第三軸承7、大齒輪8、差速器9、第四軸承10、第三油封11、第一中齒輪12、第五軸承13、第六軸承14、轉軸15、左箱體16、右箱體17、小齒輪18和第二中齒輪19組成;第一油封2、第一軸承3、小齒輪18和第六軸承14均安裝在小齒輪軸1上,且第一油封2位于第一軸承3的左側,小齒輪18位于第一軸承3的右側,第六軸承14位于小齒輪18的右側;第二軸承5、第二中齒輪19、第一中齒輪12和第五軸承13均安裝在中齒輪軸4上,且第二軸承5位于第二中齒輪19的左側,第一中齒輪12位于第二中齒輪19的右側,第五軸承13位于第一中齒輪12的右側;第二油封6、第三軸承7和大齒輪8均安裝在轉軸15上,且第二油封6位于第三軸承7的左側,大齒輪8位于第三軸承7的右側,轉軸15的右端與差速器9的輸出軸相連接;第四軸承10和第三油封11均安裝在差速器9的輸入軸上,且第三油封11位于第四軸承10的右側;小齒輪軸1上的小齒輪18與中齒輪軸4上的第一中齒輪12相嚙合,中齒輪軸4上的第二中齒輪19與轉軸15上的大齒輪8相嚙合。
小齒輪軸1、第一油封2、第一軸承3、中齒輪軸4、第二軸承5、第二油封6、第三軸承7、大齒輪8、差速器9、第四軸承10、第三油封11、第一中齒輪12、第五軸承13、第六軸承14、小齒輪18和第二中齒輪19均設置在左箱體16和右箱體17所裝配而成的箱體內部,第一軸承3、第二軸承5和第三軸承7均 與左箱體16相配合,第四軸承10、第五軸承13和第六軸承14均與右箱體17相配合,且小齒輪軸1的輸出端和轉軸15的輸出端均露出于左箱體16外,差速器9的輸入軸露出于右箱體17外。
減速箱的左箱體16和右箱體17均由美國進口的7075鋁合金制成,強度比一般的鋁合金材料要高,且重量較輕,提高減速箱工作的可靠性。第一軸承3、第二軸承5、第三軸承7、第四軸承10、第五軸承13和第六軸承14的設置使得小齒輪軸1、中齒輪軸4和轉軸15能夠平穩(wěn)的轉動。第一油封2、第二油封6和第三油封11均有密封的作用,保證減速箱工作的可靠性。減速箱內置差速器9,使得減速箱省去了外置差速器這一環(huán)節(jié),讓車體結構更加的簡單明了,并且減小減速箱的體積,提高減速箱的傳動效率。
以上述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jù)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