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管式省力打氣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手壓式打氣筒。
現(xiàn)有技術中,底座上另帶貯氣包的雙管式打氣筒,雖打氣省力,但結構復雜,加工工序多。CN88105859公開的單管高壓省力打氣筒,結構雖有簡化,但由于將壓氣腔和蓄壓腔設置在一個筒體內,因而分隔壓氣腔和蓄壓腔的單向閥,或則要用錐套楔緊在筒體內壁上,且錐套的外圓需開槽并安裝密封環(huán),或則要用既帶通氣孔又帶螺紋的支桿連接固定在底座上,因而加工要求高,工序多,制造尚麻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結構簡單,又制造容易的單管式省力打氣筒。
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使打氣筒的底座具有與其底部制成一體的上部貯氣筒體,該貯氣筒體的上端接口,既裝連著一個單向閥,又螺紋連接著打氣筒體的下端接口,并由單向閥與帶上部貯氣筒體的底座圍成一個與輸氣管相通的蓄壓腔。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結構簡單,既不要另帶貯氣包,又不要用錐套或支桿來連接固定單向閥,因而加工制造容易。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作具體描述。
圖1為一種單管式省力打氣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
圖1中介于壓氣腔與蓄壓腔之間的單向閥的變換實施例。
圖3為圖2中單向閥的閥座的俯視圖。
圖4為圖3所示閥座的又一種變換例。
如
圖1所示,一種單管式省力打氣筒,由上蓋(1)、打氣筒體(2)、底座(9)和輸氣管(11)等組成,打氣筒體(2)內有一個與手柄相連的活塞(3),且打氣筒體(2)和輸氣管(11)分別與底座(9)直接相連。本實用新型的底座(9)具有與其底部制成一體的上部貯氣筒體(9′),在貯氣筒體(9′)的上端接口,既裝連著一個單向閥,又螺紋連接著打氣筒體(2)的下端接口,同時,底座(9)的上部貯氣筒體(9′)的內腔與輸氣管(11)相通。這樣,就由單向閥與帶上部貯氣筒體(9′)的底座(9)圍成了一個與輸氣管(11)相通的蓄壓腔(10)。既結構簡單,又在打氣時起到省力的作用。
單向閥可以如
圖1所示,由閥座(5)、活門(6)、彈簧(7)和帶孔封門(8)組成。活門(6)由彈簧(7)壓在閥座(5)的進氣孔處,彈簧(7)的底部用帶孔封門(8)支持?;铋T(6)可以是如圖所示的球狀,也可以是鉚釘狀或片狀等形式。
單向閥還可以如圖2所示,由閥座(5)、皮碗(12)、下墊圈(13)和螺釘(14)組成。其中閥座(5)可以如圖2,3所示開有通氣孔(5′),也可以如圖4所示開有通氣缺口(5′),以便使打氣筒體(2)的壓氣腔(4)中的壓縮空氣能較流暢地通過閥座(5),再經(jīng)皮碗(12)的邊緣而進入下部的蓄壓腔(10)。
上述
圖1、2中的單向閥的閥座(5),一般與貯氣筒體(9′)的上端接口采取端面裝接或周面錐接,然后由打氣筒體(2)的下端接口與貯氣筒體(9′)的上端接口夾緊。(閥座(5)也可以與貯氣筒體(9′)的上端接口采取螺紋連接)。閥座(5)的材料可采用A3鋼或尼龍等,在其上方或下方也可以加裝密封圈,以便減少或克服漏氣現(xiàn)象。
上述打氣筒,當活塞(3)下壓時,由活塞(3)、打氣筒體(2)和單向閥圍成的壓氣腔(4)中的壓縮空氣,經(jīng)過單向閥就進入下部的由單向閥和帶上部貯氣筒體(9′)的底座(9)圍成的蓄壓腔(10),再經(jīng)過輸氣管(11)進入車胎。當活塞(3)上升時,蓄壓腔(10)內的空氣壓力因單向閥的作用而維持不變,因而實現(xiàn)了省力化,特別適用于自行車和摩托車等車輛的輪胎充氣。
權利要求1.一種單管式省力打氣筒,由上蓋(1)、打氣筒體(2)、底座(9)和輸氣管(11)等組成,打氣筒體(2)內有一個與手柄相連的活塞(3),且打氣筒體(2)和輸氣管(11)分別與底座(9)直接相連,其特征在于底座(9)具有與其底部制成一體的上部貯氣筒體(9′),該貯氣筒體(9′)的上端接口,既裝連著一個單向閥,又螺紋連接著打氣筒體(2)的下端接口,并由單向閥與帶上部貯氣筒體(9′)的底座(9)圍成一個與輸氣管(11)相通的蓄壓腔(10)。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打氣筒,其特征在于單向閥由閥座(5)、活門(6)、彈簧(7)和帶孔封門(8)組成,活門(6)由彈簧(7)壓在閥座(5)的進氣孔處,彈簧(7)的底部用帶孔封門(8)支持,閥座(5)由打氣筒體(2)的下端接口與貯氣筒體(9′)的上端接口夾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氣筒,其特征在于閥座(5)與貯氣筒體(9′)的上端接口采取螺紋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單管式省力打氣筒,它的底座具有與其底部連成一體的上部貯氣筒體,該貯氣筒體的上端接口,既裝連著一個單向閥,又螺紋連接著打氣筒體的下端接口,并由單向閥與帶上部貯氣筒體的底座圍成一個與輸氣管相通的蓄壓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容易,特別適用于自行車和摩托車等車輛的輪胎充氣。
文檔編號F04B9/14GK2045786SQ89211280
公開日1989年10月11日 申請日期1989年4月8日 優(yōu)先權日1989年4月8日
發(fā)明者唐柏洪 申請人:唐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