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的是一種攪拌機。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涉及攪拌機的專利有CN201020302442.9、CN200820205734.3、CN201220084451.4、CN201220084432.1、CN201110193738.0、CN201110193753.5和CN201220548547.1,上述七個專利的技術方案是采用電機帶動攪拌器旋轉達到攪拌的目的,由于底部安裝電機結構復雜,而且攪拌的轉子固定在缸體底部不易清洗轉子和缸體。且專利CN201110193738.0和CN201110193753.5加熱裝置在缸體內部沒有進行水電分離容易造成使用上的不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克服現(xiàn)有攪拌機通常將帶電的發(fā)熱管或發(fā)熱板設置在容器主體內,當清洗容器主體時,容易造成漏電而存在危險隱患和不易清除發(fā)熱管或發(fā)熱板所積污垢弊端的無軸均質機。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無軸均質機,其特征是:包括缸體、容器底座、轉子體,缸體置于容器底座里,容器底座上纏繞電感線圈,缸體下方設置加熱線圈,缸體里安裝有導向件,轉子體設置在導向件的下方,導向件和轉子體的中部均為中空結構,轉子體的中空結構里安裝第一永久磁鐵,導向件的中空結構里安裝第二永久磁鐵,第二永久磁鐵深入至轉子體的中空結構里并與第一永久磁鐵相互作用,轉子體的外端安裝磁鋼。
本發(fā)明還可以包括:
1、第一永久磁鐵的上部為S極,下部為N極;第二永久磁鐵的上部為N極,下部為S極;第一永久磁鐵與第二永久磁鐵相互作用,使得導向件與轉子體之間不完全接觸。
2、磁鋼與電感線圈相互作用,從而使轉子體懸浮。
本發(fā)明的優(yōu)勢在于:本發(fā)明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節(jié)能環(huán)保,克了服現(xiàn)有普通攪拌機通常將帶電的發(fā)熱管或發(fā)熱板設置在容器主體內,當清洗容器主體時,容易造成漏電而存在危險隱患和不易清除發(fā)熱管或發(fā)熱板所積污垢的弊端,并且無軸轉子總成攪拌使清洗更加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容器底座示意圖;
圖3a為轉子體平面圖,圖3b為轉子體立體圖;
圖4a為導向件正視圖,圖4b為導向件俯視圖,圖4c為導向件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舉例對本發(fā)明做更詳細地描述:
結合圖1-4,本發(fā)明包括轉子體7、加熱線圈5、電感線圈3、永久磁鐵10和11、磁鋼6、導向件8,轉子體7置于缸體2內部,缸體2為陶瓷材質,加熱線圈5安裝在容器底座4,線控電路板9使纏繞在底座上的電感線圈3依次通電,磁鋼6在轉子體7上與電感線圈3作用使轉子體7懸浮旋轉,永久磁鐵10和11分別安裝在轉子體和導向固定件8上,使轉子體7始終保持對中。該產品集攪拌、加熱功能于一體,且由于加熱線圈5與缸體2分離,使缸體2在整個發(fā)熱過程中無需直接通電,故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轉子總成無固定軸,故可以直接拿出清洗,干凈衛(wèi)生。
轉子總成有磁鋼6和永久磁鐵10裝在轉子體7上為無軸轉動的轉子。
加熱線圈5安裝在底座4上加熱線圈通電后缸體2底部受熱,從而達到加熱的目的,并且通電裝置與加熱裝置分離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纏繞在底座的8個線圈3由線控電路版依次通電,使轉子總成懸浮旋轉達從而到攪拌的目的。
導向固定件8使轉子總成總是在缸體2中心線位置處不至于碰觸缸體2的壁面,減少了轉子體6和缸體2內部的碰撞使得無軸均質機,具有更加的使用可靠性。
線圈纏繞在底座上磁極對數(shù)為4對,工作時線控電路板給對應的極對數(shù)依次通電,線圈內產生磁場與轉子總成上的磁鋼作用達到轉子總成旋轉懸浮的目的。
本發(fā)明主要設有缸體2及缸蓋1,其中缸體為陶瓷材質,缸體2內部有由轉子體7、磁鋼6和永久磁鐵10組成的轉子總成,其中缸體內還有對轉子總成起導向作用的導向件8,缸體2底部有底座4,纏繞在底座上的線圈3磁極對數(shù)為4對,還有裝在底座4上的加熱線圈5和線圈3與電控線路板9相連。
在安裝使用時,請參閱圖1所示,僅需將轉子總成放入到缸體2內,缸體2放在底座4上,轉子總成的的對中由導向件8完成:導向固定件上的永久磁鐵10上部為N極下面為S極,轉子體中心的4個永久磁鐵上部均為S極下部均為N極,永久磁鐵的相互作用使導向固定件與轉子體之間不會完全接觸,并且起到了轉子總成對中的目的,線控電路板9使加熱線圈5通電產生熱量加熱缸體內的液體,同時電控線路板9使纏繞在底座上的4對極對數(shù)的線圈依次通電;如此,線圈產生磁場與轉子總成上的磁鋼相互發(fā)生作用,使缸體內的轉子總成旋轉懸浮實現(xiàn)攪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