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料粉碎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雙軸差速物料撕碎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對于例如汽車外殼、廢舊家電、彩鋼瓦或鋁型材等物料的首次回收破碎都是使用雙軸撕碎機進行破碎。雙軸撕碎機在破碎物料過程中,往往采用同速控制方式切割撕碎物料,或采用固定差速控制方式切割撕碎物料。同速控制方式指的是驅動第一軸、第二軸以相同轉速切割撕碎位于第一軸的第一刀體與第二軸的第二刀體之間的物料;固定差速控制方式指的是驅動第一軸、第二軸轉動,且使第一軸與第二軸保持固定的差速度,第一軸與第二軸之間形成的固定差速用于擠壓及剪切位于第一軸的第一刀體與第二軸的第二刀體之間的物料以達到撕碎物料的目的。
然而,同速控制方式存在的缺陷是:撕碎下拉的物料塊度大,保證物料撕碎效果前提下,需要將相鄰刀體之間的間隙嚴格設置為0.3mm左右,如此對刀體制作精度要求較高。固定差速控制方式存在的缺陷是:速度較高的軸的刀體刀尖常附帶有物料,刀體刀尖上所附帶的物料難以清理干凈、并會影響到撕碎物料的效率,并在保證物料撕碎效果前提下,需要將相鄰刀體之間的間隙嚴格設置為0.3mm左右,如此對刀體制作精度要求較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本實用新型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雙軸差速物料撕碎裝置,它能夠在保證物料撕碎效果與撕碎效率的前提下,降低驅動軸上的刀體制作精度要求。
其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雙軸差速物料撕碎裝置,包括:第一驅動軸,所述第一驅動軸設有若干個第一刀體;第二驅動軸,所述第二驅動軸與所述第一驅 動軸并列間隔設置,所述第二驅動軸設有若干個第二刀體,所述第一刀體與所述第二刀體交叉間隔設置;第一驅動機構,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第一油泵、第一供油回路與第一液壓馬達,所述第一油泵通過所述第一供油回路連接至所述第一液壓馬達,所述第一液壓馬達與所述第一驅動軸傳動相連;第二驅動機構,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第二油泵、第二供油回路與第二液壓馬達,所述第二油泵通過所述第二供油回路連接至所述第二液壓馬達,所述第二液壓馬達與所述第二驅動軸傳動相連;第三油泵,所述第三油泵通過第三供油回路連接至第一液壓馬達,所述第三油泵通過第四供油回路連接至所述第二液壓馬達,所述第三供油回路設有用于斷開或連通所述第三供油回路的第一開關,所述第四供油回路設有用于斷開或連通所述第四供油回路的第二開關;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開關斷開以及所述第二開關連通、或者控制所述第一開關連通以及所述第二開關斷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供油回路中設有用于獲取所述第一驅動軸的載荷值的第一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二供油回路中設有用于獲取所述第二驅動軸的載荷值的第二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相連;當所述控制器判斷到所述第一驅動軸的載荷大于第一設定值時,則控制所述第一開關斷開以及所述第二開關連通;當所述控制器判斷到所述第二驅動軸的載荷大于第二設定值時,則控制所述第一開關連通以及所述第二開關斷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包括計時模塊,所述計時模塊用于計算所述第一開關、所述第二開關的斷開時長,當所述第一開關斷開時長到達第三設定值時,則控制所述第一開關連通,所述第二開關斷開;當所述第二開關斷開時長到達第四設定值時,則控制所述第一開關斷開,所述第二開關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三設定值與所述第四設定值相同。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三設定值、所述第四設定值均為30~120s。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相鄰的所述第一刀體與所述第二刀體之間的間隔為3~5mm。
下面結合上述技術方案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效果進一步說明:
1、上述的雙軸差速物料撕碎裝置,由于第一驅動軸的轉動速度與所述第二驅動軸的轉動速度之間具有速度差,如此較低速度的驅動軸的刀體起到送料作用、并相對于較高速度的驅動軸具有拖住物料作用,而較高速度的驅動軸將起到擠壓、撕碎物料作用,能夠保證物料撕碎效果。另外,由于第一驅動軸的轉動速度與第二驅動軸的轉動速度之間的大小關系根據(jù)預設要求交替調整,如此,當較高速度的驅動軸碰到大料或者韌性大一點的物料時,較高速度的驅動軸與較低速度的驅動軸之間的轉動速度大小關系相互對調,即較低速度的驅動軸相應提高速度以大于較高速度的驅動軸的轉動速度,較低速度的驅動軸提速之后能起到擠壓撕碎物料作用,并能將原較高速度的驅動軸上刀尖的余料進行清除,如此便可以避免原較高速度的驅動軸的刀體被大塊物料或韌性較大的物料磨損、并且避免原較高速度的驅動軸的刀體仍持續(xù)帶著物料進行撕扯而導致出現(xiàn)不符合要求的長條物料,因此采用上述物料撕碎方法能夠保證物料的撕碎效果,并能保證物料的撕碎效率,能提高設備的生產(chǎn)產(chǎn)量以及擴大設備的撕碎物料范圍。且在保證物料撕碎效果與撕碎效率的前提下,驅動軸上的相鄰刀體的間隔可以相應由原來0.3mm擴大至3~5mm,對驅動軸上的刀體的材料要求能相應降低,如此驅動軸上的刀體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
2、每隔預設時間段改變一次第一驅動軸的轉動速度與第二驅動軸的轉動速度之間的大小關系。這樣,當將第一驅動軸的轉動速度與所述第二驅動軸的轉動速度之間的大小關系改變后,經(jīng)提速后的較高速度的驅動軸能夠將原較高速度的驅動軸上的刀尖殘留的余料進行清除,從而能夠保證驅動軸上刀體的鋒利度,保證物料的撕碎效果與撕碎效率。
3、通過第一壓力傳感器、第二壓力傳感器可以獲取第一驅動軸的載荷與第二驅動軸的載荷,并根據(jù)第一驅動軸的載荷與第二驅動軸的載荷的大小情況判斷是否需要調整第一驅動軸、第二驅動軸之間的大小關系。如此,第一驅動軸載荷較大時,則第一驅動軸將轉換為較低速度的驅動軸,第二驅動軸轉換為較高速度的驅動軸,第二驅動軸將能夠將第一驅動軸上的刀尖殘留的余料及時進行清除,從而能夠保證驅動軸上刀體的鋒利度,且通過第二驅動軸上的刀體將主要起到擠壓撕碎物料,避免第一驅動軸上的刀體被大塊物料或韌性較大的物 料磨損、并且避免第一驅動軸的刀體仍持續(xù)帶著物料進行撕扯而導致出現(xiàn)不符合要求的長條物料,使得第一驅動軸的載荷將逐漸變輕。同理,第二驅動軸載荷較大時,將第一驅動軸將轉換為較高速度的驅動軸,第二驅動軸轉換為較低速度的驅動軸,第一驅動軸將能夠將第二驅動軸上的刀尖殘留的余料及時進行清除,從而能夠保證驅動軸上刀體的鋒利度,且通過第一驅動軸上的刀體將主要起到擠壓撕碎物料,避免第二驅動軸上的刀體被大塊物料或韌性較大的物料磨損、并且避免第二驅動軸的刀體仍持續(xù)帶著物料進行撕扯而導致出現(xiàn)不符合要求的長條物料,使得第二驅動軸的載荷將逐漸變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雙軸差速物料撕碎裝置的第一驅動軸、第二驅動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雙軸差速物料撕碎裝置的所述第一驅動機構與第二驅動機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第一驅動軸,11、第一刀體,20、第二驅動軸,21、第二刀體,30、第一供油回路,40、第二供油回路,50、第三供油回路,60、第四供油回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雙軸差速物料撕碎裝置,包括:第一驅動軸10、第二驅動軸20、第一驅動機構、第二驅動機構、第三油泵P3及控制器。所述第一驅動軸10設有若干個第一刀體11。所述第二驅動軸20與所述第一驅動軸10并列間隔設置,所述第二驅動軸20設有若干個第二刀體21。所述第一刀體11與所述第二刀體21交叉間隔設置。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第一油泵P1、第一供油回路30與第一液壓馬達M1。所述第一油泵P1通過所述第一供油回路30連接至所述第一液壓馬達M1,所述第一液壓馬達M1與所述第一驅動軸10傳動相連。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第二油泵P2、第二供油回路40與第 二液壓馬達M2。所述第二油泵P2通過所述第二供油回路40連接至所述第二液壓馬達M2,所述第二液壓馬達M2與所述第二驅動軸20傳動相連。所述第三油泵P3通過第三供油回路50連接至第一液壓馬達M1,所述第三油泵通過第四供油回路60連接至所述第二液壓馬達M2。所述第三供油回路50設有用于斷開或連通所述第三供油回路50的第一開關K1,所述第四供油回路60設有用于斷開或連通所述第四供油回路60的第二開關K2。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據(jù)所述預設要求控制所述第一開關K1斷開以及所述第二開關K2連通、或者控制所述第一開關K1連通以及所述第二開關K2斷開。
上述的雙軸差速物料撕碎裝置,通過控制器控制第一開關K1斷開以及第二開關K2連通、或者控制第一開關K1連通以及第二開關K2斷開,便可以控制第三油泵P3為第二液壓馬達M2供油或者為第一液壓馬達供油M1,從而能夠相應調整第一驅動軸10、第二驅動軸20的轉動速度,以實現(xiàn)第一驅動軸10、第二驅動軸20之間的轉動速度的大小關系交替調整。由于第一驅動軸10的轉動速度與所述第二驅動軸20的轉動速度之間具有速度差,如此較低速度的驅動軸的刀體起到送料作用、并相對于較高速度的驅動軸具有拖住物料作用,而較高速度的驅動軸將起到擠壓、撕碎物料作用,能夠保證物料撕碎效果。另外,由于第一驅動軸10的轉動速度與第二驅動軸20的轉動速度之間的大小關系根據(jù)預設要求交替調整,如此,當較高速度的驅動軸碰到大料或者韌性大一點的物料時,較高速度的驅動軸與較低速度的驅動軸之間的轉動速度大小關系相互對調,即較低速度的驅動軸相應提高速度以大于較高速度的驅動軸的轉動速度,較低速度的驅動軸提速之后能起到擠壓撕碎物料作用,并能將原較高速度的驅動軸上刀尖的余料進行清除,如此便可以避免原較高速度的驅動軸的刀體被大塊物料或韌性較大的物料磨損、并且避免原較高速度的驅動軸的刀體仍持續(xù)帶著物料進行撕扯而導致出現(xiàn)不符合要求的長條物料,因此采用上述雙軸差速物料撕碎裝置能夠保證物料的撕碎效果,并能保證物料的撕碎效率,能提高設備的生產(chǎn)產(chǎn)量以及擴大設備的撕碎物料范圍。且在保證物料撕碎效果與撕碎效率的前提下,驅動軸上的相鄰刀體的間隔d可以相應由原來0.3mm擴大至3~5mm,對驅動軸上的刀體的材料要求能相應降低,如此驅動軸上的刀體的制作成本大大 降低。
所述第一供油回路30中設有用于獲取所述第一驅動軸10的載荷值的第一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二供油回路40中設有用于獲取所述第二驅動軸20的載荷值的第二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相連。當所述控制器判斷到所述第一驅動軸10的載荷大于第一設定值時,則通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將所述第一驅動軸10的轉動速度由第一增大速度切換至第一額定速度,并通過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將所述第二驅動軸20的轉動速度由第二額定速度切換至第二增大速度;當所述控制器判斷到所述第二驅動軸20的載荷大于第二設定值時,則通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將所述第一驅動軸10的轉動速度由第一額定速度切換至第一增大速度,并通過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將所述第二驅動軸20的轉動速度由第二增大速度切換至第二額定速度。如此,根據(jù)第一壓力傳感器、第二壓力傳感器分別獲取的第一驅動軸10的載荷值、第二驅動軸20的載荷值,當判斷到某個驅動軸的載荷大于預設值時,控制器則控制第一開關K1、第二開關K2相應閉合或斷開操作,便能夠實現(xiàn)第一驅動軸10與第二驅動軸20的轉動速度大小關系調整,從而能夠降低該驅動軸的載荷,并能夠保證物料撕碎效果與撕碎效率。
如此,第一驅動軸10的轉動速度與第二驅動軸20的轉動速度之間的大小關系交替調整的方法為:
通過第一壓力傳感器與第二壓力傳感器分別獲取所述第一驅動軸10的載荷與所述第二驅動軸20的載荷;
當判斷到所述第一驅動軸10的載荷大于第一設定值時,第一驅動軸10為較高速度的驅動軸,第二驅動軸20為較低速度的驅動軸,則通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將所述第一驅動軸10的轉動速度由第一增大速度切換至第一額定速度,并通過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將所述第二驅動軸20的轉動速度由第二額定速度切換至第二增大速度。其中,所述第一增大速度、所述第二增大速度均大于所述第一額定速度與所述第二額定速度。這樣,第一驅動軸10將轉換為較低速度的驅動軸,第二驅動軸20轉換為較高速度的驅動軸,第二驅動軸20將能夠將第一驅動軸10上的刀尖殘留的余料及時進行清除,從而能夠保證驅動軸上刀體的鋒利 度,且通過第二驅動軸20上的刀體將主要起到擠壓撕碎物料,避免第一驅動軸10上的刀體被大塊物料或韌性較大的物料磨損、并且避免第一驅動軸10的刀體仍持續(xù)帶著物料進行撕扯而導致出現(xiàn)不符合要求的長條物料,使得第一驅動軸10的載荷將逐漸變輕。
當判斷到所述第二驅動軸20的載荷大于第二設定值時,第一驅動軸10為較低速度驅動軸,第二驅動軸20為較高速度驅動軸,則通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將所述第一驅動軸10的轉動速度由第一額定速度切換至第一增大速度,并通過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將所述第二驅動軸20的轉動速度由第二增大速度切換至第二額定速度。這樣,第一驅動軸10將轉換為較高速度的驅動軸,第二驅動軸20轉換為較低速度的驅動軸,第一驅動軸10將能夠將第二驅動軸20上的刀尖殘留的余料及時進行清除,從而能夠保證驅動軸上刀體的鋒利度,且通過第一驅動軸10上的刀體將主要起到擠壓撕碎物料,避免第二驅動軸20上的刀體被大塊物料或韌性較大的物料磨損、并且避免第二驅動軸20的刀體仍持續(xù)帶著物料進行撕扯而導致出現(xiàn)不符合要求的長條物料,使得第二驅動軸20的載荷將逐漸變輕。
所述控制器包括計時模塊。所述計時模塊用于計算所述第一開關K1、所述第二開關K2的斷開時長。當所述第一開關K1斷開時長到達第三設定值時,則控制所述第一開關K1連通,所述第二開關K2斷開;當所述第二開關K2斷開時長到達第四設定值時,則控制所述第一開關K1斷開,所述第二開關K2連通。每隔預設時間段改變一次所述第一驅動軸10的轉動速度與所述第二驅動軸20的轉動速度之間的大小關系。這樣,當將第一驅動軸10的轉動速度與所述第二驅動軸20的轉動速度之間的大小關系改變后,經(jīng)提速后的較高速度的驅動軸能夠將原較高速度的驅動軸上的刀尖殘留的余料進行清除,從而能夠保證驅動軸上刀體的鋒利度,保證物料的撕碎效果與撕碎效率。其中,所述第三設定值與所述第四設定值相同。所述第三設定值、所述第四設定值均為30~120s。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