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零部件清洗裝置。
背景技術:
在對車輛的零部件進行檢修時,需要對拆卸下的零部件進行清洗,以去除零部件表面的油污。然而,對于長期暴露于燃油和潤滑油中的零部件,其表面附著了大量油污,需要人工長時間清洗才能去除。當前,本領域中急需一種能夠自動對車輛的零部件表面進行清潔以去除油污的設備,從而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汽車零部件清洗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汽車零部件清洗裝置,包括內(nèi)桶、外桶、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第一漿葉、第二漿葉、第三漿葉、吸口、泵、漂浮圈、連接管和多孔板;所述內(nèi)桶設置于所述外桶內(nèi),所述內(nèi)桶的外周面與所述外桶的內(nèi)周面之間存在間隙,所述內(nèi)桶的底部與所述外桶的底部之間存在間隙;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貫穿所述外桶的左側壁,并與位于所述內(nèi)桶的外周面和所述外桶的內(nèi)周面之間的第一漿葉連接;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貫穿所述外桶的右側壁,并與位于所述內(nèi)桶的外周面和所述外桶的內(nèi)周面之間的第二漿葉連接;所述第三電機的輸出軸貫穿所述外桶的底部,并與位于所述內(nèi)桶的底部和所述外桶的底部之間的第三漿葉連接;所述連接管與所述泵的進口連接,所述吸口滑動的設置在所述連接管上,所述漂浮圈固定在所述吸口的底部;所述吸口位于所述內(nèi)桶的頂部開口處;所述內(nèi)桶的側壁和底部上開設有多個孔,所述內(nèi)桶的內(nèi)周面上設置有支撐臺,所述多孔板位于所述內(nèi)桶內(nèi),所述多孔板被所述支撐臺支撐。
在使用時,將需要清洗的零部件置于內(nèi)桶中。外桶中容納水和清潔劑。水和清潔劑通過內(nèi)桶的側壁和底部上開設的孔進入內(nèi)桶。啟動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分別帶動第一漿葉、第二漿葉和第三漿葉轉動。第一漿葉、第二漿葉和第三漿葉轉動,使水和清潔劑沖擊零部件的表面,從而去除零部件表面的油污。
零部件表面上的燃油和潤滑油被清洗下后,上升至水和清潔劑的上表面。吸口通過漂浮圈漂浮在水和清潔劑上,吸口通過泵吸取水和清潔劑上表面的燃油和潤滑油,以此將燃油和潤滑油單獨處理,避免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由于吸口滑動的設置在連接管上,使得吸口能夠根據(jù)內(nèi)桶中的水位上升或下降。如此,吸口始終漂浮在水和清潔劑上,從而能夠更好的吸取水和清潔劑上表面的燃油和潤滑油。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在不同位置的第一漿葉、第二漿葉和第三漿葉帶動水和清潔劑運動,從而能夠全方位的對零部件的表面進行清潔,清潔效果好,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效率。
在內(nèi)桶中放入數(shù)量較多的兩種不同的小型零部件時,清洗的水流將使兩種零部件混合,導致清洗完成后需要對兩種零部件進行區(qū)分。為此,設置多孔板,多孔板將內(nèi)桶分成上下兩個空間,每個空間中均可放入一種零部件。如此有效避免了兩種零部件的混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進一步的, 還包括與所述外桶連接的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進水管上設置有第一閥門,所述出水管上設置有第二閥門。
設置進水管和出水管,打開第一閥門即可向外桶中加入水和清潔劑,打開第二閥門即可將混合有油污的水和清潔劑排出,方便使用。
進一步的,開設在所述內(nèi)桶的底部上的孔為從所述內(nèi)桶的中心位置螺旋向外延伸的螺旋孔。
在內(nèi)桶的底部開設螺旋孔,使第三漿葉轉動產(chǎn)生的旋流能夠傳遞至內(nèi)桶中,進一步提升了清潔性能。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漿葉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漿葉的位置。
第一漿葉的位置高于第二漿葉的位置,使第一漿葉和第二漿葉能夠共同產(chǎn)生環(huán)流,進一步提升了清潔性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在不同位置的第一漿葉、第二漿葉和第三漿葉帶動水和清潔劑運動,從而能夠全方位的對零部件的表面進行清潔,清潔效果好,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效率。
2.吸口通過漂浮圈漂浮在水和清潔劑上,吸口通過泵吸取水和清潔劑上表面的燃油和潤滑油,以此將燃油和潤滑油單獨處理,避免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由于吸口滑動的設置在連接管上,使得吸口能夠根據(jù)內(nèi)桶中的水位上升或下降。如此,吸口始終漂浮在水和清潔劑上,從而能夠更好的吸取水和清潔劑上表面的燃油和潤滑油。
3.設置多孔板,多孔板將內(nèi)桶分成上下兩個空間,每個空間中均可放入一種零部件。如此有效避免了兩種零部件的混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4.設置進水管和出水管,打開第一閥門即可向外桶中加入水和清潔劑,打開第二閥門即可將混合有油污的水和清潔劑排出,方便使用。
5.在內(nèi)桶的底部開設螺旋孔,使第三漿葉轉動產(chǎn)生的旋流能夠傳遞至內(nèi)桶中,進一步提升了清潔性能。
6.第一漿葉的位置高于第二漿葉的位置,使第一漿葉和第二漿葉能夠共同產(chǎn)生環(huán)流,進一步提升了清潔性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下面將對描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圖作簡單的說明。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還可以根據(jù)下面的附圖,得到其它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內(nèi)桶的仰視圖;
其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如下:
1-內(nèi)桶,2-外桶,3-第一電機,4-第二電機,5-第三電機,6-第一漿葉,7-第二漿葉,8-第三漿葉,9-螺旋孔,10-進水管,11-出水管,12-第一閥門,13-第二閥門,14-吸口,15-泵,16-漂浮圈,17-連接管,18-多孔板,19-支撐臺。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而易見的,下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實用新型記載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實施例,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內(nèi)。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汽車零部件清洗裝置,包括內(nèi)桶1、外桶2、第一電機3、第二電機4、第三電機5、第一漿葉6、第二漿葉7、第三漿葉8、吸口14、泵15、漂浮圈16、連接管17和多孔板18;內(nèi)桶1設置于外桶2內(nèi),內(nèi)桶1的外周面與外桶2的內(nèi)周面之間存在間隙,內(nèi)桶1的底部與外桶2的底部之間存在間隙;第一電機3的輸出軸貫穿外桶2的左側壁,并與位于內(nèi)桶1的外周面和外桶2的內(nèi)周面之間的第一漿葉6連接;第二電機4的輸出軸貫穿外桶2的右側壁,并與位于內(nèi)桶1的外周面和外桶2的內(nèi)周面之間的第二漿葉7連接;第三電機5的輸出軸貫穿外桶2的底部,并與位于內(nèi)桶1的底部和外桶2的底部之間的第三漿葉8連接;連接管17與泵15的進口連接,吸口14滑動的設置在連接管17上,漂浮圈16固定在吸口14的底部;吸口14位于內(nèi)桶1的頂部開口處;內(nèi)桶1的側壁和底部上開設有多個孔,內(nèi)桶1的內(nèi)周面上設置有支撐臺19,多孔板18位于內(nèi)桶1內(nèi),多孔板18被支撐臺19支撐。
在使用時,將需要清洗的零部件置于內(nèi)桶1中。外桶2中容納水和清潔劑。水和清潔劑通過內(nèi)桶1的側壁和底部上開設的孔進入內(nèi)桶。啟動第一電機3、第二電機4和第三電機5,第一電機3、第二電機4和第三電機5分別帶動第一漿葉6、第二漿葉7和第三漿葉8轉動。第一漿葉6、第二漿葉7和第三漿葉8轉動,使水和清潔劑沖擊零部件的表面,從而去除零部件表面的油污。
零部件表面上的燃油和潤滑油被清洗下后,上升至水和清潔劑的上表面。吸口14通過漂浮圈16漂浮在水和清潔劑上,吸口14通過泵15吸取水和清潔劑上表面的燃油和潤滑油,以此將燃油和潤滑油單獨處理,避免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由于吸口14滑動的設置在連接管17上,使得吸口14能夠根據(jù)內(nèi)桶1中的水位上升或下降。如此,吸口14始終漂浮在水和清潔劑上,從而能夠更好的吸取水和清潔劑上表面的燃油和潤滑油。
通過設置在不同位置的第一漿葉6、第二漿葉7和第三漿葉8帶動水和清潔劑運動,從而能夠全方位的對零部件的表面進行清潔,清潔效果好,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效率。
在內(nèi)桶1中放入數(shù)量較多的兩種不同的小型零部件時,清洗的水流將使兩種零部件混合,導致清洗完成后需要對兩種零部件進行區(qū)分。為此,設置多孔板18,多孔板18將內(nèi)桶1分成上下兩個空間,每個空間中均可放入一種零部件。如此有效避免了兩種零部件的混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還包括與外桶2連接的進水管10和出水管11;進水管10上設置有第一閥門12,出水管11上設置有第二閥門13。
設置進水管10和出水管11,打開第一閥門12即可向外桶2中加入水和清潔劑,打開第二閥門13即可將混合有油污的水和清潔劑排出,方便使用。
實施例3: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或2的基礎上,開設在內(nèi)桶1的底部上的孔為從內(nèi)桶1的中心位置螺旋向外延伸的螺旋孔9。
在內(nèi)桶1的底部開設螺旋孔9,使第三漿葉8轉動產(chǎn)生的旋流能夠傳遞至內(nèi)桶1中,進一步提升了清潔性能。
實施例4: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3中任意一項的基礎上,第一漿葉6的位置高于第二漿葉7的位置。
第一漿葉6的位置高于第二漿葉7的位置,使第一漿葉6和第二漿葉7能夠共同產(chǎn)生環(huán)流,進一步提升了清潔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