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橫流送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空調機等所使用的橫流送風機,特別是涉及吹出部的風向控制技術。
圖10所示為傳統(tǒng)空調機中所用的橫流送風機示例。圖10中,橫流送風機在上側部及頂板部設有吸入口201,在下側部設有吹出口202,在吸入口201與吹出口202之間形成送風通路203。在該送風通路203內部,設置有沿前面罩204的內面而插入到主體支架205天花板位置的拆裝自如的空氣過濾器206、位于前面一側和背面一側的熱交換器207、位于被熱交換器207包圍的內側的橫流式風扇208。該橫流式風扇208是把多個葉片209排列成圓柱狀而形成葉輪單體,并把多個葉輪單體在旋轉軸方向組合而成。
在橫流風扇208下游一側的送風通路203中,設有接近并面對橫流風扇208的穩(wěn)定器211和后部導向器213,在該后部導向器213與穩(wěn)定器211之間形成從橫流風扇208至吹出口202的擴散部212。后部導向器213及穩(wěn)定器211的一部分形成泄水盤214,接受從熱交換器207落下的除濕水。
在吹出口202,設有對向室內吹出的氣流的方向在上下方向進行控制的上下導向葉片215和在左右方向進行控制的左右導向葉片216。該上下導向葉片215在正常運轉時大部分位于擴散部212內部。而且該上下導向葉片215是與外輪廓線一致的板狀,以在運轉停止時形成送風機的外輪廓。用于使左右導向葉片216連動的連接器217與左右導向葉片216的旋轉軸218成垂直狀態(tài)。
使用上述構造的橫流送風機,從橫流風扇208吹出的氣流在通過上下導向葉片215時分離,并與上下導向葉片215的尖端發(fā)生碰撞。這是使噪音增大的主要原因。而且在上下導向葉片215的上面及下面會發(fā)生前緣剝離,使流量性能大大降低。同樣的情況還會在用于使左右導向葉片216連動的連接器217上發(fā)生。而且連接器217對氣流形成明顯阻力,會使流量性能大大降低。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橫流送風機,在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且內部形成送風通路的殼體內,設置具有多個葉片排列成圓柱狀的葉輪的橫流風扇,并設有在從橫流風扇到吹出口之間形成擴散部的穩(wěn)定器和后部導向器,在吹出口處設有在上下方向控制氣流流向的上下導向葉片,上下導向葉片以在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外部的狀態(tài)設置。
在上述構造中,流過擴散部的氣流在吹出口處流速最慢。另一方面,由于上下導向葉片的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的外部,故其前緣位于吹出口附近的位置,即位于距其1/2以下弦長的位置。從而,從橫流風扇吹出的氣流是在流速大大降低的狀態(tài)下與上下導向葉片的前緣碰撞。結果,不會明顯增加噪音、不會發(fā)生上下導向葉片上面和下面的嚴重剝離,同時形成順暢的氣流場并提高流量性能。另外,由于上下導向葉片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的外部,能準確地控制氣流的流動方向。
實施上述方案時,最好在吹出口的上側及下側的至少2個部位設置上下導向葉片,位于下側的上下導向葉片以在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外部的狀態(tài)設置。
采用這種構造時,從橫流風扇吹出的氣流是在流速大大降低的狀態(tài)下與位于下側的上下導向葉片的前緣碰撞,結果就不會發(fā)生噪音的明顯增加。而且,雖然在下側的上下導向葉片與后部導向器之間形成的隘路的通風阻力很大,但因上下導向葉片是使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的外部,故隘路的距離縮短,不會導致流量性能惡化。
實施上述方案時,最好上下導向葉片的截面形狀為上面和下面向外側隆起的翼形。
采用這種構造時,在從橫流風扇吹出的空氣在擴散部內形成的氣流場中,由于上下導向葉片形成通風阻力最小的翼形,故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上下導向葉片前緣和后緣的剝離,提高了流量性能。
實施上述方案時,最好上下導向葉片前緣的截面形狀是圓弧狀,使上面和下面通過前緣部而圓滑地連接。
采用這種構造時,可減輕氣流與上下導向葉片前緣碰撞時產生的流體噪音。
實施上述方案時,最好上下導向葉片的截面形狀是橢圓形或長圓形。
采用這種構造時,可進一步減輕氣流與上下導向葉片尖端碰撞時產生的噪音,進一步減輕上下導向葉片上面和下面的剝離,并減少通風阻力,進一步提高流量性能。而且這種形狀的上下導向葉片適于用樹脂材料大量生產。
本發(fā)明的又一技術方案是,一種橫流送風機,在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且內部形成送風通路的殼體內,設置具有多個葉片排列成圓柱狀的葉輪的橫流風扇,并設有在從橫流風扇到吹出口之間形成擴散部的穩(wěn)定器和后部導向器,在吹出口處設有在上下方向控制氣流流動的上下導向葉片、在左右方向控制氣流流動的左右導向葉片、及用于使左右導向葉片連動的連接器,連接器沿著擴散部中氣流的流向而設置。
采用上述構造時,由于連接器對氣流造成的通風阻力變得最小,故不會明顯增加氣流與連接器前緣的碰撞時產生的噪音,可防止連接器上面及下面的嚴重剝離,并可提高流量性能實施上述技術方案時,最好連接器的截面形狀是橢圓形或長圓形。
采用這種構造時,可進一步減輕氣流與連接器尖端碰撞時產生的噪音,進一步減輕連接器上面及下面的剝離,更加減少通風阻力,提高流量性能。
實施上述技術方案時,最好連接器設置在上下導向葉片的上游一側且與之靠近的位置。
采用這種構造時,上下導向葉片和連接器對于氣流的流向而言是作為一體化裝置存在并發(fā)揮作用。故可以減輕采用傳統(tǒng)構造時上下導向葉片和連接器分別產生的流體噪音或通風阻力引起的流量性能惡化等現(xiàn)象。結果,以一體形式存在的上下導向葉片和連接器所引起的噪音量或流量性能惡化程度只相當于采用傳統(tǒng)構造時上下導向葉片一方所引起的噪音量或流量性能惡化程度。
以下是對附圖的簡單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第1實施例的橫剖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第2實施例的橫剖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第3實施例的橫剖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第4實施例的橫剖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第5實施例的橫剖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第6實施例的橫剖視圖。
圖7(a)是本發(fā)明第7實施例的橫剖視圖。
圖7(b)是本發(fā)明第7實施例的連接器11的放大圖。
圖8是本發(fā)明第8實施例的第1橫剖視圖。
圖9是本發(fā)明第8實施例的第2橫剖視圖。
圖10是傳統(tǒng)技術的橫剖視圖。
以下結合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圖1是本發(fā)明第1實施例的橫剖視圖。
在圖1中,橫流送風機10在上側部和頂板部設有吸入口11,在下側部設有吹出口12,在吸入口11和吹出口12之間形成送風通路13。在該送風通路13內部,設有沿前面罩14的內面而插入到主體支架15天花板位置的拆裝自如的空氣過濾器16、位于前面一側和背面一側的熱交換器17、位于被熱交換器17包圍的內側的橫流式風扇18。該橫流式風扇18是把多個葉片19排列成圓柱狀,形成葉輪單體,再把多個葉輪單體在旋轉軸方向組合而成。
在位于橫流風扇18下游一側的送風通路13,設有接近并面對橫流風扇18的穩(wěn)定器21和后部導向器23,在該后部導向器23與穩(wěn)定器21之間形成從橫流風扇18至吹出口12的擴散部22。后部導向器23及穩(wěn)定器21的一部分形成泄水盤24,接受從熱交換器17落下的除濕水。
在吹出口12,設有對向室內吹出的氣流的方向在上下方向進行控制的上下導向葉片25和在左右方向進行控制的左右導向葉片26。該上下導向葉片25以在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其弦長L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22外部的狀態(tài)設置。另外用于使左右導向葉片26連動的連接器27與左右導向葉片26的連接銷28嵌合。
上下導向葉片25在正常運轉時的狀態(tài)用實線表示,運轉停止時的狀態(tài)用雙點劃線表示。上下導向葉片25在運轉時,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22的外部。即,上下導向葉片25的前緣距離吹出口12的開口端為弦長L的1/2以下。圖中M1表示上下導向葉片25的弦長L的中點。
在這一構造中,氣流經過吸入口11、空氣過濾器16、熱交換器17后流入橫流風扇18,再通過在后部導向器23和穩(wěn)定器21之間形成的擴散部23,并被上下導向葉片25和左右導向葉片26控制吹出方向后從吹出口12向室內吹出。
流過擴散部22的氣流在吹出口12處流速最低。另一方面,由于上下導向葉片25的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22的外部,故其前緣25a處于吹出口12附近的位置、即距其為弦長的1/2以下的位置。
從而,從橫流風扇18吹出的氣流是在流速大大降低的狀態(tài)下與上下導向葉片25的前緣碰撞。其結果,不會顯著增加噪音,不會發(fā)生上下導向葉片25的上面和下面的嚴重剝離,可形成順暢的氣流場,并提高流量性能。又因為上下導向葉片25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22的外部,故能準確控制氣流的流向。
圖2是本發(fā)明第2實施例的橫剖視圖。凡與第1實施例作用相同的構件均標以相同符號并省略對其說明。圖2中,在吹出口12的上側和下側2處設置上下導向葉片31、32,2個上下導向葉片31、32均以在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22外部的狀態(tài)設置。圖中M2表示位于上側的上下導向葉片31的弦長L的中點,M3表示位于下側的上下導向葉片32的弦長L的中點。
采用這種構造時,由于2個上下導向葉片31、32都是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22的外部,故它們的前緣31a、32a都處于吹出口12附近的位置,即距其為弦長的1/2以下的位置。
從而,從橫流風扇18吹出的氣流是在流速大大降低的狀態(tài)下與上下導向葉片31、32的前緣31a、32a碰撞。其結果,不會顯著增加噪音,不會發(fā)生上下導向葉片31、32的上面和下面的嚴重剝離,可形成順暢的氣流場,并提高流量性能。又,雖然在下側的上下導向葉片32與后部導向器23之間形成的隘路的通風阻力很大,但因使上下導向葉片32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22的外部,故隘路的距離縮短,不會導致流量性能惡化。
圖3是本發(fā)明第3實施例的橫剖視圖。凡與第2實施例作用相同的構件均標以相同符號并省略對其說明。圖3中,上下導向葉片41、42處在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2個上下導向葉片41、42都以在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22外部的狀態(tài)設置。
上下導向葉片41、42的截面呈上面41a、42a及下面41b、42b向外側隆起的翼形狀。
采用這種構造時,在從橫流風扇18吹出的氣流在擴散部22內形成的氣流場中,由于上下導向葉片41、42形成通風阻力最小的翼形,可最大限度地減少上下導向葉片41、42的前緣和后緣的剝離,提高流量性能。
圖4是本發(fā)明第4實施例的橫剖視圖。凡與第2實施例作用相同的構件均標以相同符號并省略對其說明。圖4中,上下導向葉片51、52處在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2個上下導向葉片51、52都以在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22外部的狀態(tài)設置。
該圖表示上下導向葉片51、52在正常運轉時的狀態(tài)。上下導向葉片51、52的前緣51a、52a的截面形狀呈圓弧狀,上面51b、52b和下面51c、52c通過前緣51a、52a而圓滑地連接。
采用這種構造時,可減輕氣流與上下導向葉片51、52的前緣碰撞時產生的流體噪音。
圖5是本發(fā)明第5實施例的橫剖視圖。凡與第2實施例作用相同的構件均標以相同符號并省略對其說明。圖5中,上下導向葉片61、62處在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2個上下導向葉片61、62都以在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22外部的狀態(tài)設置。
上下導向葉片61的截面形狀為長圓形,上下導向葉片62的截面形狀為橢圓形。
采用這種構造時,可進一步減輕氣流與上下導向葉片61、62的尖端碰撞時產生的噪音,進一步減輕上下導向葉片61、62上面及下面的剝離,進一步減少通風阻力,提高流量性能。而且,這種形狀的上下導向葉片適于用樹脂材料大量生產。
圖6是本發(fā)明第6實施例的橫剖視圖。凡與第2實施例作用相同的構件均標以相同符號并省略對其說明。圖6中,上下導向葉片71、72處在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2個上下導向葉片71、72都以在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22外部的狀態(tài)設置。
連接器73沿擴散部22中氣流的流向設置。當連接器73在擴散部22的高度方向位于下側上下導向葉片72與后部導向器23之間時,如果下側的上下導向葉片72的傾斜角α、后部導向器23在吹出口12處的傾斜角β以及連接器73的傾斜角γ三者滿足以下關系,則連接器73成為沿氣流流向設置的狀態(tài)。
α≤β≤γ采用上述構造時,連接器73對氣流形成的通風阻力最小,故氣流與連接器73前緣的尖端碰撞時的噪音不會顯著增加,可防止連接器73上面及下面的嚴重剝離,同時可提高流量性能。
圖7(a)、圖7(b)是本發(fā)明第7實施例的橫剖視圖。凡與前述第6實施例作用相同的構件均標以相同符號并省略對其說明。圖7中,用于使左右導向葉片26連動的連接器81的截面形狀為橢圓形或長圓形。
采用這種構造時,可進一步減輕氣流與連接器81的前緣的尖端碰撞時產生的噪音,進一步減輕連接器81上面及下面的剝離,進一步減少通風阻力,提高流量性能。
圖8是本發(fā)明第8實施例的橫剖視圖。凡與第2實施例作用相同的構件均標以相同符號并省略對其說明。圖8中,連接器91位于上側的上下導向葉片31上游一側且與之靠近的位置。
采用這種構造時,上下導向葉片31和連接器91相對氣流而言是作為一體化裝置存在并發(fā)揮作用,從而減輕了采用傳統(tǒng)構造時在上下導向葉片及連接器處分別產生的流體噪音或通風阻力導致的流量性能惡化。結果,作為一體裝置存在的上下導向葉片31和連接器91所導致的噪音量或流量性能惡化程度只相當于采用傳統(tǒng)構造時上下導向葉片一方所導致的噪音量或流量性能惡化程度。
圖9是本發(fā)明第9實施例的橫剖視圖。凡與上述第8實施例作用相同的構件均標以相同符號并省略對其說明。圖9中,連接器101位于下側的上下導向葉片32上游一側且與之靠近的位置。
采用這種構造時,上下導向葉片32和連接器101相對氣流而言是作為一體化裝置存在并發(fā)揮作用,從而減輕了采用傳統(tǒng)構造時在上下導向葉片及連接器處分別產生的流體噪音或通風阻力導致的流量性能惡化。結果,作為一體裝置存在的上下導向葉片32和連接器101所導致的噪音量或流量性能惡化程度只相當于采用傳統(tǒng)構造時上下導向葉片一方所導致的噪音量或流量性能惡化程度。
權利要求
1.一種橫流送風機,在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且內部形成送風通路的殼體內,設置具有多個葉片排列成圓柱狀的葉輪的橫流風扇,并設有在從橫流風扇到吹出口之間形成擴散部的穩(wěn)定器和后部導向器,在吹出口處設有在上下方向控制氣流流向的上下導向葉片,其特征在于,上下導向葉片以在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外部的狀態(tài)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流送風機,其特征在于,在吹出口的上側及下側的至少2個部位設置上下導向葉片,位于下側的上下導向葉片以在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外部的狀態(tài)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橫流送風機,其特征在于,上下導向葉片的截面形狀為上面和下面向外側隆起的翼形。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橫流送風機,其特征在于,上下導向葉片前緣的截面形狀呈圓弧狀,上面和下面通過前緣部而圓滑地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橫流送風機,其特征在于,上下導向葉片的截面形狀是橢圓形或長圓形。
6.一種橫流送風機,在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且內部形成送風通路的殼體內,設置具有多個葉片排列成圓柱狀的葉輪的橫流風扇,并設有在從橫流風扇到吹出口之間形成擴散部的穩(wěn)定器和后部導向器,在吹出口處設有在上下方向控制氣流流動的上下導向葉片、在左右方向控制氣流流動的左右導向葉片、及用于使左右導向葉片連動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連接器沿著擴散部中氣流的流向而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橫流送風機,其特征在于,連接器的截面形狀是橢圓形或長圓形。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橫流送風機,其特征在于,連接器設置在上下導向葉片的上游一側且與之靠近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種橫流送風機,在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且內部形成送風通路的殼體內,設置具有多個葉片排列成圓柱狀的葉輪的橫流風扇,并設有在從橫流風扇到吹出口之間形成擴散部的穩(wěn)定器和后部導向器,在吹出口處設有在上下方向控制氣流流向的上下導向葉片,其特征在于,上下導向葉片以在正常運轉狀態(tài)下弦長的1/2以上位于擴散部外部的狀態(tài)設置。本發(fā)明可減輕噪音,防止上下導向葉片上面和下面的剝離,提高流量性能,準確控制氣流的流動方向。
文檔編號F24F1/00GK1147600SQ96108250
公開日1997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1996年9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9月13日
發(fā)明者酒井浩一, 杉尾孝, 東千章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