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氣體回收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能夠將蒸汽冷凝水有效回收,并通過熱能的轉換,提高常溫水溫度的廢棄蒸汽回收利用器。
背景技術:
蒸汽作為工作流體和熱傳導的介質(zhì),被廣泛應用于集中供熱、電廠的動力源,石化等生產(chǎn)工藝過程熱源,及加濕等用途。蒸汽具有分配簡單,輸送方便,控制簡單等特性,極具工業(yè)使用價值。蒸汽具有很高的熱容量,在分配管網(wǎng)中熱量傳遞較為簡單,蒸汽還具有較高的傳熱系數(shù),應用非常廣泛。
蒸汽作為一種載熱體,從鍋爐生產(chǎn)出來,經(jīng)管網(wǎng)輸送至各管道,把大部分熱量釋放出來,汽態(tài)水蒸汽變成液態(tài)的凝結水。但大部分的冷凝水都被排放掉了,損失了大量的熱能。由于凝結水的水質(zhì)較好,并且含有部分熱量,因此在追求節(jié)能和環(huán)保的當今社會,廢棄蒸汽的有效利用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現(xiàn)有的蒸汽回收利用裝置的結構復雜,運行成本高,冷凝水的回收利用率和熱能的交換率都很低,無法滿足使用要求,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費。故有必要對現(xiàn)有的蒸汽回收利用裝置予以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夠將蒸汽冷凝水有效回收,并通過熱能的轉換,提高常溫水溫度的廢棄蒸汽回收利用器。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廢棄蒸汽回收利用器包括回收水箱,換熱器,水泵和管路,其技術要點是:所述換熱器由殼體和中空的熱交換片構成,殼體的一端設置有冷凝水入口,冷凝水入口通過管路與所述回收水箱相連,殼體的另外一端設置有冷凝水出口,殼體的上部設置有自來水入口,殼體的下部設置有自來水出口;殼體中部的熱交換腔內(nèi)由上至下設置有若干層熱交換片,熱交換片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最上層的熱交換片的入水口與自來水入口相連,布置在下層的熱交換片的入水口依次與上層相鄰的熱交換片的出水口相連,形成連續(xù)彎曲回轉的熱交換通道,并且最下層的熱交換片的出水口與自來水出口相連;熱交換片橫截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有梯形凹槽;所述回收水箱內(nèi)側的上部設置有凝結隔板。
所述回收水箱上部設置的凝結隔板包括框架和弧形片,若干條弧形片等間距、平行布置在框架上,弧形片的弧形開口向下布置,弧形片的兩端分別與框架相連;框架中部設置有橫梁,橫梁與框架上布置的各弧形片相連。以使進入到回收水箱內(nèi)的冷凝水的水蒸氣充分凝結,并通過橫梁的設置來增強框架的整體強度,穩(wěn)固弧形片的連接。
所述連接冷凝水入口和回收水箱的管路上設置有流量調(diào)節(jié)器。以實現(xiàn)對進入到換熱器內(nèi)冷凝水流量的調(diào)節(jié),使通過熱交換片內(nèi)部的自來水得到充分的加熱。
所述換熱器殼體上部設置的自來水入口處設置有水過濾器。以提高進入到熱交換片內(nèi)部的自來水的水質(zhì),延長熱交換片的使用壽命。
所述換熱器殼體內(nèi)部設置的熱交換片的材料是碳素鋼、低合金鋼、不銹鋼、銅、銅鎳合金、鋁合金或鈦。
所述換熱器殼體內(nèi)部設置的熱交換片的材料是石墨、陶瓷或聚四氟乙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由殼體和中空的熱交換片構成的換熱器,殼體的一端設置冷凝水入口,冷凝水入口通過管路與回收水箱相連,殼體的另外一端設置冷凝水出口,殼體的上部設置自來水入口,殼體的下部設置自來水出口;殼體中部的熱交換腔內(nèi)由上至下設置若干層熱交換片,熱交換片的兩端分別設置入水口和出水口,最上層的熱交換片的入水口與自來水入口相連,布置在下層的熱交換片的入水口依次與上層相鄰的熱交換片的出水口相連,最下層的熱交換片的出水口與自來水出口相連,熱交換片橫截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有梯形凹槽;回收水箱內(nèi)側的上部設置有凝結隔板的結構形式,所以其設計合理,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合理,運行成本低,冷凝水的回收利用率高,節(jié)能環(huán)保,簡單實用,適應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換熱器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沿A-A線的剖視圖。
圖4是圖1中的凝結隔板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中的弧形片的端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說明:1回收水箱、2凝結隔板、3水泵、4管路、5流量調(diào)節(jié)器、6換熱器、7自來水出口、8冷凝水出口、9自來水入口、10冷凝水入口、11殼體、12熱交換腔、13熱交換片、14梯形凹槽、15框架、16弧形片、17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jù)圖1~5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該廢棄蒸汽回收利用器包括回收水箱1,由殼體11和中空的熱交換片13構成的換熱器6,水泵3和管路4,其中換熱器6殼體11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冷凝水流入的冷凝水入口10,殼體11的另外一端設置有使冷凝水流出的冷凝水出口8,殼體11一端的冷凝水入口10通過供水管路4與回收水箱1相連接,并通過水泵3將回收水箱1內(nèi)的冷凝水泵3送到換熱器6內(nèi);換熱器6殼體11的上部設置有與自來水管路4相連的自來水入口9,殼體11的下部設置有自來水出口7。換熱器6殼體11中部構成的熱交換腔12內(nèi),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若干層熱交換片13,每層熱交換片13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豎直向上的入水口和豎直向下的出水口,最上層的熱交換片13的入水口與殼體11上部的自來水入口9相連接,布置在下層的熱交換片13的入水口與其上層相鄰的熱交換片13的出水口相連接,形成連續(xù)彎曲回轉的熱交換通道,并且最下層的熱交換片13的出水口與自來水出口7相連。熱交換片13沿與冷凝水流動方向相垂直方向的橫截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有若干個梯形凹槽14,以實現(xiàn)冷凝水在各層熱交換片13之間的流動,并使含有部分熱量的冷凝水與熱交換片13充分地接觸。根據(jù)工作壓力、溫度和介質(zhì)腐蝕性等具體使用要求,換熱器6殼體11內(nèi)部設置的熱交換片13可以采用碳素鋼、低合金鋼、不銹鋼、銅、銅鎳合金、鋁合金或鈦等金屬材料制成。能夠理解的是,熱交換片13也可以采用石墨、陶瓷、聚四氟乙烯等非金屬材料制成。
用來儲存冷凝水的回收水箱1內(nèi)側的上部設置有凝結隔板2,凝結隔板2包括圓形框架15和弧形片16,若干條弧形開口向下布置的弧形片16等間距、平行地設置在圓形框架15上,弧形片16的兩端分別與圓形框架15相連;圓形框架15中部設置有橫梁17,橫梁17與圓形框架15上布置的各弧形片16分別連接。以使進入到回收水箱1內(nèi)的冷凝水的水蒸氣得到充分的凝結,并且圓形框架15中部設置的橫梁17能夠增強框架15的整體強度,穩(wěn)固弧形片16的連接。
為了實現(xiàn)對進入到換熱器6內(nèi)的冷凝水流量的調(diào)節(jié),使通過熱交換片13內(nèi)部的自來水得到充分的加熱,連接冷凝水入口10和回收水箱1的管路4上設置有流量調(diào)節(jié)器5。
為了提高進入到換熱器6熱交換片13內(nèi)部的自來水的水質(zhì),延長熱交換片13的使用壽命,換熱器6殼體11上部設置的自來水入口9處設置有用于過濾自來水中雜質(zhì)的水過濾器。
使用時,汽態(tài)水蒸汽形成的液態(tài)冷凝水,通過管路4進入到回收水箱1內(nèi),再經(jīng)由水泵3將回收水箱1內(nèi)的冷凝水泵3送到換熱器6內(nèi),冷凝水從換熱器6一端的冷凝水入口10進入,然后從換熱器6另外一端的冷凝水出口8排出,并通過管路4上設置的流量調(diào)節(jié)器5對冷凝水的流量進行調(diào)節(jié)。需要進行加熱的自來水,經(jīng)過換熱器6殼體11上部設置的自來水入口9,進入到殼體11內(nèi)部設置的、由若干層熱交換片13構成的連續(xù)彎曲回轉的熱交換通道內(nèi)。同時,流入到換熱器6熱交換腔12內(nèi)的、含有部分熱量的冷凝水,經(jīng)過熱交換片13橫截面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的梯形凹槽14,在各層熱交換片13之間流動,并與熱交換片13形成充分接觸,將熱能高效地傳遞給熱交換片13內(nèi)部流動的自來水,為自來水加溫。升溫后的自來水,從殼體11下部設置的、與最下層熱交換片13出水口相連的自來水出口7排出。
制水車間排掉的冷凝水,通過該廢棄蒸汽回收利用器與自來水進行熱能交換后,提高溫度的自來水可作為車間的洗浴用水,也可用于生產(chǎn)車間反應器的加溫,以滿足車間的生產(chǎn)需求,即節(jié)約能源,又降低了生產(chǎn)運行成本。
設置在回收水箱1內(nèi)側上部的凝結隔板2可以布置一層或多層,通過其框架15上設置的若干條弧形開口向下布置的弧形片16,對進入到回收水箱1內(nèi)冷凝水的水蒸氣進行充分的凝結和除霧,以提高冷凝水的回收利用率,延長設備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