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注塑成型,具體涉及一種高效生產用雙色瓶胚專用注塑機。
背景技術:
1、傳統(tǒng)的瓶胚生產多采用單層注塑工藝,這種方式在材料性能和生產效率上存在諸多局限性,難以滿足現(xiàn)代市場對高性能、高附加值產品的需求。雙色瓶胚的出現(xiàn)為此提供了一種有效解決方案。雙色瓶胚采用兩種不同材料的共注射工藝,可以實現(xiàn)不同功能和特性的材料結合,從而在產品的力學性能、氣密性和外觀等方面具有更高的優(yōu)勢。此外,雙色瓶胚在實現(xiàn)產品差異化、提高產品競爭力方面也表現(xiàn)出色,受到越來越多企業(yè)的青睞。然而,現(xiàn)有的雙色瓶胚生產設備往往在生產效率和操作復雜性上存在不足,難以滿足大規(guī)模、高效率的生產需求。因此,研發(fā)一種高效生產用的雙色瓶胚專用注塑機顯得尤為重要。
2、中國專利公告號cn104608335b公開了一種雙色瓶的注塑模具及其雙色瓶的制造工藝,包括一次模具和二次模具,一次模具用于制造雙色瓶的內層,將雙色瓶內層的熱熔材料從一次澆注口灌入,內層熱熔材料從一次澆注通道內灌注至一次瓶胚模內,并通過一次母模冷卻入子強制冷卻,形成外層瓶胚,形成的外層瓶胚上部在螺紋模的作用下形成外螺紋端,將一次成型模具中形成的外層瓶胚置于二次成型模具中,將雙色瓶外層的熱熔材料從二次澆注口灌入,外層熱熔材料從二次澆注通道內灌注至內層瓶胚的成型模具中,形成緊貼于外層瓶胚的內層瓶胚。
3、該注塑模具在完成外層瓶胚的注塑后,需要將外層瓶胚放置在二次成型模具中進行后續(xù)的二次注塑,以形成內層瓶胚。這個過程涉及到在注塑的不同階段切換不同的成型模具,這種設計雖然能實現(xiàn)雙色瓶胚的生產,但卻導致了整個生產過程的效率低下和連貫性差。頻繁的模具切換不僅增加了生產周期,還可能造成生產中斷和時間浪費,同時在操作過程中也容易引發(fā)工藝控制問題,如溫度和壓力的變化,進一步影響成品的質量和一致性。此外,二次注塑的步驟增加了設備的磨損和維護成本,使得整體的生產線運行更加復雜。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現(xiàn)有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高效生產用雙色瓶胚專用注塑機,通過在定模組件上依次設置內層注塑工位、外層注塑工位、緩沖工位和下料工位,并在動模組件上設置與定模組件相對的四個凸模柱,使得四個凸模柱在分模后能夠旋轉以進行不同的注塑階段和自動脫模,解決了現(xiàn)有的注塑模具的模具切換會增加生產周期及影響內外側胚料貼合的問題。
2、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高效生產用雙色瓶胚專用注塑機,包括模具系統(tǒng)、注射系統(tǒng)、合模系統(tǒng)和冷卻系統(tǒng),模具系統(tǒng)包括定模組件和動模組件,定模組件沿其中心位置的周向順時針依次分布有內層注塑工位、外層注塑工位、緩沖工位和下料工位,內層注塑工位處設置有內層注塑模芯,外層注塑工位處設置有外層注塑模芯,動模組件具有四個凸模柱,凸模柱插接在內層注塑模芯中時,凸模柱的外壁與內層注塑模芯的內壁之間用于注塑雙色瓶胚內層的內層型腔,凸模柱插接在外層注塑模芯中時,雙色瓶胚內層的外壁與外層注塑模芯的內壁之間形成用于注塑雙色瓶胚外層的外層型腔,動模組件中還設置有旋轉驅動機構和脫模驅動機構,旋轉驅動機構用于驅動四個凸模柱繞動模組件的中心位置旋轉,脫模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朝向緩沖工位的凸模柱旋轉朝向下料工位時,凸模柱沿凸模柱的長度方向向動模組件的內部滑動以進行脫模。
3、優(yōu)選地,內層注塑模芯在內層注塑工位處有兩個,兩個內層注塑模芯沿合模時沿內層型腔的軸向剖面對稱設置,兩個內層注塑模芯的相對面具有相互抵接時能夠形成內層型腔的半內層成型槽;
4、外層注塑模芯在外層注塑工位處有兩個,兩個外層注塑模芯沿外側型腔的軸向剖面對稱設置,兩個外層注塑模芯的相對面具有相互抵接時能夠形成外層型腔的半外層成型槽;
5、內層注塑工位和外層注塑工位處均設置有分模時能夠引導兩個內層注塑模芯和兩個外層注塑模芯相互分離的分芯組件,動模組件中還設置有合芯組件,合芯組件用于引導凸模柱插接在內層注塑工位和外層注塑工位后,兩個外層注塑模芯和兩個內層注塑模芯相互抵接。
6、優(yōu)選地,動模組件還包括動模板,以及與動模板轉動連接的轉模盤,凸模柱沿轉模盤周向分布在轉模盤上,旋轉驅動機構和脫模驅動機構設置在動模板和轉模盤之間。
7、優(yōu)選地,旋轉驅動機構包括固定筒、轉動筒、電機和齒輪,固定筒的一端與動模板連接,固定筒與轉模盤同軸,轉動筒同軸轉動地設置在固定筒內,轉動筒的一端與轉模盤同軸固定連接,轉動筒內設置有與其同軸固定連接的連接筒,連接筒朝向動模板的一端設置有外齒圈,電機固定地設置在固定筒內,齒輪同軸固定地設置在電機的輸出軸上,齒輪與外齒圈嚙合。
8、優(yōu)選地,固定筒的外圓周面上設置有引導槽,引導槽具有半圓段,以及與半圓段兩端連接的v型段,凸模柱滑動貫穿轉模盤,脫模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凸模柱的一端的引導銷,引導銷沿凸模柱的徑向延伸,引導銷延伸至引導槽中,引導銷在半圓段中滑動時,凸模柱的另一端凸出轉模盤,引導銷自半圓段的一端移動至v型段的交點時,凸模柱的端部滑動至轉模盤的內部,引導銷自v型段的交點滑動至半圓段的另一端時,凸模柱的端部自轉模盤內滑出。
9、優(yōu)選地,轉模盤朝向動模板的一端設置有定位桿,凸模柱朝向動模板的一端設置有定位板,定位桿滑動貫穿定位板。
10、優(yōu)選地,分芯組件包括設置在內層注塑工位處和外層注塑工位處的固定座,固定座上設置有光桿,兩個內層注塑模芯和兩個外層注塑模芯滑動地設置在光桿上,兩個內層注塑模芯和兩個外層注塑模芯之間均設置有套設在光桿上的彈性分芯元件。
11、優(yōu)選地,固定筒和動模板之間設置有彈性緩沖組件,內層注塑模芯和外層注塑模芯朝向動模組件的一端均設置有斜槽,合芯組件包括滑動貫穿轉模盤的抵接塊,抵接塊抵接在斜槽上并在其上滑動時,兩個內層注塑模芯相互抵接,以及兩個外層注塑模芯相互抵接,抵接塊朝向動模板的一端設置有連接塊,連接塊上滑動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一端滑動貫穿轉模盤并設置有限位環(huán),連接桿的另一端設置有與其同軸的抵接桿,抵接桿的直徑大于連接桿的直徑,抵接桿的一端抵接在動模板上,連接桿上套設有彈性合芯元件,彈性合芯元件位于轉模盤和連接板之間。
12、優(yōu)選地,彈性緩沖組件包括沿周向固定設置在固定筒一端的連接柱,連接柱滑動貫穿動模板并設置有連接環(huán),連接柱上設置有彈性緩沖元件,彈性緩沖元件位于固定筒和動模板之間。
13、優(yōu)選地,模具系統(tǒng)還包括基板,合模系統(tǒng)包括氣缸,氣缸設置在基板的中心位置,氣缸的輸出軸貫穿基板并與動模板連接。
14、本發(fā)明相比較于現(xiàn)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5、本發(fā)明中的模具系統(tǒng)由定模組件和動模組件組成,定模組件的中心位置依次布置有內層注塑工位、外層注塑工位、緩沖工位和下料工位,實現(xiàn)了多工位的高效整合,確保了不同材料的精準注入與成型。在內層注塑工位配備內層注塑模芯和外層注塑工位設置外層注塑模芯的設計,確保了雙色瓶胚內外層材料的獨立成型,從而提高了成品的質量和一致性。
16、動模組件配置的四個凸模柱與各工位對應,有效形成內層和外層型腔,使得雙色瓶胚的內層和外層在成型過程中能夠完美結合。這種設計大幅提升了模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滿足了多樣化的生產需求。
17、此外,動模組件中的旋轉驅動機構和脫模驅動機構的設置,顯著提升了生產流程的連續(xù)性與高效性。旋轉驅動機構使得凸模柱能夠繞動模組件的中心進行旋轉,便于進行高效的物料注入與成型,而脫模驅動機構在下料時能有效推動成型的雙色瓶胚,確保成品快速且順暢地脫模,減少了停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