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模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具有二次頂出機構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注塑模具是一種生產(chǎn)塑料制品的工具,一般注塑模具由動模和定模兩部分組成,在注射成型時動模與定模閉合構成流道系統(tǒng)和塑料制品的型腔。注塑時,模具裝夾在注塑機上,熔融塑料被注入型腔內,并在型腔內冷卻成型,同時,熔融塑料也在流道系統(tǒng)中冷卻成流道系統(tǒng)凝料,塑料制品成型后動模、定模分開,經(jīng)由頂出系統(tǒng)將塑料制品從模腔頂出而離開模具,最后動模、定模再閉合進行下一次注塑,整個注塑過程是循環(huán)進行的。
申請公布號為CN 104129032 A的中國發(fā)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頂針頂出的注塑模具,包括底板、后模板以及面板,底板中設有頂棍孔,底板上設有第一墊板與第二墊板,后模板設置在第一墊板與第二墊板上,面板上設有前模板,后模板中設有后模鑲件,前模板中設有前模鑲件,前模鑲件與后模鑲件之間布置有流道,前模板中設有澆口套,澆口套與流道連通,底板上設有頂針底板,頂針底板布置在第一墊板與第二墊板之間,頂針底板上設有頂針、第一水口頂針、第二水口頂針以及第三水口頂針,頂針底板上設有頂針面板,頂針、第一水口頂針、第二水口頂針以及第三水口頂針的頭部置于流道中,第二水口頂針的頭部為扇形形狀,第一水口頂針與第三水口頂針的頭部為球形形狀。
上述的注塑模具在分型后通過水口頂針能夠較方便頂出塑料制件,然而,其不足之處是:為了保證塑料制件從模具型腔內被順利頂出,頂針底板上需要設置多根水口頂針,塑料制件被頂出后固定在多根水口頂針上,操作人員需要施加較大的力才能從水口頂針上將塑料制件取下來,操作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的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具有二次頂出機構的注塑模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產(chǎn)品從頂針上脫離的方便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具有二次頂出機構的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動模,所述動模和定模能夠相組合形成型腔,所述動模上滑動連接有推管,所述推管的上端部能夠從所述型腔內伸出,所述推管的下端部與固定板一相固連,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管內滑動連接有頂針,所述頂針的上端部能夠從所述推管內穿出,所述頂針的下端部與固定板二相固連,所述固定板二位于固定板一的下方,所述固定板一上設置有凸塊,所述固定板二上固定有卡塊,所述卡塊上開設有卡槽,所述固定板一上固定有能夠使凸塊伸進所述卡槽的彈性件,所述動模上固定有當與所述凸塊相接觸時能夠將凸塊從卡槽內頂出的頂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注塑模具的動模和定模相組合形成產(chǎn)品的型腔,當產(chǎn)品注塑成型后,在注塑機的牽引下,動模與定模分離,產(chǎn)品固定在動模一側,此時,凸塊與卡塊相卡合,凸塊位于卡塊的卡槽中,在注塑機頂出桿的推動下,固定板二和固定板一同時向外移動,固定板一上的推管和固定板二上的頂針同時移動將產(chǎn)品從型腔內頂出,當固定板二上的卡塊與動模上的頂塊相接觸后,頂塊將凸塊從卡槽內頂出,當凸塊與卡塊相脫離后,固定板一和推管均停止移動,固定板二推動頂針繼續(xù)向前移動,在頂針的推力下,頂針將產(chǎn)品從推管上頂出。本注塑模具在第一次對產(chǎn)品進行頂出時,推管和頂針共同對產(chǎn)品施加作用力,保證了產(chǎn)品能夠順利頂出,在第二次頂出時,實現(xiàn)了產(chǎn)品從推管上脫離,最后產(chǎn)品固定在一根頂針上,操作人員只需要使用較小的力即能將產(chǎn)品從頂針上取下,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
在上述的一種具有二次頂出機構的注塑模具中,所述頂塊的上端部與動模相固連,所述頂塊的下端部具有倒角一,所述凸塊的前端部具有倒角二,所述倒角一與倒角二相對。在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同時向外移動到一定距離后,通過倒角一與倒角二相接觸,頂塊推動凸塊向遠離卡槽的方向移動,直至凸塊與頂塊相脫離,之后固定板一停止移動,固定板二繼續(xù)移動。
在上述的一種具有二次頂出機構的注塑模具中,所述倒角一所在的平面與倒角二所在的平面相平行。倒角一所在的平面與倒角二所在的平面相平行,能夠增加頂塊與凸塊之間的接觸面積,方便頂塊將凸塊從卡槽內頂出,提高卡塊與頂塊脫離的方便性。
在上述的一種具有二次頂出機構的注塑模具中,所述彈性件為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與動模相固連,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與凸塊相固連。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凸塊在彈簧的彈力作用下能夠伸進卡塊的卡槽內。彈性件也可以橡膠條。
在上述的一種具有二次頂出機構的注塑模具中,所述定模包括定模座和定模板,所述定模板固定在定模座的下部。定模采用分體式結構,方便加工,通過定模座,能夠使定模方便地固定在注塑機上。
在上述的一種具有二次頂出機構的注塑模具中,所述動模包括動模座、模腳、動模復板和動模板,所述模腳固定在動模座的上部,所述動模復板固定在模腳的上部,所述動模板固定在動模復板的上部,所述型腔由動模板和定模板相組合形成,所述推管滑動連接在動模板和動模復板上,所述頂塊固定在動模板上,所述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均位于動模座與動模復板之間。通過動模座,能夠使動模方便地固定在注塑機上。模腳固定在動模復板與動模座之間,起到支撐動模復板的作用,使動模復板與動模座之間形成容納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的空間,固定板一能夠在該空間內推動推管軸向移動,固定板二能夠在該空間內推動頂針軸向移動。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如下:
1、本注塑模具在第一次對產(chǎn)品進行頂出時,推管和頂針共同對產(chǎn)品施加作用力,保證了產(chǎn)品能夠順利頂出,在第二次頂出時,實現(xiàn)了產(chǎn)品從推管上脫離,最后產(chǎn)品固定在一根頂針上,操作人員只需要使用較小的力即能將產(chǎn)品從頂針上取下,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
2、在本注塑模具中,倒角一所在的平面與倒角二所在的平面相平行,能夠增加頂塊與凸塊之間的接觸面積,方便頂塊將凸塊從卡槽內頂出,提高卡塊與頂塊脫離的方便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注塑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注塑模具另一方向的剖視圖。
圖3是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凸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頂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定模;2動模;3型腔;4推管;5固定板一;6頂針;7固定板二;8凸塊;9卡塊;10卡槽;11彈性件;12頂塊;13倒角一;14倒角二;15定模座;16定模板;17動模座;18模腳;19動模復板;20動模板;21產(chǎn)品;22上頂針板;23上頂針復板;24下頂針板;25下頂針復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一
如圖1-3所示,本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和動模2,動模2和定模1能夠相組合形成型腔3,動模2上滑動連接有推管4,推管4的上端部能夠從型腔3內伸出,推管4的下端部與固定板一5相固連,推管4內滑動連接有頂針6,頂針6的上端部能夠從推管4內穿出,頂針6的下端部與固定板二7相固連,固定板二7位于固定板一5的下方,固定板一5上設置有凸塊8,固定板二7上固定有卡塊9,卡塊9上開設有卡槽10,固定板一5上固定有能夠使凸塊8伸進卡槽10的彈性件11,動模2上固定有當與凸塊8相接觸時能夠將凸塊8從卡槽10內頂出的頂塊12。
本注塑模具的動模2和定模1相組合形成產(chǎn)品21的型腔3,當產(chǎn)品21注塑成型后,在注塑機的牽引下,動模2與定模1分離,產(chǎn)品21固定在動模2一側,此時,凸塊8與卡塊9相卡合,凸塊8位于卡塊9的卡槽10中,在注塑機頂出桿的推動下,固定板二7和固定板一5同時向外移動,固定板一5上的推管4和固定板二7上的頂針6同時移動將產(chǎn)品21從型腔3內頂出,當固定板二7上的卡塊9與動模2上的頂塊12相接觸后,頂塊12將凸塊8從卡槽10內頂出,當凸塊8與卡塊9相脫離后,固定板一5和推管4均停止移動,固定板二7推動頂針6繼續(xù)向前移動,在頂針6的推力下,頂針6將產(chǎn)品21從推管4上頂出。
如圖2、4所示,彈性件11可以是彈簧,彈簧的一端與動模2相固連,彈簧的另一端與凸塊8相固連。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凸塊8在彈簧的彈力作用下能夠伸進卡塊9的卡槽10內。彈性件11也可以橡膠條。
如圖2、4、5所示,頂塊12的上端部與動模2相固連,頂塊12的下端部具有倒角一13,凸塊8的前端部具有倒角二14,倒角一13與倒角二14相對。在固定板一5和固定板二7同時向外移動到一定距離后,通過倒角一13與倒角二14相接觸,頂塊12推動凸塊8向遠離卡槽10的方向移動,直至凸塊8與頂塊12相脫離,之后固定板一5停止移動,固定板二7繼續(xù)移動。
優(yōu)選的,倒角一13所在的平面與倒角二14所在的平面相平行。倒角一13所在的平面與倒角二14所在的平面相平行,能夠增加頂塊12與凸塊8之間的接觸面積,方便頂塊12將凸塊8從卡槽10內頂出,提高卡塊9與頂塊12脫離的方便性。
如圖1或2所示,定模1包括定模座15和定模板16,定模板16固定在定模座15的下部。定模1采用分體式結構,方便加工,通過定模座15,能夠使定模1方便地固定在注塑機上。
如圖1或2所示,動模2包括動模座17、模腳18、動模復板19和動模板20,模腳18固定在動模座17的上部,動模復板19固定在模腳18的上部,動模板20固定在動模復板19的上部,型腔3由動模板20和定模板16相組合形成,推管4滑動連接在動模板20和動模復板19上,頂塊12固定在動模板20上,固定板一5和固定板二7均位于動模座17與動模復板19之間。通過動模座17,能夠使動模2方便地固定在注塑機上。模腳18固定在動模復板19與動模座17之間,起到支撐動模復板19的作用,使動模復板19與動模座17之間形成容納固定板一5和固定板二7的空間,固定板一5能夠在該空間內推動推管4軸向移動,固定板二7能夠在該空間內推動頂針6軸向移動。
如圖1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固定板一5包括上頂針板22和上頂針復板23,二者通過螺栓固定在一起且為可拆卸連接,當二者之一有損壞時,可以方便的更換相應的部件,不需要整體更換,節(jié)省材料,在此結構中,也方便推管4的安裝。固定板二7包括下頂針板24和下頂針復板25,二者通過螺栓固定在一起且為可拆卸連接,該結構中方便頂針6的安裝與固定。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頂塊12的下端部呈方形,頂塊12的下表面為平面,凸塊8的前端部具有倒角二14,在固定板一5和固定板二7同時向外移動到一定距離后,通過頂塊12的下端部與倒角二14相接觸,頂塊12推動凸塊8向遠離卡槽10的方向移動,直至凸塊8與頂塊12相脫離,之后固定板一5停止移動,固定板二7繼續(xù)移動。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