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注塑機鎖模機構,是一種移模行程大、移模速度快、模板鎖模變形小、模具 受力均勻、力放大倍數(shù)大、運轉更節(jié)能的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及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注塑機領域普遍使用的雙曲肘斜排式鎖模機構按組成的鉸接數(shù)可分為四孔型和 五孔型。隨著鎖模力的增大, 一般模板尺寸和行程都耍相應增大,以適應產(chǎn)品的需要??墒牵?模板尺寸增加的比率常小于行程增加的比率,而一般雙曲肘機構的行程卻又受到模板尺寸的 制約,鎖模力越大這個矛盾越突出,這是目前傳統(tǒng)的雙曲肘機構在大型鎖模裝置上應用受到 限制的原因之一。另外,模板變形大、模具受力和移模速度不均勻、沖擊力大、力的放大比 和行程比匹配不合理也是其中的原因。在設計肘桿機構時,經(jīng)常希望機構在大的模板行程要 求的前提下,所占據(jù)的軸向位置尺寸要小;機構具有較高的運動速度和平穩(wěn)變速,而這些要 求與機構的幾何尺寸和位置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設計從圍繞"縮短鎖模機構 軸向長度、合理匹配機構間剛度、降低重量、提高系統(tǒng)剛度和移模速度、移模行程"來研究。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向注塑機領域提供一種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及方 法。通過本發(fā)明可將普通機鉸式注塑機的鎖模系統(tǒng)在對模具的應力傳遞上達到普通直壓機的 性能水平。使其能夠解決模板變形大、模具受力和移模速度不均勻、沖擊力大、力的放大比 和行程比匹配不合理的技術問題;同時合理的縮短鎖模機構的軸向長度,提高整機的系統(tǒng)剛 度和降低整機重量。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一種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該鎖模機構的鎖模關節(jié)部分由鎖模油 缸、調模模板、輔助肘桿、短肘桿、十字頭、中間肘桿、后肘桿、前肘桿、動模板組成;其 設計要點是按照輔助肘桿和后肘桿上的鉸接孔數(shù)在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 交匯處分別設置了多個轉軸鉸接點,設為六個轉軸鉸接點,即在上部分的輔助肘桿和中間肘 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設置了六個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 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即在下部分的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設置了 六個轉軸連接點,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
一種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該鎖模機構的鎖模關節(jié)部分由鎖模油缸、調模模板、輔助肘桿、短肘桿、十字頭、中間肘桿、后肘桿、前肘桿、動模板組成; 其設計要點是按照輔助肘桿和后肘桿上的鉸接孔數(shù)在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 桿的交匯處分別設置了多個孔型轉軸鉸接點,設為七個轉軸鉸接點,即在上部分的輔助肘 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設置了七個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 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即在下部分的輔助肘桿和屮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 的交匯處設置了七個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 線。
一種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該鎖模機構的鎖模關節(jié)部分由鎖模油 缸、調模模板、輔助肘桿、短肘桿、十字頭、中間肘桿、后肘桿、前肘桿、動模板組成;其 設計要點是按照輔助肘桿和后肘桿上的鉸接孔數(shù)在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 交匯處分別設置了多個孔型轉軸鉸接點,設為八個轉軸鉸接點,即在上部分的輔助肘桿和中 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設置了八個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 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即在下部分的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設 置了八個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
一種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該鎖模機構的鎖模關節(jié)部分由鎖模油 缸、調模模板、輔助肘桿、短肘桿、十字頭、中間肘桿、后肘桿、前肘桿、動模板組成;其 設計要點是按照輔助肘桿和后肘桿上的鉸接孔數(shù)在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 交匯處分別設置了多個轉軸鉸接點,設置多個轉軸鉸接點為九至十個轉軸鉸接點,即在上部 分的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設置九至十個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肘 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即在下部分的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 和前肘桿的交匯處設置九至十個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 處形成直線。
上述所述的六、七、八孔型,以及八孔型以上的多個轉軸鉸接點的設置,是根據(jù)調模模 板與動模板之間的間距,以及開模力與合模力的大小,并圍繞"縮短鎖模機構軸向長度、合 理匹配機構間剛度、降低重量、提高系統(tǒng)剛度和移模速度、移模行程"的設計要求確定。
在鎖模狀態(tài)時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所述的六孔型、 七孔型、八孔型,以及多孔型的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間的夾角范圍為170 180度,這有利于在一定的夾角內調節(jié)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處直線的形 成。
上述六孔型轉軸鉸接點、七孔型轉軸鉸接點、八孔型轉軸鉸接點,以及八孔型以上的九 至十個轉軸鉸接點的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的動模板結構,是通過縮短動模板支架受力支點的距離,使機構鎖模時動模板中心所受的彎曲變形大大降低,使鎖模時模具受力均勻 及提高整機的系統(tǒng)剛度,從而可以減少模板的厚度,降低模板的重量,達到節(jié)約能源的目的。
上述六孔型轉軸鉸接點、七孔型轉軸鉸接點、八孔型轉軸鉸接點,以及八孔型以上的九 至十個轉軸鉸接點的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的調模模板結構,是在傳統(tǒng)調模模板的基 礎上除原有的支架受力點外再增加兩個受力支點孔,并相應縮短這兩個支點孔的距離,使機 構在高壓鎖模狀態(tài)時調模模板中心所受的彎曲變形大大降低,提高了調模模板在高壓鎖模狀 態(tài)時的剛度,從而降低模板的重量,節(jié)約能源。
一種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的方法,該機構由鎖模油缸、調模模板、 輔助肘桿、短肘桿、十字頭、中間肘桿、后肘桿、前肘桿、動模板組成,該方法的鎖緊由輔 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與前肘桿的交匯處設置多個轉軸鉸接點,產(chǎn)生兩次力的放大,引 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與前肘桿的兩處形成直線,產(chǎn)生高壓鎖模力。過程是在鎖模 油缸進油后,推動十字頭前進,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的鉸接點外翻,從而引起后肘桿和 前肘桿的鉸接點內翻,達到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最終產(chǎn)生 高壓鎖模;該方法的開模由十字頭拉動短肘桿,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的鉸接點內翻,從 而引起后肘桿和前肘桿的鉸接點外翻,產(chǎn)生前肘桿拉動動模板實現(xiàn)開模的動作。
通過機構連貫的內外翻動作,實現(xiàn)連續(xù)的開鎖模動作。由于機構的內外翻復合動作,縮 短了機構關節(jié)間的距離,節(jié)約了空間和時間,縮短了鎖模油缸的行程,從而也縮短了機構的 軸向長度,大大提高了移模速度和移模行程。
本發(fā)明的移模行程大、移模速度快、模板變形小、油缸行程減短。在設計肘桿機構時, 擬在大模板行程要求的前提下,所占據(jù)的軸向位置尺寸要??;機構具有高的運動速度和平穩(wěn) 變速以及大的力放大比能力,而這些要求與機構的幾何尺寸和位置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特點
(1) 中置曲肘設計,保持曲肘高速運轉并具有直壓鎖模施力集中的特點;
(2) 鎖模施力可更加接近模具,可使模板變形更小、模具受力更均勻,從而達到保護 模具和提高制品精度的目的;
(3) 機構軸向長度減短、重量減少;
(4) 油缸減短,可提升移模速度,見附圖l;
(5) 動模板9中間受力,可減少外張變形現(xiàn)象,這樣可減輕動模板重量、提高使用壽 命,運轉更節(jié)能;
(6) 調模模板2中間和上下兩側分別受力,可抵消一部分由油缸產(chǎn)生的推力,減少調 模模板的外張變形現(xiàn)象,從而可減低調模模板的重量、提高其使用壽命、節(jié)約能源;
6(7)因肘桿8在開鎖模過程中,對動模板產(chǎn)生牽連運動,故具有增速大、移模速度快 的特點。見附圖8新機構動模板運動曲線;
(8)通過鉸接點的內外翻復合動作使移模行程加大,從而使了在同樣移模行程下與傳統(tǒng) 機構比較減短了鎖模機構的軸向長度。
本發(fā)明實現(xiàn)鎖模機構較高的運動速度和平穩(wěn)變速以及有效的大的力放大比,較大提髙調 模模板和動模板的使用壽命,其方法也易于施行。解決了注塑機領域模板受力和移模速度不 均勻、沖擊力大的問題,填補了力的放大比和行程比匹配不合理的空白,適用于精密注塑機 的發(fā)明和更新改造,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圖l的圖la、圖lb、圖lc分別是六孔型、七孔型、八孔型系列機構的示意圖。 圖2的圖2a、圖2b、圖2c分別是六孔型、七孔型、八孔型系列機構增壓動作示意圖。 圖3的圖3a、圖3b、圖3c分別是六孔型、七孔型、八孔型系列機構增壓動作完成示意圖。
圖4的圖4a、圖4b、圖4c分別是六孔型、七孔型、八孔型系列機構開模完成示意圖。 圖5是傳統(tǒng)機構的示意圖。
圖6是六孔型、七孔型、八孔型系列機構動模板運動曲線圖。 圖7是傳統(tǒng)機構動模板運動曲線圖。
圖8是六孔型、七孔型、八孔型系列機構在鎖模狀態(tài)時動模板受力示意簡圖。 圖9是傳統(tǒng)機構在鎖模狀態(tài)時動模板受力示意簡圖。
圖IO是六孔型、七孔型、八孔型系列機構在鎖模狀態(tài)時調模模板受力變形示意簡圖(虛 線為新機構調模模板變形情況)。
圖11傳統(tǒng)機構在鎖模狀態(tài)時調模模板受力變形示意簡圖(虛線為傳統(tǒng)調模模板變形情況)。
以上附圖中的序號名稱為1、鎖模油缸,2、調模模板,3、輔助肘桿,4、短肘桿,5、 十字頭,6、中間肘桿,7、后肘桿,8、前肘桿,9、動模板,10、模具,11、傳統(tǒng)鎖模油缸, 12、傳統(tǒng)動模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結合附圖1、附圖2、附圖3、附圖4對注塑機開鎖模的動作情況來進行 描述。
執(zhí)行鎖模時(見圖2中),當鎖模油缸1進油進行鎖模動作,推動十字頭5前進,由短肘 桿4推動輔助肘桿3和中間肘桿6把后肘桿7向下進行伸直,推動前肘桿8 ,從而推動動模板9向前運動,實現(xiàn)直線高壓鎖模的動作,見附圖3的動作完成示意圖。
執(zhí)行開模時,從鎖模油缸1的另一端進油,來拉動十字頭5后移,由短肘桿4引起輔助
肘桿3向下拉,中間肘桿6向上拉起后肘桿7,從而使前肘桿8拉動動模板9進行開模動作,
見附圖4的開模完成示意圖。
附圖6所示的六孔型、七孔型、八孔型系列機構動模板運動曲線圖與附圖7所示的傳統(tǒng)
機構動模板運動曲線圖比較,前者的開模速度與時間均比后者快和短。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該鎖模機構的鎖模關節(jié)部分由鎖模油缸、調模模板、輔助肘桿、短肘桿、十字頭、中間肘桿、后肘桿、前肘桿、動模板組成;其設計要點是按照輔助肘桿和后肘桿上的鉸接孔數(shù)在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分別設置了多個轉軸鉸接點,設為六個轉軸鉸接點,即在上部分的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設置了六個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即在下部分的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設置了六個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
2、 一種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該鎖模機構的鎖模關節(jié)部分由鎖模 油缸、調模模板、輔助肘桿、短肘桿、十字頭、中間肘桿、后肘桿、前肘桿、動模板組成; 其設計要點是按照輔助肘桿和后肘桿上的鉸接孔數(shù)在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 的交匯處分別設置了多個孔型轉軸鉸接點,設為七個轉軸鉸接點,即在上部分的輔助肘桿和 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設置了七個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 肘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即在下部分的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 設置了七個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
3、 一種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該鎖模機構的鎖模關節(jié)部分由鎖模 油缸、調模模板、輔助肘桿、短肘桿、十字頭、中間肘桿、后肘桿、前肘桿、動模板組成; 其設計要點是按照輔助肘桿和后肘桿上的鉸接孔數(shù)在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 的交匯處分別設置了多個孔型轉軸鉸接點,設為八個轉軸鉸接點,即在上部分的輔助肘桿和 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設置了八個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 肘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即在下部分的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 設置了八個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
4、 一種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該鎖模機構的鎖模關節(jié)部分由鎖模 油缸、調模模板、輔助肘桿、短肘桿、十字頭、中間肘桿、后肘桿、前肘桿、動模板組成; 其設計要點是按照輔助肘桿和后肘桿上的鉸接孔數(shù)在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 的交匯處分別設置了多個轉軸鉸接點,設置多個轉軸鉸接點為九至十個轉軸鉸接點,即在上 部分的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設置九至十個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 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即在下部分的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 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設置九至十個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 兩處形成直線。
5、如權利要求1 4所述的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間的夾角范圍為H0 180度,這有利于在一定的夾 角內調節(jié)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處直線的形成。
6、 一種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的方法,該機構由鎖模油缸(1)、調模 模板(2)、輔助肘桿(3)、短肘桿(4)、十字頭(5)、中間肘桿(6)、后肘桿(7)、前肘桿(8)、動模板(9)組成,該方法的特征在于鎖緊由輔助肘桿(3)和中間肘桿(6)、后肘桿 (7)與前肘桿(8)的交匯處設置多個轉軸連接點,產(chǎn)生兩次力的放大,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與前肘桿的兩處形成直線,產(chǎn)生高壓鎖模力;開模由十字頭(5)拉動短肘桿 (4),引導輔助肘桿(3)和中間肘桿(6)的鉸接點內翻,從而引起后肘桿(7)和前肘桿(8)的鉸接點外翻,產(chǎn)生前肘桿(8)拉動動模板(9)實現(xiàn)開模的動作;通過內外翻的動作,縮短了鎖模油缸(1)的行程,從而大大縮短鎖模機構的軸向長度。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的方法,該方法的特征 在于鎖模機構的動模板結構通過縮短動模板支架受力支點的距離,使機構鎖模時動模板中心 所受的彎曲變形大大降低,使鎖模時模具受力均勻及提高整機的系統(tǒng)剛度,從而減少模板的 厚度,降低模板的重量;該鎖模機構的調模模板結構是在傳統(tǒng)調模模板的基礎上除原有的支 架受力點外再增加兩個受力支點孔,并相應縮短這兩個支點孔的距離,使機構在高壓鎖模狀 態(tài)調模模板中心所受的彎曲變形大大降低,提高了調模模板在高壓鎖模狀態(tài)時的剛度,從而 降低模板的重量。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注塑機鎖模機構,是一種多孔型系列雙曲肘內外翻復合式鎖模機構及方法。是針對現(xiàn)有注塑機領域鎖模機構的模板受力和移模速度不均勻、沖擊力大的問題進行研究開發(fā)的,該機構結合了機絞鎖模與液壓直壓式鎖模的兩者優(yōu)點。其設計要點是鎖模機構按照輔助肘桿和后肘桿上的鉸接孔數(shù)在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的交匯處分別設置了多個轉軸鉸接點,設為六、七、八或八個以上轉軸鉸接點,引導輔助肘桿和中間肘桿、后肘桿和前肘桿兩處形成直線;其方法是所述的交匯處形成直線,通過關節(jié)的內外翻動作產(chǎn)生高壓鎖模力,達到快速移模、合理匹配機構剛度、縮短油缸行程、降低模板重量。適用于精密注塑機的開發(fā)和更新改造。
文檔編號B29C45/64GK101518936SQ20091009699
公開日2009年9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26日
發(fā)明者勵建岳, 勵雪央 申請人:寧波市海達塑料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