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控制車架縱梁間寬度的工裝及汽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控制車架縱梁間寬度的工裝及汽車。
【背景技術】
[0002]在車架試制過程中,縱梁之間的寬度至關重要,車身支架、前懸支架、后懸支架都安裝在縱梁上,如果縱梁間的寬度大則導致車身支架無法安裝,如縱梁間的寬度小則導致車身支架與縱梁間隙大而無法焊接?,F(xiàn)有縱梁之間的寬度主要通過夾具保證,然而仍存在當夾具夾緊到位后縱梁之間的寬度仍然達不到理想狀態(tài)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控制車架縱梁間寬度的工裝及汽車,可以調節(jié)縱梁間的寬度,有效彌補現(xiàn)有工裝的不足,進而保證后續(xù)零件的安裝。
[0004]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控制車架縱梁間寬度的工裝,包括:
[0005]旋轉機構,所述旋轉機構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上設置有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套筒套接的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三套筒上分別設置有螺紋結構;
[0006]與所述第一套筒連接的轉軸,所述轉軸穿設所述通孔與所述第一套筒垂直連接;
[0007]與所述第二套筒連接的第一夾緊機構和與所述第三套筒連接的第二夾緊機構,其中:
[0008]所述第一夾緊機構包括:與所述第二套筒連接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內設置有螺紋,與所述第一套管固定連接的第一夾緊裝置,所述第一夾緊裝置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與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垂直連接的第三連接板,其中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一縱梁的寬度,所述第一套管設置在靠近所述旋轉機構的所述第一連接板上;
[0009]所述第二夾緊機構包括:與所述第三套筒連接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內設置有螺紋,與所述第二套管固定連接的第二夾緊裝置,所述第二夾緊裝置包括:相互平行的第四連接板和第五連接板,與所述第四連接板和所述第五連接板垂直連接的第六連接板,其中所述第四連接板和所述第五連接板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二縱梁的寬度,所述第二套管設置在靠近所述旋轉機構的所述第四連接板上。
[0010]可選的,所述控制車架縱梁間寬度的工裝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套筒連接的懸掛機構,所述懸掛機構包括:與所述第一套筒連接的拉繩和與所述拉繩連接的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上設置有掛鉤。
[0011]可選的,所述拉繩的數(shù)量為兩條。
[0012]可選的,所述第一連接板、所述第二連接板、所述第四連接板和所述第五連接板的內側設置有膠塊。
[0013]可選的,所述第一套管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徑;所述第二套管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三套筒的外徑。
[0014]可選的,所述第一連接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之間的距離與所述第一縱梁的寬度之差大于等于50mm ;所述第四連接板和所述第五連接板之間的距離與所述第二縱梁的寬度之差大于等于50mm。
[0015]可選的,所述第一夾緊裝置和所述第二夾緊裝置均呈U字型結構。
[0016]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汽車,所述汽車包括上述的控制車架縱梁間寬度的工裝。
[00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轉動轉軸,帶動旋轉機構轉動,旋轉機構通過螺旋傳動帶動第一夾緊機構和第二夾緊機構運動,使得第一夾緊機構、第二夾緊機構可以調節(jié)第一縱梁和第二縱梁之間的寬度。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操作,可以保證縱梁間的寬度,有效彌補現(xiàn)有工裝的不足,進而保證后續(xù)零件的安裝。
【附圖說明】
[0018]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控制車架縱梁間寬度的工裝安裝示意圖;
[0019]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控制車架縱梁間寬度的工裝結構示意圖;
[0020]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控制車架縱梁間寬度的工裝中第一夾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控制車架縱梁間寬度的工裝中第二夾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5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控制車架縱梁間寬度的工裝中旋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其中圖中:1、旋轉機構;11、第一套筒;12、通孔;13、第二套筒;14、第三套筒;2、轉軸;3、第一夾緊機構;4、第二夾緊機構;51、第一套管;52、第二套管;6、第一夾緊裝置;61、第一連接板;62、第二連接板;63、第三連接板;64、膠塊;7、第二夾緊裝置;71、第四連接板;72、第五連接板;73、第六連接板;8、懸掛機構;81、拉繩;82、連接桿;83、掛鉤;9、第一縱梁;10、第二縱梁。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0025]如圖1-圖5所示,一種控制車架縱梁間寬度的工裝,包括:
[0026]旋轉機構I,旋轉機構I包括:第一套筒11,第一套筒11上設置有通孔12 ;位于第一套筒11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套筒11套接的第二套筒13和第三套筒14,第二套筒13和第三套筒14上分別設置有螺紋結構;
[0027]與第一套筒11連接的轉軸2,轉軸2穿設通孔12與第一套筒11垂直連接;
[0028]與第二套筒13連接的第一夾緊機構3和與第三套筒14連接的第二夾緊機構4,其中:
[0029]第一夾緊機構3包括:與第二套筒13連接的第一套管51,第一套管51內設置有螺紋,與第一套管51固定連接的第一夾緊裝置6,第一夾緊裝置6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連接板61和第二連接板62,與第一連接板61和第二連接板62垂直連接的第三連接板63,其中第一連接板61和第二連接板62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一縱梁9的寬度,第一套管51設置在靠近旋轉機構I的第一連接板61上;
[0030]第二夾緊機構4包括:與第三套筒14連接的第二套管52,第二套管52內設置有螺紋,與第二套管52固定連接的第二夾緊裝置7,第二夾緊裝置7包括:相互平行的第四連接板71和第五連接板72,與第四連接板71和第五連接板72垂直連接的第六連接板73,其中第四連接板71和第五連接板72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二縱梁10的寬度,第二套管52設置在靠近旋轉機構I的第四連接板71上。
[0031]如圖1所示,車身上包括第一縱梁9和第二縱梁10,通過控制車架縱梁間寬度的工裝來調整第一縱梁9和第二縱梁10之間的距離。需要說明的是,如圖2所示,第一套筒11的內徑大于第二套筒13和第三套筒14的外徑,且第二套筒13和第三套筒14的直徑相等。如圖5所示,通孔12設置于第一套筒11的中間位置,旋轉機構I關于轉軸2對稱。
[0032]具體的,將第一夾緊機構3安裝在第一縱梁9上,將第二夾緊機構4安裝在第二縱梁10上,順時針轉動轉軸2,轉軸2帶動旋轉機構I轉動,使得第二套筒13與第一套管51、第三套筒14與第二套管52螺紋連接的部分增加。旋轉機構I通過螺旋傳動帶動第一夾緊機構3和第二夾緊機構4向靠近旋轉機構I的方向運動,使得遠離旋轉機構I的第二連接板62與第一縱梁9接觸,遠離旋轉機構I的第五連接板72與第二縱梁10接觸。此時繼續(xù)順時針轉動轉軸2,第二連接板62推動第一縱梁9運動,第五連接板72推動第二縱梁10運動,使得第一縱梁9和第二縱梁10互相靠近,減小第一縱梁9和第二縱梁10之間的寬度。
[0033]當需要增加第一縱梁9和第二縱梁10之間的寬度時,逆時針轉動轉軸2,轉軸2帶動旋轉機構I轉動,使得第二套筒13與第一套管51、第三套筒14與第二套管52螺紋連接的部分減少。旋轉機構I通過螺旋傳動帶動第一夾緊機構3和第二夾緊機構4向遠離旋轉機構I的方向運動,使得靠近旋轉機構I的第一連接板61與第一縱梁9接觸、靠近旋轉機構I的第四連接板71與第二縱梁10接觸。此時繼續(xù)逆時針轉動轉軸2,第一連接板61推動第一縱梁9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