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三輪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全自動智能折疊三輪車。
背景技術:
目前的三輪車大多不能折疊,車架是一個焊接的不能活動的整體,因而整個車身占地空間大,這給城市住樓房居民向樓內(nèi)的搬運和存放帶來不便另外在包裝、運輸和攜帶過程中占用體積較大,運輸成本較高。即使有折疊的三輪車,卻存在結構較復雜、制造成本較高,使用和維修都很繁瑣的問題,給使用者帶來諸多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自動智能折疊三輪車。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全自動智能折疊三輪車,包括后輪,前輪,支座,蓄電池,所述前輪連接車把,車把連接第一支桿,第一支桿上端面設置伸縮凹槽,第一支桿上設置助推桿,助推桿與電推桿一端連接,電推桿另一端與第二支桿連接,第二支桿對應套接于第一支桿內(nèi),第二支桿前端上設置第一鉸接件,第一鉸接件設置于伸縮凹槽內(nèi),第一支桿后端上設置第二鉸接件,支座底部后端設置第三鉸接件,支座底部前端設置第四鉸接件,第一鉸接件與第三鉸接件之間設置第一支座桿,第二鉸接件與第四鉸接件之間設置第二支座桿。
所述車把通過連桿固定連接第一支桿。
所述支座的支座本體后端設置背座支桿,背座支桿底端固定設置卡軸及固定于卡軸一端的卡頭,卡頭為圓形卡頭,支座底端設置第一底座支桿,第二底座支桿與第一底座支桿垂直,第二底座支桿一側設置卡軸凹槽,第二底座支桿另一側設置開口。
所述車把包括下車把,下車把通過車把鉸接軸與上車把相連接的。
所述車把前端設置車燈。
所述第一支桿內(nèi)設置蓄電池,蓄電池通過驅動控制器與后輪連接,蓄電池連接電壓轉換器,電壓轉換器通過液壓控制器與電推桿連接。
所述電壓轉換器將蓄電池電壓轉換為12v電推桿用電壓。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折疊功能優(yōu)異顯著,采用電動智能折疊節(jié)省人力提高了自動化程度,能瞬間折疊,減少其占用空間,使用中穩(wěn)定安全可靠,支桿組合后在伸縮打開后結構穩(wěn)定,支桿的套裝設計使得收縮過程穩(wěn)定,使用過程中牢固耐用,支座桿鉸接連接,相互收縮伸張控制支座的升降,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在高度及長度方向上的整體尺寸變化,支座的實用簡單可折疊設計進一步節(jié)省了空間,本實用新型有較小的外形尺寸,而且制造成本低,兼顧了輕便、安全等特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智能折疊三輪車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智能折疊三輪車中支座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智能折疊三輪車中電推桿收縮時位置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智能折疊三輪車中電推桿伸張時位置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2中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智能折疊三輪車中車把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僅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2、3、4、5、6所示的全自動智能折疊三輪車,包括后輪13,后輪13為驅動輪,前輪12為從動輪,支座,所述前輪12連接車把,車把連接第一支桿1,第一支桿1上端面設置伸縮凹槽17,第一支桿1內(nèi)側上設置助推桿19,助推桿19中端與電推桿18一端連接,助推桿19在支架框的固定位置可根據(jù)電推桿18量程和第一支桿1長度調整,連接方式可為銷接或鉸接等其他固定形式,只要保證具有一定的靈活度的固定方式均可,電推桿18另一端與第二支桿2連接,可為銷接或鉸接等其他固定形式,只要保證具有一定的靈活度的固定方式均可,第二支桿2對應套接于第一支桿1內(nèi),第二支桿2的截面小于第一支桿1的截面,第二支桿2與第一支桿1兩者的長度可根據(jù)情況調節(jié),第二支桿2前端上設置第一鉸接件3,第二支桿2后端設置后輪13,第一鉸接件3設置于伸縮凹槽17內(nèi),穿過伸縮凹槽17,第一支桿1后端可設置凸塊30上設置第二鉸接件4,凸塊30的設置可以調節(jié)支座桿的相對高度,也可直接將第二鉸接件4設置在第二支桿后端上,支座底部后端設置第三鉸接件8,支座底部前端設置第四鉸接件7,第一鉸接件3與第三鉸接件8之間設置第一支座桿5,第二鉸接件4與第四鉸接件7之間設置第二支座桿6。
車把底部一側通過連桿14固定連接可以為焊接或其他固定形式,第一支桿1,車把也可直接連接第一支桿1,第一支桿1為三邊垂直的結構。
支座的支座本體后端設置背座支桿10,背座支桿10底端固定設置此處固定可為焊接或鉚接等固定形式,卡軸28及固定于卡軸28一端的卡頭26,卡頭26為圓形卡頭,可拆卸地安裝于卡軸28一端,支座底端設置第一底座支桿11,第二底座支桿9與第一底座支桿11垂直,第二底座支桿9截面不小于背座支桿10的截面,保證背座支桿10套裝于第二底座支桿9內(nèi),第二底座支桿9一側設置卡軸凹槽29,卡軸凹槽29的設置使得卡軸28在卡軸凹槽29內(nèi)上下滑動,卡頭28直徑大于凹槽寬度,凹槽尺寸可根據(jù)背座支架高度調整,第二底座支桿9另一側設置開口25。開口25寬度不小于背座支桿10的寬度, 使得背座支桿從開口處由垂直狀態(tài)變?yōu)樗綘顟B(tài)實現(xiàn)支座的折疊,支座支架上設置海綿墊31,使得乘坐舒適.
車把包括下車把24,下車把24通過車把鉸接軸15與上車把16相連接的。上車把16和下車把24可相對車把鉸接軸15折疊,節(jié)省空間,車把可以通過車把轉動軸33轉動,以控制行進方向,使得轉向靈活。
第一支桿1內(nèi)設置蓄電池20,可為鋰電池或其他種類的動力電池,蓄電池20通過驅動控制器23與后輪13連接,后輪內(nèi)設置驅動裝置(圖中未標示),蓄電池20連接電壓轉換器22,電壓轉換器22通過液壓控制器21與電推桿18連接。通過電壓轉換器22將蓄電池20電壓轉換為合適的電壓供電推桿18使用。蓄電池20通過固定在助推桿19一側或通過另外的固定方式將蓄電池20固定。
車把前端設置車燈32,車燈32通過導線與蓄電池20連接。
電壓轉換器22將蓄電池電壓轉換為12v電推桿用電壓。
因電動三輪車支架部分結構的對稱性,因此只選擇對稱的其中一側結構進行展開論述。
支桿可以為矩形管也可以為圓形桿等可以方便完成伸縮功能的管件。
在效果一致的情況下本發(fā)明的連接不局限于鉸接還可以為銷接等其它連接形式,他人關于連接關系的改進應是容易想到的。
打開三輪車時,電推桿18伸張并推動第一支桿1與第二支桿2相對分離,第一支桿1帶動第二支座桿6順時針轉動,第二支桿2帶動第一支座桿5逆時針轉動,則第一支座桿5與第二支座桿6抬起支座。
電推桿18收縮時第一支桿1與第二支桿2相對靠近,則第一支桿1帶動第二支座桿6逆時針轉動,第二支桿2帶動第一支座桿5順時針轉動,下降收縮支座。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nèi)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nèi)容,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