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支承結構、嬰兒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支承結構包括:限定第一、前輪組和第二、后輪組的一組車輪(201,203),后輪組包括間隔開限定第一位置的第一寬度(Da)的至少兩個車輪;連接車輪的旋轉軸線和支承結構的車輪支撐件(501,502);第一折疊裝置(300),該第一折疊裝置允許第一次折疊,該第一次折疊導致兩個后輪之間的間距減小到小于第一寬度的第二寬度,從而限定第二位置。連接第一和第二組的車輪支撐件與第一折疊裝置(300)的連接裝置(401,601,701)允許在車輪(201,202)處于第二位置時該車輪進行第二次折疊以便在水平平面中選擇過多于或少于90°。
【專利說明】折疊支承結構、嬰兒車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折疊支承結構領域。具體地,本發(fā)明涉及折疊嬰兒車領域。更具體地,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嬰兒車的折疊裝置,以便在被折疊時減小其尺寸。
【背景技術】
[0002] 當前,存在用來折疊和展開嬰兒車的不同的技術方案。在這些方案中,存在這樣的 嬰兒車的整個家族,其將引導結構的折疊運動與后者的寬度的減少相關聯(lián)。在這個家族里, 存在Mac Laren?類型的特殊模型,該特殊模型的一個示例在圖1中示出。當被折疊時,這 些模型在空間中的尺寸減小。它們被稱為"傘式嬰兒車"。
[0003] 圖1A是展開的嬰兒車1,其包括引導框架,該引導框架本身包括引導手柄101、后 臂102、前臂103和連接裝置104。此外,嬰兒車包括一組前輪201、后輪202和第一折疊裝 置300,該第一折疊裝置與車輪定位在同一水平面中。
[0004] 圖1B示出了折疊的嬰兒車1。通過將引導框架帶到與車輪201、202相同的平面 中,連接裝置104使引導框架能夠折疊。嬰兒車的高度減小是通過在大致水平平面內(nèi)降低 引導結構而執(zhí)行的。
[0005] 圖2A示出了嬰兒車1在展開配置下的俯視圖。第一折疊裝置300形成主要圍繞 旋轉中心軸線的可折疊十字形件。在俯視圖中,框架與桿1〇2、103的平面相交。
[0006] 圖2B示出了嬰兒車1在折疊配置下的俯視圖。第一折疊裝置300的十字形件已 完成旋轉運動,從而導致引導框架的每一側朝著彼此折疊,從而減小嬰兒車的寬度。
[0007] 在折疊期間,通過水平放置的十字形系統(tǒng)的部分閉合使寬度減小。
[0008] 現(xiàn)有方案的一個缺點是折疊的嬰兒車的仍重要的尺寸,特別是其高度。此外,當前 的嬰兒車的車輪傾向于變得越來越大,主要是為了改善其耐用性和嬰兒的舒適性。
[0009] 這些嬰兒車往往被構造成具有成組的雙輪,從而導致嬰兒車的整體笨重。
[0010] 另一個缺點由折疊運動產(chǎn)生,在展開位置被折疊時,導致更大的總長。這種增加 是由于十字形裝置在水平平面的閉合、引導框架在水平平面的折疊運動和輪子的尺寸的組 合。最后,另一個缺點來自為了獲得合理的緊湊性而強加在車輪尺寸上的限制。
【發(fā)明內(nèi)容】
[0011] 本發(fā)明克服了上述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特別是用在嬰兒車上的折疊支 承結構,其將折疊結構的整體尺寸減小至最小值。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本發(fā)明允許支承結構 的車輪在水平平面中折疊。在一個提高的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為支承結構和車輪的不同折疊 階段提供了一種同步裝置。
[0012]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折疊系統(tǒng),從而導致其中車輪定位在水平平面中的折疊 位置,其中所述車輪能夠旋轉四分之一圈。
[0013] 這個建議是使用中央十字型寬度減小折疊系統(tǒng)的嬰兒車,諸如傘式嬰兒車或 Maclaren?牌嬰兒車的最佳替代方案,但沒有這種嬰兒車的局限性。
[0014] 有利地,支承結構包括:
[0015] ?車輪組件,該車輪組件限定第一前輪組件和第二后輪組件,該后輪組件包括至少 兩個間隔開限定第一位置的第一寬度的車輪;
[0016] ?車輪支撐件,該車輪支撐件連接支承結構和車輪的旋轉軸線;第一折疊裝置使得 能夠進行第一次折疊,從而使兩個后輪之間的間距減小至低于第一寬度的第二寬度,從而 限定第二位置。
[0017] 有利地,連接第一和第二車輪組件的車輪支撐件與第一折疊裝置的連接裝置使得 當車輪處于第二位置時車輪能夠進行第二次折疊,以便允許車輪在水平平面中進行基本上 等于90°的旋轉。有利地,該連接裝置使得通過第一次折疊的動作能夠驅動第二次折疊。有 利地,支承結構包括引導框架,當車輪處于第一位置時,該引導框架能夠引導支承結構。有 利地,引導框架包括前臂、后臂和手柄以及第二折疊裝置,該第二折疊裝置使得在基本水平 的平面中能夠進行驅動前臂和后臂的第三次折疊。
[0018] 有利地,剛性化裝置使得能夠將后臂和后輪保持在同一平面內(nèi)。有利地,剛性化裝 置包括滑動水平桿和用于鎖定所述桿的裝置,以當阻擋裝置在第一位置被激活時,保持后 輪被鎖定,并且當阻擋裝置被去激活時、第一次折疊被致動時,使得能夠從第一位置切換到 第二位置。有利地,當能夠進行第二次折疊時,傳輸裝置允許在折疊時前輪和后輪的折疊同 步。有利地,傳輸裝置使得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折疊能夠同步。
[0019] 有利地,傳輸裝置包括:繞自身樞轉的桿,所述桿將后輪支撐件連接至前輪支撐 件;位于第一折疊裝置和樞轉桿之間的至少一個滑塊連接件,所述桿確保第一次折疊和第 三次折疊的同步。有利地,傳輸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螺旋狀連接件,該螺旋狀連接件位于樞轉 桿和前輪的支撐件之間,以用于使第一次折疊和第二次折疊同步。有利地,第一折疊裝置是 傘式嬰兒車,或更具體地是Maclaren?型的嬰兒車的旋轉中央十字形件。有利地,用于鎖定 車輪的位置的第一裝置允許車輪鎖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有利地,第一鎖定裝置包括 成90°定位的孔的轉位系統(tǒng)。
[0020] 有利地,折疊裝置的第一位置的第二鎖定裝置和用使折疊同步的傳輸裝置幫助將 期望結構保持在折疊位置。有利地,第二鎖定裝置包括:
[0021] ?至少一個凸銷,該凸銷可以被定位在樞轉桿的至少一個眼中,所述桿是中空的; 按鈕,用于通過孔釋放凸銷。
[0022] 有利地,用于使后輪支撐件的旋轉同步的裝置包括:在載體中的每個載體上的,兩 個點的平移,第一點稱為"頂點",其形成支撐件的上端;被稱為"下點"的另一個點在支撐件 被折疊時形成該支撐件的瞬時旋轉中心。由此限定的四個點形成可變形的等腰梯形,該等 腰梯形的兩個上點在折疊/展開期間水平移動,并且兩個下點不斷處于基本相同的距離。
[0023] 有利地,支承結構包括本說明書中描述的嬰兒車。
[0024] 有利地,本發(fā)明的支承結構包括引導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前臂、后臂和手柄以及第 二折疊裝置,該第二折疊裝置允許:
[0025] -當車輪大體上處于水平平面時進行第四次折疊,從而使后臂處于與水平平面相 交的中間平面,后者的位置對應于第四位置,第四次折疊通過以下動作繼續(xù)其運動:
[0026] -當車輪旋轉過180°從而處于垂直于基本水平的參考平面時,第五次驅動后臂 在該水平參考平面中折疊,該后者的位置對應于第五位置。
[0027] 在使用齒輪的情況下,該平面可以是隨后的基本上與水平平面成45°角的平面。
[0028] 有利地,剛性化裝置可以將后臂和固定至后臂的后輪保持在第五位置。
[0029] 有利地,剛性化裝置包括滑動水平杠和用于鎖定所述桿的裝置,以在鎖定裝置在 第一位置被激活時,保持鎖定的后輪;并且在鎖定裝置被去激活時、在進行第四次折疊和第 五次折疊時,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四位置。
[0030] 有利地,當?shù)谒拇握郫B和第五次折疊被致動時,傳輸裝置用于使前輪和后輪的折 疊同步。有利地,傳輸裝置一方面允許第一次折疊和第二次折疊部分同步,另一方面允許第 四次折疊和五次折疊同步。有利地,第一鎖定裝置包括轉位成180°定位的孔的系統(tǒng)。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1] 在參考附圖閱讀后面的詳細描述時,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勢將出現(xiàn),附圖示出 了:
[0032] 圖1A、1B、2A、2B :現(xiàn)有類型的可折疊嬰兒車的不同視圖;
[0033] 圖3 :包括基于本發(fā)明的折疊裝置的嬰兒車;
[0034] 圖4 :包括用于保持車輪的轉位系統(tǒng)的實施例;
[0035] 圖5 :包括第一螺旋坡道的實施例;
[0036] 圖6 :包括第一螺旋坡道的實施例;
[0037] 圖7 :包括齒輪的實施例;
[0038] 圖8 :包括齒輪的第一布置的實施例;
[0039] 圖9 :包括齒輪的第二布置的實施例;
[0040] 圖10A、10B :包括折疊裝置的第一同步裝置的實施例;
[0041] 圖11 :用于限制車輪旋轉的樞轉連接件;
[0042] 圖12 :包括用于使折疊同步的第二同步裝置的實施例;
[0043] 圖13A、13B :包括用于使折疊同步的第三同步裝置的實施例;
[0044] 圖14 :包括用于使折疊同步的第四同步裝置的實施例;
[0045] 圖15 :用于幫助使折疊同步的三個替代裝置;
[0046] 圖16至圖28 :用于使折疊同步的裝置的其它實施例;
[0047] 圖29至圖33 :示出了以180°角折疊車輪的方式的實施例,以便提供一種減小嬰 兒車在折疊位置的尺寸的替代方案。
【具體實施方式】
[0048] 圖3A和3B示出了基于本發(fā)明的可折疊支承結構的俯視圖,特別地,圖3A和3B更 具體地示出了這樣的結構如何能合適地用于嬰兒車。
[0049] 嬰兒車包括第一折疊裝置300,也稱為中央折疊裝置,以及一組前輪201和一組后 輪 202。
[0050] 在一個實施例中,中央折疊裝置300是繞其中心軸線301旋轉的折疊十字形件。
[0051] 嬰兒車包括車輪支撐件501,其將每個車輪的旋轉軸線和支承結構連接。
[0052] 嬰兒車包括引導框架100,在自頂而下視圖中示出。
[0053]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支承結構包括用于連接前輪和后輪的桿401,它們在以下描 述中被稱為連桿。在一個替代實施例中,中央折疊裝置300提供連接前輪和后輪的功能。連 桿是可選的并且可以幫助加強支承結構。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桿有助于傳遞使結構的 折疊能夠同步的運動。
[0054] 在這個實施例中,桿401被如此定位以致于將前輪固定到后輪上。在替代實施例 中,后輪可以是固定并且單個的。與圖2A和圖2B中使用的術語"雙輪"相反,車輪被稱為 "單個的"。
[0055] 本發(fā)明允許設有車輪支撐件501、502,例如形成如圖3A和圖3B中所示的桿。在 后面這種情況下,桿被稱為"支撐桿"。在圖中,前支撐桿被標注為501,后支撐桿被標注為 502。支撐桿允許基本90°的旋轉,以便在執(zhí)行車輪折疊時,使前輪和/或后輪處于水平平 面中。車輪支撐件和車輪成一體,并且在折疊期間隨車輪轉動。這些桿形成車輪折疊裝置。 取決于實施例,車輪折疊裝置可以包括類似于桿的結構。
[0056] 在折疊和/或展開位置,車輪鎖定系統(tǒng)可以聯(lián)接至車輪折疊裝置。
[0057] 因此,前支撐輪的兩個桿501可從堅直展開位置轉動四分之一圈到水平折疊位 置。后車輪支撐件501也可以是可移除或可折疊的,并轉動成被定位在水平平面中。
[0058] 后輪支撐件502通過"樞轉"連接件被附接至連桿401,從而使車輪從堅直位置移 動到水平位置。這些連接件被稱為"折疊連接件"。車輪支撐件因此具有堅直旋轉度。前折 疊連接件在連桿上處于與后折疊連接件之間的距離相等的距離處。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桿 可繞自身樞轉并被固定至車輪支撐件。連桿401以90°機械地旋轉引起在支承結構的一側 上的前輪和后輪在水平平面中移動。當車輪支撐件被固定至連桿時,這也是使前后輪同步 的一種方式。
[0059] 在替代實施例中,車輪支撐件可以被直接連接至中央折疊裝置。在這種情況下,每 個折疊連接件均位于可折疊十字形件的每個臂的端部處。
[0060] 車輪支撐件的桿的形狀可以是圓柱形??梢圆捎闷渌愋偷臈U的截面,諸如可以 使用正方形、矩形或"花鍵軸"截面類型。一個改進是在鉸接接合部處添加凸緣,在圓柱形 凸緣的中心處具有對應于保持部分的孔。
[0061] 根據(jù)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獲得兩個支撐桿的四分之 一圈的旋轉。
[0062] 在第一實施例中,用戶針對所有后輪支撐桿和前輪支撐桿分別手動執(zhí)行每個支撐 桿501和502的旋轉。
[0063] 在這個實施例中,轉位系統(tǒng)601、604、602能用于其實施。以這種模式,轉位系統(tǒng)包 括位于每一側的,優(yōu)選地在嬰兒車的后部處的兩個轉位裝置601。它們也可以用在前部。
[0064] 這些轉位裝置601可以在外部或內(nèi)部。當在內(nèi)部時,轉位裝置在支撐件的每個桿 501、502的軸線中與軸線端部的按鈕成一體。
[0065] 圖4A和4B不出了在桿外部的轉位系統(tǒng)。在一個代表性實施例中,后輪601包括 位于車輪支撐件中的每個車輪支撐件的端部處的兩個扇形部。扇形部也可以與前輪相容。
[0066] 如圖4A和圖4B所示,扇形部601允許啟動或阻擋連接桿401與支撐桿502的樞 轉連接件604。
[0067] 此外,每個扇形部601將在折疊或展開位置阻擋車輪。每個扇形部均具有以90° 定位的兩個孔602、603,這兩個孔對應于每個車輪的折疊位置和展開位置。圖4A示出了嬰 兒車的后輪的折疊位置,圖4B示出了嬰兒車的后輪的展開位置。
[0068] 在另一實施例中,轉位裝置布置在車輪支撐件內(nèi)部。當車輪支撐件為中空管時,轉 位裝置位于管內(nèi)部。然后,兩個孔被直接定位在管中,在孔中可以插入凸耳,用戶可以通過 例如位于軸線端處的按鈕移除凸耳。
[0069] 本實施例具有簡化實施和改善人類工程學的優(yōu)點。此外,本實施例允許保持根據(jù) 需要保持車輪堅直的折疊嬰兒車的可能性。因而車輪的折疊變成可選的。當不需要將嬰兒 車的整體高度降至最小值時,這種模式是令人感興趣的。
[0070] 可以與其他方法相結合的實施例可以控制手柄101來接合車輪的折疊,并且如果 需要,同步裝置將接合嬰兒車的其他折疊階段??梢杂貌煌姆绞綄κ直?01實施遠程折 疊命令。第一個例子是萬向接頭,例如那些用于卷簾門的萬向接頭,該萬向接頭設置在手柄 上,通過在手柄上的單個動作發(fā)動后輪旋轉。另一個例子可以是變速器或簡單的齒輪系統(tǒng)。
[0071] 在第二實施例中,支承結構包括用于折疊車輪的裝置和用于使不同的折疊階段同 步的裝置,特別是允許從中央折疊裝置折疊支承結構的裝置。在嬰兒車的示例中,當車輪的 折疊被接合時,所有車輪的折疊可以被同步,使得所有車輪同時并且以相同的角度旋轉。此 夕卜,在以下說明書中描述的其他實施例中,引導框架的折疊和/或導致車輪之間的距離減 小的折疊與車輪的水平/堅直折疊同步。
[0072] 因此,我們考慮以下不同的折疊:
[0073] -車輪的折疊,以使車輪處于水平平面;
[0074] -框架的折疊,允許框架在水平平面向后折疊,以及;
[0075] -中央折疊,允許將來自一側車輪帶向另一側的車輪,從而減小嬰兒車的寬度。
[0076] 這里描述的解決方案是被稱為"自動折疊"的解決方案,在該解決方案中不同的同 步裝置可以被實施以使上述折疊同步。
[0077] 在自動折疊的第一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的支承結構包括螺旋坡道701。
[0078] 圖5顯示了第一種類型的螺旋坡道。在這個例子中,中央折疊裝置是可折疊十字 形件300。螺旋連接件允許車輪支撐件和連桿之間的旋轉和平移的連接。當沒有連桿時,這 種連接也可以通過中央折疊裝置300來實現(xiàn)。因此,螺旋坡道701使得在減小嬰兒車前部 的車輪的總尺寸的同時能夠使前輪旋轉,這是因為嬰兒車的總長不會增加。圖5示出了這 樣的嬰兒車在折疊和展開位置的側視圖。
[0079] 如圖3所示,該解決方案允許將距離(即在折疊和展開位置之間的嬰兒車的寬度) 變化Da-Db的一部分,,轉化成前輪在嬰兒車長度中的位置的距離dl的變化。因此這一長 度dl可以大約為8至10厘米。
[0080] 管的存在允許前輪支撐件和后輪支撐件變成固定的。因此,本實施例的優(yōu)勢由以 下事實產(chǎn)生,即當后輪在縱向運動被阻擋時,旋轉位移的全部值被傳遞給前連接件的滑動 和它們在水平平面中的旋轉。
[0081] 該解決方案允許由螺旋坡道701形成的接合件的運動,從而導致凸耳在坡道上的 位移。坡道可以是雙數(shù)的,也就是說它在嬰兒車的每一側上位于連桿401中的每個連桿處。 使用雙坡道幫助平衡作用力。
[0082] 第一實施例將根據(jù)期望的輪廓挖空管401,該管用作連桿。
[0083] 第二實施例包括凸耳,這些凸耳,相反,與管401的軸線成一體并且它們在移動的 坡道701內(nèi)朝著前輪支撐件滑動足夠的距離以便與螺旋坡道成一體。該解決方案在圖6示 出。這也避免了管的前部的弱化。
[0084] 在這最后兩個實施例中,同步裝置將使以下折疊同步:
[0085]-車輪折疊,允許將車輪帶回水平平面以及;
[0086]-中央折疊,允許將來自一側的車輪帶向另一側上的車輪,以便減小嬰兒車的寬 度。
[0087] 此外,該同步裝置可以和包括附加連接件的裝置結合以增加嬰兒車的剛性。
[0088] 由嬰兒車的螺旋坡道構成的同步裝置的尺寸可以被確定成將坡道的輪廓設計成 對應于由中央折疊實現(xiàn)的包括裝置的嬰兒車的總的運動折疊/展開。
[0089] 在改進的實施例中,引導框架包括后臂,該后臂可在寬度方向折疊,例如在借助類 似于可以用于中央折疊裝置的可折疊十字形件的可折疊十字形件的旋轉中折疊,并且可以 在車輪上后退。因此可以被使用的解決方案允許將嬰兒車的后臂的旋轉運動具體地通過樞 轉連接件改變?yōu)檫B桿的軸線的旋轉。車輪被固定至軸線,四分之一圈的連桿的旋轉導致車 輪在水平平面內(nèi)旋轉。
[0090]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同步裝置允許以下折疊同步:
[0091] -車輪的折疊,使車輪處于水平平面;
[0092] -框架的折疊,允許框架在水平平面內(nèi)向后折疊以及;
[0093] -中央折疊,將來自一側的車輪帶向另一側的車輪,從而減小嬰兒車的寬度。
[0094] 本發(fā)明帶來方便折疊嬰兒車的優(yōu)勢,因為引導框架的折疊帶動所有其它折疊。
[0095] 在自動折疊的第二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的支承結構包括齒輪。特別地,通過位于后鉸 接臂的角傳動齒輪,齒輪允許容易地將嬰兒車的后臂的旋轉運動轉變成固定至車輪的連桿 的旋轉。
[0096] 圖7示出了包括這樣的齒輪的嬰兒車,該齒輪定位于引導框架的后臂102和中央 折疊裝置300的接合部處的區(qū)域800內(nèi)。
[0097] 在該第二次變型的第一實施例中,角傳動可以通過錐齒輪進行。在這種情況下,例 如,齒輪可以具有二十個齒并且具有大約40mm的外徑。這因此導致了兩個旋轉軸線在大約 為齒輪的尺寸(40mm)的距離處相交。
[0098] 該第一實施例的替代方案包括兩個具有帶交叉軸線的斜齒輪的角傳動裝置。
[0099] 圖8顯示了這樣的配置,其中在區(qū)域800內(nèi)的齒輪被用來在延伸連桿401中定位 車輪支撐件502。該圖沒有考慮由于齒輪的存在而在后臂和連桿之間所需的位置偏移。 [0100] 齒輪被用來將后臂102的旋轉運動轉化成車輪支撐件502在水平平面的旋轉運 動。
[0101]圖9示出了這樣的實施例,其中后車輪支撐件502的上端90被定位成與連桿401 面對面移位。在圖9中,它們被示出與嬰兒車的引導框架桿100面對面,并且位于沿嬰兒車 的縱向方向的堅直平面中。本實施例可以利用最小的空間來定位齒輪。事實上,該后者模 式必須移動后臂的軸線,其將旋轉運動傳遞到車輪支撐件。因此,最佳地,后臂102的運動 使車輪支撐件502的旋轉軸線處于水平平面中。對于嬰兒車來說,通過齒輪旋轉的臂和支 撐件,兩個軸線之間的距離大約為40mm。這個距離與所選擇齒輪的尺寸相對應。
[0102] 有利地,齒輪被選擇以便在齒輪的有用面積的一部分上進行四分之一圈操作。齒 輪的運動轉化率可以選擇為等于1:1,以達到下一個預期四分之一圈的程度,后臂進一步向 前執(zhí)行四分之一圈,以在水平平面中被折疊。所以這一選擇與后臂102的旋轉和框架在水 平平面的折疊一致,為大約90°的旋轉。在替代實施例中,齒輪的實施可以位于支承結構和 /或嬰兒車的前部。
[0103] 也可以用與齒輪操作方案等同的方式基于鉸鏈1070形成解決方案,鉸鏈的軸線 1071被放置于所述可變角度的等分平面1072中。
[0104] 圖29示出了涉及所描述的零件的這一實施例。
[0105] 鉸鏈1070 -方面連接致動車輪支撐件502的桿的旋轉軸,并且另一方面連接所述 臂,在這種情況下,所述臂為后臂。
[0106] 鉸鏈被定位在角的等分平面中,在該等分平面中以下兩個軸線相交:
[0107] --方面,對應于圖29中的嬰兒車的后臂的軸線102以及;
[0108] -另一方面,對應于連桿的軸線401。
[0109] 鉸鏈的軸線1071定位于二等分線1072上,該二等分線1072與兩個軸線401和 102交叉。舉例來說,對于兩軸線的90°角,二等分線相對于每個軸線為45°。
[0110] 當兩軸線之間的角為96°時,二等分線距軸線401U02中的每個軸線為48°,如 圖29所示。
[0111] 當嬰兒車被展開時,鉸鏈在堅直平面打開成180°。
[0112] 當嬰兒車被折疊時,鉸鏈1070被閉合并且水平定位。
[0113] 在打開位置,通過向前致動后臂102,鉸鏈1070將從堅直位置朝著嬰兒車內(nèi)部逐 漸折疊到水平位置,這將自動產(chǎn)生固定到車輪支撐件502的軸線的90°旋轉。
[0114] 這種旋轉也應用于后臂102,例如,通過將這種旋轉與嬰兒車的手柄的旋轉結合是 可能的。在這個實施例中,鉸鏈1070通過套筒1073附接至后上臂102,套筒1073允許后上 臂102在以管的形狀制成的這種外殼中自由旋轉。
[0115] 套筒1073通過由位于每一端的兩個環(huán)強迫定位在管子上。因此,與固定到車輪支 撐件502上的軸線不同,后臂102不會經(jīng)受旋轉,這也解決了保持兩后臂平行的裝置102的 具體實施。
[0116] 可以專門開發(fā)一種鉸接肘來執(zhí)行此功能,同時還結合:
[0117] -鉸鏈的成180°角的打開鄰接;
[0118] -通過在四分之一圓開口內(nèi)移動的凸耳保持套筒在管上縱向定位;
[0119] -在最終打開位置,通過進入孔或2個接口連接部件中的凸耳,在后臂下部或帶有 車輪支撐件旋轉軸線的后臂的延長部與車輪支撐件之間的附加鎖。
[0120] 至于齒輪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也可以近45°角應用于可折疊支承結構和/或嬰 兒車的前部。
[0121] 其他替代實施例可以與之前的方法相結合。特別地,本發(fā)明還涉及附加裝置以用 來特別是在展開位置增加支承結構或嬰兒車的剛性。這些裝置避免具有靠在齒輪的齒上 的、與折疊和展開運動學有關的結構的重量和作用力。
[0122] 在自動折疊的第三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的支承結構包括機械連接裝置,從而確保折 疊車輪之間的同步及其與支承結構的其他折疊的同步。
[0123] 第一實施例包括位于支承結構的后部的同步裝置900。
[0124] 當支承結構被展開并在車輪上滾動時,我們稱車輪軌跡之間的距離為軌跡寬度。 這是嬰兒車在被展開時的最大寬度。同步裝置900保證兩個后輪支撐件之間的間距是固定 的。這個間距對應于支承結構的軌跡寬度。此外,同步裝置也在實現(xiàn)成90°的鄰接的同時 保證支撐件鎖定,使得車輪不會朝著支承結構的內(nèi)部落下。這種配置能使車輪得到保護,尤 其是當這樣的嬰兒車被折疊或平放在地板上被運輸時。
[0125] 圖10A示出了第一剛性化裝置900,其在支承結構的兩側與兩個后車輪支撐件502 連接。
[0126] 為了保持兩個車輪支撐件502之間的間距,剛性化裝置900可以與本發(fā)明的支承 結構的同步裝置結合。剛性化裝置900可以包括,例如,水平定位在后輪支撐件之間的桿 901,其長度基本上等于軌跡的尺寸。桿901在兩端都可樞轉,兩端在被稱為下樞轉點的特 定點連接到車輪支撐件502上。因此,桿901與每個支撐件502共享兩個"樞轉"式連接件。
[0127] 當鎖定系統(tǒng)能與剛性化裝置關聯(lián)時,桿901也確保保持連桿間的固定的距離。然 而,當車輪202的旋轉被接合時,發(fā)現(xiàn)在圖10A中連桿之間的間距被減小;雖然水平連桿保 持水平,但被折疊時,其位于連接支撐件的平面內(nèi)。
[0128] 此外,桿被定位于最佳的高度,以便在折疊模式下,它與引導框架的中央十字形件 102的閉合角相容。
[0129] 圖10A和圖10B顯示了這一實施例的折疊和展開配置。應該理解,在圖10B中,桿 901和車輪支撐件502的水平旋轉軸線之間的距離d2必須基本上等于車輪支撐件桿之間從 折疊位置和展開位置的距離變化d2'。
[0130] 當結構被折疊或展開時,車輪支撐件502的兩個端部90和點82、83形成可變形四 邊形。點82和83被限定使得車輪支撐件可繞它們的中央樞轉連接件90旋轉。在折疊期 間,點82、83遵循形成堅直螺旋的弧的路徑,弧的軸線通過中央十字形件的中心,在這種情 況下,中央十字形件為中央折疊裝置。點82和83接近點80、81。在保持點82和83之間的 距離恒定并由桿901的固定長度限定同時,執(zhí)行車輪支撐件的運動。
[0131] 本發(fā)明所定義的可變形四邊形的特性是:
[0132] -下底邊具有基本等于嬰兒車的寬度加上或減去車輪偏移量的固定的長度;-上 底邊是水平的并且隨著折疊支承結構的動作可變;
[0133] -四邊形的兩側具有固定長度,并且等于在折疊位置和展開位置之間通過折疊/ 展開裝置獲得的寬度變化的一半。
[0134] 必需將車輪支撐件的旋轉限制到四分之一圈以避免通過自由旋轉產(chǎn)生的損壞。為 了克服這一缺點,可以使用達90°角的鄰接裝置。另選地,可以使用具有相同功能的轉位裝 置。當結構處于展開位置時,四邊形變成矩形。
[0135] 在角鄰接裝置的情況下,一個解決方案是將它們結合在車輪支撐件與連桿或與中 央折疊裝置之間的樞轉連接件中。
[0136] 圖11示出了結合達90 °鄰接裝置的這種連接裝置。車輪支撐件502的旋轉運動 因而在旋轉中被阻擋。該連桿機構還可包括縱向止擋件,諸如如圖11所示的邊緣。邊緣可 以阻擋車輪沿嬰兒車的縱向軸線的運動。
[0137] 圖11的止擋件的示例提供了用于自由的左上角和右上角的鄰接裝置,以防止變 得小于90°。限制的組合保持所有桿成直角處于展開位置。
[0138] 這些解決方案的一個優(yōu)點是與可折疊支承結構關聯(lián)的同步裝置的安全使用。
[0139] 在增強模式中,可以將圓規(guī)(compass)裝置附接至水平杠901圓規(guī)以便降低同步 裝置900的松弛。
[0140] 圖12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圓規(guī)裝置,其包括水平桿901以及桿902、903、904和905。 桿布置通過每個桿的長度、它們的位置及它們相對于彼此的連接被優(yōu)化。圖12示出了圓規(guī) 裝置的實施例。
[0141] 假設"a"是桿903和905的長度,并且"b"是桿902和904的長度。如果"h"是 桿901和每個車輪支撐件的樞轉連接件之間的距離,并且"v"是軌跡的寬度,則我們具有以 下的關系:
[0142] · (a+b)2 = (l/2v)2+h2
[0143] · a_b = h
[0144] 圓規(guī)裝置的桿的長度及其布置的適當選擇使配置能夠保持框架,特別是展開的引 導框架的結構。當機構被解鎖或釋放時,圓規(guī)裝置可有利地提供簡單且緊湊的折疊。
[0145] 另一個實施例提供了車輪一起折疊和/或車輪的折疊與其他折疊的同步的改進。
[0146] 在這種改進的方法中,水平桿被交叉桿910、911的系統(tǒng)取代,如圖13A和13B所 /_J、1 〇
[0147] 當桿910、911的系統(tǒng)包括兩個桿時,桿優(yōu)選地略微對角地并且大體上適當定位在 距彼此的高度的幾厘米內(nèi),從而形成一個反平行四邊形。
[0148] 這種定位保證了左右車輪的旋轉同步。旋轉分別繞在82和83上對中的虛軸進行。 車輪支撐件的位移形成為弧或者圓弧和平移的組合。軸線85被示出僅供參考,此軸線連接 每個車輪支撐件的兩個旋轉軸線。
[0149] 在這種情況下,車輪支撐件的端部90會彼此更接近,每個端部均沿堅直螺旋的弧 移動,弧的軸線通過中央可折疊十字形件的中心。當嬰兒車被折疊時,車輪支撐件的端部90 分別樞轉到位置80、81。
[0150] 由于所選擇的形成可變形的反平行四邊形的四桿連桿機構的幾何特性,實現(xiàn)了 左、右車輪的同步。由于其對稱性,連接件施加至左、右的相同的旋轉角度。
[0151] 和圖13的鄰接裝置結合的圓規(guī)裝置防止了支撐桿和連接件的桿之間的角變得大 于90°。圖14中表示的兩個圓規(guī)的組合也將組件保持為矩形。
[0152] 兩個裝置,圓規(guī)和鄰接裝置是互補的,并且可以彼此獨立地使用。
[0153] 圖13的鄰接裝置被用來鎖定折疊連接件中的滑動軸線。
[0154] 反平行四邊形也履行十字桿件的功能,該反平行四邊形以幾乎等同的方式代替:
[0155] -在折疊位置,水平桿的兩個接合點間的距離被反平行四邊形的對角桿所取代;
[0156] -在展開位置,被取代的水平桿的樞轉點之間的距離為軌跡的寬度。
[0157] 在圖13A中,選擇具有1至7的比值的反平行四邊形的比例:
[0158] -這允許具有兩個值之間的1%的差異;底邊為1并且高度為1/7的直角三角形的 斜邊長度為(1+1/49 = 1+2% )的平方根,等于(1+1% )倍的底邊。
[0159] -在折疊連接件之間保持幾厘米的間距。
[0160] 圖13B示出了當車輪被部分折疊時車輪的折疊的同步裝置。需注意的是,用虛線 繪制的軸線85示出存在車輪支撐件的兩個點82、83,這兩個點的距離保持固定。該固定距 離由理論上的水平桿85表示。
[0161] 本發(fā)明的其中一個原理依賴于以下事實,即每個支撐件上均具有一個點,該點與 形成每個支撐件的端部的兩個點結合,限定了可變形的等腰梯形ABCD,圖10B的實施例的 可變形四邊形在本實施例中是理論的梯形。此梯形的特性在于在折疊期間在保持等腰的同 時該梯形變形。對于本發(fā)明的每個實施例,只要理論上在車輪支撐件上建立兩個點82、83, 梯形就理論上存在。
[0162] 梯形具有兩個端部,這兩個端部沿水平線一方面在點88和80之間并且另一方面 在點81和89之間移動。
[0163] 圖14示出了另一個實施例,當車輪具有較大尺寸時該實施例是替代方案。車輪支 撐件的旋轉依然從理論旋轉點82、83被計算出來,理論旋轉點是根據(jù)車輪支撐件的尺寸和 支承結構的寬度獲得的。在這個示例中,機械聯(lián)接系統(tǒng)87可以替代圓規(guī)系統(tǒng)。在結構的一 側(左側)示出的機械聯(lián)接件87 &、8713、87〇、87(1,必須固定在車輪支撐件的頂部上。此約束 由車輪高度形成。然而,該機構可以提供新的反平行四邊形86,其旋轉軸線位于車輪支撐件 的理論旋轉點82和83之間的軸線85上。
[0164] 如圖13A和13B所示,可變形梯形由車輪支撐件的兩個端部和車輪上的理論點限 定,車輪上的理論點為折疊或展開期間每個車輪支撐件的瞬時旋轉中心。因此車輪折疊在 后部是同步的。
[0165] 可變形梯形在兩個點82、83與上部兩個頂點90的水平位移之間具有固定的距離。
[0166] 為了保證右輪和左輪的同步,其他系統(tǒng)可用于本發(fā)明。另選地,"右-左"同步可以 由雙鉸接件提供。
[0167] 圖15示出了包括齒輪920的雙鉸接件的實施例,另一個實施例930包括具有二等 分軸線的雙鉸接件,并且這個實施例的最后變型包括雙滑動件940,以便以最小高度要求優(yōu) 化同步裝置的布置。
[0168] 其他的替代方案也可使用,包括只具有軸向連接件的同步裝置。
[0169] 在另一實施例中,圖15中的裝置940的兩個滑動運動可以由在在一條直線中引 導中心點的機構替代。這些機構可以是直線連桿機構,如Peaucellier、Kempe、Watt或 Roberts 機構。
[0170] 圖16示出了這樣的實施例,其中同步裝置包括用來使兩個圓規(guī)同步并且因此使 左右輪的旋轉同步的雙鉸接件。該裝置允許車輪支撐件的端部一方面在點89和81之間水 平移動,并且另一方面在點80和88之間水平移動。
[0171] 在這個最后的實施例中,如圖16所示,兩個鉸接件之間的距離被選擇為40毫米, 輪廓被選擇為10個齒的齒輪裝置4,這些適于40毫米的齒距,并確保沒有跳齒。
[0172] 在這最后例子中,在該應用中只需齒輪的一部分以產(chǎn)生四分之一圈運動。如圖16 所示,齒可以在連桿中被直接切割,該連桿在圖16中被示出處于2個齒輪之間。
[0173] 圖17示出了同步裝置960,該同步裝置不具有齒輪,而具有堅直滑動機構。
[0174] 圖18示出了基于Kempe的直線連桿機構的無齒輪無滑動變型。
[0175] 為了實現(xiàn)后面這些實施例,有必要構建與連桿數(shù)目一樣多的重疊平面??梢栽谶B 桿中結合缺口以使樞軸通過和/或增加 U型輪廓。
[0176] 為了保持機構的堅直平面,諸如圖18的堅直平面,可以使用如圖10B的裝置的水 平桿的水平桿。
[0177] 根據(jù)可結合前面的實施例的替代實施例,同步裝置還可以被連接到框架的折疊裝 置,諸如中央十字形件。
[0178] 為了加強保持引導裝置和同步裝置的框架,本發(fā)明允許形成支點,當不在那里時, 已經(jīng)機械地實現(xiàn)車輪支撐件和引導框架之間的連接。
[0179] 圖19示出了這樣的實施例,其中示出了支點981。一個解決方案是視為引導框架 的折疊裝置的中心點981。當框架的折疊裝置是十字形件時,支點例如是十字形件的中心。 一般地說,支點是引導框架的折疊裝置的鉸接軸線的中心,其可以是后臂。
[0180] 這樣的支點的一個實施例是約50毫米寬、連接兩個板的鉸鏈,鉸鏈的軸線被定位 成精確地與后臂的旋轉軸線重合。
[0181] 因此,支點位于三個平面的交線中:
[0182] ?處于展開位置的后臂平面,在折疊時,后臂啟動旋轉運動;
[0183] ?水平平面,當中央折疊裝置為折疊十字形件時,該水平平面平行于中央十字形件 的平面;
[0184] ?處于展開位置的平行于后輪支撐件平面的堅直平面。
[0185] 如果在數(shù)學上,存在不同平面中支點的所有可能結構與支點所屬的堅直和縱向軸 線的幾何重合,則根據(jù)不同的實施例,有利的是,使用與支點的理論位置差幾毫米的差來構 造用于同步和/或用于剛性化目的裝置的緊固件。
[0186] 在對應于支承結構的上部的鉸鏈一側上,一個板被定位在對應于后臂的平面的第 一平面中,其在折疊旋轉時移動。
[0187] 在鉸鏈的另一邊側上,在支承結構的下部,另一個板被設置在水平和堅直平面的 范圍內(nèi),該水平和堅直平面在折疊時定向不變。針對第二板優(yōu)選的第二平面是堅直平面。
[0188] 當?shù)谝黄矫媸菋雰很嚨暮蟊鄣钠矫鏁r,一個實施例可以是圖20所示的實施例。在 這個實施例中,當嬰兒車被折疊時,中央鉸鏈有效地保持對中在軸線991上的中心/中間, 如圖20所示。
[0189] 當使用本裝置時,有必要將同步裝置或剛性化裝置的桿沿后臂上的共同軸線定 位,以保持鉸鏈的軸線與后臂的旋轉軸線對齊,如圖21的替代實施例所呈現(xiàn)的。
[0190] 當引導框架不包括后臂,而僅包括中央折疊裝置(諸如十字形件)時,本發(fā)明允許 在十字桿上直接設置同步裝置和/或剛性化裝置1010,如圖22所示。
[0191] 通過連接裝置可能足以連接,連接裝置的長度約為十字形件的對角線的四分之一 并且確保它們:
[0192] ?一方面,在十字形臂的長度的一半處;
[0193] ?另一方面,在垂直于位于鉸鏈(俯視圖未示出)的下部的板的支撐件上。
[0194] 本實施例允許將鉸鏈定位在嬰兒車的縱向軸線上。剛性化裝置可以被添加到同步 裝置,特別是:
[0195] ?通過使連接裝置加倍,例如通過在十字形件的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使裝置 1010加倍;
[0196] ?通過采用如前所述的雙鉸接裝置,包括使用十字形件的中心軸線作為引導件。
[0197] 圖23示出了這樣一個實施例,其中由桿1021和1022以透視圖表示的第二平面是 平行于中央水平十字形折疊裝置的水平平面。
[0198] 最后,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三堅直平面包括約50毫米寬和70毫米高的堅直板。 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支點以加強上述連接結構。
[0199] 在減小同步和/或剛性化裝置的尺寸的背景下,支點的構造可以被調(diào)整。特別是, 例如,由于車輪尺寸或由于間隙,可以有利地升高十字桿。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替代實施例,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節(jié)約緊湊性的裝置。
[0200] 圖24的裝置1030允許提供同步裝置的特殊布置以擴大間隙。取決于獲得的高度, 這種布置根據(jù)圖23的裝置和圖24的裝置來適應,在圖23的裝置中水平桿1021處于給定 的高度;在圖24的裝置中高度水平桿1032處于高于桿1021的初始位置1031的第二高度。
[0201] 圖24示出了成一傾角定向的雙平行桿1033,該傾角根據(jù)同步裝置1030的折疊可 以變化。在折疊位置和展開位置之間的位置差異降低30%的高度。計算基于以下事實:
[0202] -在折疊位置,雙桿1033是水平的,并且;
[0203] -在展開位置,它們與水平面形成典型地介于45°和90°之間的給定角。
[0204] 為了確保同步并簡化如圖24所示的裝置,可以使用一種改進的同步裝置1040,如 圖25所示。后者包括具有齒輪的雙鉸接件1041,其中使由緊固件1041保持的兩個桿1042 和1043旋轉。同步裝置1040允許兩個十字桿1044和1045相對于彼此滑動。
[0205] 在此連接中,十字桿1044具有滑動功能,為了用戶的舒適性,目前需要增加減小 摩擦的裝置??梢允褂美绯閷匣?、球軸承或雙輥。
[0206] 此外,包括雙鉸接件的同步裝置1040使用位于固定到車輪上的軸線的對準部與 板的鉸鏈的軸線之間的板的表面,可以稍微向上移動,
[0207] 圖26示出了替代方案1050,其包括中心點,該中心點由所述反平行四邊形可變形 連接裝置的毗鄰部構成,連接裝置是圖13中的裝置的1/2比例。
[0208] 本發(fā)明還涉及三輪嬰兒車,其中,單個前輪由連接至支點、也被稱為中點的中心軸 控制。在本實施例中,中心軸然后連接至左輪或右輪的旋轉,這取決于所選的連接裝置。
[0209] 圖27示出了最后的替代實施例1050,其中除了定位于中間的中央支承點外,還可 以形成定位于總寬度的1/4和3/4處的附加的中間支承點。
[0210]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基于可變形反平行四邊形使四個連接裝置并列來使用這 些附加點,連接裝置按照比例為圖13中描述的方案的1/4。
[0211] 圖26和圖27的實施例是圖14所示的實施例的替代方案。圖14具有省除支點的 構造的優(yōu)勢。
[0212] 圖28示出了最后一個實施例,包括同步裝置1060 ;該同步裝置來自在固定的水平 桿上滑動的連桿,該水平桿由樞轉連接裝置固定到車輪支撐件上以降低樞轉點。
[0213] 本發(fā)明的同步裝置允許特別是在雙輪和/或回轉輪的情況下,尤其是通過如前面 描述的復雜的解決方案的改進關于車輪本身的布局獲得更大自由度。
[0214] 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涉及同步裝置,其定位于嬰兒車后部,并且包括機械連 桿機構。此外,在這些解決方案中,用于旋轉的裝置不僅是后輪,而且是前輪,其通過定位在 任一側的連桿,傳遞旋轉運動。
[0215] 在其它實施例中,同步和/或剛性化裝置可以在嬰兒車的前部實施。最后這個選 項甚至是更令人感興趣的,如果前部同步裝置、中央裝置與車架折疊裝置的組合能夠獨立 地以充分剛性的方式確保前輪和后輪兩者的旋轉,并且由此允許中部使設置在每一側的兩 個連桿消失。
[0216] 通過在前輪和后輪之間采用關閉件的類似萬向接頭,傳動控制系統(tǒng)也能使每一側 上的兩個連桿的中央部分的這種消失成為可能。
[0217] 幾何的和潛在的美學優(yōu)化取決于可顯著改變的車輪直徑的選擇,以及可以縱向和 /或橫向偏移的這些車輪的軸線的自由選擇。
[0218] 最后,如圖28所示,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定位于折疊連接裝置一側上的保護裝置,以 便避免在嬰兒車處于折疊位置時的摩擦。這些保護裝置可以有利地為滑座或保護腳。車輪 支撐件也可以具有類似的保護裝置。
[0219] 響應于進一步的緊湊性的預期,也可以提供一種作為替代方案或與水平面內(nèi)車輪 的平面折疊相結合的變型,用于使車輪連續(xù)旋轉到堅直。
[0220] 這種替代方案具有提供寬度獲并且尤其是在嬰兒車被運輸時減少嬰兒車的體積 的優(yōu)勢。
[0221] 這一配置可以由以下產(chǎn)生:
[0222] ?用戶期望,取決于存儲對象/折疊嬰兒車的可用空間;
[0223] ?物流需求,以減小運輸?shù)漠a(chǎn)品的包裝的體積;
[0224] ?銷售需要,通過折疊產(chǎn)品本身和/或其包裝得到緊湊的主觀印象。
[0225] 在這個實施例中,與車輪的水平位置對應的折疊位置因而是過渡位置。通過簡單 地采用有關裝置,該方案使車輪能夠從起始位置連續(xù)旋轉到180°的最終位置。
[0226] 與上面已經(jīng)描述的裝置相比,示例:
[0227] ?在手動版本中,這允許代替90°以180°提供凸耳的替代位置;
[0228] ?在螺旋坡道版本中,設計相應的引導件;
[0229] ?在齒輪版本中,選擇1:2的齒輪比,代替成90°的角傳動的1:1的齒輪比。
[0230] 在后一情況下,也可以使用角倍增器保持1:1的比例:
[0231] -或者在輸入處,例如在嬰兒車的臂上;
[0232] -或者在輸出處,在車輪支撐件上。
[0233] 角倍增器1080的一個示例在圖30中被描述,并且包括使用基于兩個反平行四邊 形來自"三等分" Alfred Kempe方案的"二等分線"方案,一個ACEF是另一個AB⑶的大小 的2倍。
[0234] 要注意的是,在該圖中,實施例具有以下針對長度AB =⑶=1的被請求的比例: AB = AC = EF = 2 ;
[0235] CE = 4。
[0236] 因此,四分之一圈旋轉被轉換成半圈旋轉。
[0237] 在后臂和固定到車輪上的軸線重合的特定情況下,存在這樣的配置,其導致不同 的解決方案,例如由圖31的解決方案所表示的。
[0238] 兩個角傳動裝置成90° -方面連接后臂102并且另一方面連接固定到車輪支撐 件502上的軸線。
[0239] 后臂102本身被圓規(guī)式裝置1090連接,從而保證兩個臂102和鎖定位置平行。
[0240] 固定到車輪支撐件502上的兩個軸線通過可折疊十字形件300保持平行,該可折 疊十字形件有意地定位于軸線102下方。
[0241] 在折疊支承結構或嬰兒車期間,第一折疊位置在圖32示出。車輪202在水平平面 內(nèi)的折疊位置與本發(fā)明的特征一致,以用于折疊大致90°車輪,也就是說:
[0242] ?臂102被降低到前部,圓規(guī)被解鎖并在寬度方向上被折疊;
[0243] ?角傳動機構使車輪大致旋轉四分之一圈;
[0244] ?十字形件300也連接被固定到車輪支撐件502上的兩個軸線。
[0245] 在替代實施例中,本發(fā)明提供車輪進一步旋轉過一個90 °的附加角,,車輪支撐件 將已旋轉180°的總角。支承結構或嬰兒車可以通過車輪的不同折疊位置:顛倒和堅直,被 折疊并且然后被存儲。
[0246] 在180°折疊中,車輪從它們的初始位置以180°被顛倒放置。這種旋轉允許找到 用于緊湊運輸?shù)膶嵱梅椒?,其中車輪不再位于水平參考面中(也就是說,嬰兒車在被折疊 時被放在地板上)。
[0247] 為了實現(xiàn)這一實施例,該裝置允許角傳動裝置旋轉四分之一圈。
[0248] 角傳動裝置的旋轉包括:
[0249] ?-方面,連接后臂102的裝置被安裝在管或套筒上,該管或套筒具有四分之一圈 的旋轉自由度;
[0250] ?另一方面,可折疊十字形件也具有允許旋轉四分之一圈的旋轉自由度。它也可以 是完全自由的。
[0251] 這些條件允許獲得圖33所示折疊位置,該折疊位置對應于車輪的進一步旋轉運 動,以完全實現(xiàn)180°角。
[0252] 在此位置,剛性化裝置可以保持后臂,該后臂在垂直于至少包括以180°被折疊的 車輪的平面的平面中折疊。
[0253] 有趣的是,例如通過如下裝置限制連接后臂的裝置102的旋轉度:
[0254] ?定位在將旋轉限于四分之一圈的凹槽中的至少一個凸耳。該解決方案增加了在 打開位置加強的應力;
[0255] ?轉位孔系統(tǒng)以及成90°放置以使后者裝置手動"可控"的兩個位置;
[0256] ?在安裝之后以抑制這種特殊的方法的棘齒系統(tǒng),該特殊方法可以用在用于物流 和運輸?shù)陌b方法中。
[0257] ?注意,以180°折疊車輪的位置也可以用于運輸位置,也就是說通過在轉動目標 后臂180°后將手柄保持在該目標后臂的頂上而在后輪上運輸被折疊的目標的能力。
【權利要求】
1. 一種支承結構,其包括: ?限定第一前輪組件和第二后輪組件的車輪組件(201,202),所述后輪組件包括至少兩 個間隔開限定第一位置的第一寬度(Da)的車輪; ?車輪支撐件(501,502),所述車輪支撐件連接所述車輪的旋轉軸線與所述支承結構; ?第一折疊裝置(300),所述第一折疊裝置使得能夠進行第一次折疊,從而導致兩個后 輪之間的間距減小到低于所述第一寬度的第二寬度(Db),而限定第二位置; 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第一組件和第二組件的所述車輪支撐件連接到所述第一折疊裝置 (300)的連接裝置(401,601,701)使得能夠進行所述車輪(201,202)的第二次折疊,以便當 所述車輪(201,202)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允許所述車輪(201,202)在水平平面內(nèi)進行基 本上等于90°的旋轉。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使得通過所述第一次 折疊的動作能夠驅動所述第二次折疊。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引導框架 (100),所述引導框架使得在所述車輪(201,202)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能夠引導所述支承 結構。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框架(100)包括前臂 (103)、后臂(102)和手柄(101)以及第二折疊裝置,所述第二折疊裝置使得能夠在基本水 平的平面內(nèi)進行驅動所述前臂(103)和所述后臂(102)的第三次折疊。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剛性化裝置(900)使得能夠在所述第 二次折疊的位置中將所述后臂(102)和所述后輪(102)保持在同一平面內(nèi)。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剛性化裝置(900)包括滑動水平 桿和用于阻擋所述桿的裝置,使得當所述阻擋裝置在所述第一位置被激活時,能夠保持所 述后輪被鎖定;并且使得當所述阻擋裝置被去激活時,能夠隨著所述第一次折疊被致動而 從所述第一位置切換到所述第二位置。
7.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框架包括前臂、后臂和手 柄以及第二折疊裝置,所述第二折疊裝置使得在所述車輪基本處于所述水平平面時能夠在 與所述水平平面相交的中間平面內(nèi)進行驅動所述后臂(102)的第四次折疊,該后面的位置 對應于第四位置;當所述車輪已完成180°旋轉從而處于垂直于基本水平參考平面的平面 時,通過在所述水平參考平面內(nèi)驅動所述后臂(102)的第五次折疊能繼續(xù)所述第四次折疊 的運動,該后面的位置對應于第五位置。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剛性化裝置使得能夠將所述后 臂(102)和所述后輪(202) -體地保持在所述第五位置中。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剛性化裝置包括滑動水平桿和 用于阻擋所述桿的裝置,使得當所述阻擋裝置在所述第一位置被激活時,能夠保持所述后 輪被鎖定;并且使得當所述阻擋裝置被去激活時,能夠隨著所述第四次折疊和所述第五次 折疊被致動而從所述第一位置切換到所述第四位置和所述第五位置。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二次折疊被 激活時,所述傳輸裝置(701)使得所述前輪(201)的折疊和所述后輪(202)的折疊能夠同 止 /J/ 〇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裝置使得所述第一次折 疊、所述第二次折疊和所述第三次折疊能夠同步。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四次折疊 和所述第五次折疊被激活時,所述傳輸裝置使得所述前輪的折疊和所述后輪的折疊能夠同 止 /J/ 〇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裝置使得一方面所述第 一次折疊和所述第二次折疊能夠同步并且另一方面所述第四次折疊和所述第五次折疊能 夠同步。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裝置包 括: ?繞自身樞轉的桿(401),所述桿連接所述后輪支撐件(502)和所述前輪支撐件 (501); ?位于所述第一折疊裝置和所述樞轉桿(401)之間的至少一個滑塊連接件(701),所述 桿(401)確保所述第一次折疊和所述第三次折疊同步。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裝置包括位于所述樞轉 桿(401)和所述前輪支撐件(501)之間的至少一個螺旋狀連接件(701),從而確保所述第一 次折疊和所述第二次折疊同步。
16. 根據(jù)權利要求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疊 裝置為傘式嬰兒車的樞轉中央十字形件(300)。
17. 根據(jù)權利要求要求1至1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用于鎖定所述 車輪的位置的第一裝置使得能夠將所述車輪阻擋到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或所述 第五位置中。
18. 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定裝置包括用于轉位 成90°定位的孔的系統(tǒng)(601,604,602)。
19. 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定裝置包括用于轉位 成180°定位的孔的系統(tǒng)。
20.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用于鎖定所述第一 折疊裝置的位置的第二裝置和保證折疊同步的傳輸裝置使得能夠將所述結構保持在期望 的折疊位置。
21. 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鎖定裝置包括: ?至少一個止擋件,所述止擋件可定位在樞轉桿(401)的至少一個孔內(nèi),所述桿是中空 的; ?按鈕,所述按鈕使得能夠從所述孔內(nèi)釋放所述止擋件。
22. 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支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輪支撐件的旋 轉的同步裝置(9)包括,在所述支撐件中的每個支撐件上,限定兩個點,所述兩個點包括被 稱為"上點"的第一點和被稱為"下點"的另一點,所述上點形成支撐件的上端;所述下點在 被折疊時形成所述支撐件的瞬時旋轉中心;因此限定的四個點形成可變形的等腰梯形,所 述四個點中的兩個所述上點在折疊和展開期間水平移動,所述四個點的兩個所述下點基本 上不變地處于相同的距離。
23. -種嬰兒車,包括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支承結構。
【文檔編號】B62B7/08GK104105631SQ201280069255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8日
【發(fā)明者】帕特里克·埃爾博 申請人:帕特里克·埃爾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