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氣導引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牽引車和/或掛車的空氣導引系統(tǒng),其中,車輛中的至少之一具有導流板。
背景技術:
牽引車和掛車在連接起來的狀態(tài)下形成一個載重車輛系統(tǒng)。呈鞍式車輛系統(tǒng)或鉸接式車輛系統(tǒng)形式的載重車輛系統(tǒng)一般具有最大的運輸體積。為此載貨空間呈廂式地構成,但在其尺寸方面必須滿足法律規(guī)定。一方面最大的運輸體積并且另一方面在外部尺寸方面遵守法律規(guī)定的意愿使得空氣動力學方面有利的車輛形狀的構成進而降低燃料消耗或有害物質排放變得困難。
從現(xiàn)有技術中公知用于降低空氣阻力的導流板,所述導流板布置在牽引車的頂蓋上并在其斜度上可利用電機移動,以便與掛車的不同結構高度相配合或在空駛時調整為盡可能平面的。WO 2006/029732 Al公開了鞍式車輛系統(tǒng)的牽引車頂蓋上的這樣的導流板,該鞍式車輛系統(tǒng)此外裝備鞍式連接器的移動裝置。在緩慢行駛時,牽引車上的鞍式連接器可以向后移動,從而半掛車的前壁與駕駛室的后壁之間調整出對于調軌和駛過急促的轉彎半徑有利的另外的間隙。為降低高速直線行駛時的空氣阻力,該間隙通過鞍式連接器朝向駕駛室的方向移動而變小,并且因此減輕在間隙處所引起的渦流。布置在頂蓋上的導流板應同樣連接到移動裝置的控制裝置上,并且由此可以利用其斜度依照間隙尺寸的大小進行調整,從而斜度在大間隙尺寸時更加平緩地取向,而在小間隙尺寸時更加陡地取向。但在實踐中證明的是,處于駕駛室頂蓋上的導流板的安裝不足夠以所要求的程度降低空氣阻力。
發(fā)明內容
出于這一原因,本發(fā)明基于如下任務,即通過其他措施,使得空氣阻力得到降低。該任務依據本發(fā)明利用如下的空氣導引系統(tǒng)得以實現(xiàn),其中,導流板布置在尾部上和/或正面區(qū)域內,并且可以在依賴于車速的情況下進行移調。在車輛“尾部上”的裝入位置是指載貨結構的后車廂邊壁,其中,導流板特別有效地安裝在頂蓋壁的上邊沿和/或側車廂邊壁的邊沿上。導流板在“正面區(qū)域內”的裝入位置是指如下區(qū)域,所述區(qū)域處于車輛的前面,并且導流板的構成方案在車輛穿流(FahrzeugiiberstrChmmg)的發(fā)生方面或者說對于車輛穿流的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所述導流板的共同之處是,所述導流板在移出的工作位置上使牽引車以及鞍式車輛系統(tǒng)或鉸接式車輛系統(tǒng)變長。因此導流板在鉸接式車輛系統(tǒng)的牽引車上的裝入位置處于牽引車的后端上,由此,即便在無掛車行駛時仍特別地降低空氣阻力。在帶掛車行駛時或對于鞍式車輛系統(tǒng)的情況,導流板布置在掛車的上部后邊沿上。特別是在高速路上高速行駛時,流動經過車輛的空氣與車輛后面的區(qū)域之間出現(xiàn)整體的壓力降,由此產生范圍很遠的渦流拖尾。借助導流板與車速配合的斜度可以使車輛尾部上的渦流最小化。布置在正面區(qū)域內的導流板負責車輛處于導流板后面的區(qū)域的有利穿流。具有優(yōu)點的是,導流板與電子控制單元連接。利用控制單元,可以特別有利地驅控導流板的位置。在此,可行的是在電子控制單元內對應不同的行駛狀態(tài)地儲存迎角或導流板形狀的相應特性曲線。此外,可以為裝卸貨在控制單元內儲存“裝貨模式”,在“裝貨模式”中,導流板從載貨空間后面的接觸區(qū)樞轉離開。電子控制單元應具有如下接口,通過所述接口可以將車輛信號傳遞到控制單元 內。所述信號例如可以由車輛控制裝置提供給電子控制單元,其中,作為信號首先使用的是實際車速,但也使用轉向角和/或軸載荷。優(yōu)選的是,在牽引車上布置有移調裝置,利用該移調裝置可以改變牽引車與掛車在車輛縱軸線上的相對位置。通常在設計車輛時就已經使載貨容積以如下方式最大化,即:達到法律允許的載重車輛系統(tǒng)的總長度。在這種情況下,布置在尾部的導流板在向外樞轉的位置上會導致超出允許的最大車輛長度。但只要存在如下的移調裝置,其在直線行駛時使掛車靠近牽引車并由此以空氣動力學上有利的方式使兩個車輛之間的間隙最小化,那么載重車輛系統(tǒng)的長度的縮短量被用作導流板的樞轉空間,而不超過允許的車輛長度。利用所談及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還研發(fā)出一種用于減小載重車輛系統(tǒng)空氣阻力的方法,其中,設置有導流板和移調裝置,用以改變牽引車與掛車在車輛縱軸線上的相對位置,其中,在載重車輛系統(tǒng)直線行駛期間掛車從后部位置靠近前部位置,并且在尾部和正面區(qū)域內由此空出的自由空間被導流板用于向外樞轉。由此始終遵守允許的最大車輛長度。在制動和彎道行駛時,車輛之間的間距加大,并且導流板為減小載重車輛系統(tǒng)的總長度而至少部分地移入。依據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移調裝置是用于鞍式連接器的移動裝置。在此,鞍式連接器利用其兩個軸承座支撐在滑座上,該滑座在車輛縱向上的兩個平行滑軌上引導,并且一般可以相對于該滑軌鎖定。移動裝置此外包括調整件,例如液壓缸,其可以使掛車在行駛中與行駛方向相反移動并由此使掛車靠近牽引車的駕駛室。在移動鞍式連接器之前,可以通過另一調整缸解除滑座與滑軌之間通常形鎖合的鎖定。車輛之間的間隙在車輛行駛中只允許在高速直線行駛時減小。在調軌或緊急制動時,在最短時間內在車輛之間必須重新產生最大間隙,以避免掛車撞到牽引車上。只要在鉸接式車輛系統(tǒng)上實現(xiàn)本發(fā)明,移調裝置就同樣可以是用于掛車連接器的移動裝置。在這種情況下,首先將掛車連接器在導軌上與行駛方向相反地被拉到牽引車下方。如果牽引車下面的結構空間會不夠的話,那么取代可以移動的車輛連接器地,掛車的互補的連接器部件也能可移動地構造。適當?shù)氖牵普{裝置與控制單元連接。因此,共同的控制單元既控制移調裝置,也控制尾部的導流板,由此,實現(xiàn)了導流板的位置與掛車的實際位置特別及時的配合。
具有優(yōu)點的是,尾部的導流板以折翼形構成。在這種實施方式中,導流板環(huán)繞水平軸線樞轉,并且在移入位置上接近載貨空間的尾部。在該移入位置上,鞍式車輛系統(tǒng)或鉸接式車輛系統(tǒng)具有其最短的車輛長度并在掛車的最后部位置上也滿足最大允許的車輛長度方面的法律規(guī)定。當在行駛期間掛車前拉的情況下,折翼形的導流板環(huán)繞其鉸鏈式的固定部位樞轉并對存在的氣流產生積極影響。作為選擇,導流板可以包括可充氣的空氣導引元件。這種空氣導引元件例如通過掛車的氣動裝置而被供氣,特別優(yōu)選的是,折翼型體與處于其下方的空氣導引元件以空氣伸縮囊形式的組合。依據另一種可選擇的實施方式,導流板具有可伸縮的空氣導引元件。這種空氣導引元件與可移出的飛機尾翼上的著陸襟翼相類似,并且還可以分多級地節(jié)省空位地移入??缮炜s的空氣導引元件的一個主要優(yōu)點在于,處于車輛后面的空間保持空置,并且在裝卸貨時不妨礙空氣導引元件。
為正面的導流板同樣可以考慮可移出的折翼式系統(tǒng)。但特別具有優(yōu)點的是可充氣的空氣導引元件,因為這種空氣導引元件在碰撞的情況下產生緩沖作用。
為更好理解,下面借助九張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闡釋。在此圖I示出鞍式車輛系統(tǒng)的示意側視圖,其帶有回移的掛車和移入的導流板;圖2示出依照圖I的視圖,其中,掛車前拉并且導流板移出;圖3示出鉸接式車輛系統(tǒng)的示意側視圖,其帶有回移的掛車和移入的導流板;圖4示出依照圖3的視圖,其中,掛車前拉并且導流板移出;圖5示出依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布置在尾部上的導流板的放大側視圖;圖6示出依據第二實施方式的布置在尾部上的導流板的放大側視圖;圖7示出依據第三實施方式的布置在尾部上的導流板的放大側視圖;圖8示出依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布置在正面區(qū)域內的導流板的側視圖;以及圖9示出依據第二實施方式的布置在正面區(qū)域內的導流板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示出鞍式車輛系統(tǒng)3的示意側視圖,該鞍式車輛系統(tǒng)3由牽引車I和與牽引車I通過鞍式連接器11機械連接的掛車2來形成。掛車2利用處于其前段內的半掛車板20而平放在鞍式連接器11上并附加利用未示出的鞍座主銷(Kdnigszapfen)按照常見的方式與鞍式連接器11可松開連接。掛車2為進行貨運具有載貨空間21,載貨空間21向上通過頂蓋壁19來界定,并且在其后端上通過尾壁6a來界定。依據本發(fā)明,在頂蓋邊沿23上在頂蓋壁19向尾壁6a的過渡區(qū)內存在具備折翼15的導流板4a。折翼15可以繞平行于頂蓋邊沿23走向的樞轉軸線24(參見圖5)樞轉支承。利用折翼15可以減輕在掛車2尾部6a上出現(xiàn)的渦流并因此減少鞍式車輛系統(tǒng)3的燃料消耗。圖I的視圖示出鞍式連接器11處于移調裝置9上的后部位置內,該移調裝置9構造為鞍式連接器11的移動裝置10。移動裝置10包括至少一個在行駛方向上分布的導軌25和壓力缸(未示出),利用該壓力缸可以在縱向上調整鞍式連接器11在導軌25上的位置。在圖I所示鞍式連接器11的該位置上,整個鞍式車輛系統(tǒng)3具有其最大長度。移動裝置10與控制單元7連接,并且從該控制單元在行駛中獲取信號,使鞍式連接器11盡可能靠近牽引車I的駕駛室22地移動。由此,氣流的渦流由于駕駛室22與掛車2之間的間隙S而減小。這種過程不需要由駕駛員引發(fā),因為控制單元7通過接口 8從車輛控制裝置(未示出)獲取信號,這些信號特別是顧及到實際車速。圖2示出直線行駛時運行中的鞍式車輛系統(tǒng)3。直線行駛通常在高速路上進行,并且大多伴隨著高車速,其中,導流板4a特別有效地導出環(huán)流尾部6a的空氣,并且使渦流最小化。在高速直線行駛期間,掛車2通過移調裝置9與移動行程X相應地從后部位置Posl靠近駕駛室22進入前部位置Pos2內。由此,減小牽引車I與掛車2之間的間隙S以 及使鞍式車輛系統(tǒng)的總長度減小了移動行程X,從而為導流板4a提供了用于向外樞轉的相同大小的移動行程Y1,而不超過鞍式車輛系統(tǒng)3法律規(guī)定的最大長度。作為對在掛車2的尾部6a上向外樞轉的導流板4a的補充,牽引車I還具有兩個布置在正面區(qū)域27內的導流板4b。在所示的移出的工作位置上,這些導流板4b向前延長牽引車I并因此延長了整個鞍式車輛系統(tǒng)3。在此,布置在正面區(qū)域27內的一個導流板4b處于風擋玻璃與保險杠之間的豎直段內。其上定位有布置在正面區(qū)域27內的第二導流板4b,并且第二導流板4b導引氣流通過駕駛室22。只要掛車2上不存在導流板4a或導流板4a不被操作,則各自的移動行程y2就與掛車2的移動行程X相應地作為最大的移調行程可供正面區(qū)域27內的導流板4b使用。如果掛車2尾部6a上的導流板4a還有正面區(qū)域內的導流板4b被共同使用,那么移動行程yi、Y2的總和最大相當于掛車2的移動行程X。圖3以起始位置在鉸接式車輛系統(tǒng)5處示出本發(fā)明,該鉸接式車輛系統(tǒng)5同樣由牽引車I和掛車2組成。與鞍式車輛系統(tǒng)3不同的是,鉸接式車輛系統(tǒng)5的牽引車I還有掛車2均構造有載貨空間21。掛車2通過牽引桿14利用掛車連接器13機械地連接到牽引車I上。在達到寄存在控制單元7內的最低速度后,布置在牽引車I尾部6b上的導流板4c從被折回位置運動到折出位置。由此,在牽引車I無掛車2行駛時,牽引車I尾壁6b處的渦流明顯減輕。布置在正面區(qū)域27內的導流板4b處于靜止位置上,并且被整合到牽引車I的輪廓內。只要附加地連接上掛車2,則通過牽引車I的導流板4c來搭接間隙S,并且使牽引車I與掛車2之間的渦流最小化。掛車2在頂蓋邊沿23上同樣具有導流板4a,導流板4a在圖3所示的起始位置中折回到尾壁6a上。這一點是必要的,以便不超過鉸接式車輛系統(tǒng)5的最大長度。 圖4示出高速直線行駛時的鉸接式車輛系統(tǒng)5,其中,掛車連接器13借助移動裝置12被拉到牽引車I的底盤下方,并且由此使掛車2從位置Posl以移動行程X的量運動到位置Pos2內。由此,在行駛期間鉸接式車輛系統(tǒng)5的長度減小,從而導流板4a同樣可以移出。在這里在量上與移動行程X相同的移動行程yi可供導流板4a使用,而不超過鉸接式車輛系統(tǒng)5是最大允許長度。但如果附加在正面區(qū)域27內牽引車I的導流板4b移出的話,移動行程Y1并未被完全走完。導流板4b用于延伸牽引車I的原始輪廓并將氣流導過處于牽引車I后面的結構件。在這種情況下,移動行程yi、y2的總和最大相當于掛車2的移動行程X。圖5至7舉例示出導流板4a,這些導流板4a以相同的結構原則上也可以作為導流板4c安裝在牽引車I的尾壁6b上。圖6所公開的實施方式涉及呈折翼15形式的導流板4a,導流板4a可樞轉安裝在彼此相抵的頂蓋壁19的頂蓋邊沿23和尾壁6a上。在此,樞轉軸線平行于頂蓋邊沿23的延伸或橫向于行駛方向地走向。折翼15的迎角可以借助調整件18改變。調整件18例如是施加流體的缸,特別優(yōu)選是氣動缸。圖5示出一種可選擇的實施方式,其中,導流板4a與圖7相應地構造為可充氣的空氣導引元件16。一旦足夠的移動行程yi (參見圖2、4)可供導流板4a移出使用,就向空 氣導引元件15加載壓縮空氣,例如從鞍式車輛系統(tǒng)或鉸接式車輛系統(tǒng)3、5的壓縮空氣系統(tǒng)來加載。在達到最低壓力后,可充氣的空氣導引元件16鼓起,并且占據其所所設置的空間形狀??諝鈱б?6的移入通過排出保持在里面的空氣來進行。依據可選擇的第三實施方式,導流板4a也可以構造為可伸縮的空氣導引元件17。在這種情況下,至少兩個段26相對移動并由此使可伸縮的空氣導引元件17進入移出的工作位置內。圖8各自以移入的靜止位置和移出的工作位置(虛線)示出牽引車1,其具有兩個呈折翼型體15形式的、相疊布置的導流板4b。為特別有效地引導空氣,下導流板4b附加具有裙擺28,裙擺28通過折翼15的移出而撐起。在圖9中示出處于正面區(qū)域27內的導流板4b的一種可選擇的實施方式,其包括可充氣的空氣導引元件16并通過施加壓縮空氣占據其所設置的形狀。這種實施方式當在正面區(qū)域27內進行安裝時,附加地提供碰撞時進行緩沖的優(yōu)點。附圖標記列表I 牽引車2 掛車3鞍式車輛系統(tǒng)4a掛車的導流板4b牽引車正面的導流板4c牽引車尾部的導流板5鉸接式車輛系統(tǒng)6a掛車的尾部/尾壁6b牽引車的尾部/尾壁7控制單元8接口9移調裝置10鞍式連接器的移動裝置
11鞍式連接器12掛車連接器的移動裝置13掛車連接器14牽引桿15導流板的折翼16可充氣的空氣導引元件17可伸縮的空氣導引元件18調整件 19頂蓋壁20半掛車板21載貨空間22駕駛室23頂蓋邊沿24樞轉軸線25導軌26空氣導引元件段27正面區(qū)域28裙擺Posl掛車的后部位置Pos2掛車的前部位置X掛車的移動行程Y1尾部導流板的移動行程y2正面導流板的移動行程S車輛之間的間隙
權利要求
1.用于牽引車(I)和/或掛車(2)的空氣導引系統(tǒng),其中,所述車輛(1、2)中的至少之一具有導流板(4a、4b、4c),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流板(4a、4b、4c)布置在所述掛車(2)的尾部(6a)上和/或所述牽引車(I)的尾部(6b)上和/或所述牽弓I車(I)的正面區(qū)域(27)內,并且能依賴于車速地移調。
2.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空氣導引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4a、4b、4c)被連接到電子控制單元(7)上。
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導引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控制單元(7)具有接口(8),通過所述接口(8)能將車輛信號傳遞到所述控制單元(7)內。
4.按權利要求I至3之一所述的空氣導引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牽引車(I)上布置有移調裝置(9),利用所述移調裝置(9)能改變所述牽引車(I)與所述掛車(2)在車輛縱軸線上的相對位置。
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氣導引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調裝置(9)是用于鞍式連接器(11)的移動裝置(10)。
6.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氣導引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調裝置(9)是用于掛車連接器(13)的移動裝置(12)。
7.按權利要求4至6之一所述的空氣導引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調裝置(9)連接到所述控制單元(7)上。
8.按權利要求I至7之一所述的空氣導引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4a、4b、4c)構造有折翼(15)。
9.按權利要求I至7之一所述的空氣導引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4a、4b、4c)包括能充氣的空氣導引元件(16)。
10.按權利要求I至7之一所述的空氣導引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4a、4b、4c)包括能伸縮的空氣導引元件(17)。
全文摘要
介紹一種用于牽引車(1)和/或掛車(2)的空氣導引系統(tǒng),其中,車輛(1、2)中的至少之一具有導流板(4a、4b、4c)。本發(fā)明基于如下任務,即改進牽引車和/或掛車的空氣阻力。該任務依據本發(fā)明利用如下的空氣導引系統(tǒng)來解決,其中,導流板(4a、4b、4c)布置在掛車(2)的尾部(6a)上和/或牽引車(1)的尾部(6b)上和/或牽引車(1)的正面區(qū)域(27)內,并可以依賴于車速地移調。
文檔編號B62D35/00GK102712342SQ201080056218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11日
發(fā)明者約瑟·曼紐爾·阿爾格拉加萊戈 申請人:約斯特-韋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