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軌道探傷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探傷儀及探傷車。
背景技術:
軌道是鐵路軌道的主要組成部件,其作用在于引導列車車輪前進,承受來自車輪的巨大壓力,并將壓力轉移到軌枕上。列車在加速和制動過程中以及通過軌道接縫、彎道和岔道時,會對軌道造成摩擦、擠壓、彎曲和沖擊作用,在這些作用下,軌道不可避免的產生疲勞損傷和缺陷。為了保證列車的安全運行,鐵路系統(tǒng)需要經常對軌道進行探傷檢測,以探測軌道的軌頭和軌腰范圍內(包括接頭附近)的疲勞缺陷和焊接缺陷,以及軌底銹蝕和月牙掉塊、軌頭壓潰等損傷情況,以便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隨著我國列車運行里程的增加和列車運行速度的提高,軌道損傷速度逐漸加快,對軌道檢測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安裝有超聲波檢測機構的探傷車得到了推廣和應用。超聲波探傷車根據(jù)軌道損傷反射的超聲回波來檢測軌道的損傷,在進行軌道探傷時,必須使超聲波探頭對準軌道截面的幾何中心線,如果軌道沒有損傷,超聲波探頭就可以接收到比較強的軌底回波信號,如果軌道有損傷,超聲波探頭就會收到損傷回波信號,從而檢測出軌道的損傷?,F(xiàn)有的探傷車上一般采用輪式探頭,在這種情況下就要保證探傷輪始終與軌道接觸,以保證輪式探頭能夠對軌道進行檢測。
但是由于探傷車運行的不平穩(wěn),會發(fā)生探傷輪與軌道頂面分離的現(xiàn)象,不能使探傷輪始終與軌道頂面接觸,而導致檢測不準。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探傷儀及探傷車,以改善現(xiàn)有技術中,探傷車進行軌道探傷時,由于運行不平穩(wěn)使探傷輪不能始終與軌道頂面接觸,導致檢測不準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探傷儀,包括設置有探傷輪的探傷輪架以及與探傷車連接的固定架,所述探傷輪架和所述固定架之間設置有活動架;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活動架之間設置壓緊機構,所述壓緊機構用于在豎直方向上壓迫所述活動架,使與所述活動架連接的探傷輪壓在軌道的頂面。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架包括第一活動架和第二活動架;所述第一活動架的一側與所述固定架連接,且能相對所述固定架活動;所述第二活動架的一端滑動設置在所述第一活動架上,另一端與所述探傷輪架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壓緊機構包括彈性元件。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元件為帶有充氣口的氣囊。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氣囊的充氣口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并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氣囊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動架上。
進一步地,所述壓緊機構包括壓緊桿,所述壓緊桿上設置有螺紋部,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與所述螺紋部相配合的螺紋孔;所述壓緊桿的第一端可轉動的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動架上,第二端穿過所述固定架上的螺紋孔。
進一步地,所述壓緊桿的第二端設置有握持部。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活動架之間設置有升降機構,所述升降機構用于在豎直方向上抬起或降下所述活動架。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架與所述探傷輪架連接的一端設置有靠輪;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活動架之間設置有橫推機構,所述橫推機構用于對所述活動架施加向所述軌道的力,使所述靠輪抵靠在所述軌道上。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探傷車,所述探傷車上安裝有上述任一項所述的探傷儀。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探傷儀及探傷車,該探傷儀安裝在探傷車的兩側,在探傷車的帶動下,沿著軌道行走。該探傷儀包括設置有探傷輪的探傷輪架以及與探傷車連接的固定架,探傷輪架和固定架之間設置有活動架;固定架和活動架之間設置壓緊機構,壓緊機構用于在豎直方向上壓迫活動架,使與活動架連接的探傷輪壓在軌道的頂面。在探傷過程中,由于探傷車運行不平穩(wěn),使得探傷輪與軌道頂面分離而導致檢測不準,設置壓緊機構能有效將探傷輪壓在軌道的頂面,提高了探傷工作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探傷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探傷儀的固定架和活動架的總裝圖;
圖3為圖1所示探傷儀的第一活動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探傷儀的第二活動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所示探傷儀的壓緊機構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所示探傷儀的壓緊機構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1所示探傷儀的升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探傷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標:10-探傷輪;20-探傷輪架;30-固定架;31-第一支撐板;32-橫桿;33-第二支撐板;34-第一安裝槽;40-活動架;41-第一活動架;411-連接板;412-軸架;413-固定軸;414-直線軸承;415-直線軸承座;416-第二安裝槽;42-第二活動架;421-橫臂;422-矩形管;423-靠輪支撐梁;424-支撐輪外橫板;50-靠輪;60-支撐輪;71-氣囊;711-充氣口;72-壓緊桿;721-握持部;81-升降桿;82-卡緊塊;83-球頭拉桿;90-氣動彈簧;100-探傷儀;201-車輪;202-探傷車控制盒;203-藕合液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探傷儀100,如圖1所示,包括設置有探傷輪10的探傷輪架20以及與探傷車連接的固定架30,探傷輪架20和固定架30之間設置有活動架40;固定架30和活動架40之間設置壓緊機構,壓緊機構用于在豎直方向上壓迫活動架40,使與活動架40連接的探傷輪10壓在軌道的頂面。
本實施例提供的探傷儀100安裝在探傷車的兩側,在探傷車的帶動下,沿著軌道行走。在探傷車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顛簸,使得探傷輪10與軌道頂面分離而導致檢測不準,設置壓緊機構對活動架40施加豎直向下的壓力,帶動與活動架40連接探傷輪架20向下運動,進而將探傷輪架20上的探傷輪10壓在軌道的頂面,提高了探傷工作的準確性。
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活動架40包括第一活動架41和第二活動架42;第一活動架41的一側與固定架30連接,且能相對固定架30活動;第二活動架42的一端滑動設置在第一活動架41上,另一端與探傷輪架20固定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具體地,如圖2所示,固定架30包括兩個豎直設置的第一支撐板31,兩個第一支撐板31之間通過平行設置的橫桿32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橫桿32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個橫桿32之間平行設置有兩個第二支撐板33,兩個第二支撐板33之間設置有第一安裝槽34。
如圖3所示,第一活動架41包括平行設置的連接板411和軸架412。連接板411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一支撐板31的底端活動連接,如采用螺釘連接,使連接板411能夠相對第一支撐板31活動。軸架412的數(shù)量為兩個,其中一個軸架412與連接板411固定連接,比如可以是焊接或一體成型。兩個軸架412之間平行設置有兩個固定軸413,每個固定軸413上套設有直線軸承414,每個直線軸承414的外部還安裝有直線軸承座415,在軸架412和固定軸413圍成的平面內設置有與第一安裝槽34平行的第二安裝槽416。
如圖4所示,第二活動架42包括兩個水平設置的橫臂421,兩個橫臂421之間依次平行設置有矩形管422、靠輪支撐梁423和支撐輪外橫板424。矩形管422與直線軸承座415固定連接,靠輪支撐梁423上設置有靠輪50,靠輪支撐梁423和支撐輪外橫板424之間設置有支撐輪60。
進一步地,壓緊機構包括彈性元件,可以是螺旋彈簧或氣動彈簧等等。
優(yōu)選地,如圖5所示,壓緊機構為帶有充氣口711的氣囊71,通過充氣裝置如打氣筒對氣囊71充氣,通過調節(jié)充氣量,能靈活控制對活動架40的壓迫程度,使與活動架40連接的探傷輪10能始終緊壓在軌道的頂面,并且在探傷的過程中由于探傷車的運行速度較快,氣囊71還能起到一定的減震作用,使探傷車及探傷儀100的運行更平穩(wěn)。
氣囊71的具體連接方式可以是:固定架30上設置有第一通孔;氣囊71的充氣口711穿過第一通孔,并固定在固定架30上;氣囊71的底部固定在第一活動架41上。
在本實施例中,具體地,第一通孔設置在第一安裝槽34上,氣囊71的充氣口711穿過第二通孔并通過螺栓固定。氣囊711的底部通過螺栓固定在第二安裝槽416上。這種連接方式更方便對氣囊71進行充氣。當然,也可以將氣囊71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安裝槽34與第二安裝槽416上,充氣口711設置在第一安裝槽34與第二安裝槽416之間的氣囊本體上。
如圖6所示,壓緊機構還可以采用下述結構:壓緊機構包括壓緊桿72,壓緊桿72上設置有螺紋部,固定架30上設置有與螺紋部相配合的螺紋孔;壓緊桿72的第一端可轉動的固定在第一活動架41上,第二端穿過固定架30上的螺紋孔。通過旋轉壓緊桿72對第一活動架41施加向上或者是向下的力,將探傷輪10壓在軌道的頂面,使用這種結構,在完成探傷作業(yè)后,還以將探傷輪10抬起與軌道分離,對探傷輪10起到保護作用。在本實施例中,具體地,螺紋孔設置在第一安裝槽34上,壓緊桿72的第一端可轉動的固定第二安裝槽416上。
進一步地,如圖6所示,壓緊桿72的第二端設置有握持部721,便于旋轉壓緊桿72。握持部721可以是手輪、搖把等等。
進一步地,固定架30和活動架40之間設置有升降機構,升降機構用于在豎直方向上抬起或降下活動架40。在結束探傷工作后,可用升降機構將活動架40抬起,進而帶動與活動架40連接的探傷輪架20,最終使探傷輪架20上的探傷輪10與軌道分開,可以有效改善探傷工作結束后探傷輪10還與軌道接觸造成探傷輪10磨損的技術問題,延長了探傷輪10的使用壽命。
如圖2和圖7所示,進一步地,升降機構包括升降桿81和固定件;升降桿81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活動架41上,第二端穿過固定架30上的第二通孔,且第二端能帶動第一活動架41上下移動;固定件用于將升降桿81的第二端固定在固定架30上。在本實施例中,具體地,第二通孔設置在第一安裝槽34上,升降桿81的第一端通過球頭拉桿83固定位于第二安裝槽416上。
固定件可以是單獨設置的卡環(huán),當需要抬起活動架40時,將卡環(huán)卡在第一安裝槽34和升降桿81的第二端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如圖7所示,固定件為卡緊塊82,卡緊塊82的一端為固定端,另一端為活動端,固定端固定在固定架30上,具體為第一安裝槽34上,活動端能繞固定端轉動,且活動端上的設置有卡槽,卡槽用于卡住升降桿81的第二端。這樣的設置方式能避免固定件丟失,在使用時更為方便快捷。升降桿81的第二端上設置有墊片,且墊片的直徑大于卡槽,防止升降桿81的第二端從卡槽中脫落。
還可以在升降桿81的第二端上設置連接孔;固定件可以為設置在固定架30上的掛鉤。當需要抬起活動架40時,用掛鉤掛住連接孔即可。當然,掛鉤也可以用凸軸代替。
進一步地,活動架40與探傷輪架20連接的一端設置有靠輪50;固定架30和活動架40之間設置有橫推機構,橫推機構用于對活動架40施加向軌道的力,使靠輪50抵靠在軌道上。
在探傷車運行不平穩(wěn)產生顛簸或者是軌道軌距發(fā)生變化時,能通過橫推機構對活動架40施加向軌道的力,使活動架40相對軌道移動,進而帶動設置在活動架40上的靠輪50,使靠輪50能始終抵靠在軌道上,達到使探傷輪10橫向保持在鋼軌上的目的,有效緩解了現(xiàn)有技術中探傷車進行軌道探傷時,由于探傷車運行不平穩(wěn)以及軌道軌距的變化使探傷輪10從軌道上跌落的技術問題,提高了探傷作業(yè)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靠輪50抵靠在軌道的內側,能有效防止探傷輪10從軌道的內側跌落。當然,也可以使靠輪50抵靠在軌道的外側或者設置兩個靠輪50分別抵靠在軌道的兩側,以適應不同的作業(yè)環(huán)境。
進一步地,橫推機構包括彈性元件,可以是螺旋彈簧或橡膠桿等等。
優(yōu)選地,如圖1所示,彈性元件為氣動彈簧90;氣動彈簧90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30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活動架42上。氣動彈簧90與螺旋彈簧相比具有速度相對緩慢、動態(tài)力變化不大、容易控制等優(yōu)點,而且本身輕便、安裝方便,不需要對探傷儀100的結構做出較大的調整,即可實現(xiàn)安裝,也不會過大的增加探傷儀100的重量。
氣動彈簧90的具體連接方式可以是:氣動彈簧90的一端通過螺栓固定在固定架30的第一支撐板31上,另一端通過螺栓固定在第二活動架42的橫臂421上。當探傷車運行不平穩(wěn)以及軌道軌距發(fā)生變化時,氣動彈簧90推動橫臂421向軌道外側移動,與橫臂421連接的靠輪支撐梁423向軌道外側移動,使靠輪50緊貼在軌道的內側,有效防止了探傷輪10從軌道上跌落。
橫推機構還可以是可伸縮的推桿;推桿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30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活動架42上。優(yōu)選地,推桿為電動推桿。電動推桿具有體積小、精度高等特點,能夠對靠輪50進行更為精密的調節(jié)。
橫推機構也可以是伸縮架;伸縮架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30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活動架42上。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提供的探傷儀100,包括設置有探傷輪10的探傷輪架20以及與探傷車連接的固定架30,探傷輪架20和固定架30之間設置有活動架40;固定架30和活動架40之間設置壓緊機構,壓緊機構用于在豎直方向上壓迫活動架40,使與活動架40連接的探傷輪10壓在所述軌道的頂面。本實施例提供的探傷儀100安裝在探傷車的兩側,在探傷車的帶動下,沿著軌道行走,在探傷車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顛簸,使得探傷輪10與軌道頂面分離而導致檢測不準,設置壓緊機構能有效將探傷輪10壓在軌道的頂面,提高了探傷工作的準確性。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探傷車,如圖8所示,探傷車上安裝有實施例1所述的探傷儀100。
本實施例提供的探傷車具有能夠在軌道上行走的車輪201,并且在探傷車的兩側均安裝有探傷儀100,在車輪201的帶動下,能夠實現(xiàn)雙軌探傷,有效節(jié)省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圖8所示,探傷車上還安裝有探傷車控制盒202,探傷車控制盒202的作用是用來控制探傷儀100及相關設施供電以及控制探傷車的行走、停止,操作人員可以根據(jù)探測情況隨時停止探傷,對傷軌進行標記。
如圖8所示,探傷車上設置有藕合液桶203,內裝藕合液,在探傷作業(yè)的過程為探傷儀100隨時添加藕合液。
藕合液桶203的下方還安裝有探傷采集箱,用于采集探傷數(shù)據(jù),可與外接處理器,如電腦連接,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探傷車,該探傷車上安裝有實施例1所述的探傷儀100,由于探傷儀100上設置有壓緊機構,當探傷車運行產生顛簸時,壓緊機構在豎直方向上壓迫活動架40,使與活動架40連接的探傷輪10壓在軌道的頂面,提高了探傷工作的準確性。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