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乘客阻尼系統(tǒng)的雙室氣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車輛乘客阻尼系統(tǒng)的雙室氣袋,包括連接著的第一室及第二室以便流體在其間流動。
這種袋的作用是在發(fā)生事故時,盡可能柔和地限制車輛乘客相對車輛的向前運動。為此,通過由充氣裝置供應的壓力氣體使氣袋由折疊狀態(tài)轉為展開的工作狀態(tài)。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上述類型的氣袋,其制造特別簡單,其展開,展開后的性能及充氣狀態(tài)的結構適合于具體的車輛環(huán)境的各使用條件。
為實現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車輛乘客阻尼系統(tǒng)的雙室氣袋,包括相互流體連通的第一室和第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袋包括一第一外織物部分和一第二外織物部分,其外周邊與第一外織物部分的外周邊連接,還有一中間織物部分,其外周邊與第一外織物部分的外周邊連接,而中部與第二外織物部分連接,所述的第一室設在所述的第一外織物部分和所述的中間織物部分之間,而所述的第二室設在所述的第二外織物部分和所述的中間織物部分之間。最好所述的第二室是環(huán)形的并包住所述的第一室。這一設計使本發(fā)明的雙室氣袋制造很簡單,同時就形成氣袋而言,設計者有高度的自由。
在從屬權利要求中限定了本發(fā)明的雙室氣袋的其它特點。
下面參照
本發(fā)明,附圖中圖1是通過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雙室氣袋的示意的剖面圖;圖2是通過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雙室氣袋的示意的剖面圖;圖3示出圖2實施例的一個改型;圖4是按照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氣袋的一些織物部分的示意的頂視圖。
圖1示意地示出了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雙室氣袋10。該氣袋10包括第一室12及第二室14,第二室以環(huán)形方式包著第一室。該兩室由總的為圓形的上織物部分16構成,其外周邊與總的為圓形的下織物部分18連接。上下織物部分16,18之間設置一中間織物部分20,其外周邊與上織物部分16連接,其中部22與下織物部分18連接。相應地,第一室12與第二室14由中間織物部分20分開。中間織物部分20具有傳氣口24(示意地示出),通過它使第一室12與第二室14作流體連通,下織物部分18具有一出口19(示意地示出),通過它第二室14與氣袋的外界環(huán)境作流體流通。在第一室12的內部設置一充氣室26,在合適的起動裝置(未示出)致動后該室提供了預定量的壓力氣體。在充氣裝置26致動后,產生的氣體首先流入第一室12,然后從該室12通過傳氣口24進入第二室14。加壓氣體從第二室14最后通過出口19流出氣袋。
圖2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雙室氣袋。對于雙室氣袋10的單個元件,標號的說明與圖1的一樣。第二實施例的雙室氣袋10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在于在第二實施例的雙室氣袋10的情形下,用來充氣袋的充氣裝置不是設在氣袋內。作為替換的方案,第一室12具有一充氣口30,它與合適的充氣裝置(未示出)連通。充氣口30延伸穿過下和中間織物部分18、20。在該雙室氣袋的情形下的充氣操作與圖1所示的充氣操作是一樣的當需要時產生的加壓氣體首先進入第一室12并由此進入第二室14。氣體從第二室14通過出口19逸出。
雙室氣袋按以下方式制造首先合適地切出的中間織物部分20與上織物部分16和下織物部分18連接。這可以通過沿中間織物部分20的外周邊的縫線把中間織物部分20的外周邊與上織物部分16縫起來,通過沿中間織物部分20的充氣口30的邊緣區(qū)的縫線42把該邊緣區(qū)與下織物部分18的充氣口30的邊緣區(qū)連接起來。隨后,通過縫線44把上織物部分16的外周邊與下織物部分的外周邊縫起來。
圖3中示出了圖2實施例的一個改型。在圖3中所示的雙室氣袋10與圖2所示的雙室氣袋10的不同在于不同的織物部分相互縫起來的順序。在圖3的雙室氣袋10的情形下,中間織物部分20的外周邊首先縫到上織物部分16。隨后,下織物部分18的外周邊縫到上織物部分16的外周邊使得下織物部分18設在相對上織物部分16而言在與中間織物部分20相對的一側。隨后,把氣袋里面翻到外面,結果使這以前一直在氣袋外面的中間織物部分20成為成雙室氣袋10的里面。最后,把中間織物部分20的充氣口30的邊緣區(qū)縫到下織物部分18的充氣口30的邊緣區(qū)。
按本發(fā)明的雙室氣袋10的設計有下列優(yōu)點由于第一室12相對第二室14的特殊的安排,使雙室氣袋10有特別高的尺寸穩(wěn)定性,不需要束緊帶。同時第一室比較深。最后,通過合適地選擇下列參數第一室12與第二室14的體積比,通過傳氣口24的氣體流速,和通過出口19的氣體流速可使充氣性能,各室充氣時建立的硬度,及第一室和第二室12,14充氣的定時可與各使用條件適配。很明顯,代替設置一個傳氣口24及一個出口19,可設置多個傳氣口24及多個出口19。
在本發(fā)明的雙室氣袋的進一步發(fā)展中(未示出),可設成中間織物部分20和下織物部分18由具有預定透氣性的織物構成。相應地可以不設中間織物部分20的傳氣口24及下織物部分18的出口19。現在可通過合適地選擇中間及下織物部分20,18的透氣性來確定雙室氣袋的充氣性能。
由于只要用能簡單形成的線縫把織物部分連接起來,因此本發(fā)明的雙室氣袋可以特別簡單的方式制造。如果按照未示出的本發(fā)明上述的進一步發(fā)展,中間及下織物部分20、18使用透氣織物,雙室氣袋的制造仍很簡單,不需要設傳氣口或出口。
圖4的示意的頂視圖示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氣袋的上織物部分16、下織物部分18和中間織物部分20。該實施例與第一及第二實施例大部分相當。與第一和第二實施例使用圓形的織物部分不同,第三實施例使用方形的織物部分。在乘容的氣袋的情形下這是特別有利的。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乘客阻尼系統(tǒng)的雙室氣袋(10),包括相互流體連通的第一室(12)和第二室(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袋(10)包括一第一外織物部分(16)和一第二外織物部分(18),其外周邊與第一外織物部分(16)的外周邊連接,還有一中間織物部分(20),其外周邊與第一外織物部分(16)的外周邊連接,而中部(22)與第二外織物部分(18)連接,所述的第一室(12)設在所述的第一外織物部分(16)和所述的中間織物部分之間,而所述的第二室(14)設在所述的第二外織物部分和所述的中間織物部分之間。
2.按照權利要求1的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織物部分(16,18,20)具有總的圓形形狀。
3.按照權利要求1的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織物部分(16,18,20)具有總的矩形形狀。
4.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的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室(14)是環(huán)形的并包住所述的第一室(12)。
5.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的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間織物部分(20)是透氣的,使得所述的第二室(14)可通過所述的中間織物部分(20)充氣。
6.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的氣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中間織物部分(20)設有一傳氣口(24),通過該傳氣口(24)可使第二室(14)充氣。
7.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的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外織物部分(18)是透氣的。
8.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的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外織物部分(18)具有一出口(19)。
9.按照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的氣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室(12)內設一個充氣裝置(26)。
10.按照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的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室(12)具有一充氣口(30)。
全文摘要
一種車輛乘客阻尼系統(tǒng)的雙室氣袋(10),包括連通的第一室(12)和第二室(14),氣袋(10)包括第一外織物部分(16)和第二外織物部分(18),它們的外周邊相連接,還有一中間織物部分(20),其外周邊與第一外織物部分(16)的外周邊相連接,而中部(22)與第二外織物部分(18)連接,第一室(12)設在第一外織物部分(16)和中間織物部分之間,而第二室(14)設在第二外織物部分和中間織物部分之間。
文檔編號B60R21/233GK1152514SQ9611458
公開日1997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1996年11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11月24日
發(fā)明者拉爾夫·瓦爾德申, 克勞斯·弗魯克, 阿倫·博西澳 申請人:Trw乘員約束系統(tǒng)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