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胸部約束用織帶上設有胸部膨脹部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
背景技術:
公開有在肩帶(胸部約束用織帶)膨脹時在該肩帶上產(chǎn)生的張力,還傳遞給腰帶(腰部約束用織帶)的空氣安全帶裝置(參照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特開2000-255358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開2001-294111號公報除了上述現(xiàn)有例以外,還考慮設置在碰撞時用于提高腰部約束用織帶的張力的預張緊裝置,但是在利用來自氣體供給源的氣體壓力使該預張緊裝置動作的情況下,要想在車輛用座椅上分別安裝該預張緊裝置用氣體供給源和胸部膨脹部用氣體供給源,需要增加氣體供給源的裝載空間,特別是要想在座椅側(cè)面進行安裝時,有時不能確保充足的裝載空間。
發(fā)明內(nèi)容
考慮到上述事實,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共用使胸部膨脹部和預張緊裝置動作的氣體供給源,從而可以裝載于車輛用座椅上的有限的裝載空間內(nèi)。
技術方案1的發(fā)明是一種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胸部約束用織帶,具有在膨脹時與乘員的胸部對應的胸部膨脹部;腰部約束用織帶,從卷收器拉出并與上述乘員的腰部對應;預張緊裝置,在車輛碰撞時通過氣體壓力提高上述腰部約束用織帶的張力來提高對上述乘員的約束力;和單一的氣體供給源,在上述車輛碰撞時向上述胸部膨脹部和上述預張緊裝置供給氣體。
在技術方案1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中,通過傳感器檢測到車輛的碰撞時,向氣體供給源傳遞點火電流,該氣體供給源進行工作而從該氣體供給源瞬間噴出氣體。該氣體直接向胸部膨脹部和預張緊裝置供給,因其氣體壓力,胸部膨脹部與乘員的胸部對應而進行膨脹,并且預張緊裝置進行工作而提高腰部約束用織帶的張力,從而提高對該腰部的約束力。通過胸部膨脹部與乘員的胸部對應而進行膨脹,可以吸收前方碰撞時的乘員的胸部的慣性力。
在該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中,由于在車輛碰撞時向胸部膨脹部和預張緊裝置供給氣體的氣體供給源為單一且共用的,因而可以裝載到車輛用座椅中的有限的裝載空間內(nèi)。
技術方案2的發(fā)明,在技術方案1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預張緊裝置設在上述卷收器內(nèi)。
在技術方案2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中,由于預張緊裝置設在卷收器內(nèi),因而相比將預張緊裝置與卷收器分開設置的情況能夠節(jié)省裝載空間,并且減少預張緊裝置工作時的驅(qū)動損失,從而能夠以規(guī)定的時間提高腰部約束用織帶的張力。
技術方案3的發(fā)明,在技術方案1或技術方案2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連接上述胸部膨脹部及上述預張緊裝置與上述單一的氣體供給源的氣體供給路徑。
在技術方案3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中,由于胸部膨脹部及預張緊裝置與單一的氣體供給源通過氣體供給路徑相連,因而可以將氣體供給源配置在從胸部膨脹部和預張緊裝置分離的位置,例如裝載空間小的座椅側(cè)面以外的位置上。即,也可以將氣體供給源不配置于胸部膨脹部的氣體導入口附近或預張緊裝置內(nèi),因而可以防止該胸部膨脹部的氣體導入口、預張緊裝置的大型化。
技術方案4的發(fā)明,在技術方案1至技術方案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單一的氣體供給源上連接有單一的配線,通過該配線使上述氣體供給源工作。
在技術方案4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中,在單一的氣體供給源上連接有單一的配線,并且設在車輛上的碰撞傳感器檢測到碰撞的情況下,可通過該配線向氣體供給源傳遞點火電流。通過將氣體供給源和配線實現(xiàn)單一化,可以減少部件成本和組裝成本,并且可以節(jié)省裝載空間。
技術方案5的發(fā)明,在技術方案1至技術方案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單一的氣體供給源設在車輛用座椅的座墊的下部。
在技術方案5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中,由于單一的氣體供給源設在車輛用座椅中具有充足的裝載空間的座墊的下部,因而車輛用座椅的設計或該車輛用座椅周邊的控制臺等的設計不會受到氣體供給源的裝載的限制。因此,在將技術方案5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安裝在車輛上的情況下,可以確保車輛用座椅或控制臺等的設計的自由度。
發(fā)明效果如以上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1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可以得到如下的良好的效果可以將氣體供給源裝載于車輛用座椅中的有限的裝載空間內(nèi)。
根據(jù)技術方案2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可以得到如下的良好的效果相比將預張緊裝置與卷收器分別設置的情況可以節(jié)省裝載空間,并且能夠以規(guī)定的時間提高腰部約束用織帶的張力。
根據(jù)技術方案3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由于可以將氣體供給源配置于從胸部膨脹部和預張緊裝置分離的位置,例如裝載空間小的座椅側(cè)面以外的位置上,可以將氣體供給源不配置在胸部膨脹部的氣體導入口附近或預張緊裝置內(nèi),因而可以防止該胸部膨脹部的氣體導入口、預張緊裝置的大型化。
根據(jù)技術方案4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可以得到如下的良好的效果可以減少部件成本和組裝成本,并且還可以節(jié)省裝載空間。
根據(jù)技術方案5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可以得到如下的良好的效果車輛用座椅的設計、該車輛用座椅周邊的控制臺等的設計不會受到氣體供給源裝載的限制,可以確保車輛用座椅、控制臺等的設計的自由度。
圖1是表示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在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中,表示胸部膨脹部膨脹的同時腰部約束用織帶的張力提高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
圖3是表示胸部約束用織帶及其卷收器、腰部約束用織帶及其卷收器、分別連接胸部約束用織帶和腰部約束用織帶的舌片板以及帶扣裝置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根據(jù)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在圖1中,本實施方式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10是一種約束就座于車輛用座椅12上的乘員14的空氣安全帶,包括胸部約束用織帶16、腰部約束用織帶18、預張緊裝置20、氣體供給源22和氣體供給路徑24。
車輛用座椅12包括具有座椅框架32,乘員14所就座的座墊25;支撐乘員14的后背的座椅靠背26;和設在該座椅靠背26的上部的頭枕28,可向車輛前后方向滑動地安裝在設置于前面板30上的座椅導軌33上。在座椅框架32的車室外側(cè)可向車輛前后方向擺動地樞軸安裝有卷收器34,并且在座椅框架32的車室內(nèi)側(cè)可向車輛前后方向擺動地樞軸安裝有帶扣裝置36。
胸部約束用織帶16是與乘員14的胸部14B對應的帶狀部件,經(jīng)由例如設在中柱38的上部的肩部固定器40,與設在該中柱38內(nèi)的卷收器42相連,通過該卷收器42主要向卷繞方向受到施力,在佩戴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10時可根據(jù)乘員14的體格從卷收器42拉出。在胸部約束用織帶16的前端設有可與帶扣裝置36嵌合的舌片板44。并且,在胸部約束用織帶16上設有胸部膨脹部46。另外,肩部固定器40不限定于設在中柱38的一定高度位置上,也可以調(diào)整其高度位置而構(gòu)成。
胸部膨脹部46是膨脹時與乘員14的胸部14B對應的空氣安全帶,通過利用控制用縫合、所謂的撕裂線(未圖示)進行縫合而保持折疊狀態(tài),所述撕裂線,在正常使用時進行折疊以例如與胸部約束用織帶16寬度相同,并且在作用一定以上的內(nèi)壓的情況下破裂。如上所述,胸部膨脹部46在車輛碰撞而從帶扣裝置36內(nèi)的氣體供給源通過舌片板44供給氣體的情況下,撕裂線破裂而從折疊狀態(tài)膨脹成袋狀態(tài)。
另外,胸部膨脹部46也可以與從卷收器42延伸至舌片板44的胸部約束用織帶16重疊而進行設置。并且,也可以在胸部約束用織帶16的端部連接胸部膨脹部46。即,也可以將胸部約束用織帶16中的、與乘員14的胸部14B對應的部分替換成胸部膨脹部46。卷收器42的安裝位置不限定于中柱38,例如也可以是座椅靠背26的背面或車輛用座椅12的后方的車體部分(未圖示)。
腰部約束用織帶18是從設置于座椅框架32的車室外側(cè)的卷收器34拉出,與乘員14的腰部14W對應的所謂的腰帶,例如通過卷收器34主要向卷繞方向受到施力,端部連接在舌片板44上。腰部約束用織帶18與胸部約束用織帶16不同,不具有膨脹部。
如圖3所示,在舌片板44上并列設置有胸部膨脹部46的氣體導入口48,并且在帶扣裝置36上設有插入部50,所述插入部50在使舌片板44與該帶扣裝置36嵌合的情況下與氣體導入口48嵌合。插入部50與氣體供給路徑24相連,在使舌片板44與帶扣裝置36嵌合的狀態(tài)下,可以將氣體從插入部50通過氣體導入口48而向胸部膨脹部46供給。
如圖1所示,預張緊裝置20用于在車輛碰撞時通過氣體壓力提高腰部約束用織帶18的張力來提高相對于乘員14的腰部14W的約束力,其設在卷收器34內(nèi),通過氣體供給路徑24從氣體供給源22供給氣體。
氣體供給源22是例如向胸部膨脹部46和預張緊裝置20供給氣體的充氣機,在設置于車輛用座椅12的座墊25的下部,例如座椅框架32上的殼體56內(nèi)設有1個氣體供給源22。氣體供給源22的氣體噴出口22A位于該殼體56內(nèi)。殼體56與氣體供給路徑24相連,該氣體供給路徑24以外的部分密封,以防止氣體泄漏。
單一的氣體供給源22通過連接器54與單一的配線52相連,在使氣體供給源22進行動作而從氣體噴出口22A噴出氣體時,從未圖示的ECU通過配線52使氣體供給源22進行動作。
氣體供給路徑24是連接胸部膨脹部46及預張緊裝置20與單一的氣體供給源22的氣體供給管,其與殼體56相連,在分支點24A,例如分為車輛寬度方向的2個方向,一方連接在預張緊裝置20上,另一方連接在與帶扣裝置36并列設置的插入部50。
其中,分支點24A的位置是考慮預張緊裝置20的工作時間和胸部膨脹部46的膨脹時間來確定的。例如,要向預張緊裝置20和胸部膨脹部46同時供給氣體的情況下,分支點24A的位置優(yōu)選為預張緊裝置20和氣體導入口48之間的中間附近。在預張緊裝置20和胸部膨脹部46的工作時間錯開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通過使分支點24A的位置靠近預張緊裝置20或帶扣裝置36側(cè),或者將從分支點24A到達預張緊裝置20和胸部膨脹部46的各氣體供給路徑24部分地彎曲等而使管長變得不相等的方法。
作用如圖2所示,在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10中,通過傳感器(未圖示)檢測到車輛的碰撞時,從ECU向氣體供給源22傳遞點火電流,該氣體供給源22進行工作而從該氣體供給源22的氣體噴出口22A瞬間向殼體56內(nèi)噴出氣體。該氣體從殼體56通過氣體供給路徑24,直接向胸部膨脹部46和預張緊裝置20供給,因其氣體壓力,胸部膨脹部46與乘員14的胸部14B對應而進行膨脹,并且預張緊裝置20進行工作而提高腰部約束用織帶18的張力,從而提高對該腰部14W的約束力。通過胸部膨脹部46與乘員14的胸部14B對應而進行膨脹,因而可以吸收前方碰撞時的乘員14的胸部14B的慣性力。
在該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10中,由于在車輛碰撞時向胸部膨脹部46和預張緊裝置20供給氣體的氣體供給源22為單一且共用的,因而可以將該氣體供給源22裝載到車輛用座椅12中的有限的裝載空間內(nèi)。
并且,由于預張緊裝置20設在卷收器34內(nèi),因而相比將預張緊裝置20與卷收器34分開設置的情況能夠節(jié)省裝載空間,并且減少預張緊裝置20工作時的工作損失,從而能夠以規(guī)定的時間提高腰部約束用織帶18的張力。
并且,由于胸部膨脹部46、預張緊裝置20以及單一的氣體供給源22通過氣體供給路徑24相連,因而可以將氣體供給源22配置在從胸部膨脹部46和預張緊裝置20分離的位置,例如裝載空間小的座椅側(cè)面以外的位置上。即,也可以將氣體供給源不設置于胸部膨脹部46的氣體導入口48附近或預張緊裝置20內(nèi),因而可以避免該胸部膨脹部46的氣體導入口48、預張緊裝置20的大型化。
并且,在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10中,由于氣體供給源22和配線52實現(xiàn)單一化,因而相比將氣體供給源22分別設在卷收器34和帶扣裝置36上的情況可以減少部件件數(shù),由此可以減少部件成本和組裝成本,并且還可以節(jié)省裝載空間。
并且,由于單一的氣體供給源22設在車輛用座椅12中具有充足的裝載空間的座墊25的下部,因而車輛用座椅12的設計或該車輛用座椅12周邊的控制臺等(未圖示)的設計不會受到氣體供給源22的裝載的限制。因此,在將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10安裝在車輛上的情況下,可以確保車輛用座椅12、控制臺等的設計的自由度。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單一的氣體供給源22的裝載位置為座墊25的下部,但在技術方案1至技術方案4中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中,不限定于座墊的下部,也可以設在具有充足的裝載空間的其他部位上。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胸部約束用織帶,具有在膨脹時與乘員的胸部對應的胸部膨脹部;腰部約束用織帶,從卷收器拉出并與所述乘員的腰部對應;預張緊裝置,在車輛碰撞時借助氣體壓力提高所述腰部約束用織帶的張力來提高對所述乘員的約束力;和單一的氣體供給源,在所述車輛碰撞時向所述胸部膨脹部和所述預張緊裝置供給氣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張緊裝置設在所述卷收器內(nèi)。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連接所述胸部膨脹部及所述預張緊裝置與所述單一的氣體供給源的氣體供給路徑。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單一的氣體供給源上連接有單一的配線,通過該配線使所述氣體供給源工作。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單一的氣體供給源設在車輛用座椅的座墊的下部。
全文摘要
一種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共用使胸部膨脹部和預張緊裝置動作的氣體供給源,從而可以裝載于車輛用座椅上的有限的裝載空間內(nèi)。車輛用空氣安全帶裝置(10)包括胸部約束用織帶(16),具有在膨脹時與乘員(14)的胸部(14B)對應的胸部膨脹部(46);腰部約束用織帶(18),從卷收器(34)拉出并與乘員(14)的腰部(14W)對應;和單一的氣體供給源(22)。由于在車輛碰撞時向胸部膨脹部(46)和預張緊裝置(20)供給氣體的氣體供給源(22)為單一且共用的,因而可以將該氣體供給源(22)裝載于車輛用座椅(12)中的有限的裝載空間內(nèi)。
文檔編號B60R21/26GK1962320SQ20061014394
公開日2007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1月10日
發(fā)明者根崎琢也, 陶山洋士 申請人:高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