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細胞培養(yǎng)技術(shù)領(lǐng)域,涉及惡性腹水來源的TIL細胞(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方法。
背景技術(shù):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是存在于腫瘤組織、腫瘤引流淋巴結(jié)、癌性胸腹水中的淋巴細胞,相比于外周血淋巴細胞,TIL細胞中含有較高比例的活化的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這一類淋巴細胞經(jīng)過體外分離、擴增、活化后,對腫瘤細胞的殺傷活性提高,可用于腫瘤的過繼細胞免疫治療。
使用這種技術(shù)已經(jīng)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Rosenberg等采用全身放療+化療+TIL細胞治療惡性黑色素瘤,總有效率達到了72%(Rosenberg SA1,Dudley ME.Adoptive Cell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Curr Opin Immunol.2009Apr;21(2):233-240.);Li J等采用化放療+TIL細胞治療鼻咽癌,20人中有19人有客觀的抗腫瘤反應(yīng)(Li J1,Chen QY2,He J1,Li ZL1,Tang XF1,Chen SP1,Xie CM3,Li YQ1,Huang LX1,Ye SB1,Ke M1,Tang LQ2,Liu H2,Zhang L2,Guo SS2,Xia JC1,Zhang XS1,Zheng LM1,Guo X2,Qian CN2,Mai HQ2,Zeng YX4.Phase I trial of adoptively transferred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 immunotherapy following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Oncoimmunology.2015Mar 6;4(2):e976507.eCollection 2015.);Khammari A等用TIL細胞結(jié)合瘤內(nèi)注射表達IFN-r的腺病毒治療惡心黑色素瘤,取得了46%的疾病控制率(Khammari A1,Nguyen JM,Saint-Jean M,Knol AC,Pandolfino MC,Quereux G,Brocard A,Peuvrel L,Saiagh S,Bataille V,Limacher JM,Dreno B.Adoptive T cell therapy combined with intralesional administrations of TG1042(adenovirus expressing interferon-γ)in metastatic melanoma patients.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15Apr 7.)。
目前臨床應(yīng)用的TIL細胞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1.手術(shù)切除的腫瘤組織或淋巴結(jié);2.癌性胸腹水。從手術(shù)樣品中分離TIL細胞一般需要經(jīng)過機械剪切,多種蛋白酶的酶解等多個步驟;癌性胸腹水來源的TIL細胞分離的方法相對簡單,也容易在體外培養(yǎng)。
由于TIL細胞是一種異質(zhì)性的細胞群,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等,其中發(fā)揮抗腫瘤作用的主要是活化的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因此TIL細胞治療的關(guān)鍵技術(shù)是如何從TIL中篩選出活化的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并進行擴增培養(yǎng)。
傳統(tǒng)的TIL細胞分離和培養(yǎng)步驟復(fù)雜,整個操作時間將近2個月,其中分離和鑒定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過程最復(fù)雜、耗時最長。首先需要將腫瘤組織制作成小塊組織或單細胞懸液,分成很多小份然后用大劑量IL-2培養(yǎng),培養(yǎng)4-6個星期后,每份取少量細胞與腫瘤細胞進行共培養(yǎng),通過測試共培養(yǎng)后的上清中IFN-r的含量確定哪一份里面有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然后取這些孔內(nèi)的細胞進行快速擴增培養(yǎng)。這種操作方法步驟復(fù)雜,時間長,而且分離過程易受操作者主觀因素的影響,不同的操作者操作的結(jié)果差別很大。長時間的操作過程容易導(dǎo)致污染,且細胞活力降低。因此很大程度地影響了TIL細胞臨床應(yīng)用的效果。
因此TIL治療的兩大關(guān)鍵的技術(shù),一是要從惡性腹水中找到腫瘤抗原特異性的T淋巴細胞,并把它分離出來;二是要把這些珍貴的T淋巴細胞進行大量擴增。要把具有腫瘤特異性殺傷活性的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從腫瘤組織中分離出來,需要用到一個可以區(qū)分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的表面標記。腫瘤組織中的腫瘤抗原特異性T淋巴細胞是一種已經(jīng)活化了的T淋巴細胞,PD-1、LAG-3和TIM-3都是T細胞活化后誘導(dǎo)表達的抑制性受體,與其配體結(jié)合后抑制T細胞的活化和功能。TIL細胞中具有腫瘤特異性殺傷活性的T淋巴細胞就存在于這一群已經(jīng)活化了的T淋巴細胞中(Alena Gros etc.PD-1identifies the patient-specific CD8+tumor-reactive repertoire infiltrating human tumors.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Volume 124Number 5May 2014)。因此PD-1、LAG-3和TIM-3都可以作為分離TIL細胞中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的標記。
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IMB)技術(shù)是一種免疫學(xué)技術(shù),IMB為包被有抗體的球型磁性微粒,可特異性地與靶物質(zhì)結(jié)合使之具有磁響應(yīng)性。IMB技術(shù)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保證被分離靶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完整,同時還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高、檢測速度快、重復(fù)性好、操作簡單和不需要昂貴的儀器設(shè)備等優(yōu)點。用IMB技術(shù)進行細胞分離由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從細胞混合液中分離出靶細胞的方法稱為陽性分離;用IMB去除無關(guān)細胞使靶細胞得以純化的方法稱為陰性分離。因此利用免疫磁珠將具有腫瘤特異性殺傷活性的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從TIL細胞群中直接分離出來。
目前未有文獻報道利用PD-1、LAG-3和TIM-3中的至少一種作為分離TIL細胞中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的標記,并結(jié)合免疫磁珠技術(shù)將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從TIL細胞群中分離出來,再經(jīng)過體外高效擴增獲得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方法。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分離培養(yǎng)TIL細胞操作復(fù)雜、耗時、長時間的操作過程容易導(dǎo)致污染、細胞活力降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種TIL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方法,該方法將具有腫瘤特異性殺傷活性的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從TIL細胞群中分離出來并進行大量擴增培養(yǎng),操作流程更簡單,花費時間明顯縮短,便于推廣使用,分離得到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殺傷活性更強。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步驟一,單細胞懸液的制備,即從惡性腹水中獲取含有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的單細胞懸液;步驟二:使用免疫磁珠技術(shù)將所述單細胞懸液進行分離,即將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從腫瘤細胞、腫瘤非特異性T淋巴細胞、抑制性T淋巴細胞、成纖維細胞等混合體中分離出來,得到腫瘤特異性TIL細胞;步驟三: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快速擴增,即將所述腫瘤特異性TIL細胞在高效擴增培養(yǎng)體系中進行高效擴增培養(yǎng),得到大量的具有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活性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
優(yōu)選的,步驟一中,所述單細胞懸液的制備,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惡性腹水用D-Hanks平衡鹽溶液洗滌,用Ficoll密度梯度法分離單個核細胞,得到腫瘤組織單細胞懸液。
優(yōu)選的,步驟二中,所述使用免疫磁珠技術(shù)將所述單細胞懸液進行分離,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2.1往步驟一所得腫瘤組織單細胞懸液中按每1×108個細胞加入0.4ml PBS緩沖溶液、10-500ul生物素標記或熒光染料標記(包括Cy5/Anti-Alexa Fluor 647、Cy7、FITC、PE、APC等標記)或未標記的PD-1、LAG-3、TIM-3的抗體溶液中的至少一種、10-500ul Fc受體阻斷劑、與抗體標記相對應(yīng)的20-1000ul抗生物素磁珠或抗熒光染料磁珠(包括Anti-Cy5/Anti-Alexa Fluor647MicroBeads、Anti-Cy7MicroBeads、Anti-FITC MicroBeads、Anti-PE MicroBeads、Anti-APC MicroBeads)或抗Ig磁珠,混勻,重懸得細胞懸液。
2.2將所述細胞懸液加入到細胞分選柱中,利用磁性分離器收集腫瘤特異性TIL細胞。
優(yōu)選的,步驟三中,所述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快速擴增,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將步驟二得到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與下列試劑和因子混合培養(yǎng):CM和AIM-V混合培養(yǎng)基,異體輻射致死(50Gy)的PBMC,OKT3抗體。
2.第2天加入IL-2 100-10000IU/ml。
3.根據(jù)細胞數(shù)進行擴瓶(袋)培養(yǎng),培養(yǎng)基為含IL-2的CM和AIM-V混合培養(yǎng)基。
4.擴增培養(yǎng)到第7-30天,得到最終的大量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
優(yōu)選的,步驟三中,所述CM和AIM-V混合培養(yǎng)基為CM培養(yǎng)基、AIM-V培養(yǎng)基按照1:1的比例混合而成。
優(yōu)選的,步驟三中,所述異體輻射致死(50Gy)的PBMC與所述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比值為10:1-1000:1。
優(yōu)選的,步驟三中,所述OKT3抗體,按每1.0ml培養(yǎng)基加入0.01-0.1ug OKT3抗體的比例。
使用本發(fā)明涉及的分離培養(yǎng)方法分離培養(yǎng)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用于腫瘤的治療或預(yù)防。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TIL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方法更簡單,細胞培養(yǎng)周期明顯縮短,大大降低培養(yǎng)成本;
2.本發(fā)明利用免疫磁珠技術(shù)分離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相比現(xiàn)有技術(shù)使分離時間由4-5個星期縮短到1天,而且操作流程更簡單,便于推廣使用。
3.本發(fā)明利用活化的T細胞表達的抑制性受體將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從復(fù)雜的細胞群中分離出來,增加了分離的針對性,使最終培養(yǎng)得到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腫瘤殺傷活性更強。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與對比例1得到的TIL細胞殺瘤實驗的結(jié)果;
圖2為實施例2與對比例2得到的TIL細胞殺瘤實驗的結(jié)果;
圖3為實施例3與對比例3得到的TIL細胞殺瘤實驗的結(jié)果;
圖4為實施例4與對比例4得到的TIL細胞殺瘤實驗的結(jié)果;
圖5為實施例5、6得到的TIL細胞殺瘤實驗的結(jié)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這些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現(xiàn)取一肝癌患者(女,48歲)惡性腹水為制備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材料,腫瘤特異性TIL細胞分離培養(yǎng)過程如下:
步驟1:單細胞懸液的制備。
1.2腹水用D-Hanks溶液洗2次,沉淀細胞加入適量PBS緩沖溶液(含0.5%BSA,2mmol EDTA,PH 7.2)用Ficoll淋巴細胞分離液分離單個核細胞,計數(shù)后用PBS緩沖溶液重懸,得到最終的腫瘤組織單細胞懸液。
步驟2:用免疫磁珠技術(shù)分離得到腫瘤特異性TIL細胞。
2.1調(diào)整步驟1最終所得的細胞濃度為每1.0ml緩沖溶液2.5×108個細胞。
2.2加入100ul Fc受體阻斷劑(Miltenyi Biotec,貨號130-059-901),混勻,2-8攝氏度冰箱放置10分鐘。
2.3加入10-20ml PBS緩沖溶液300xg離心10分鐘,去除上清。
2.4加入0.4ml PBS緩沖溶液、100ul CD279(PD1)-Biotin溶液(Miltenyi Biotec,貨號130-096-162),混勻,2-8攝氏度冰箱放置10分鐘。
2.5加入10-20ml PBS緩沖溶液300xg離心10分鐘,去除上清。
2.6加入0.8ml PBS緩沖溶液、200ul抗生物素磁珠(Miltenyi Biotec,貨號130-090-485),混勻,2-8攝氏度冰箱放置15分鐘。
2.7加入10-20ml PBS緩沖溶液300xg離心10分鐘,去除上清,加入1ml緩沖溶液重懸得到細胞懸液。
2.8將LD柱放在MACS磁性分離器中,用2ml PBS緩沖溶液潤洗一次。
2.9加入步驟2.5所得細胞懸液到LD柱中,收集通過LD柱未標記的細胞到A管中,再用PBS緩沖溶液洗2次(每次使用1ml PBS緩沖溶液),洗液也收集到A管中,得到未標記的細胞。
2.10將LD柱從磁性分離器中取出,加入2ml緩沖液用推桿將標記的細胞洗出來,用B管收集,得到腫瘤特異性TIL細胞。
步驟3: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快速擴增。
3.1將步驟2得到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按每1×106細胞與下列試劑和因子混合培養(yǎng):CM培養(yǎng)基(在RPMI1640培養(yǎng)基中加入25mmol/L HEPES PH 7.2,100IU/mL盤尼西林(penicillin),100ug/mL鏈霉素(streptomycin),2mmol/L谷氨酰胺(L-glutamine),5.5×10-5mol/Lβ-巰基乙醇(β-mercaptoethanol),10%人AB血清)75ml,2×108個異體輻射致死(50Gy)的PBMC,4.5ug OKT3抗體,75ml AIM-V培養(yǎng)基。
3.2第2天加入IL-2至6000IU/ml。
3.3第5天,去除120ml上清,再加入120ml含6000IU/ml IL-2的50%CM和50%AIM-V的混合培養(yǎng)基。
3.4第6天根據(jù)細胞數(shù)進行擴瓶(袋)培養(yǎng),細胞濃度調(diào)整為1×106/ml,培養(yǎng)基為6000IU/ml IL-2的50%CM和50%AIM-V的混合培養(yǎng)基。
3.5擴增培養(yǎng)到第14天,得到最終的大量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
實施例2
現(xiàn)取一結(jié)直腸癌患者(男,53歲)惡性腹水為制備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材料,腫瘤特異性TIL細胞分離培養(yǎng)過程如下:
步驟1和步驟3同實施例1的;
步驟2的操作過程同實施例1的,步驟2.4中加入的抗體不一樣,為Anti-TIM-3-APC(Miltenyi Biotec,貨號130-098-936);步驟2.6中加入的磁珠不一樣,為抗APC磁珠(Miltenyi Biotec,貨號130-090-855)。
實施例3
取一結(jié)直腸癌患者(女,58歲)惡性腹水為制備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材料,腫瘤特異性TIL細胞分離培養(yǎng)過程如下:
步驟1和步驟3同實施例1的;
步驟2的操作過程同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有:步驟2.4中加入的抗體不一樣,為鼠抗人LAG-3抗體(R&D SYSTEMS,貨號:MAB23193,IgG1);步驟2.6中加入的磁珠不一樣,為抗鼠IgG1磁珠(Miltenyi Biotec,貨號130-047-101)
實施例4
取一肝癌患者(男,58歲)的癌性腹水為制備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材料,腫瘤特異性TIL細胞分離培養(yǎng)過程如下:
步驟1:腫瘤組織單細胞懸液的制備
癌性胸水1000ml,1500轉(zhuǎn)離心10分鐘得到細胞沉淀,沉淀細胞加入適量PBS緩沖溶液(含0.5%BSA,2mmol EDTA,PH 7.2)用Ficoll分離單個核細胞,計數(shù)后用PBS緩沖溶液重懸,得到最終的腫瘤組織單細胞懸液。
步驟2和3同實施例1的。
實施例5、6
取一肝癌患者(女,68歲)惡性腹水為實施例5、6制備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材料,腫瘤特異性TIL細胞分離培養(yǎng)過程如下:
步驟1~3的操作過程同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
(1)步驟1.1中加入膠原酶、透明質(zhì)酸酶、DNA酶的數(shù)量不同:
實施例5:0.2mg/ml膠原酶、0.01mg/ml透明質(zhì)酸酶、0.01mg/ml DNA酶;
實施例6:20mg/ml膠原酶、10mg/ml透明質(zhì)酸酶、10mg/ml DNA酶。
(2)步驟2中加入抗體溶液、Fc受體阻斷劑、抗生物素磁珠的數(shù)量不同:
實施例5:10ul抗體溶液、10ul Fc受體阻斷劑、20ul抗生物素磁珠;
實施例6:500ul抗體溶液、500ul Fc受體阻斷劑、1000ul抗生物素磁珠。
(3)步驟3中加入IL-2、異體輻射致死(50Gy)的PBMC、OKT3抗體的數(shù)量不同:
實施例5:IL-2 100IU/ml、異體輻射致死(50Gy)的PBMC 1.0×107個、OKT3抗體1.5ug;
實施例6:IL-2 10000IU/ml、異體輻射致死(50Gy)的PBMC 1.0×109個、OKT3抗體15ug。
(4)步驟3中細胞培養(yǎng)的天數(shù)不同:
實施例5:擴增培養(yǎng)到第7天,得到最終的大量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
實施例6:擴增培養(yǎng)到第30天,得到最終的大量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
對比例1~4
對比例1取實施例1步驟1制備的腫瘤組織單細胞懸液為制備TIL細胞的初始材料;
對比例2取實施例2步驟1制備的腫瘤組織單細胞懸液為制備TIL細胞的初始材料;
對比例3取實施例3步驟1制備的腫瘤組織單細胞懸液為制備TIL細胞的初始材料;
對比例4取實施例4步驟1制備的腫瘤組織單細胞懸液為制備TIL細胞的初始材料。
對比例1~4的TIL細胞分離培養(yǎng)過程完全相同,如下:
步驟1:制備自體腫瘤細胞株
將細胞懸液用CM培養(yǎng)基重懸,加入到2級密度梯度分離液上(下層是100%Ficoll,中間層是75%Ficoll和25%CM培養(yǎng)液的混合液),2000轉(zhuǎn)離心20分鐘,收集上層和中間層之間的細胞得到富集了的腫瘤細胞。用含10%FBS的RPMI 1640培養(yǎng)基調(diào)整細胞濃度為2×105個/ml,接種到培養(yǎng)瓶中培養(yǎng)。
步驟2:TIL細胞的初始擴增
單細胞懸液用CM培養(yǎng)基調(diào)整細胞濃度為5×105個/ml,加入6000IU/ml IL-2,接種在24孔板中,每孔接種2ml,放入37℃、5%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無論孔內(nèi)淋巴細胞生長如何,不超過一周要進行一次半量換液。當任何一個孔內(nèi)的淋巴細胞長滿時,將所有孔內(nèi)的細胞混勻,均分為2份,補加含6000IU/ml IL-2的CM培養(yǎng)基繼續(xù)培養(yǎng)。此后,每周進行2次半量換液。或者將細胞濃度調(diào)整為0.8~1.6×106個/ml。此過程需要4-5個星期。
步驟3:IFN-r釋放實驗
3.1取步驟3得到的TIL細胞和步驟2得到的自體腫瘤細胞以1:1的比例一起加入到一個96孔板孔中,加入200ul含10%FBS RPMI 1640培養(yǎng)基,共培養(yǎng)12小時。
3.2每孔取上清100ul用于ELISA方法檢測IFN-r濃度(BD,貨號:550612),腫瘤殺傷性TIL細胞定義為上述IFN-r濃度>200pg/ml,從而篩選出腫瘤殺傷性TIL細胞。
步驟4:TIL細胞的擴增。
4.1將步驟4篩選出的腫瘤殺傷性TIL細胞按每1×106細胞與下列試劑和因子混合培養(yǎng):CM培養(yǎng)基75ml,2×108異體輻射致死(50Gy)的PBMC,4.5ug OKT3抗體,75ml AIM-V培養(yǎng)基。
4.2第2天加入IL-2至6000IU/ml。
4.3第5天,去除120ml上清,再加入120ml含6000IU/ml IL-2的50%CM和50%AIM-V的混合培養(yǎng)基。
4.4第6天根據(jù)細胞數(shù)進行擴瓶(袋)培養(yǎng),細胞濃度調(diào)整為1×106/ml,培養(yǎng)基為6000IU/ml IL-2的50%CM和50%AIM-V的混合培養(yǎng)基。
4.5擴增培養(yǎng)至第14天,得到最終的TIL細胞。
殺瘤實驗
步驟一:制備自體腫瘤細胞株
將實施例5、6步驟一所得細胞懸液用CM培養(yǎng)基重懸,加入到2級密度梯度分離液上(下層是100%Ficoll,中間層是75%Ficoll和25%CM培養(yǎng)液的混合液),2000轉(zhuǎn)離心20分鐘,收集上層和中間層之間的細胞得到富集了的腫瘤細胞。用含10%FBS的RPMI 1640培養(yǎng)基調(diào)整細胞濃度為2×105個/ml,接種到培養(yǎng)瓶中培養(yǎng)。
步驟二:
分別將上述實施例1~6中最終得到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和對比例1~4中最終的到的TIL細胞作為效應(yīng)細胞,分別以對比例1~4步驟2得到的自體腫瘤細胞和以上步驟一制備的自體腫瘤細胞株為靶細胞。
1.取效應(yīng)細胞,用RPMI 1640培養(yǎng)基洗2次,用含10%FBS的RPMI1640培養(yǎng)基配成1×106/ml細胞懸液。
2.取靶細胞,用RPMI 1640培養(yǎng)基洗一次,配成1×105/ml細胞懸液。
3.按效靶比10:1接種到96孔板內(nèi),同時設(shè)置效應(yīng)細胞孔和靶細胞孔,按每種培養(yǎng)基3個復(fù)孔,37度5%CO2培養(yǎng)4小時。
4.用MTT法測吸光度值,計算殺瘤率。
殺瘤率%=1-(試驗孔-效應(yīng)細胞孔)/靶細胞孔。
結(jié)果:
實施例1與對比例1得到的TIL細胞殺瘤實驗的結(jié)果見圖1;
實施例2與對比例2得到的TIL細胞殺瘤實驗的結(jié)果見圖2;
實施例3與對比例3得到的TIL細胞殺瘤實驗的結(jié)果見圖3;
實施例4與對比例4得到的TIL細胞殺瘤實驗的結(jié)果見圖4;
實施例5、6得到的TIL細胞殺瘤實驗的結(jié)果見圖5;
結(jié)論:
從實施例1~4和對比例1~4可以看出,相比于對比例1~4用到的方法,采用本發(fā)明的方法分離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時間由4-5周縮短到1天,降低成本,而且操作流程更簡單,便于推廣使用。
從圖1可以看出,實施例1得到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腫瘤殺傷活性高于對比例1得到的TIL細胞;
從圖2可以看出,實施例2得到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腫瘤殺傷活性高于對比例2得到的TIL細胞;
從圖3可以看出,實施例3得到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腫瘤殺傷活性高于對比例3得到的TIL細胞;
從圖4可以看出,實施例4得到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腫瘤殺傷活性高于對比例4得到的TIL細胞;
因此,本發(fā)明利用活化的T細胞表達的抑制性受體將腫瘤特異性T淋巴細胞從復(fù)雜的細胞群中分離出來,增加了分離的針對性,使最終培養(yǎng)得到的腫瘤特異性TIL細胞的腫瘤殺傷活性更強。
應(yīng)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shù)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應(yīng)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shù)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fā)明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yīng)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