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材料,尤其涉及一種有機電致發(fā)光化合物及其在oled器件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有機電致發(fā)光顯示由于具有自發(fā)光、寬視角、響應快、低功耗更輕更薄以及可柔性顯示等優(yōu)點,越來越多地被用于手機、電視等顯示領域以及照明領域。
隨著有機電致發(fā)光材料的發(fā)展,紅光材料和綠光材料已經(jīng)基本滿足顯示的需要。然而,藍光材料由于其寬帶隙的特征,電荷注入困難,在效率和壽命方面相對于紅光和綠光是落后的。然而,藍色發(fā)光,特別是深藍光的性能,對于提高顯示質量和降低功耗具有重要的影響。
具有商業(yè)化前景的藍色發(fā)光材料要求電流效率大于5cd/a,且色坐標y值小于0.10,同時具有較長的壽命。中國專利申請cn103222082公開了一種芳香乙烯基化合物,用作藍色電致發(fā)光材料,但是這種化合物耐熱性差,在升華過程中容易裂解。又如中國專利cn1394195公開的一系列蒽衍生物,可作為oled藍光材料,但這種蒽衍生物的效率較低,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不能滿足如今顯示的要求。又如,中國專利申請cn101018760披露了一系列芳胺衍生物,但是由于其空穴傳輸性能和電子傳輸性能不平衡,在使用壽命方面依然不夠理想。因此,研發(fā)高效率和長壽命的藍色發(fā)光材料,對于促進有機電致發(fā)光顯示和照明技術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種種缺陷與不足,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合適的有機化合物,作為有機電致藍色發(fā)光材料。因此,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有機電致發(fā)光化合物,其具有下式(ⅰ)所示的結構:
其中,x1~x16各自獨立地選自:h、胺基、c1~c20的鏈烷基、c1~c20的鹵代鏈烷基、c3~c20的環(huán)烷基、c3~c20的鹵代環(huán)烷基、有取代或無取代的成環(huán)碳數(shù)為6~30的芳烴基、有取代或無取代的成環(huán)碳數(shù)為6~30的雜環(huán)芳烴基;
其中,ar1~ar4各自獨立地選自:有取代或無取代的成環(huán)碳數(shù)為6~30的芳烴基、有取代或無取代的成環(huán)碳數(shù)為6~30的雜環(huán)芳烴基;
其中,j為選自0~3的整數(shù),k為選自0~5的整數(shù);
其中,l1和l2各自獨立地存在或不存在;當存在時,l1和l2各自獨立地選自有取代或無取代的成環(huán)碳數(shù)為6~30的亞芳烴基。
優(yōu)選地,在上面所示的通式(ⅰ)中,j=0且k=1,或者j=1且k=0,或者j=1且k=1。這表明,在此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通式(ⅰ)上左右兩側的胺基可以同時存在,也可以一側存在有胺基而另一側不存在胺基。
進一步優(yōu)選地,在上面所示的通式(ⅰ)中,x1~x8均為h。
更進一步優(yōu)選地,在上面所示的通式(ⅰ)中,x12~x15均為h。
優(yōu)選地,在上面所示的通式(ⅰ)中,ar1~ar4各自獨立地選自以下基團:
進一步優(yōu)選地,在上面所示的通式(ⅰ)中,ar1~ar4各自獨立地選自以下基團:
優(yōu)選地,在上面所示的通式(ⅰ)中,l1和l2各自獨立地選自以下基團:
優(yōu)選地,所述有機電致發(fā)光化合物,選自以下任一種: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含有上述有機電致發(fā)光化合物的oled藍色發(fā)光層的摻雜材料。
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含有上述有機電致發(fā)光化合物的oled器件。
總之,采用通式(ⅰ)所示的有機電致藍光化合物用作oled發(fā)光層的摻雜材料,所得的oled器件使用壽命長、熱分解溫度較高、熱穩(wěn)定性好,且具有優(yōu)異的發(fā)光效率和色純度。
附圖說明
圖1為化合物4進行熱分解測試后所得的曲線圖,顯示出化合物4在失重5%時對應的熱分解溫度為446℃;
圖2為化合物5進行熱分解測試后所得的曲線圖,顯示出化合物5在失重5%時對應的熱分解溫度為384℃;
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化合物的結構通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有機電致發(fā)光化合物,其具有下式(ⅰ)所示的結構:
其中,x1~x16各自獨立地選自:h、胺基、c1~c20的鏈烷基、c1~c20的鹵代鏈烷基、c3~c20的環(huán)烷基、c3~c20的鹵代環(huán)烷基、有取代或無取代的成環(huán)碳數(shù)為6~30的芳烴基、有取代或無取代的成環(huán)碳數(shù)為6~30的雜環(huán)芳烴基;
其中,ar1~ar4各自獨立地選自:有取代或無取代的成環(huán)碳數(shù)為6~30的芳烴基、有取代或無取代的成環(huán)碳數(shù)為6~30的雜環(huán)芳烴基;
其中,j為選自0~3的整數(shù),k為選自0~5的整數(shù);
其中,l1和l2各自獨立地存在或不存在;當存在時,l1和l2各自獨立地選自有取代或無取代的成環(huán)碳數(shù)為6~30的亞芳烴基。
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在上面所示的通式(ⅰ)中,j=0且k=1,或者j=1且k=0,或者j=1且k=1。
在一個進一步優(yōu)選實施例中,在上面所示的通式(ⅰ)中,x1~x8均為h。
在一個更進一步優(yōu)選實施例中,在上面所示的通式(ⅰ)中,x12~x15均為h。
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在上面所示的通式(ⅰ)中,ar1~ar4各自獨立地選自以下基團:
在一個進一步優(yōu)選實施例中,在上面所示的通式(ⅰ)中,ar1~ar4各自獨立地選自以下基團:
在一個進一步優(yōu)選實施例中,在上面所示的通式(ⅰ)中,l1和l2各自獨立地選自以下基團:
在一個進一步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有機電致發(fā)光化合物,選自以下任一種: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含有上述有機電致發(fā)光化合物的oled藍色發(fā)光層的摻雜材料。
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含有上述有機電致發(fā)光化合物的oled器件。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闡述,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以下實施例。所述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guī)方法;所述原料如無特殊說明均能從公開商業(yè)途徑獲得。
實施例1化合物4的制備
步驟一:合成中間體4
將化合物2-碘-1-溴苯(28.3g,100mmol)和1-萘基硼酸(16.4g,95mmol)溶解于200ml的甲苯中,然后加入50ml的2m的碳酸鈉水溶液和50ml的乙醇,用氮氣排氣20分鐘后,充氮氣保護,并加入催化劑四(三苯基膦)鈀(pd(pph3)4,3.5g,3mmol),攪拌條件下,加熱至100℃,反應6小時后,冷卻至室溫;然后,加入二氯甲烷和去離子水,萃取有機相,用無水硫酸鎂干燥后,過濾、減壓、濃縮,用硅膠柱分離提純,得到純的中間體1約17g,產(chǎn)率約為63%。
中間體1的質譜:ms[esi+]m/z=283.02(理論值為282.00)。
將中間體1(17g,60mmol)溶解于200ml的無水四氫呋喃中。用液氮降溫至-78℃后,在氮氣保護下,緩慢加入30ml的2.5m的正丁基鋰-正己烷溶液,攪拌反應1小時后,緩慢滴入二苯并環(huán)庚烯酮(12.4g,60mmol)的四氫呋喃溶液,攪拌反應1小時后,升溫攪拌反應2小時;然后滴入100ml的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機相用無水硫酸鎂干燥過濾后,減壓、濃縮,直接用乙醇重結晶,得到的中間體2直接用于下步反應。
中間體2的質譜:ms[esi+]m/z=411.05(理論值為410.17)。
將所得中間體2用140ml的乙酸和20ml的濃鹽酸攪拌分散,升溫至回流,反應1小時后,出現(xiàn)大量白色固體;冷卻至室溫,用布氏漏斗過濾,用石油醚洗滌三次后,干燥,得到19.6g的白色固體,即為中間體3。
中間體3的質譜:ms[esi+]m/z=393.59(理論值為392.49)。
將所得中間體3溶解于1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并加入少量醋酸,冰浴降溫至0℃,然后緩慢滴入液溴4.5ml,攪拌反應1小時后,恢復至室溫;然后滴入80ml的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機相用無水硫酸鎂干燥過濾,減壓、濃縮,用乙醇重結晶三次后,用硅膠柱分離提純,用石油醚洗滌,最后得到12.3g純的中間體4,產(chǎn)率為45%。
中間體4的質譜:ms[esi+]m/z=549.64(理論值為547.98)。
步驟二:合成中間體5
將4-叔丁基-1-苯胺(14.9g,100mmol)、4-叔丁基-1-溴苯(21.2g,100mmol)、雙(二芐亞基丙酮)鈀(1.7g,3mmol)、三叔丁基膦(1.2g,6mmol)加入至甲苯(200ml)中,并將所得甲苯溶液在氬氣氣流下加熱至90℃;然后加入叔丁醇鈉(0.6g,6mmol),在氬氣氣氛下加熱至110℃,攪拌反應1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加入水進行分液。將所得有機層的溶劑進行濃縮,得到固體,將所得固體用硅膠柱色譜法提純,得到目標產(chǎn)物中間體5(20.2g,72mmol),產(chǎn)率72%。
中間體5的質譜:ms[esi+]m/z=282.34(理論值為281.44)。
步驟三:合成化合物4
將中間體4(8.2g,15mmol)、中間體5(11.2g,40mmol)、雙(二芐亞基丙酮)鈀(259mg,0.45mmol)、三叔丁基磷(182mg,0.9mmol)加入至甲苯(50ml)中,在氬氣氣流下加熱至90℃;然后加入叔丁醇鈉(87mg,0.9mmol),在氬氣氣氛下加熱至110℃,攪拌反應12小時;然后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加入水進行分液,將所得的有機層溶劑進行濃縮,得到固體,將所得的固體用硅膠柱色譜法提純,得到目標產(chǎn)物化合物4(9.5g,10mmol),產(chǎn)率為67%。
化合物4的質譜:ms[esi+]m/z=951.48(理論值為950.55)。
實施例2化合物5的制備
步驟一:合成中間體4
中間體4的合成路線與具體步驟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一相同。
步驟二:合成中間體6
將4-叔丁基-1-苯胺(14.9g,100mmol)、4-溴-二苯并呋喃(24.7g,100mmol)、雙(二芐亞基丙酮)鈀(1.7g,3mmol)、三叔丁基磷(1.2mg,6mmol)加入至甲苯(200ml)中,在氬氣氣流下加熱至90℃,再加入叔丁醇鈉(0.6mg,6mmol),接著在氬氣氣氛下加熱至110℃,攪拌反應1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加入水進行分液,將所得的有機層溶劑進行濃縮,得到固體,將所得的固體用硅膠柱色譜法提純,得到目標產(chǎn)物中間體6(20.8g,66mmol),產(chǎn)率66%。
中間體6的質譜:ms[esi+]m/z=316.08(理論值為315.16)。
步驟三:合成化合物5
將中間體4(8.2g,15mmol)、中間體6(12.6g,40mmol)、雙(二芐亞基丙酮)鈀(259mg,0.45mmol)、三叔丁基磷(182mg,0.9mmol)加入至甲苯(50ml)中,在氬氣氣流下加熱至90℃,加入叔丁醇鈉(87mg,0.9mmol),然后在氬氣氣氛下加熱至110℃,攪拌反應12小時;然后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加入水進行分液,將所得的有機層溶劑進行濃縮,得到固體,將所得固體用硅膠柱色譜法提純,得到目標產(chǎn)物化合物5(8.4g,8.3mmol),產(chǎn)率為55%?;衔?的質譜:ms[esi+]m/z=1019.36(理論值為1018.45)。
實施例3熱分解溫度測試
在bruker熱分解測試儀器上,以20℃每分鐘的升溫速率,于25-800℃的溫度范圍內(nèi),分別測試化合物4和化合物5在失重5%時對應的熱分解溫度,結果分別見圖1和圖2,可見:化合物4的熱分解溫度為446℃,而化合物5的熱分解溫度為384℃。
實施例4含化合物4的oled器件的制備
在25x75x1.1mm尺寸的玻璃基板上設置膜厚為120nm的、由氧化銦錫構成的透明電極。然后對該玻璃基板進行氧等離子處理,洗凈后,將該基板放置在真空蒸鍍設備上;
首先,蒸鍍60nm厚的ht-1作為空穴注入層,然后在它上面蒸鍍20nm的ht-2作為空穴傳輸層;
接著,用em-1作為發(fā)光材料,用所述化合物4作為摻雜材料,以95:5重量比同時蒸鍍,形成厚40nm的發(fā)光層;
然后,蒸鍍30nm的et-1作為電子傳輸層,然后蒸鍍1.5nm厚的氟化銫(csf),最后蒸鍍120nm的鋁作為陰極。
上述oled器件制備過程中涉及的化合物ht-1、ht-2、em-1和et-1分別是如下所示結構的化合物:
實施例5含化合物5的oled器件的制備
在25x75x1.1mm尺寸的玻璃基板上設置膜厚為120nm的、由氧化銦錫構成的透明電極。然后對該玻璃基板進行氧等離子處理,洗凈后,將該基板放置在真空蒸鍍設備上;
首先,蒸鍍60nm厚的ht-1作為空穴注入層,然后在它上面蒸鍍20nm的ht-2作為空穴傳輸層;
接著,用em-1作為發(fā)光材料,用所述化合物5作為摻雜材料,以95:5重量比同時蒸鍍,形成厚40nm的發(fā)光層;
然后,蒸鍍30nm的et-1作為電子傳輸層,然后蒸鍍1.5nm厚的氟化銫(csf),最后蒸鍍120nm的鋁作為陰極。
oled器件制備對比例
此對比例中,oled器件的制作步驟與實施例4、實施例5中的制作步驟相同,唯一的區(qū)別在于其中的摻雜材料選用了韓國專利kr20140135117中記載的化合物a,其結構式如下所示:
為了表征以上各個oled器件的性能,發(fā)明人對以上各個oled器件進行了相關性能測試:在各種電流和電壓下記錄電致發(fā)光光譜,此外,結合發(fā)光輸出電流-電壓特性,通過用光度計校準可以將光輸出轉化為光度參數(shù)。該性能測試結果見下表1:
表1
由上表1可知,采用本發(fā)明所述的化合物作為藍色發(fā)光層中的摻雜材料制備的oled器件,與對比例相比,展現(xiàn)出更高的熱分解溫度,因此熱穩(wěn)定性好;并且,具有較高的發(fā)光效率和色純度。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其只是作為范例,本發(fā)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對本發(fā)明進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發(fā)明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