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大直徑輪體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大直徑輪體(如滑輪、天倫等)在生產(chǎn)加工過程中,為了提高輪體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會對輪體軸面進行淬火?,F(xiàn)有淬火技術中,一般都是直接將輪體平放后對其表面進行先加熱后冷卻的方式進行。但由于大直徑輪體較大,且水平放置,使得冷卻液在噴灑時很難保證輪體軸面的兩側的均勻性,從而造成輪體軸面兩側冷卻部均勻,使得滑輪變形或滑輪局部接觸疲勞強度降低,影響滑輪的使用效果及使用壽命,亟待改進。
【發(fā)明內容】
[0003]基于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
[0004]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包括:底架、第一側架、第二側架、第一軸承、第二軸承、第三軸承、第四軸承、轉軸和驅動裝置,其中:
[0005]底架水平布置,第一側架和第二側架相對布置并均固定在底架上;
[0006]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均安裝在第一側架上,且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的軸心線均平行于水平面;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之間預留有間距Hl,且間距Hl小于轉軸直徑;
[0007]第三軸承和第四軸承均安裝在第二側架上,且第三軸承和第四軸承的軸心線分別與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的軸心線重合;第三軸承和第四軸承之間預留有間距H2,且間距H2等于間距Hl;
[0008]第一軸承、第二軸承、第三軸承和第四軸承相互配合對轉軸進行支撐,使轉軸水平布置;驅動機構與轉軸傳動連接用于驅動轉軸進行轉動。
[0009]優(yōu)選地,轉軸的一端安裝有第一齒輪。
[0010]優(yōu)選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第一減速機和第二減速機,電機與第一減速機直連;第一減速機通過傳動鏈輪與第二減速機傳動連接;第二減速機的輸出軸上安裝有第二齒輪,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嚙合。
[0011 ]優(yōu)選地,驅動裝置安裝在靠近第一齒輪的側架上。
[0012]優(yōu)選地,第一減速機和第二減速機均為擺線針輪減速機,且第一減速機和第二減速機的傳動比均為87。
[0013]優(yōu)選地,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的齒數(shù)比為4:1。
[0014]優(yōu)選地,第一齒輪的齒數(shù)為100。
[0015]優(yōu)選地,第二齒輪的齒數(shù)為25。
[0016]優(yōu)選地,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與轉軸軸心線連線間的夾角為120°。
[0017]優(yōu)選地,第三軸承和第四軸承與轉軸軸心線連線間的夾角與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與轉軸軸心線連線間的夾角角度相同。
[0018]本發(fā)明中,底架、第一側架和第二側架相互配合用于對各部件進行支撐;第一軸承、第二軸承、第三軸承和第四軸承相互配合對轉軸進行支撐,使轉軸水平布置;驅動機構與轉軸傳動連接用于驅動轉軸進行轉動;在工作中,將輪體安裝在轉軸上并使該輪體位于第一側架和第二側架之間,使得該輪體沿垂直于水平的方向豎直布置;然后啟動驅動裝置,帶動轉軸轉動,從而使安裝在轉軸上的輪體轉動,使得輪體在轉動過程中不斷從淬火液中穿過,從而達到對輪體表面均勻淬火的目的。
[0019]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勢:
[0020]1、通過各部件相互配合對輪體進行支撐,使其豎直布置,并可以轉動,從而使輪體在淬火過程中,其軸面的兩側同時從冷卻液中穿過,從而使得其兩側冷卻均勻,避免了因冷卻部均勻造成輪體局部接觸疲勞強度降低的問題;
[0021]2、本發(fā)明中驅動裝置可以根據(jù)輪體淬火需要調整輪體的轉速,以增減輪體在加熱工位及冷卻工位的停留時間,使其淬火效果最佳;
[0022]3、由于受熱均勻,使得輪體變形小,且沒有氧化脫碳現(xiàn)象,使用壽命長;
[0023]4、利用驅動裝置驅動輪體的轉動,可以實現(xiàn)加熱和冷卻的同步進行,從而大大的縮短了工藝周期,提高了生產(chǎn)率。
[0024]5、結構簡單,對操作者的技術要求較低,易于推廣。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2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的側視圖;
[0027]圖3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與輪體的裝配圖;
[0028]圖4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與輪體裝配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0030]如圖1-4所示,圖1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的側視圖;圖3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與輪體的裝配圖;圖4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與輪體裝配的側視圖。
[0031 ]參照圖1-2,本發(fā)明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包括:底架1、第一側架2、第二側架3、第一軸承4、第二軸承5、第三軸承6、第四軸承、轉軸7和驅動裝置,其中:
[0032]底架I水平布置,第一側架2和第二側架3相對布置并均固定在底架I上;
[0033]第一軸承4和第二軸承5均安裝在第一側架2上,且第一軸承4和第二軸承5的軸心線均平行于水平面;第一軸承4和第二軸承5之間預留有間距Hl,第一軸承4和第二軸承5與轉軸7軸心線連線間的夾角為120° ;第三軸承6和第四軸承均安裝在第二側架3上,且第三軸承6和第四軸承的軸心線分別與第一軸承4和第二軸承5的軸心線重合;第三軸承6和第四軸承之間預留有間距H2,第三軸承6和第四軸承與轉軸7軸心線連線間的夾角與第一軸承4和第二軸承5與轉軸7軸心線連線間的夾角角度相同;第一軸承4、第二軸承5、第三軸承6和第四軸承相互配合對轉軸7進行支撐,使轉軸7水平布置;轉軸7的一端安裝有第一齒輪8,第一齒輪8的齒數(shù)為100;驅動機構用于驅動轉軸7進行轉動,驅動裝置包括電機9、第一減速機10和第二減速機11,電機9與第一減速機10直連;第一減速機10通過傳動鏈輪與第二減速機11傳動連接;第一減速機10和第二減速機11均為擺線針輪減速機,且第一減速機10和第二減速機11的傳動比均為87;第二減速機11的輸出軸上安裝有第二齒輪13,第二齒輪13的齒數(shù)為25,第二齒輪13與第一齒輪8嚙合。
[0034]為了方便設備的整體性,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安裝在靠近第一齒輪8的側架上。
[0035]參照圖3-4,先將轉軸7從軸承上取下,再將輪體12安裝在轉軸7,然后重新將轉軸7架在軸承上,并使該輪體12位于第一側架2和第二側架3之間,使得該輪體12的軸心線與轉軸7的軸心線垂直;然后在輪體12的下方設置冷卻槽,并確保輪體12在轉動過程中,其軸面從盛放冷卻液的冷卻槽中穿過;再在輪體12的一側設置加熱裝置,利用該加熱裝置對輪體12的軸面進行加熱;最后啟動驅動裝置動作,帶動轉軸7轉動,從而使安裝在轉軸7上的輪體12轉動,使得輪體12在轉動過程中不斷由加熱裝置所在位置向冷卻槽所在位置方向進行轉動,當其處于加熱裝置所在位置時,加熱裝置對輪體12的軸面進行加熱,加熱后的部分通過驅動裝置的帶動轉至冷卻槽進行冷卻,從而達到對輪體12軸面淬火的目的;且由于驅動裝置包括電機9、第一減速機10和第二減速機11,驅動裝置在動作過程中,電機9通過第一減速器10和第二減速器11的層層減速,使得其轉動速度得得以減緩,從而使得輪體12在淬火時間得以保障。
[0036]以上,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第一側架(2)、第二側架(3)、第一軸承(4)、第二軸承(5)、第三軸承(6)、第四軸承、轉軸(7)和驅動裝置,其中:底架(I)水平布置,第一側架(2)和第二側架(3)相對布置并均固定在底架(1)上; 第一軸承(4)和第二軸承(5)均安裝在第一側架(2)上,且第一軸承(4)和第二軸承(5)的軸心線均平行于水平面;第一軸承(4)和第二軸承(5)之間預留有間距Hl,且間距Hl小于轉軸(7)直徑; 第三軸承(6)和第四軸承均安裝在第二側架(3)上,且第三軸承(6)和第四軸承的軸心線分別與第一軸承(4)和第二軸承(5)的軸心線重合;第三軸承(6)和第四軸承之間預留有間距H2,且間距H2等于間距Hl; 第一軸承(4)、第二軸承(5)、第三軸承(6)和第四軸承相互配合對轉軸(7)進行支撐,使轉軸(7)水平布置;驅動機構與轉軸(7)傳動連接用于驅動轉軸(7)進行轉動。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其特征在于,轉軸(7)的一端安裝有第一齒輪(8)。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其特征在于,驅動裝置包括電機(9)、第一減速機(10)和第二減速機(11),電機(9)與第一減速機(10)直連;第一減速機(10)通過傳動鏈輪與第二減速機(11)傳動連接;第二減速機(I I)的輸出軸上安裝有第二齒輪(13),第二齒輪(13)與第一齒輪(8)嚙合。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其特征在于,驅動裝置安裝在靠近第一齒輪(8)的側架上。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其特征在于,第一減速機(10)和第二減速機(11)均為擺線針輪減速機,且第一減速機(10)和第二減速機(11)的傳動比均為87ο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其特征在于,第一齒輪(8)和第二齒輪(13)的齒數(shù)比為4:1。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其特征在于,第一齒輪(8)的齒數(shù)為 1008.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其特征在于,第二齒輪(13)的齒數(shù)為25。9.根據(jù)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其特征在于,第一軸承(4)和第二軸承(5)與轉軸(7)軸心線連線間的夾角為120°。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其特征在于,第三軸承(6)和第四軸承與轉軸(7)軸心線連線間的夾角與第一軸承(4)和第二軸承(5)與轉軸(7)軸心線連線間的夾角角度相同。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大直徑輪體垂直淬火設備,包括:底架、第一側架、第二側架、第一軸承、第二軸承、第三軸承、第四軸承、轉軸和驅動裝置;底架水平布置,第一側架和第二側架相對布置并均固定在底架上;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均安裝在第一側架上,且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的軸心線均平行于水平面;第三軸承和第四軸承均安裝在第二側架上,且第三軸承和第四軸承的軸心線分別與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的軸心線重合;第一軸承、第二軸承、第三軸承和第四軸承相互配合對轉軸進行支撐,使轉軸水平布置;驅動機構與轉軸傳動連接用于驅動轉軸進行轉動。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易于推廣,受熱均勻,輪體變形小。
【IPC分類】C21D1/63, C21D9/34
【公開號】CN105586474
【申請?zhí)枴緾N201610060877
【發(fā)明人】唐漪崑, 宋世光
【申請人】安徽三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8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