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冶金熱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夾持限位裝置。
背景技術:
在生產鋼軌時,需要對鋼軌進行熱處理來提高鋼軌的性能,鋼軌軋后直接對其進行熱處理(在線熱處理),具有產品性能好、能耗低、生產成本低等優(yōu)點,是鋼軌熱處理的發(fā)展方向。但是在線熱處理的鋼軌在移動過程中會產生跳動、跑偏等不穩(wěn)定問題,導致出現(xiàn)鋼軌容易撞壞設備且冷卻不均的現(xiàn)象。
基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夾持限位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夾持限位裝置,用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在對鋼軌進行在線熱處理時,鋼軌在輥道運行中產生跑偏導致熱處理機組容易被撞壞且冷卻不均勻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夾持限位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夾持部件,所述夾持部件的一端與鋼軌腹腔的側面貼合;
夾持梁,所述夾持梁的一端與所述夾持部件的另一端相連;
底座,所述底座與所述夾持梁的另一端相連。
上述方案中,所述夾持部件包括:
第一夾持部件,所述第一夾持部件的一端與所述鋼軌腹腔的一側貼合;
第二夾持部件,所述第二夾持部件的一端與所述鋼軌腹腔的另一側貼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夾持梁包括:
第一夾持梁,所述第一夾持梁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夾持部件的另一端相連;
第二夾持梁,所述第二夾持梁的一端與所述第二夾持部件的另一端相連。
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包括:
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與所述第一夾持梁的另一端相連;
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與所述第二夾持梁的另一端相連。
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一導輪座,所述第一導輪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的一側;
第二導輪座,所述第二導輪座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的另一側。
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一楔板,所述第一楔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導輪座與所述第一底座之間;
第二楔板,所述第二楔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導輪座與所述第二底座之間。
上述方案中,所述夾持部件具體為夾持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底座的第一位置處還設置有第一銷軸;所述第一底座的第二位置處還設置有第二銷軸。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底座的第一位置處還設置有第三銷軸;所述第二底座的第二位置處還設置有第四銷軸。
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一壓蓋,所述第一壓蓋固定于所述第二銷軸的一端;
第二壓蓋,所述第二壓蓋固定于所述第四銷軸的一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夾持限位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夾持部件,所述夾持部件的一端與鋼軌腹腔的側面貼合;夾持梁,所述夾持梁的一端與所述夾持部件的另一端相連;底座,所述底座與所述夾持梁的另一端相連;如此,可以調整夾持部件的位置,使得所述夾持部件將鋼軌的腹腔側面貼合,確保鋼軌在熱處理過程中偏離輥道中心,避免鋼軌跑偏,進而避免熱處理機組被鋼軌撞壞,及鋼軌冷卻不均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夾持限位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夾持部件與所述第二夾持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夾持梁及第二夾持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底座及第二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楔板及第二楔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壓蓋及第二壓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第一夾持部件;2-第二夾持部件;3-鋼軌;4-第一夾持梁;5-第二夾持梁;6-第一底座;7-第二底座;8-第一導輪座;9-第二導輪座;10-第一楔板;11-第二楔板;12-第一銷軸;13-第二銷軸;14-第三銷軸;15-第四銷軸;16-第一壓蓋;17-第二壓蓋。
具體實施方式
在鋼軌的熱處理過程中,為了解決鋼軌跑偏,熱處理機組容易被鋼軌撞壞,且鋼軌冷卻不均勻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夾持限位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夾持部件,所述夾持部件的一端與鋼軌腹腔的側面貼合;夾持梁,所述夾持梁的一端與所述夾持部件的另一端相連;底座,所述底座與所述夾持梁的另一端相連。
下面通過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夾持限位裝置,如圖1所示,所述裝置包括:夾持部件,夾持梁及底座;其中,
所述夾持部件的一端與鋼軌腹腔的側面貼合,所述夾持部件的形狀與鋼軌腹腔的形狀相配合,以使得所述夾持部件可以與鋼軌的腹腔側面緊密貼合;所述夾持梁的一端可以通過螺栓與所述夾持部件的另一端相連;所述底座與所述夾持梁的另一端可以通過螺栓相連。
具體地,參見圖1,所述夾持部件包括:第一夾持部件1及第二夾持部件2,所述第一夾持部件的一端與所述鋼軌3腹腔的一側貼合;所述第二夾持部件的一端與所述鋼軌3腹腔的另一側貼合。這里,所述第一夾持部件1與第二夾持部件2具體可以為夾持輥。由圖2所示,所述第一夾持部件1與所述第二夾持部件2為異型斷面結構。
相應地,所述夾持梁包括:第一夾持梁4及第二夾持梁5;其中,所述第一夾持梁4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夾持部件1的另一端通過螺栓相連;所述第二夾持梁5的一端與所述第二夾持部件2的另一端通過螺栓相連。這里,所述第一夾持梁4及第二夾持梁5的結構如圖3所示。
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6及第二底座7;其中,所述第一底座6與所述第一夾持梁4的另一端相連;所述第二底座7與所述第二夾持梁5的另一端相連。這里,第一底座6及第二底座7的結構如圖4所示。
進一步地,為了在所述裝置工作過程中可以確保所述裝置不移動,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一導輪座8及第二導輪座9;其中,所述第一導輪座8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6的一側;所述第二導輪座9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7的另一側。
相應地,為了進一步卡緊所述夾持限位裝置,所述裝置還包括:第一楔板10及第二楔板11;所述第一楔板10固定于所述第一導輪座8與所述第一底座6之間;所述第二楔板11固定于所述第二導輪座9與所述第二底座7之間。第一楔板10及第二楔板11的結構圖可參見圖5。
這里,為了可以調節(jié)所述第一夾持部件1與所述第二夾持部件2的位置,所述第一底座6的第一位置處還設置有第一銷軸12;所述第一底座6的第二位置處還設置有第二銷軸13。所述第二底座7的第一位置處還設置有第三銷軸14;所述第二底座7的第二位置處還設置有第四銷軸15。
在調節(jié)第一夾持部件1的位置時,可以以所述第一銷軸12為支點,通過調整第二銷軸13來轉動第一底座6,進而帶動第一夾持梁4及第一夾持部件1轉動。在調節(jié)第二夾持部件2的位置時,可以以所述第三銷軸14為支點,通過調整第四銷軸15來轉動第二底座7,進而帶動第二夾持梁5及第二夾持部件2轉動。
相應地,在所述第一夾持部件1及所述第二夾持部件2調節(jié)到位后,通過第一壓蓋16將所述第二銷軸13固定,通過第二壓蓋17將所述第四銷軸15固定;所述第一壓蓋16固定于所述第二銷軸13的一端;所述第二壓蓋17固定于所述第四銷軸15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壓蓋16及第二壓蓋17的結構如圖6所示。
在工作過程中,將所述第一夾持部件1貼近所述鋼軌3腹腔的一側,將所述第二夾持部件2貼近所述鋼軌3腹腔的另一側;如果第一夾持部件1與所述鋼軌3腹腔之間的間距過小,則向下調整所述第二銷軸13,使得整第一夾持梁4順時針轉動,第一夾持部件1偏離所述鋼軌1腹腔的一側;相應地,如果第二夾持部件2與所述鋼軌3腹腔之間的間距過小,可以以同樣的方法進行調整,使得所述夾持限位裝置適合不同型號的鋼軌。調整完畢之后,將所述第一楔板10固定于所述第一導輪座8與所述第一底座6之間;所述第二楔板11固定于所述第二導輪座9與所述第二底座7之間,以固定整個裝置。這樣在工作過程中,所述第一夾持部件1與所述第二夾持部件2即可對鋼軌3進行限位,確保所述鋼軌3沿輥道中心線移動。
并且,在熱處理過程中,如果鋼軌卡在所述夾持裝置中,可以立即將第一楔板10機第二楔板11提起,并將所述第二銷軸13及所述第四銷軸15向下移動,使得所述第一夾持部件1與所述第二夾持部件2快速偏離所述鋼軌3腹腔區(qū)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夾持限位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在對鋼軌進行熱處理時,能夠保證熱態(tài)鋼軌平穩(wěn)在輥道中心線行走,均勻冷卻;防止鋼軌跳動撞壞設備。且遇到異常情況時,裝置可以快速打開,防止熱態(tài)鋼軌卡在熱處理機組中。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