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裝設備,特別涉及一種X射線球管脹鉛裝置。
背景技術:
球管作為CT機X線源極其重要,球管應適應CT機高速旋轉、快速散熱、陰陽極間耐高壓、除窗口外能有效屏蔽射線等要求,目前國內廠家還沒有能力生產球管。而球管作為易耗品,每年需求量極大,故研究球管生產加工方法,對我國醫(yī)療行業(y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球管包鉛,是在球管外殼內部附著適當厚度的鉛皮,使X線僅從窗口射出的工藝,是球管生產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道工序。為防止球管漏射線,要求鉛皮厚度均勻且在規(guī)定的厚度公差范圍內,表面無劃痕或凹坑;為適應CT機架高速旋轉,對球管整體的重量控制嚴格,且要保證鉛襯與鋁殼粘接牢靠。
由于球管外殼口小,若將鉛襯與外殼內壁加工成相同形狀,那么鉛襯只能通過先分割,待放入鋁殼后再焊接成型。這種方式首先工步較多,操作不便;其次難以保證焊縫質量,有漏射線的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X射線球管脹鉛裝置,其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結合緊密、操作方便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X射線球管脹鉛裝置,其技術要點是,包括帶有導向槽的底座、脹頭瓣及軸芯,所述的軸芯主要由帶有摩擦面的拉動塊和導柱組成,拉動塊與導柱螺紋連接,在導柱的外壁還套接有導向作用的導套;所述的脹頭瓣固定在底座上,脹頭瓣安裝在軸芯外側,且脹頭瓣下端固定連接有導向塊,導向塊帶動脹頭瓣沿導向槽移動;帶有鉛桶的鋁殼套接在脹頭瓣外部,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況下,鉛桶內壁與脹頭瓣外壁接觸發(fā)生形變,形成與脹頭瓣形狀相適應的外形。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導柱與液壓千斤頂連接,推動脹頭瓣沿徑向移動。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脹頭瓣通過雙頭螺柱固定在底座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摩擦面粘接在拉動塊的表面。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的脹頭瓣頂端設有螺釘,在脹頭瓣下端還設有用于移動脹頭瓣的吊環(huán)螺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X射線球管脹鉛裝置,將鉛襯做成直徑略小于鋁殼口處內壁尺寸的直桶,通過脹鉛使鉛襯與鋁殼形狀相同并緊密接觸。由于鉛襯較軟,采用機械式脹鉛方式,可保證鉛皮表面無劃痕或凹坑,利用隨形且可移動的脹瓣,使鉛桶內壁與脹頭瓣外壁接觸發(fā)生形變,形成與脹頭瓣形狀相適應的外形,該方法達可以脹到倒角,使鉛襯表面及厚度均符合要求,達到鉛襯與鋁殼緊密接觸的目的。該鉛襯制作工藝簡單,實現鉛桶與鋁殼的緊密貼合,具有設計合理、操作方便、安全性好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X射線球管脹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X射線球管脹鉛裝置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鉛桶、鋁殼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說明如下:1導柱、2導向槽、3拉動塊、4摩擦面、5脹頭瓣、6導向塊、7導套、8底座、9鋁殼、10鉛桶、11吊環(huán)螺母、12螺釘、13雙頭螺柱。
具體實施方式
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1~圖3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采用的X射線球管脹鉛裝置,包括帶有導向槽2的底座8、脹頭瓣5及軸芯,其中,軸芯主要由帶有摩擦面4的拉動塊3和導柱1組成,其中,摩擦面4粘接在拉動塊的表面,拉動塊3與導柱1螺紋連接,在導柱1的外壁還套接有限制拉動塊3直上直下移動的導套7;脹頭瓣5通過雙頭螺柱12固定在底座8上,在脹頭瓣5與底座8的連接處還設有塑料墊片,減少連接處的摩擦力。脹頭瓣5安裝在拉動塊3外側,且脹頭瓣5下端固定連接有導向塊6,導向塊6為工程塑料材質,導向塊6帶動脹頭瓣5沿導向槽2移動;帶有鉛桶10 的鋁殼9套接在脹頭瓣5外部,在受到外力(如液壓千斤頂)作用的情況下,鉛桶10內壁與脹頭瓣5外壁接觸發(fā)生形變,形成與脹頭瓣5形狀相適應的外形。在脹頭瓣5頂端設有螺釘 12,在脹頭瓣5下端還設有用于移動脹頭瓣5的吊環(huán)螺母11。
在導柱1下端連接液壓千斤頂,導柱1帶動拉動塊3移動,進而推動脹頭瓣5沿徑向移動。
實施例2:
本實施例采用的X射線球管脹鉛裝置進行脹鉛的方法,采用上述的X射線球管脹鉛裝置實現,包括以下步驟:
準備工序,將動力源放在工裝底座下,使動力源的推出柱與導柱對齊;把住脹頭瓣上端的螺釘和底端的吊環(huán)螺母,將四個脹頭瓣移動到與芯軸貼合位置;
脹鉛工序,將粘有鉛桶的鋁殼套到脹頭瓣外部,通過動力源使軸芯上升進而推動脹頭瓣沿徑向移動,直至將鉛桶襯脹到所須位置;
松開動力源,使芯軸及脹頭瓣緩慢落回原位,之后轉動鋁殼轉動,使鉛桶內未脹鉛位置與脹頭瓣接觸,重復上述脹鉛工序,直至脹鉛完成。
脹鉛工序中鋁殼轉動的角度為20°或50°或70°。
實施例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區(qū)別在于,脹鉛工序中鋁殼轉動的角度或為110°,或為130°,或為160°。
實施例4: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區(qū)別在于,脹鉛工序中鋁殼轉動的角度或為200°,或為230°,或為250°。
實施例5: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區(qū)別在于,脹鉛工序中鋁殼轉動的角度或為290°,或為320°,或為340°。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