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冷壓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沖頭及冷壓設備。
背景技術:
串珠一般通過冷壓設備沖壓而成。串珠一般由金屬管體和位于金屬管體外側(cè)的粉末層構(gòu)成,粉末層由金剛石粉末構(gòu)成。在制造過程中,金剛石粉末放置在冷壓設備的凹模中,同時金屬管體也放置在凹模中,冷壓設備的沖頭向下運動使金屬管體與金剛石粉末成為一體?,F(xiàn)有的沖壓設備中的沖頭無法夾持金屬管體,很難實現(xiàn)沖壓設備的自動化,生產(chǎn)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沖頭,旨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夾持金屬管體的沖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冷壓設備,旨在于提供一種可實現(xiàn)自動化的冷壓設備。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沖頭,包括沖頭主體和夾持體,沖頭主體與夾持體同軸設置,夾持體設于沖頭主體的下端,夾持體遠離沖頭主體的一端開設有通槽,并在夾持體上形成相對的第一彈性夾持部和第二彈性夾持部。
進一步地,第一彈性夾持部包括與第二彈性夾持部相對的第一夾持面,第二彈性夾持部包括與第一彈性夾持部相對的第二夾持面,第一夾持面上設有沿第一彈性夾持部長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圓弧通槽,第二夾持面上設有沿第二彈性夾持部長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圓弧通槽。
進一步地,第一彈性夾持部還包括第一圓弧面,第一圓弧面在第一彈性夾持部橫向截面上的投影所在的圓與第一圓弧通槽的槽壁在第一彈性夾持部橫向截面上的投影所在的圓同心;第二彈性夾持部還包括第二圓弧面,第二圓弧面在第二彈性夾持部橫向截面上的投影所在的圓與第二圓弧通槽的槽壁在第二彈性夾持部橫向截面上的投影所在的圓同心。
進一步地,第一彈性夾持部與第二彈性夾持部呈夾角設置,第一彈性夾持部遠離沖頭主體的一端與第二彈性夾持部遠離沖頭主體的一端的距離小于第一彈性夾持部靠近沖頭主體的一端與第二彈性夾持部靠近沖頭主體的一端的距離。
進一步地,第一彈性夾持部的厚度與第二彈性夾持部的厚度相等。
進一步地,第一彈性夾持部的厚度為1-3mm。
進一步地,通槽內(nèi)設有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第一滑塊與夾持體滑動連接,第一滑塊能夠相對夾持體向靠近第一彈性夾持部或第二彈性夾持部的方向滑動,第二滑塊與第一滑塊滑動連接,第一滑塊具備第一引導斜面,第二滑塊能夠沿第一引導斜面向靠近夾持體的方向滑動,當?shù)诙瑝K相對第一滑塊向靠近夾持體的方向滑動時,第一滑塊、第二滑塊能夠分別擠壓第一彈性夾持部、第二彈性夾持部。
進一步地,第二滑塊具備第二引導斜面,第二引導斜面與第一引導斜面貼合;第一引導斜面上開設有T形槽,T形槽貫通第一滑塊靠近于沖頭主體的一端,第二引導斜面上設有與T形槽配合的凸出部。
進一步地,第一滑塊與第一引導斜面相對的一端的端面為第一斜面,第二滑塊與第二引導斜面相對的一端的端面為第二斜面。
當?shù)谝换瑝K相對夾持體滑動時,第一斜面與第一滑塊遠離沖頭主體的一端的端面交匯處能夠與第一彈性夾持部抵觸;當?shù)诙瑝K相對第一滑塊滑動時,第二斜面與第二滑塊遠離沖頭主體的一端的端面交匯處能夠與第二彈性夾持部抵觸。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冷壓設備,包括沖壓裝置、沖壓凹模和上述沖頭,沖壓凹模和沖頭均固定于沖壓裝置上,沖頭位于沖壓凹模的正上方。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沖頭,夾持體上開設有通槽,并形成第一彈性夾持部和第二彈性夾持部。金屬管體放于通槽內(nèi)后,第一彈性夾持部和第二彈性夾持部將對金屬管體產(chǎn)生夾緊力,金屬管體可隨同沖頭向下一起運動,金屬管體在運動過程中不會從沖頭上掉下。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冷壓設備,包括上述沖頭,在沖壓過程中,沖頭夾持金屬管體,無需人工將金屬管體放置在沖壓凹模中,可實現(xiàn)自動化控制。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沖頭的第一視角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沖頭的第二視角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沖頭的第一視角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沖頭的第二視角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提供的沖頭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提供的沖頭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7為圖6所示的第一滑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8為圖6所示的第二滑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提供的冷壓設備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標:100-沖頭;10-沖頭主體;20-夾持體;21-通槽;211-燕尾槽;22-第一彈性夾持部;221-第一夾持面;2211-第一圓弧通槽;222-第一圓弧面;23-第二彈性夾持部;231-第二夾持面;2311-第二圓弧通槽;232-第二圓弧面;30-第一滑塊;31-第一引導斜面;311-T形槽;32-第一斜面;33-滑動部;40-第二滑塊;41-第二引導斜面;411-凸出部;42-第二斜面;200-冷壓設備;210-沖壓裝置;220-沖壓凹模;230-金屬管體;240-金剛石粉末。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jié)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chǎn)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慣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chǎn)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gòu)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qū)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連接,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連接。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沖頭100,其包括沖頭主體10和夾持體20,夾持體20和沖頭主體10均為圓柱體,夾持體20的直徑小于沖頭主體10的直徑,夾持體20固定在沖頭主體10的下端,夾持體20與沖頭主體10同軸設置。
其中,夾持體20遠離沖頭主體10的一端的端面上開設有通槽21。夾持體20上開設通槽21后,在通槽21的兩側(cè)形成相對的第一彈性夾持部22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第一彈性夾持部22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均為具有彈性,當?shù)谝粡椥詩A持部22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相互靠近或遠離時,第一彈性夾持部22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將產(chǎn)生彈力。
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夾持部22平行于第二彈性夾持部23,第一彈性夾持部22與第二彈性夾持部23均豎向布置,豎向即為第一彈形夾持部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的長度方向。
如圖2所示第一彈性夾持部22與第二彈性夾持部23相對的面為第一夾持面221,第二彈性夾持部23與第一彈性夾持部22相對的面為第二夾持面231,本實施例中,第一夾持面221和第二夾持面231均為平面。
當管徑略大于第一彈性夾持部22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的金屬管體放置于通槽21內(nèi)后,第一彈性夾持部22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將略微向外張開,發(fā)生形變后的第一彈性夾持部22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將對金屬管體產(chǎn)生夾緊力,最終將金屬管體固定。當金屬管體從通槽21中拔出后,第一彈性夾持部22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將恢復原位。
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夾持部22的厚度與第二彈性夾持部23的厚度相等,即通槽21開設在夾持體20橫向的中間位置。夾持體20夾持金屬管體后,金屬管體將位于夾持體20橫向的中間位置,實現(xiàn)對中。
當然,第一彈性夾持部22的厚度決定第一彈性夾持部22的彈力大小。第一彈性夾持部22的厚度過大,第一彈性夾持部22難以變形;第一彈性夾持部22的厚度過小,第一彈性夾持部22容易被折斷。因此,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第一彈性夾持部22的厚度為1-3mm。同樣,第二彈性夾持部23的厚度也為1-3mm。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鉆頭,夾持體20可將金屬管體夾緊,在沖壓過程中,金屬管體可隨同沖頭100向下一起運動,金屬管體在運動過程中不會從沖頭100上掉下,可有效提高生產(chǎn)效率。
實施例2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區(qū)別在于,第一夾持面221上設有第一圓弧通槽2211,第一圓弧通槽2211沿第一彈性夾持部22的長度方向布置,第一圓弧通槽2211通向第一彈性夾持部22的一端和通槽21的最深處。第二夾持面231上設有第二圓弧通槽2311,第二圓弧通槽2311沿第二彈性夾持部23的長度方向布置,第二圓弧通槽2311通向第二彈性夾持部23的一端和通槽21的最深處。金屬管體設于通槽21內(nèi)后,可與第一圓弧通槽2211和第二圓弧通槽2311形成配合,第一圓弧通槽2211和第二圓弧通槽2311可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在金屬管體從通槽21的貫通方向移動,第一彈性夾持部22與第二彈性夾持部23夾緊金屬管體后具有更好的穩(wěn)定性。此外,第一圓弧通槽2211和第二圓弧通槽2311的設置還可增強第一彈性夾持部22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的彈力。
如圖4所示,第一彈性夾持部22的外輪廓由第一圓弧面222、第一夾持平面和第一圓弧通槽2211的槽壁構(gòu)成。第一圓弧面222在第一彈性夾持部22橫向截面上的投影所在的圓與第一圓弧通槽2211的槽壁在第一彈性夾持部22橫向截面上的投影同心。這種結(jié)構(gòu)可保證第一彈性夾持部22圓周上的任意徑向厚度都相等,保證第一彈性夾持部22能夠均勻變形,不易被折斷。此外,還可方便第一圓弧通槽2211的加工。
第二彈性夾持部23的外輪廓由第二圓弧面232、第二夾持平面和第二圓弧通槽2311的槽壁構(gòu)成。第二圓弧面232在第二彈性夾持部23橫向截面上的投影所在的圓與第二圓弧通槽2311的槽壁在第二彈性夾持部23橫向截面上的投影同心。這種結(jié)構(gòu)可保證第二彈性夾持部23圓周上的任意徑向厚度都相等,保證第二彈性夾持部23能夠均與變形,不易被折斷。此外,還可方便第二圓弧通槽2311的加工。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鉆頭,第一彈性夾持部22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對金屬管體具有更好的夾持能力,且夾持后的穩(wěn)定性更好。
本實施例的其余結(jié)構(gòu)與實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實施例3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區(qū)別在于,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夾持部22與第二彈性夾持部23成夾角設置,第一彈性夾持部22遠離沖頭主體10的一端與第二彈性夾持部23遠離沖頭主體10的一端的距離小于第一彈性夾持部22靠近沖頭主體10的一端與第二彈性夾持部23靠近沖頭主體10的一端的距離。也就是說,夾持體20為椎體,通槽21為梯形槽。
金屬管體放入通槽21內(nèi)后,第一彈性夾持部22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會相互遠離,但第一彈性夾持部22遠離沖頭主體10的一端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遠離沖頭主體10的一端不會相互張開,而是緊緊的與金屬管體貼合。也就是說,金屬管體放入通槽21內(nèi)后,第一彈性夾持部22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從傾斜布置將變?yōu)樨Q向布置。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鉆頭,第一彈性夾持部22與第二彈性夾持部23呈夾角設置,一方面,第一彈性夾持部22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能夠產(chǎn)生更大的夾緊力;另一方面,可增大第一彈性夾持部22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與金屬管體的接觸面積。
本實施例的其余結(jié)構(gòu)與實施例2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實施例4
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本實施例中,通槽21內(nèi)設有第一滑塊30和第二滑塊40,第一滑塊30與夾持體20滑動連接,第二滑塊40與第一滑塊30滑動連接。
本實施例中,通槽21的底部開設有橫向布置的燕尾槽211。
其中,如圖7所示,第一滑塊30為平行四邊形,第一滑塊30長度方向具備兩端,其中,一端的端面為第一引導斜面31,另一端的端面為第一斜面32,第一引導斜面31平行于第一斜面32。第一滑塊30寬度方向上也具備兩端,兩端的端面相互平行,其中,一端的端面上設有滑動部33,滑動部33的內(nèi)外輪廓與燕尾槽211的內(nèi)輪廓相匹配。第一引導斜面31開設有T形槽311,T形槽311貫通第一滑塊30設有滑動部33的一端。
如圖8所示,第二滑塊40為等腰梯形,第二滑塊40長度方向上具備兩端,其中,一端的端面為第二引導斜面41,另一端的端面為第二斜面42,第二引導斜面41的斜度與第一引導斜面31的斜度相等,第二引導斜面41與第二斜面42呈夾角設置。第二引導斜面41上設有凸出部411,凸出部411的外輪廓與T形槽311的內(nèi)輪廓相匹配。第二滑塊40寬度方向上也具備兩端,兩端的端面相互平行。
如圖6所示,第一滑塊30上的滑動部33卡于燕尾槽211內(nèi),實現(xiàn)第一滑塊30與夾持體20的滑動連接。第一滑塊30靠近于第一彈性夾持部22,第一斜面32面向第一夾持面221。第二滑塊40靠近于第二彈性夾持部23,第二斜面42面向第二夾持面231。第二滑塊40的第二引導斜面41與第一滑塊30的第一引導斜面31貼合,凸出部411卡于T形槽311內(nèi),從而實現(xiàn)第二滑塊40與第一滑塊30的滑動連接。
夾持體20夾緊金屬管體時,金屬管體并未與第二滑塊40接觸。沖頭100帶動金屬管向下運動到?jīng)_壓位置時,金屬管體將在通槽21內(nèi)移動。當金屬管體與第二滑塊40接觸時,金屬管體將驅(qū)動第二滑塊40沿第一引導斜面31向靠近沖頭主體10的方向運動,在此過程中,第一滑塊30將相對夾持體20滑動。當?shù)诙瑝K40運動到通槽21的最深處時停止運動,在此過程中,第一滑塊30將擠壓第一彈性夾持部22,第二滑塊40將擠壓第二彈性夾持部23,使第一彈性夾持部22和第二彈性夾持部23與金屬管體分離,實現(xiàn)沖壓完成后金屬管體與沖頭100的分離。
本實施例中,第二滑塊40上設有與第一引導斜面31相配合的第二引導斜面41,可使第二滑塊40相對第一滑塊30運動過程中更加穩(wěn)定。第一引導斜面31上的T形槽311和第二引導斜面41上的凸出部411配合,可使第一引導斜面31與第二引導斜面41始終貼合。此外,由于第一引導斜面31上的T形槽311只貫通了第一滑塊30寬度方向上的一側(cè),第二滑塊40始終不會滑離第一滑塊30。
本實施例中,第一滑塊30上設有與第一引導斜面31相對的第一斜面32,當?shù)谝换瑝K30相對夾持體20滑動時,第一斜面32與第一滑塊30遠離沖頭主體10的一端的端面交匯處能夠?qū)⑴c第一彈性夾持部22接觸,即第一滑塊30與第一彈性夾持部22接觸的位置與第一彈性夾持部22的根部相距一定距離,第一彈性夾持部22更容易張開。
本實施例中,第二滑塊40上設有與第二引導斜面41相對的第二斜面42,當?shù)诙瑝K40相對夾持體20滑動時,第二斜面42與第二滑塊40遠離沖頭主體10的一端的端面交匯處能夠?qū)⑴c第二彈性夾持部23接觸,即第二滑塊40與第二彈性夾持部23接觸的位置與第二彈性夾持部23的根部相距一定距離,第二彈性夾持部23更容易張開。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鉆頭,通槽21內(nèi)設有第一滑塊30和第二滑塊40,可實現(xiàn)沖壓完成后金屬管體與沖頭100的自動分離。
本實施例的其余結(jié)構(gòu)與實施例2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需要說明的是,在實施例2和實施例3中也可設置第一滑塊30和第二滑塊40來達到?jīng)_壓完成后金屬管體與沖頭100能夠自動分離的效果。
實施例5
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冷壓設備200,包括沖壓裝置210、沖壓凹模220和上述任意實施例中的沖頭100,沖壓凹模220和沖頭100均固定在沖壓裝置210上,沖頭100位于沖壓凹模220的正上方。
本實施例中的沖壓裝置210和沖壓凹模220均為現(xiàn)有技術,在此不在贅述。
沖壓時,將金剛石粉末240放入沖壓凹模220中,金屬管體230夾持在沖頭100上,沖壓裝置210帶動沖頭100向下運動使金屬管體230在沖壓凹模220內(nèi)完成沖壓動作。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冷壓設備200,沖頭100可對金屬管體230進行夾持,無需人工將金屬管體230放置在沖壓凹模220中,可實現(xiàn)自動化控制。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