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顯示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子像素之充電時間相對充足的顯示裝置 及其驅動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顯示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目前,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l Display, IXD)因 為具有體積小以及重量輕的優(yōu)點,已漸漸取代傳統(tǒng)的陰極射線顯示器(Cathode Ray Tube, CRT),進而普遍地被社會大眾所使用,尤其已廣泛應用于監(jiān)視器、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及 投影機等電子產品。而由于電子產品皆有朝向輕、薄、短、小的發(fā)展趨勢,因此業(yè)界又開發(fā) 出一種應用于液晶顯示面板的半數據驅動(HSM)技術,以進一步縮小液晶顯示器的體 積。所謂半數據驅動技術乃是一種利用一條信號線將顯示數據依序寫入鄰近兩個子像素 (sub-pixel)的設計。圖1即繪示依照半數據驅動技術來設計的子像素耦接關系。如圖1所示,晶體管 12的柵極電性耦接掃描線( ,且晶體管12的其中一源/漏極電性耦接信號線S0,而另一源 /漏極電性耦接子像素10。晶體管22的柵極耦接掃描線Ga,且晶體管22的其中一源/漏 極電性耦接晶體管12的另一源/漏極,而晶體管22的另一源/漏極電性耦接子像素20。圖2繪示現有技術中依照半數據驅動技術來設計的脈沖時序。在圖2中,Sfe表示 為提供至掃描線( 的信號,S(ib表示為提供至掃描線( 的信號,而P1、P2、P3及P4皆表示 為脈沖。請同時參照圖1及圖2,在脈沖P3的脈沖致能期間,由于此段時間亦屬于脈沖P2 的脈沖致能期間,因此晶體管12及22皆被開啟(亦即子像素10及20皆被開啟),故可透 過信號線SO對子像素10及20進行充電,以進一步將子像素20所需的顯示數據加載子像 素20。而在脈沖P3的下降沿至脈沖P2的下降沿的這段期間,由于只有晶體管22被開啟, 而晶體管12為關閉(亦即子像素10為關閉),故無法透過信號線SO對子像素10及20進 行充電。至于在脈沖P4的脈沖致能期間,由于只有晶體管12被開啟,而晶體管22為關閉, 故可透過信號線SO對子像素10進行充電,以將子像素10所需的顯示數據加載子像素10。藉由上述操作說明可知,在一個畫面更新期間內,子像素10可以進行兩次充電, 而子像素20卻只有一次充電機會。由于子像素20的充電時間較短,因此容易出現充電不 足的情況。而實驗也證明,在高頻下操作,子像素20會出現亮度嚴重衰退的情況。因此,盡 管采用半數據驅動技術能減少液晶顯示面板一半的信號線走線空間,并提高液晶顯示面板 的開口率,然而液晶顯示面板卻會有一半的子像素會出現充電不足的情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不會有子像素充電不足的問題。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其可使顯示裝置不會出現子像素 充電不足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5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有顯示面板及柵極驅動器。此顯示面板包括有 第一掃描線、第二掃描線、信號線、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一晶體管及第二晶體管。第 一晶體管具有第一柵極、第一源/漏極及第二源/漏極,且第一柵極電性耦接第二掃描線, 第一源/漏極電性耦接信號線,而第二源/漏極電性耦接第一子像素。第二晶體管具有第 二柵極、第三源/漏極及第四源/漏極,且第二柵極電性耦接第一掃描線,第三源/漏極電 性耦接第二源/漏極,而第四源/漏極電性耦接第二子像素。至于柵極驅動器,其電性耦接 第一掃描線及第二掃描線,用以依序提供第一脈沖、第二脈沖及第三脈沖至第一掃描線,以 便透過第一脈沖、第二脈沖及第三脈沖進一步開啟第二子像素。柵極驅動器還用以依序提 供第四脈沖、第五脈沖及第六脈沖至第二掃描線,以便透過第四脈沖、第五脈沖及第六脈沖 進一步開啟第一子像素。其中,第五脈沖及第三脈沖的脈沖致能期間至少有部分重迭,而第 四脈沖及第二脈沖的脈沖致能期間至少有部分重迭。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所述顯示裝置包括有顯示面板,而此顯 示面板又包括有第一掃描線、第二掃描線、信號線、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一晶體管及 第二晶體管。第一晶體管具有第一柵極、第一源/漏極及第二源/漏極,且第一柵極電性耦 接第二掃描線,第一源/漏極電性耦接信號線,而第二源/漏極電性耦接第一子像素。第 二晶體管具有第二柵極、第三源/漏極及第四源/漏極,且第二柵極電性耦接第一掃描線, 第三源/漏極電性耦接第二源/漏極,而第四源/漏極電性耦接第二子像素。所述驅動方 法包括如下步驟依序提供第一脈沖、第二脈沖及第三脈沖至第一掃描線,以便透過第一脈 沖、第二脈沖及第三脈沖進一步開啟第二子像素;以及依序提供第四脈沖、第五脈沖及第六 脈沖至第二掃描線,以便透過第四脈沖、第五脈沖及第六脈沖進一步開啟第一子像素,其中 第五脈沖及第三脈沖的脈沖致能期間至少有部分重迭,而第四脈沖及第二脈沖的脈沖致能 期間至少有部分重迭。本發(fā)明主要是在現有技術中的脈沖時序中,在原有的脈沖之前再增加一個脈沖 (例如第一脈沖及第四脈沖),并使得所增加的脈沖的脈沖致能時間與提供至前一條掃描 線的第二個脈沖的脈沖致能時間部分重迭。如此一來,便可以增加第二子像素的充電次數, 進而改善第二子像素充電不足的問題。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 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 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繪示依照半數據驅動技術來設計的子像素耦接關系。圖2繪示習知之依照半數據驅動技術來設計的脈沖時序。圖3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說明圖。圖4繪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脈沖時序。圖5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10、20:子像素 12、22:晶體管100:顯示裝置110:時序控制器112:源極驅動器 114:柵極驅動器
116:顯示面板SO 信號線Pl P6 脈沖Ga, Gb 掃描線 SGa, SGb 信號 S502、S504 步驟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為達成預定發(fā)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 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fā)明提出的背光模組及使用該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系統(tǒng),其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第一實施例請參閱圖3,其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說明圖。如圖所示,本發(fā)明 所述的顯示裝置100包括有時序控制器110、源極驅動器112、柵極驅動器114及顯示面板 116。時序控制器110電性耦接源極驅動器112及柵極驅動器114,而源極驅動器112及柵 極驅動器114皆電性耦接顯示面板116。時序控制器110用以控制源極驅動器112及柵極 驅動器114的操作,以便透過源極驅動器112及柵極驅動器114來控制顯示面板116顯示 所需畫面。上述的顯示面板116又包括有掃描線Ga、掃描線( 、信號線SO、子像素10、子像 素20、晶體管12及晶體管22。晶體管12的柵極透過掃描線( 電性耦接柵極驅動器114, 晶體管12的其中一源/漏極透過信號線SO電性耦接源極驅動器112,而晶體管12的另一 源/漏極電性耦接子像素10。晶體管22的柵極透過掃描線( 電性耦接柵極驅動器114, 晶體管22的其中一源/漏極電性耦接晶體管12的另一源/漏極,而晶體管22的另一源/ 漏極電性耦接子像素20。圖4繪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之脈沖時序。在圖4中,Sfei表示為柵極驅動器114 提供至掃描線( 的信號,SGb表示為柵極驅動器114提供至掃描線( 的信號,而PI、P2、 P3、P4、P5&P6皆表示為脈沖。其中,脈沖P4的上升沿與下降沿在脈沖P2的上升沿與下 降沿之間,脈沖P5的上升沿與脈沖P3的上升沿在同一時間點,且脈沖P5的下降沿在脈沖 P3的上升沿與下降沿之間。至于脈沖P6,其上升沿與脈沖P3的下降沿在同一時間點。請同時參照圖3及圖4,在脈沖P4的脈沖致能期間,由于此段時間亦屬于脈沖P2 的脈沖致能期間,因此晶體管12及22皆被開啟(亦即子像素10及20皆被開啟),故源極 驅動器112可透過信號線SO對子像素10及20進行充電,以進一步將子像素20所需的顯 示數據加載子像素20。在脈沖P4的下降沿至脈沖P2的下降沿的這段期間,由于只有晶體 管22被開啟,而晶體管12為關閉(亦即子像素10為關閉),故源極驅動器112無法透過信 號線SO對子像素10及20進行充電。在脈沖P2的下降沿至脈沖P5的上升沿的這段期間, 晶體管12及22皆為關閉,故源極驅動器112亦無法透過信號線SO對子像素10及20進行 充電。在脈沖P5的脈沖致能期間,由于此段時間亦屬于脈沖P3的脈沖致能期間,因此晶體 管12及22皆被開啟,故源極驅動器112可透過信號線SO對子像素10及20進行充電,以 再一次將子像素20所需的顯示數據加載子像素20。而在脈沖P5的下降沿至脈沖P3的下 降沿的這段期間,由于只有晶體管22被開啟,而晶體管12為關閉,故源極驅動器112無法 透過信號線SO對子像素10及20進行充電。至于在脈沖P6的脈沖致能期間,由于只有晶 體管12被開啟,而晶體管22為關閉,故可透過信號線SO對子像素10進行充電,以將子像 素10所需的顯示數據加載子像素10。
藉由上述的操作說明可知,在一個畫面更新期間內,子像素10的充電次數由原本 的二次增加為三次,而子像素20的充電次數也由原本的一次增加為兩次。換句話說,只要 在圖2所示的習知脈沖時序中,于原有的脈沖之前再增加一個脈沖(例如圖4中的脈沖Pl 及P4),并使得所增加之脈沖(例如圖4中的脈沖P4)的脈沖致能時間與提供至前一條掃描 線(例如圖3中的掃描線Ga)之第二個脈沖(例如圖4中的脈沖P2)的脈沖致能時間部分 重迭,如此一來便可增加子像素20的充電次數,解決子像素20因充電時間短而造成的充電 不足問題。此外,采用這種操作方式亦可改善顯示面板116在高頻下進行操作時,會使得子 像素20出現亮度嚴重衰退的情況。第二實施例藉由圖4及其對應說明可知,只要脈沖P4及P2的脈沖致能期間至少有部分重迭, 而脈沖P5及脈沖P3的脈沖致能期間至少有部分重迭,就能使子像素20獲得二次充電機 會。因此,在此第二實施例中,是使脈沖P4的上升沿與脈沖P2的上升沿在同一時間點,而 脈沖P4的下降沿與脈沖P2的下降沿在同一時間點。第三實施例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論述,在此實施例中,是使圖4之脈沖P4的上升沿在脈沖Pl的 下降沿與脈沖P2的上升沿之間,而脈沖P4的下降沿在脈沖P2的下降沿與脈沖P3的上升 沿之間。第四實施例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論述,在此實施例中,是使圖4之脈沖P4的上升沿在脈沖Pl的 下降沿與脈沖P2的上升沿之間,而脈沖P4的下降沿與脈沖P2的下降沿在同一時間點。第五實施例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論述,在此實施例中,是使圖4之脈沖P4的上升沿在脈沖Pl的 下降沿與脈沖P2的上升沿之間,而脈沖P4的下降沿在脈沖P2的上升沿與下降沿之間。第六實施例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論述,在此實施例中,是使圖4之脈沖P4的上升沿與脈沖P2的 上升沿在同一時間點,而脈沖P4的下降沿在脈沖P2的下降沿與脈沖P3的上升沿之間。第七實施例
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論述,在此實施例中,是使圖4之脈沖P4的上升沿在脈沖P2的 上升沿與下降沿之間,而脈沖P4的下降沿在脈沖P2的下降沿與脈沖P3的上升沿之間。第八實施例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論述,在此實施例中,是使圖4之脈沖P5的上升沿在脈沖P2的 下降沿與脈沖P3的上升沿之間,而脈沖P5的下降沿在脈沖P3的上升沿與下降沿之間。第九實施例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論述,在此實施例中,是使圖4之脈沖P5的上升沿與下降沿在 脈沖P3的上升沿與下降沿之間。盡管在第二實施例至第九實施例中的每一實施例,是僅針對脈沖P4或脈沖P5的 波形及時序來做變化,然而此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知道,脈沖時序的設計者亦可從第 二實施例至第九實施例中挑選任意二個實施例來進行搭配,以衍生出其它的實施方式。當 然,第一實施例至第九實施例僅是用以舉例說明,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之實施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fā)明所述的顯示裝置可應用在移動電話、數碼相機、個人數字助 理、筆記本電腦、電視、車載屏幕及便攜式多媒體播放器...等電子裝置中。依照上述各實施例的教示,可以歸納出一些基本的操作步驟,如圖5所示。圖5為 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所述顯示裝置包括有顯示面板,而此顯示面 板又包括有第一掃描線、第二掃描線、信號線、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一晶體管及第二 晶體管。第一晶體管具有第一柵極、第一源/漏極及第二源/漏極,且第一柵極電性耦接第 二掃描線,第一源/漏極電性耦接信號線,而第二源/漏極電性耦接第一子像素。第二晶 體管具有第二柵極、第三源/漏極及第四源/漏極,且第二柵極電性耦接第一掃描線,第三 源/漏極電性耦接第二源/漏極,而第四源/漏極電性耦接第二子像素。所述驅動方法的 實施步驟包括有依序提供第一脈沖、第二脈沖及第三脈沖至第一掃描線,以便透過第一脈 沖、第二脈沖及第三脈沖進一步開啟第二子像素(如步驟S502所示);以及依序提供第四 脈沖、第五脈沖及第六脈沖至第二掃描線,以便透過第四脈沖、第五脈沖及第六脈沖進一步 開啟第一子像素,其中第五脈沖及第三脈沖的脈沖致能期間至少有部分重迭,而第四脈沖 及第二脈沖的脈沖致能期間至少有部分重迭(如步驟S504所示)。綜上所述,本發(fā)明主要是在習知的脈沖時序中,于原有的脈沖之前再增加一個脈 沖,并使得所增加之脈沖的脈沖致能時間與提供至前一條掃描線之第二個脈沖的脈沖致能 時間部分重迭。如此一來,便可以增加第二子像素的充電次數,進而改善第二子像素充電不 足的問題。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 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 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 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 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掃描線;一第二掃描線;一信號線;一第一子像素;一第二子像素;一第一晶體管,具有一第一柵極、一第一源/漏極及一第二源/漏極,且該第一柵極電 性耦接該第二掃描線,該第一源/漏極電性耦接該信號線,而該第二源/漏極電性耦接該第 一子像素;一第二晶體管,具有一第二柵極、一第三源/漏極及一第四源/漏極,且該第二柵極電 性耦接該第一掃描線,該第三源/漏極電性耦接該第二源/漏極,而該第四源/漏極電性耦 接該第二子像素;以及一柵極驅動器,電性耦接該第一掃描線及該第二掃描線,用以依序提供一第一脈沖、一 第二脈沖及一第三脈沖至該第一掃描線,以便透過該第一脈沖、該第二脈沖及該第三脈沖 進一步開啟該第二子像素,該柵極驅動器還用以依序提供一第四脈沖、一第五脈沖及一第 六脈沖至該第二掃描線,以便透過該第四脈沖、該第五脈沖及該第六脈沖進一步開啟該第 一子像素,其中該第五脈沖及該第三脈沖的脈沖致能期間至少有部分重迭,而該第四脈沖 及該第二脈沖的脈沖致能期間至少有部分重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四脈沖的上升沿與下降沿在該 第二脈沖的上升沿與下降沿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四脈沖的上升沿與該第二脈沖 的上升沿在同一時間點,而該第四脈沖的下降沿與該第二脈沖的下降沿在同一時間點。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四脈沖的上升沿在該第一脈沖 的下降沿與該第二脈沖的上升沿之間,而該第四脈沖的下降沿在該第二脈沖的下降沿與該 第三脈沖的上升沿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四脈沖的上升沿在該第一脈沖 的下降沿與該第二脈沖的上升沿之間,而該第四脈沖的下降沿與該第二脈沖的下降沿在同 一時間點。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四脈沖的上升沿在該第一脈沖 的下降沿與該第二脈沖的上升沿之間,而該第四脈沖的下降沿在該第二脈沖的上升沿與下 降沿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四脈沖的上升沿與該第二脈沖 的上升沿在同一時間點,而該第四脈沖的下降沿在該第二脈沖的下降沿與該第三脈沖的上 升沿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四脈沖的上升沿在該第二脈沖 的上升沿與下降沿之間,而該第四脈沖的下降沿在該第二脈沖的下降沿與該第三脈沖的上 升沿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五脈沖的上升沿與該第三脈沖的上升沿在同一時間點,而該第五脈沖的下降沿在該第三脈沖的上升沿與下降沿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五脈沖的上升沿在該第二脈沖 的下降沿與該第三脈沖的上升沿之間,而該第五脈沖的下降沿在該第三脈沖的上升沿與下 降沿之間。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五脈沖的上升沿與下降沿在該 第三脈沖的上升沿與下降沿之間。
12.—種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所述顯示裝置包括有一顯示面板,該顯示面板又包括有 一第一掃描線、一第二掃描線、一信號線、一第一子像素、一第二子像素、一第一晶體管及一 第二晶體管,該第一晶體管具有一第一柵極、一第一源/漏極及一第二源/漏極,且該第一 柵極電性耦接該第二掃描線,該第一源/漏極電性耦接該信號線,該第二源/漏極電性耦接 該第一子像素,而該第二晶體管具有一第二柵極、一第三源/漏極及一第四源/漏極,且該 第二柵極電性耦接該第一掃描線,該第三源/漏極電性耦接該第二源/漏極,該第四源/漏 極電性耦接該第二子像素,該驅動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實施步驟包括依序提供一第一脈沖、一第二脈沖及一第三脈沖至該第一掃描線,以便透過該第一脈 沖、該第二脈沖及該第三脈沖進一步開啟該第二子像素;以及依序提供一第四脈沖、一第五脈沖及一第六脈沖至該第二掃描線,以便透過該第四脈 沖、該第五脈沖及該第六脈沖進一步開啟該第一子像素,其中該第五脈沖及該第三脈沖的脈沖致能期間至少有部分重迭,而該第四脈沖及該第 二脈沖的脈沖致能期間至少有部分重迭。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四脈沖的上升沿與下降沿在 該第二脈沖的上升沿與下降沿之間。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四脈沖的上升沿與該第二脈 沖的上升沿在同一時間點,而該第四脈沖的下降沿與該第二脈沖的下降沿在同一時間點。
1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四脈沖的上升沿在該第一脈 沖的下降沿與該第二脈沖的上升沿之間,而該第四脈沖的下降沿在該第二脈沖的下降沿與 該第三脈沖的上升沿之間。
16.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四脈沖的上升沿在該第一脈 沖的下降沿與該第二脈沖的上升沿之間,而該第四脈沖的下降沿與該第二脈沖的下降沿在 同一時間點。
17.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四脈沖的上升沿在該第一脈 沖的下降沿與該第二脈沖的上升沿之間,而該第四脈沖的下降沿在該第二脈沖的上升沿與 下降沿之間。
18.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四脈沖的上升沿與該第二脈 沖的上升沿在同一時間點,而該第四脈沖的下降沿在該第二脈沖的下降沿與該第三脈沖的 上升沿之間。
19.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四脈沖的上升沿在該第二脈 沖的上升沿與下降沿之間,而該第四脈沖的下降沿在該第二脈沖的下降沿與該第三脈沖的 上升沿之間。
20.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五脈沖的上升沿與該第三脈沖的上升沿在同一時間點,而該第五脈沖的下降沿在該第三脈沖的上升沿與下降沿之間。
21.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五脈沖的上升沿在該第二脈 沖的下降沿與該第三脈沖的上升沿之間,而該第五脈沖的下降沿在該第三脈沖的上升沿與 下降沿之間。
22.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驅動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五脈沖的上升沿與下降沿在 該第三脈沖的上升沿與下降沿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所述顯示裝置包括第一掃描線、第二掃描線、信號線、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第一晶體管、第二晶體管及柵極驅動器。第一晶體管的柵極耦接第二掃描線,其中一源/漏極耦接信號線,另一源/漏極耦接第一子像素。第二晶體管的柵極耦接第一掃描線,其中一源/漏極耦接第一晶體管的另一源/漏極,而第二晶體管的另一源/漏極耦接第二子像素。柵極驅動器耦接第一掃描線及第二掃描線,用以依序提供第一脈沖、第二脈沖及第三脈沖至第一掃描線,還用以依序提供第四脈沖、第五脈沖及第六脈沖至第二掃描線,其中第五脈沖及第三脈沖的脈沖致能期間至少部分重迭,而第四脈沖及第二脈沖的脈沖致能期間至少部分重迭。
文檔編號G09G3/36GK102054444SQ20091020675
公開日2011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9日
發(fā)明者王參群, 王士豪, 羅婉瑜, 陳昱丞, 陳茂松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