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墨水瓶及鋼筆貯水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盛裝液體的瓶,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墨水瓶。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鋼筆貯水裝置。
現(xiàn)有的墨水瓶,都是以鋼筆插入墨水瓶里和墨水中抽取墨水,筆桿會粘附瓶內(nèi)或瓶口的墨水而弄臟使用者的手。目前市場上出現(xiàn)幾種帶貯墨水芯管的鋼筆,通過更換貯有墨水的芯管的方式為鋼筆提供墨水,但使用這樣的鋼筆時帶來必需備帶專用的貯有墨水的芯管的麻煩,如標記為中國專利號99233577.9的產(chǎn)品墨水彈,只能是墨水彈和筆配套使用。更何況這類芯管與筆頭連接處有時會有墨水滲出,以致更換芯管時弄臟手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直接向鋼筆灌注墨水的墨水瓶,而不會弄臟筆桿和使用者的手,并且,該墨水瓶還能向多數(shù)現(xiàn)有鋼筆灌注墨水。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要提供一種鋼筆貯水裝置,可以直接接受該墨水瓶灌注墨水,而不會弄臟筆桿,并且,也可以向現(xiàn)有墨水瓶吸取墨水,而避免必須備帶該墨水瓶的麻煩。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墨水瓶由瓶咀、瓶肩、瓶壁、瓶底組成;瓶咀成管狀;瓶肩內(nèi)側有一錐刺;由瓶肩、瓶壁、瓶底組成的瓶腔內(nèi),有一個盛裝墨水的薄膜袋;瓶底可以向瓶肩推動薄膜袋。
此瓶底可以是一個活塞。
此瓶底還可以與瓶壁整體連接,瓶壁成波紋褶皺,瓶壁的波紋褶皺能被壓縮而使瓶底可以向瓶肩推動薄膜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瓶壁內(nèi)側有數(shù)個突起,其位置剛好抵擋位于瓶底端的薄膜袋不向瓶肩滑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瓶肩為一個塞子,塞子后端邊沿向前向內(nèi)翻卷成一個環(huán)狀凹槽;瓶壁前端邊沿向外向后翻卷瓶肩塞入前端瓶腔內(nèi),瓶壁前端邊沿正好卡入塞子底端的環(huán)狀凹槽內(nèi)。
本實用新型的鋼筆貯水裝置由用貯水材料制作的貯水芯和包裹貯水芯的管狀芯殼組成,一端向筆尖供輸墨水,另一端吸進墨水瓶所提供的墨水;貯水芯進水端有一個內(nèi)腔;芯殼有一個從進水端頭中央伸入至內(nèi)腔的內(nèi)腔管,內(nèi)腔管的大小、長度與墨水瓶咀大小、長度相應,使灌注墨水時,瓶咀能插到貯水芯內(nèi)腔底。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墨水瓶結構,墨水使用前用薄膜袋盛裝,密封可靠。使用時推動瓶底,薄膜袋被推向瓶肩而由錐刺直接扎破,從而將墨水從瓶咀擠出,使用簡單,方便。既可將瓶咀插入鋼筆貯水裝置內(nèi)腔管內(nèi)向鋼筆注灌墨水,避免了墨水沾附在筆桿上,也可以由瓶咀向無本實用新型鋼筆貯水裝置的鋼筆筆尖滴灌墨水,而避免筆桿沾附墨水。并且,由于瓶咀外徑與本實用新型鋼筆貯水裝置內(nèi)腔管內(nèi)徑的配合間隙可大可小,這種不必嚴格的配合,更便于該墨水瓶和該鋼筆貯水裝置的配套生產(chǎn)和廣泛使用。
瓶壁上的突起,抵擋薄膜袋不向錐刺滑動,保證了裝配墨水和運輸墨水時,錐刺不會扎破薄膜袋而污染墨水瓶。
當瓶肩為塞子與瓶壁前端相套,塞子后端的環(huán)狀凹槽卡住瓶壁前端邊沿,這種結構,更便于裝配墨水和墨水瓶,同時也保證了使用墨水瓶時瓶肩不退出瓶壁而不滲漏墨水。
采用本實新型的鋼筆貯水裝置結構,由于芯殼內(nèi)腔管從端頭中央伸入內(nèi)腔,因此,無論鋼筆水平放置還是進水端頭朝下放置,都能保證芯殼內(nèi)貯水芯外的少量盈余墨水不會流出芯殼外。當用本實用新型墨水瓶灌注墨水時,瓶咀穿進內(nèi)腔管插入貯水芯內(nèi)向鋼筆注灌墨水,墨水不會粘污芯殼和筆桿。當無本實用新型墨水瓶時,也可將芯殼進水端插入墨水中吸取墨水,仍可以方便地打墨水,而不會增添必須備帶專用墨水瓶的麻煩,此時也僅只弄臟芯殼而不會弄臟筆桿。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墨水瓶第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墨水瓶另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鋼筆貯水裝置的剖視圖。
圖1所示的墨水瓶由瓶咀1、瓶肩2、瓶壁3、瓶底5組成。瓶咀1為管狀,其長度與本實用新型鋼筆貯水裝置的內(nèi)腔16長度相應,其大小與該貯水裝置內(nèi)腔管17大小相應,使瓶咀1能插入內(nèi)腔管17抵達貯水芯14。當然,該墨水瓶如不與該鋼筆貯水裝置配套使用時,或如該墨水瓶改作它用時,瓶咀1的大小與長度甚至形狀可以另行設定。瓶肩2內(nèi)側有錐刺6,一般為一根。瓶底5是一個活塞8。由瓶肩2、瓶壁3、瓶底5組成的瓶腔4內(nèi),有一個盛裝墨水的薄膜袋7。薄膜袋7可以捆綁、夾卡、粘結、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瓶底活塞8上,以免在運輸、貯藏過程中滑向錐刺6而扎破。使用時,向前推動活塞8,活塞8即瓶底5朝瓶肩2推動薄膜袋7,薄膜袋7被推向錐刺6而由錐刺6直接扎破,從而將墨水從瓶咀1擠出向鋼筆滴灌。
圖2給出了另一種墨水瓶的示意性剖視圖。該墨水瓶最好用塑料制造。瓶壁3有波紋褶皺9。瓶壁3因有波紋褶皺9故能被壓縮而使瓶底5可以向瓶肩2推動薄膜袋7。為了防止薄膜袋7在裝配、運輸、貯存過程中滑向錐刺6而被扎破,瓶壁上有向瓶腔內(nèi)的突起13,突起13一般為二至四個,其位置剛好抵擋薄膜袋7不向瓶肩2滑動。瓶底5與瓶壁3整體相連。瓶肩2與瓶壁3分體對接瓶肩2是一個塞子10,該塞子底端邊沿向前向內(nèi)翻卷成一個環(huán)狀凹槽11;瓶壁前端邊沿12向外向后翻卷;瓶肩2塞入前端瓶腔4內(nèi),瓶壁前端邊沿12正好卡入塞子10底端的環(huán)狀凹槽11內(nèi)。裝配墨水時,先把薄膜袋7裝進瓶腔4內(nèi)緊靠瓶底5的位置,再將塞子10塞進瓶腔4內(nèi),完成瓶肩2與瓶壁3的對接。
圖2所示的墨水瓶也可以是采用焊接方式連接瓶肩2與瓶壁3。
圖2所示的墨水瓶還可以是瓶肩2與瓶壁3整體連接。裝配墨水時,先把薄膜袋7從瓶底的位置裝入瓶腔4,然后將瓶底5與瓶壁焊接。
顯然,本實用新型墨水瓶以小容量,尤其是一次性使用為最佳方式。
非常明顯,本實用新型墨水瓶還可以用來盛裝其他易臟手的液體,如打印油、印章油、粘接劑、農(nóng)藥等,使用時能方便地將所封裝的液體擠出而不臟手,這時瓶咀也可以有其他形態(tài)。這些都在本實用新型墨水瓶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圖3如示的鋼筆貯水裝置由貯水芯14和芯殼15組成。貯水芯14用貯水材料制作成型。芯殼15為包裹貯水芯的管狀外殼。貯水裝置一端連接鋼筆筆尖為其輸送墨水,另一進水端用來吸進墨水。貯水芯14進水端有一個內(nèi)腔16,芯殼15有一個從進水端頭中央伸入至內(nèi)腔16的內(nèi)腔管17,內(nèi)腔管17的大小、長度與墨水瓶瓶咀1的大小、長度相應,使灌注墨水時瓶咀1能插入到貯水芯14。這樣的結構,使鋼筆貯水裝置無論是水平放置還是進水端朝下豎直放置,芯殼15端頭與內(nèi)腔管17都能擋住芯殼內(nèi)貯水芯外的盈余墨水,而保證墨水不流出芯殼。由于只要瓶咀1的外徑小于內(nèi)腔管17的內(nèi)徑,瓶咀1就能插入內(nèi)腔管17而灌注墨水,因此,瓶咀1與內(nèi)腔管的尺寸不必嚴格配合,該墨水瓶與該鋼筆貯水裝置的配套生產(chǎn)和廣泛使用顯得更加方便;還有,由于該鋼筆貯水裝置內(nèi)腔16和內(nèi)腔管17是開放的,因而可以在沒有本實用新型墨水瓶的情況下,把芯殼15進水端插入現(xiàn)有墨水瓶的墨水中吸取墨水,此時也僅弄臟芯殼而不會弄臟筆桿;這樣,使用帶該鋼筆貯水裝置的筆時,不會增添必須備帶專用墨水瓶的麻煩。
權利要求1.一種墨水瓶,包括瓶咀、瓶肩、瓶壁、瓶底和瓶腔,其特征在于瓶肩(2)內(nèi)側有錐刺(6);瓶腔(4)內(nèi)有盛裝墨水等液體的薄膜袋(7);瓶底(5)可以向瓶肩(2)推動薄膜袋(7)。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瓶咀(1)成管狀。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瓶底(5)是一個活塞(8)。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瓶底(5)與瓶壁(3)整體連接,瓶壁(3)成波紋褶皺(9),瓶壁(3)的波紋褶皺(9)能被壓縮而使瓶底(5)可以向瓶肩(2)推動薄膜袋(7)。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瓶壁(3)內(nèi)側有數(shù)個突起(13),其位置剛好抵擋位于瓶底端的薄膜袋(7)不向瓶肩(2)滑動。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瓶肩(2)為一個塞子(10),塞子(10)后端邊沿向前向內(nèi)翻卷成一個環(huán)狀凹槽(11);瓶壁前端邊沿(12)向外向后翻卷;瓶肩(2)塞入前端瓶腔內(nèi),瓶壁前端邊沿(12)正好卡入塞子(10)底端的環(huán)狀凹槽(11)內(nèi)。
7.一種鋼筆貯水裝置,由用貯水材料制作的貯水芯和包裹貯水芯的管狀芯殼組成,一端向筆尖供輸墨水,另一端吸進墨水瓶所提供的墨水,其特征在于芯殼(15)有一個從進水端頭中央向內(nèi)伸入的內(nèi)腔管(17),內(nèi)腔管(17)能讓墨水瓶瓶咀(1)插入。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鋼筆貯水裝置,其特征在于貯水芯(14)進水端有內(nèi)腔(1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墨水瓶和一種鋼筆貯水裝置。墨水瓶包括瓶嘴1,瓶肩2及其內(nèi)側的錐刺6,瓶壁3及能被推動的瓶底5,瓶腔4內(nèi)的盛裝墨水的薄膜袋7。鋼筆貯水裝置包括貯水芯和芯殼,貯水芯進水端有一內(nèi)腔,芯殼有一個從進水端頭中央伸入至內(nèi)腔的內(nèi)腔管。將瓶嘴插進內(nèi)腔管抵貯水芯,壓迫瓶底將薄膜袋推向瓶肩而被錐刺扎破,從而將墨水擠進貯水芯,不污鋼筆、不污手。并且,二者在不配套時也均可使用,避免了必須同時攜帶使用的麻煩。
文檔編號B43K8/00GK2422154SQ0023261
公開日2001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00年4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4月23日
發(fā)明者林海 申請人: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