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用于液體供給單元的保護部件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文檔序號:11991961閱讀:189來源:國知局
用于液體供給單元的保護部件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體供給單元。

背景技術:
作為液體供給單元,用于向通常所說的噴墨打印機供給墨水的墨水容器為人們所知。噴墨打印機(以下也簡稱作“打印機”)作為液體噴射裝置的一種方式,是對打印面噴出墨滴而形成圖像的打印裝置。墨水容器對打印機所具備的托架可裝卸地進行安裝。墨水容器具有與作為墨水容納部的墨水室相連通的供墨口和空氣孔。墨水容器經(jīng)由供墨口向托架所具備的打印頭供給墨水。此時,空氣經(jīng)由空氣孔而被導入至墨水室內(nèi)部。通常,墨水容器在市場中流通時等且在被安裝到打印機上之前的未使用期間,會安裝有用于保護墨水容器的保護部件。為了防止大氣流入到墨水室內(nèi),保護部件具有氣密性地密封供墨口和空氣孔的功能。作為墨水容器的保護部件,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具有密封空氣孔的帶子和密封供墨口的密封部件的蓋部件。[現(xiàn)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021476號公報人們期望當從墨水容器上拆下保護部件時,在解除了空氣孔的密封狀態(tài)之后才解除供墨口的密封狀態(tài)。這樣一來,就抑制了空氣較之于空氣孔先經(jīng)由供墨口而被導入墨水室內(nèi)的情形發(fā)生,從而抑制了空氣停留在墨水室內(nèi)的供墨口附近區(qū)域而導致墨水的流出受到阻礙的情形發(fā)生。專利文獻1的蓋部件具有以下結構:通過拉扯帶子使其從空氣孔上剝離下來,從而解除密封部件對墨水容器的接合狀態(tài)??墒牵趯@墨I1的蓋部件中,由于必須拉扯帶子直至密封部件的接合狀態(tài)被解除,因此有可能產(chǎn)生帶子在拉扯過程中發(fā)生被撕碎等不良狀況。并且,由于使帶子與密封部件的接合部聯(lián)合在一起,因此其結構變得復雜化。因此,在墨水容器的保護部件中,對于規(guī)定了拆卸時空氣孔與供墨口的密封狀態(tài)的解除順序的結構,仍然存在改良的余地。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正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并且能夠通過以下的方式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并且能夠通過以下的方式來實現(xiàn)。(1)通過采用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能夠安裝到液體供給單元上的保護部件。液體供給單元可具有:第一壁面;第二壁面,其與所述第一壁面對置;第三壁面,其在所述第一壁面與所述第二壁面之間;以及第四壁面,其在所述第一壁面與所述第二壁面之間與所述第三壁面相鄰。并且,所述第一壁面可具有液體流通的液體供給口,所述第二壁面可具有空氣流通的空氣孔,所述第四壁面可具有卡合部。該能夠安裝到液體供給單元上的保護部件可包括蓋部件和密封部件。所述蓋部件可密封所述液體供給口。所述密封部件可密封所述空氣孔。所述蓋部件可包括支撐部,所述支撐部具有所述密封部件所接合的接合部。在所述保護部件安裝到所述液體供給單元上的狀態(tài)下,所述支撐部的至少一部分可設置在與所述第三壁面對置的區(qū)域中。通過采用該方式的液體供給單元,以簡單的結構規(guī)定了從液體供給單元拆下保護部件時空氣孔與液體供給口的密封狀態(tài)的解除順序,例如使用者在使密封部件剝離之后通過按壓而能夠容易地取下蓋部件等。(2)在上述方式的保護部件中,所述蓋部件可包括:密封壁部,其具有能夠密封所述液體供給口的密封部;端壁,其設置有所述支撐部,在所述保護部件安裝到所述液體供給單元上的狀態(tài)下與所述液體供給單元的所述第四壁面接觸;以及連接部,其連接所述密封壁部與所述端壁,并作為所述端壁向離開所述第四壁面的方向轉(zhuǎn)動移動時的支點。通過采用該方式的保護部件,由于端壁的轉(zhuǎn)動移動因密封部件而受到限制,從而抑制了在拆卸保護部件時液體供給口的密封狀態(tài)先于空氣孔的密封狀態(tài)被解除的情形發(fā)生。(3)在上述方式的保護部件中,所述蓋部件可具有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密封壁部相交,且在所述保護部件安裝到所述液體供給單元上的狀態(tài)下與所述液體供給單元的所述第三壁面接觸,所述第二側壁與所述密封壁部相交且與所述第一側壁對置,所述端壁與所述第一側壁可隔著第一間隙而分離,所述端壁與所述第二側壁可隔著第二間隙而分離。通過采用該方式的保護部件,提高了對液體供給單元的固定性能,并且端壁的轉(zhuǎn)動移動變得容易化。(4)在上述方式的保護部件中,所述端壁可以是第一端壁,所述蓋部件可具有隔著所述密封壁部且位于與所述第一端壁對置位置的第二端壁,當在朝向所述密封壁部方向俯視觀察所述保護部件時,在從所述第一端壁朝向所述第二端壁的方向上,從所述支撐部的所述接合部到所述第二端壁的距離La與從所述連接部到所述第二端壁的距離Lb可滿足La≥Lb的關系。通過采用該方式的保護部件,由于端壁的轉(zhuǎn)動半徑被規(guī)定為較小,因此通過密封部提高了端壁轉(zhuǎn)動移動的限制力。(5)在上述方式的保護部件中,在所述保護部件安裝到所述液體供給單元上的狀態(tài)下,當在朝向所述第三壁面的方向上俯視觀察所述保護部件時,從所述端壁的轉(zhuǎn)動支點朝向所述接合部的方向與所述密封壁部所成角度θ可在70°≤θ≤110°的范圍中。通過采用該方式的保護部件,提高了經(jīng)由支撐部通過密封部端壁轉(zhuǎn)動移動的限制力。(6)在上述方式的保護部件中,所述角度θ可在80°≤θ≤100°的范圍中。通過采用該方式的保護部件,進一步提高了經(jīng)由支撐部通過密封部端壁轉(zhuǎn)動移動的限制力。(7)在上述方式的保護部件中,所述端壁可具有被卡合部和操作部,所述被卡合部與所述卡合部卡合,所述操作部用于使所述被卡合部以及所述支撐部相對于所述液體供給單元的位置變化。通過采用該方式的保護部件,不僅提高了對液體供給單元的固定性能,而且使得從液體供給單元的拆卸操作變得容易化。(8)在上述方式的保護部件中,當在朝向所述端壁的方向上俯視觀察所述保護部件時,所述操作部可形成在靠近所述支撐部的位置處。通過采用該方式的保護部件,伴隨著密封部限制支撐部的移動,也限制了操作部的動作。從而,抑制了使用者從液體供給單元上拆下保護部件時的誤操作。(9)在上述方式的保護部件中,從所述連接部到所述接合部的距離可長于從所述連接部到所述操作部的距離。通過采用該方式的保護部件,提高了經(jīng)由支撐部通過密封部產(chǎn)生的端壁轉(zhuǎn)動移動的限制力,從而抑制了由于操作部的誤操作而使液體供給口的密封狀態(tài)被解除。(10)在上述方式的保護部件中,在所述保護部件向所述液體供給單元安裝的方向上,從所述密封壁部到所述操作部的距離可大于從所述密封壁部到所述被卡合部的距離,并小于從所述密封壁部到所述接合部的距離。通過采用該方式的保護部件,較之于通過操作部解除卡合狀態(tài)所需的力,進一步提高了通過密封部端壁的轉(zhuǎn)動移動的限制力。(11)在上述方式的保護部件中,所述連接部也可以通過鉸鏈構造使所述端壁轉(zhuǎn)動。通過采用該方式的保護部件,使端壁的轉(zhuǎn)動移動變得容易。上述本發(fā)明的各方式具有的多個構成要素并不是全部必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為了實現(xiàn)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適當?shù)貙λ龆鄠€構成要素的一部分構成要素進行變更、削除、與新的其他構成要素替換以及削除一部分限定內(nèi)容。并且,為了上述技術問題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為了實現(xiàn)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還可以將包含于上述本發(fā)明的一個方式的技術特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與包含于上述本發(fā)明其他方式的技術特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進行組合而成為本發(fā)明獨立的一個方式。本發(fā)明還可以通過保護部件以外的各種方式來實現(xiàn)。例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xiàn):安裝有保護部件的液體供給單元、保護部件對液體供給單元的拆卸方法或安裝方法、包裝液體供給單元的方法或保護方法等。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安裝到墨盒上的狀態(tài)的簡要立體圖。圖2是墨水容器的上方立體圖。圖3是墨水容器的下方立體圖。圖4是墨水容器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保護部件的簡要俯視圖。圖6是保護部件的簡要主視圖。圖7是保護部件的簡要左視圖。圖8是保護部件的簡要右視圖。圖9是保護部件的簡要后視圖。圖10是墨水容器以及保護部件的簡要剖面圖。圖11是按照工序順序表示從墨水容器拆下保護部件的工序的示意圖。圖12是用于說明上端面相對于支柱部轉(zhuǎn)動移動支點位置的優(yōu)選位置的示意圖。圖13是第二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的簡要俯視圖。圖14是第二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的簡要主視圖。圖15是表示作為第二實施方式其他構成例的保護部件的簡要立體圖。圖16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的簡要左視圖。圖17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的簡要立體圖。圖18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的簡要立體圖。[標號說明]100:墨盒;101:底面;102:上表面;103:前表面;104:后表面;105:左側面;105s:傾斜部位;106:右側面;110:主體容器;111:墨水室;112:供墨口;113:嵌合孔;114:延伸部;115:托架卡合部;116:突起部;119:肋部;120:蓋部;121:蓋主體部;122:第一密封部件;123:第二密封部件;124:中央通孔;125a、125b:第一和第二通孔;126:槽;127:第一伸出部;128:空氣孔;129:伸出部;131:第一墨水保持部件;132:第二墨水保持部件;135:電路基板;200、200a、200b、200A、200Aa、200B、200C:保護部件;201:薄膜部;210、210C、210D:支架部;220、220D:蓋部;221:底面壁部;222:正面壁部;223:背面壁部;224:左側壁部;225:右側壁部;230、230C:正面端壁部;231:延伸部;232:支柱部;232e:端部;233:操作部;234:嵌合突起部;235:上端面;236:突起部;240:連接部;241:厚壁部;242:薄壁部;243:彎曲部位;245:第一間隙空間;246:第二間隙空間;248:鉸鏈機構;250:密封部件;252:凸壁部;301:前面壁部;302、303:第一和第二支柱部;304、305:第一和第二導軌部;306:上端面;310:延伸部;311:上端部。具體實施方式A.第一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安裝到作為液體供給單元的墨水容器(以下也簡稱作“墨盒”)上的狀態(tài)的簡要立體圖。圖1中圖示有表示以墨盒100為基準相互垂直相交的三個方向的箭頭X、Y以及Z。各個箭頭X、Y以及Z與后面說明中所使用的各個附圖中所示的箭頭X、Y以及Z相對應。關于各個箭頭X、Y以及Z所表示的方向會在后面描述。墨盒100被可裝卸地安裝到噴墨打印機(以下也簡稱作“打印機”)的托架(省略了圖示及詳細說明)上并向打印機供給墨水。保護部件200安裝在從工廠出廠前未使用狀態(tài)下的墨盒100上,在將墨盒100安裝到打印機的托架上之前由使用者將其拆下。保護部件200具有薄膜部201和支架部210。薄膜部201相當于密封部件,其密封(seal)墨盒100的空氣孔(后述)。支架部210相當于蓋部件,其密封墨盒100的供墨口(后述)。薄膜部201與相當于支架部210的支撐部的部位(后述)接合。通過保護部件200的安裝,墨盒100成為墨水被密封的狀態(tài),因此能夠長期維持墨水的品質(zhì)。從而也能夠理解為安裝有保護部件200的墨盒100是液體保存單元。保護部件200被構成為:當從墨盒100上拆下時,薄膜部201解除空氣孔的密封之后,支架部210解除供墨口的密封。下面,說明了墨盒100的結構之后再對保護部件200的結構以及拆卸方法進行說明。[墨盒的結構]參照圖2~圖4對墨盒100的結構進行說明。圖2是墨盒100的上方立體圖。圖3是墨盒100的下方立體圖。圖4是分解墨盒100而表示的分解立體圖。在圖2~圖4中以各個附圖相對應的方式圖示有表示相互垂直相交的三個方向的箭頭X、Y以及Z。墨盒100構成為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的中空容器,并且具有六個壁面101~106。底面101是當墨盒100組裝到打印機上時與托架互相正對的面。上表面102是與底面101對置的面。前表面103是與底面101以及上表面102相鄰的面,并且是當將墨盒100組裝到打印機上時朝向使用者的面。后表面104是與底面101以及上表面102相鄰并與前表面103對置的面。左側面105是與底面101、上表面102、前表面103以及后表面104相鄰的面,并且是當將底面101設定為下側、將上表面102設定為上側而與前表面103正對時位于前表面103左側的面。右側面106是與底面101以及上表面102相鄰的面,并且是隔著前表面103而與左側面105對置的面。底面101相當于第一壁面,上表面102相當于第二壁面,左側面105相當于第三壁面,前表面103相當于第四壁面。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表面103與底面101相鄰的結構也可以換言之為前表面103與底面101相交的結構。前表面103與底面101不需要一定接觸,也可以在前表面103與底面101之間存在有其他的面。在這里,箭頭X表示作為墨盒100的左側面105與右側面106對置方向的左右方向(寬度方向),并且表示從左側面105朝向右側面106的方向。箭頭X的方向平行于當墨盒100已組裝到打印機上時托架的移動方向(通常所說的副掃描方向)。箭頭Y表示與前后方向(進深方向)平行的方向,并且表示從墨盒100的前表面103側朝向后表面104側的方向,所述前后方向是墨盒100的前表面103與后表面104對置的方向。箭頭Y的方向平行于當墨盒100已組裝到打印機上時打印紙張相對于托架的輸送方向(通常所說的主掃描方向)。箭頭Z表示作為底面101與上表面102對置方向的墨盒100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并且表示從墨盒100的底面101朝向上表面102的方向。在本說明書中,稱“左”或“右”時意味著以箭頭X方向為基準的方向,稱“前”或“后”時意味著以箭頭Y方向為基準的方向,稱“上”或“下”時意味著以箭頭Z方向為基準的方向。墨盒100(圖4)具有主體容器110和蓋部120,所述主體容器110是上方開口的、樹脂制品的中空箱體,所述蓋部120覆蓋主體容器110的開口部。主體容器110的各個壁部的壁面構成墨盒100的底面101、前表面103、后表面104、左側面105以及右側面106,蓋部120上側的面構成上表面102。由主體容器110與蓋部120所圍成的空間是容納墨水的墨水室111。在底面101的大致中央處形成有供墨口112,所述供墨口112是與墨水室111連通的通孔。供墨口112相當于液體供給口,打印機從墨盒100經(jīng)由供墨口112接受墨水供給。在墨水室111中容納有第一和第二墨水保持部件131、132。第一和第二墨水保持部件131、132由例如像聚氨酯泡沫塑料這樣的發(fā)泡部件或是將聚丙烯捆扎成纖維狀的纖維部件等多孔材質(zhì)樹脂部件構成。第一和第二墨水保持部件131、132將墨水吸收到內(nèi)部并進行保持。第一墨水保持部件131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并且具有接近于墨水室111的容積。第二墨水保持部件132具有大致平板形狀,在墨水室111中配置在第一墨水保持部件131與供墨口112之間。第二墨水保持部件132也稱作“墨盒芯(Wick)”。第一和第二墨水保持部件131、132用于保持液體的特性不同。具體來說,第一墨水保持部件131的細孔密度大于第二墨水保持部件132的細孔密度,第二墨水保持部件132的毛細管力大于第一墨水保持部件131的毛細管力。這樣一來,墨水室111的墨水就變得易于向供墨口112集中。蓋部120包括蓋主體部121以及第一和第二密封部件122、123。蓋主體部121由板狀的樹脂部件構成。在蓋主體部121的大致中央處設置有中央通孔124。中央通孔124在墨盒100的制造過程中被用作墨水的注入孔。在墨盒100從工廠出庫時,中央通孔124處于被第一密封部件122密封的狀態(tài)。當沿著箭頭Z的反方向觀察蓋主體部121時,在被前表面103與左側面105夾持的角部處設置有第一通孔125a。在被后表面104與右側面106夾持的角部處設置有第二通孔125b。第一和第二通孔125a、125b由形成在蓋主體部121上側的面上的槽126連接。槽126通過在箭頭Y方向上多次折返而曲折為大致波紋狀。第一和第二通孔125a、125b以及槽126構成空氣流路。第一密封部件122由大致長方形形狀的、樹脂制品的薄膜部件構成,并且配置在蓋主體部121的上表面上。第一密封部件122覆蓋且密封蓋主體部121的中央通孔124、第一和第二通孔125a、125b以及槽126的各個開口部。在圖4中以雙點劃線圖示了在蓋主體部121中配置有第一密封部件122且被其密封的區(qū)域。蓋主體部121在與前表面103相交端部處具有第一和第二伸出部127、129。第一伸出部127在與左側面105相鄰的位置處從被第一密封部件122密封的區(qū)域徑直向前方伸出。在第一伸出部127中,用于吸入空氣的空氣孔128形成為通孔??諝饪?28被形成為與第一通孔125a在箭頭Y方向上相鄰。在蓋主體部121下側的面上形成有連接空氣孔128與第一通孔125a的槽部(省略圖示)。第二密封部件123由大致長方形形狀的、樹脂制品的薄膜部件構成,并且配置在蓋主體部121下側的面上以密封空氣孔128、第一通孔125a以及連接它們的槽部的開口部。當墨盒100在打印機中使用時,空氣孔128在上表面102上變成能夠?qū)肟諝獾亻_口的狀態(tài)。當墨水從墨盒100的供墨口112流出時,空氣則經(jīng)由空氣孔128被導入到墨水室111中??諝鈴目諝饪?28流入到第一通孔125a中,然后流過槽126,最后經(jīng)由第二通孔125b導入到墨水室111中。另外,在墨盒100中,通過使空氣的路徑曲折形成,確保了從墨水室111到墨盒100外部的路徑長度,從而控制了來自墨水室111的墨水的蒸發(fā)。蓋主體部121的第二伸出部129向箭頭Y方向伸出并且呈臺階狀下降。第二伸出部129與形成在主體容器110上的托架卡合部115的凹部嵌合而構成托架卡合部115的一部分。在主體容器110的前表面103上形成有兩個嵌合孔113、延伸部114以及托架卡合部115。兩個嵌合孔113分別形成在前表面103的下端且在箭頭X方向上的兩端的位置處。各個嵌合孔113作為當安裝有保護部件200時與保護部件200的嵌合突起部卡合的卡合部發(fā)揮功能(具體內(nèi)容后述)。延伸部114以與蓋部120的第一伸出部127相對應的方式設置。當蓋部120組裝到主體容器110上時,第一伸出部127被延伸部114從下方支撐。托架卡合部115是當墨盒100安裝到托架上時為了固定墨盒100而被卡合到托架的卡合機構中的部位。托架卡合部115在前表面103的上端部附近且在箭頭X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的位置處形成為向前方伸出的大致檐狀的部位。托架卡合部115設置在當墨盒100安裝到打印機上時朝向使用者一側前表面103上。因此,當對打印機安裝墨盒100時,使用者易于接近托架卡合部115,從而提高了墨盒100安裝操作的操作性能。在托架卡合部115的下方,以朝向下方傾斜的狀態(tài)配置有電路基板135。當墨盒100安裝到打印機的托架上時,電路基板135與打印機側的端子電連接。當安裝有墨盒100時,打印機從電路基板135接收表示墨盒100安裝狀態(tài)的電信號或者容納在墨盒100中的墨水顏色或余量等與墨水相關的信息。在主體容器110的后表面104上設置有兩個突起部116。兩個突起部116分別被形成為在后表面104的下端且在箭頭X方向上的兩端的位置處向后方突出。當墨盒100上安裝有保護部件200時,各突起部116作為對保護部件200的卡合部發(fā)揮功能(具體內(nèi)容后述)。并且,當墨盒100安裝到打印機的托架上時,各個突起部116也作為對托架的卡合部發(fā)揮功能(具體說明省略)。主體容器110的左側面105以及右側面106分別具有朝向下方稍微傾斜的傾斜面。這是為了使主體容器110中構成左側面105以及右側面106的壁部傾斜,由于主體容器110的壁部的推壓,從而使第一墨水保持部件131下方的部位的毛細管力增加。并且,在左側面105以及右側面106上形成有沿著高度方向延伸的多個柱狀肋部119。肋部119作為墨盒100的加強部發(fā)揮功能,同時也作為當墨盒100安裝到打印機上時的卡合部發(fā)揮功能。[保護部件的結構]參照圖5~圖10對保護部件200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圖5是從上方正對保護部件200觀察時的簡要俯視圖。圖6是從前方正對保護部件200觀察時的簡要主視圖。圖7是從左側正對保護部件200觀察時的左視圖。圖8是從右側正對保護部件200觀察時的簡要右視圖。圖9是從后方正對保護部件200觀察時的簡要后視圖。圖10是圖1的A-A剖面上的墨盒100以及保護部件200的簡要剖面圖。在圖5~圖10中,圖示有以安裝有保護部件200時的墨盒100為基準的箭頭X、Y以及Z。在圖5~圖9中,為了方便起見,以單點劃線圖示了薄膜部201(圖1)。并且,以虛線圖示了組裝到保護部件200上時的墨盒100的外周輪廓線。保護部件200的支架部210包括蓋部220、正面端壁部230以及連接部240。蓋部220是以與墨盒100的底面101對置的方式進行組裝并用于保護底面101的部位。正面端壁部230配置在蓋部220的前方,并通過連接部240與蓋部220連接。正面端壁部230相當于第一端壁。本實施方式中的支架部210通過蓋部220、正面端壁部230以及連接部240一體成形而制造。蓋部220具有底面壁部221、正面壁部222、背面壁部223、左側壁部224以及右側壁部225。底面壁部221是與墨盒100的底面101對置的壁部,相當于密封壁部。在底面壁部221上配置有密封部件250(圖5)。密封部件250相當于對墨盒100的底面101所具有的供墨口112進行密封的密封部。密封部件250具有平板圓盤形狀,從而能夠覆蓋供墨口112整體。密封部件250由例如合成橡膠等橡膠彈性樹脂構成。在底面壁部221上形成有包圍密封部件250的凸壁部252。凸壁部252在箭頭Z方向上從底面壁部221算起的高度固定且小于密封部件250在箭頭Z方向上的厚度(圖10)。密封部件250配置在由凸壁部252所包圍的區(qū)域的中心處。當保護部件200安裝到墨盒100上時,墨盒100的底面101借助于凸壁部252而由密封部件250的表面平行地支撐,因此對密封部件250的底面101的推壓力變得均一。正面壁部222、背面壁部223、左側壁部224以及右側壁部225分別是包圍底面壁部221的外周且比底面壁部221上側的面更向上方延伸的壁部。各壁部222~225具有與底面壁部221相交的部位。正面壁部222位于底面壁部221的前方,且當保護部件200被安裝到墨盒100上時位于底面101的下方。背面壁部223相當于第二端壁,位于底面壁部221的后方。當保護部件200安裝到墨盒100上時,背面壁部223位于墨盒100的后表面104后方且與后表面104接觸從而支撐墨盒100。在背面壁部223上形成有伸出部226,所述伸出部226朝向配置有墨盒100的區(qū)域水平伸出。當保護部件200安裝到墨盒100上時,伸出部226從上方對設置在墨盒100的后表面104下端的兩個突起部116進行卡合(圖10)。另外,本說明書中所謂的“卡合”是指為了限制對象物的移動方向而與預定的部位相卡合。蓋部220的左側壁部224和右側壁部225分別相當于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并且當從正面與保護部件200正對時,所述左側壁部224和右側壁部225分別位于底面壁部221的左側和右側(圖5、圖6)。當保護部件200安裝到墨盒100上時,左側壁部224和右側壁部225分別與墨盒100的左側面105和右側面106接觸且以夾持的方式保持墨盒100。正面端壁部230具有延伸部231、支柱部232以及操作部233。延伸部231沿著箭頭X方向延伸,并與蓋部220的正面壁部222并列排列。在保護部件200安裝到墨盒100上的狀態(tài)下,延伸部231配置在比托架卡合部115更靠下側的位置處,并且與墨盒100的前表面103的下端接觸而支撐墨盒100。延伸部231具有朝向配置有墨盒100的區(qū)域突出的兩個嵌合突起部234。在保護部件200安裝到墨盒100上的狀態(tài)下,兩個嵌合突起部234插入并穿過設置在墨盒100的前表面103上的兩個嵌合孔113并作為用于停止墨盒100的被卡合部發(fā)揮功能。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的“停止”是指與對象物卡合的狀態(tài)下停止對象物。支柱部232相當于支撐部,在保護部件200安裝到墨盒100上的狀態(tài)下配置在與墨盒100的左側面105對置的區(qū)域FA中(圖5、圖6)。支柱部232從墨盒100的底面101附近的位置沿著左側面105伸出至與上表面102大致高度相同的位置處。支柱部232的下端與延伸部231的端部相連接。在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上熔接有薄膜部201。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相當于接合部。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與薄膜部201以具有至少大于薄膜部201對墨盒100的熔接力的接合力的方式進行接合。在上端面235的中央設置有向上方突起的突起部236。突起部236與設置在薄膜部201的通孔嵌合。這樣一來,就提高了薄膜部201對支柱部232的固定性能。薄膜部201由大致長方形帶狀的樹脂薄膜部件構成。在保護部件200安裝在墨盒100上的狀態(tài)下,薄膜部201被配置為架設在支柱部232與墨盒100之間。在本實施方式中,薄膜部201配置成以下方式:從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朝向墨盒100的上表面102,以在箭頭X方向上沒有松弛的大致水平狀態(tài)延伸。薄膜部201具有熔接面,通過該熔接面來熔接并固定在墨盒100的上表面102上,同時覆蓋并密封設置在上表面102上的空氣孔128。通過薄膜部201與墨盒100的上表面102的熔接,支柱部232成為相對于墨盒100位置被固定、移動受限制的狀態(tài)。另外,薄膜部201的墨盒100一側的端部202不具有熔接面,因此并未熔接在墨盒100的上表面102上。使用者能夠通過拉扯薄膜部201的端部202而使薄膜部201從墨盒100的上表面102上剝離下來。操作部233(圖5~圖8)是在從墨盒100上取下保護部件200時使用者放手指的部位。操作部233構成為從延伸部231向前方伸出的板狀的舌片部。在本實施方式中的保護部件200中,當沿著箭頭Y的反方向觀察保護部件200時,操作部233形成在與支柱部232的下端相重合的位置處(圖6)。關于利用操作部233從墨盒100取下保護部件200的操作會在后面進行描述。連接部240設置在蓋部220的正面壁部222的箭頭X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的位置處,并連接正面壁部222與正面端壁部230的延伸部231。連接部240具有與正面壁部222連接的厚壁部241以及與正面端壁部230的延伸部231連接的薄壁部242(圖8)。當沿著箭頭X方向觀察保護部件200時,厚壁部241厚于薄壁部242,薄壁部242薄于厚壁部241。在這里,“厚壁部241”以及“薄壁部242”是為了方便起見的稱號,可以分別適當?shù)卦O定相應部位的厚度。作為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厚壁部241與薄壁部242既可以采用具有相同厚度的結構,也可以采用厚壁部241薄于薄壁部242的結構。厚壁部241從正面壁部222延伸到配置有墨盒100的前表面103的位置處。薄壁部242從厚壁部241的前方下端彎曲然后向上方延伸并與正面端壁部230的延伸部231下側的面結合。當從墨盒100上拆下保護部件200時,薄壁部242的彎曲部位243成為正面端壁部230向離開固定在蓋部220上的墨盒100的方向進行轉(zhuǎn)動移動時的轉(zhuǎn)動支點(具體內(nèi)容后述)。連接部240在箭頭X方向上的寬度分別小于正面端壁部230的延伸部231和蓋部220的正面壁部222的寬度。這樣一來,當沿著箭頭Z的反方向觀察保護部件200時,在正面端壁部230與蓋部220的正面壁部222以及左側壁部224之間形成有相當于第一空隙的第一間隙空間245。并且,在正面端壁部230與蓋部220的正面壁部222以及右側壁部225之間形成有相當于第二空隙的第二間隙空間246。由于具有這些間隙空間245、246,使正面端壁部230的轉(zhuǎn)動移動變得容易。[保護部件的拆卸方法]圖11是按照工序順序表示的保護部件200從墨盒100上拆卸的工序示意圖。在第一工序中,使用者通過將薄膜部201的端部202向支柱部232側拉扯而使薄膜部201從墨盒100的上表面102上剝離。這樣一來,在解除了空氣孔128的密封狀態(tài)的同時,也解除了支柱部232相對于墨盒100的固定狀態(tài)。在第二工序中,使用者通過用指尖將操作部233向下方按壓,使包含支柱部232在內(nèi)的正面端壁部230整體以連接部240的彎曲部位243為支點向離開墨盒100的方向進行轉(zhuǎn)動移動。這樣一來,正面端壁部230的嵌合突起部234就從墨盒100的嵌合孔113中離開,從而解除了其卡合狀態(tài)。在第三工序中,墨盒100從蓋部220上被拆卸下來。由此,墨盒100的供墨口112脫離蓋部220的密封部件250,從而解除了供墨口112的密封狀態(tài)。這樣,通過采用本實施方式中的保護部件200,從墨盒100上拆卸操作就易于進行。并且,在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由于在安裝到墨盒100上的狀態(tài)下通過薄膜部201的熔接而限制了支柱部232的移動,因此限制了從墨盒100上拆卸蓋部220的動作。當薄膜部201從墨盒100的上表面102被剝離時,支柱部232的固定狀態(tài)就被解除,從而能夠進行從墨盒100上拆卸蓋部220的動作。因此,在從墨盒100上拆卸保護部件200時,規(guī)定了空氣孔128和供墨口112的密封狀態(tài)的解除順序。由此,抑制了發(fā)生以下情形:供墨口112的密封狀態(tài)先于空氣孔128被解除,而使得空氣從供墨口112進入到墨水室111內(nèi)并滯留在第二墨水保持部件132的附近區(qū)域。[保護部件的具體效果](1)由支柱部的配置位置產(chǎn)生的效果在本實施方式中的保護部件200中,支柱部232沿著左側面105配置在圖5、圖6中以標號FA表示的區(qū)域,即,在當安裝有墨盒100時與墨盒100的左側面105對置的區(qū)域FA。因此,由于支柱部232可移動的方向被左側面105所限定,從而抑制了因支柱部232的錯誤移動而損害薄膜部201對墨盒100的熔接狀態(tài)的情形發(fā)生。在拆卸保護部件200時,抑制了使用者使支柱部232向錯誤方向移動的誤操作。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墨盒100的前表面103上設置有托架卡合部115,并且在該托架卡合部115下面配置有電路基板135(圖2~圖4)。并且,在墨盒100的前表面103上用于設置空氣孔128的第一伸出部127向前方突出。通常,在墨盒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多個例如構成對于托架的安裝機構的部位等的凹凸結構。因此,希望改良墨盒上所安裝的保護部件以便既考慮這種凹凸結構又提高墨盒的保護性能。若采用本實施方式中的保護部件200,由于在與墨盒100的前表面103對置的區(qū)域未設置像支柱部232這樣沿著墨盒10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部位,所以無需考慮前表面103上以復雜的方式凹凸的結構。因此,抑制了保護部件200的結構復雜化。并且,抑制了在保護部件200與墨盒100的凹凸面之間產(chǎn)生無用的空間,從而提高了保護部件200對墨盒100的保護性能。參照圖5。將當沿著朝向底面壁部221壁面的方向(箭頭Z的反方向)俯視保護部件200時箭頭Y方向上的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與底面壁部221的背面壁部223之間的距離設定為La。并且,將連接部240與底面壁部221的背面壁部223之間的距離設定為Lb。此時,希望兩個距離La、Lb滿足La≥Lb的關系。這樣一來,作為支柱部232與薄膜部201的接合部的上端面235就位于正面端壁部230進行轉(zhuǎn)動移動的支點附近,從而提高了薄膜部201對支柱部232的固定性能。在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由于兩個距離La、Lb具有La>Lb的關系,從而確保了薄膜部201對支柱部232的固定性能。(2)由支柱部的形狀產(chǎn)生的效果參照圖6。在本實施方式中,墨盒100的左側面105具有傾斜部位105s,所述傾斜部位105s朝向下方相對于底面101稍微傾斜以提高墨水向供墨口112的流動性。在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與支柱部232的左側面105對置的端部232e對應于墨盒100的左側面105上的傾斜部位105s而相對于底面壁部221傾斜。這樣一來,就抑制了在墨盒100與支柱部232之間產(chǎn)生無用空間的情形發(fā)生,從而提高了保護部件200對墨盒100的保護性能。(3)由支柱部的高度產(chǎn)生的效果在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在安裝有墨盒100的狀態(tài)下,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從底面壁部221算起的高度位置與墨盒100的上表面102上的空氣孔128從底面壁部221算起的高度位置相等(圖6~圖9)。這樣一來,就抑制了在薄膜部201上產(chǎn)生扭轉(zhuǎn)或者彎曲的情形發(fā)生,從而易于通過薄膜部201來確保空氣孔128的密封性。并且,通過薄膜部201易于確保保護部件200對墨盒100的固定性能。在這里,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也可以位于從底面壁部221算起的高度位置高于墨盒100的上表面102的位置處。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當對支柱部232施加外力而導致其上端面235的位置發(fā)生晃動時,就有可能對薄膜部201施加使其從上表面102上剝離的方向的力。另外,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也可以位于從底面壁部221算起的高度位置低于墨盒100的上表面102的位置處。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因薄膜部201而使支柱部232位置的固定性降低。由此,優(yōu)選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的高度位置與墨盒100的上表面102上的空氣孔128的高度位置相等。這里所謂的“相等”的狀態(tài)是指實質(zhì)上相等的狀態(tài),即,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與墨盒100的上表面102的高度位置不存在較大差異的狀態(tài)。所謂的“不存在較大差異的狀態(tài)”是指以下的狀態(tài):在與突起部236以及空氣孔128無撓曲接合的薄膜部201不易因微小的外力而剝離且維持接合的程度下,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與墨盒100的上表面102的高度位置不相同的狀態(tài)。所謂“微小的外力”也可以指例如當使用者無意識地接觸到薄膜部201時薄膜部201上被施加的外力的大小。(4)由支柱部與上端面的位置關系產(chǎn)生的效果圖12是用于說明上端面235相對于支柱部232進行轉(zhuǎn)動移動的支點位置的優(yōu)選位置的示意圖。在圖12的(a)欄中圖示有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在(b)欄以及(c)欄中圖示有作為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的變形例的保護部件200a、200b。除了下面所說明的角度θ不同這一點以外,變形例的保護部件200a,200b具有與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大致相同的結構。這里,當向箭頭X方向俯視時,將連接作為支柱部232轉(zhuǎn)動移動支點的連接部240的彎曲部位243與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的最短的假想直線與底面壁部221的壁面之間的角度設定為θ。角度θ相當于從連接部240的彎曲部位243朝向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的方向與底面壁部221的壁面之間的角度。并且,角度θ也可以解釋為支柱部232的延伸方向與底面壁部221的壁面之間的角度。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角度θ將底面壁部221的壁面設定為0°且以向左轉(zhuǎn)動的方向為正。在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角度θ大致為90°((a)欄)。與其相對,在變形例的保護部件200a中,角度θ為大于110°((b)欄),在變形例的保護部件200b中,角度θ為小于70°((c)欄)。在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在支柱部232被薄膜部201固定的狀態(tài)下,當在使支柱部232轉(zhuǎn)動移動的方向上被施加外力時,在薄膜部201與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之間主要產(chǎn)生有朝向箭頭Y方向的力。這種力被薄膜部201與上端面235之間的接合力或摩擦力、薄膜部201的張力所抵消。并且,若采用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則在上述的情況下,難以產(chǎn)生向使薄膜部201產(chǎn)生扭曲等變形的方向的力,或者向使薄膜部201從墨盒100或者支柱部232上剝離下來的方向的力。由此,在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通過薄膜部201確保了支柱部232移動的限制力。在變形例的保護部件200a((b)欄)中,通過支柱部232向圖示的箭頭方向轉(zhuǎn)動移動,上端面235向墨盒100的上表面102更上方移動。因此,有可能出現(xiàn)以下情形:例如,當支柱部232被錯誤地施予向箭頭Y方向的外力時,薄膜部201被向上方抬起而從墨盒100的上表面102剝離,導致支柱部232的轉(zhuǎn)動移動得到容許。但是,若角度θ至少小于或等于110°,則這種可能性就會減小。在變形例的保護部件200b((c)欄)中,因為支柱部232已經(jīng)向規(guī)定的轉(zhuǎn)動移動方向進行了傾斜,所以支柱部232易于向圖示的箭頭方向轉(zhuǎn)動移動。并且,當支柱部232向該方向轉(zhuǎn)動移動時,上端面235會向下方移動,從而產(chǎn)生上端面235背離薄膜部201方向的力。由此,在變形例的保護部件200b中,由薄膜部201產(chǎn)生的支柱部232移動的限制力也有可能低于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但是,若角度θ至少大于或等于70°,則這種可能性就會減小。如上述變形例的保護部件200a、200b,角度θ既可以大于110°,也可以小于70°。但是,角度θ越接近于90°,薄膜部201限制支柱部232轉(zhuǎn)動移動的限制力則越能得以提高。因而,優(yōu)選角度θ大于或等于70°且小于或等于110°(70°≤θ≤110°),更優(yōu)選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或等于100°(80°≤θ≤100°)。(5)由操作部的位置產(chǎn)生的效果參照圖6。在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當沿著箭頭Y的反方向觀察保護部件200時,操作部233形成在靠近支柱部232的位置處,即,與右側壁部225相比更靠近左側壁部224的位置處。這樣一來,操作部233的固定性能隨著支柱部232被薄膜部201限制了移動而得以提高。由此,使用者欲操作操作部233時就會易于注意到必須先剝離薄膜部201,從而抑制了從墨盒100上拆卸保護部件200時的誤操作。參照圖7。在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在箭頭Z方向上,從連接部240的彎曲部位243到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的距離Ln大于從連接部240的彎曲部位243到操作部233的距離Lm。即,在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通過操作部233所施加外力的作用力點接近于支柱部232轉(zhuǎn)動移動的支點。由此,為了使支柱部232轉(zhuǎn)動,則必須對操作部233施加一定程度較大的力。因此,抑制了發(fā)生以下情形:由于錯誤地對操作部233施加外力而導致由于薄膜部201使支柱部232的固定性能被解除。參照圖10。在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在作為將保護部件200安裝到墨盒100上的方向的箭頭Z方向上,從底面壁部221到操作部233的距離Lp大于從底面壁部221到嵌合突起部234的距離Lq。并且,距離Lp小于從底面壁部221到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的距離Lr。這樣一來,通過薄膜部201產(chǎn)生的正面端壁部230轉(zhuǎn)動移動的限制力大于通過正面端壁部230的轉(zhuǎn)動移動而解除嵌合突起部234的卡合狀態(tài)所需要的力。由此,抑制了供墨口112的密封狀態(tài)先于空氣孔128的密封狀態(tài)被解除的情形發(fā)生。[總結]如上所述,通過采用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從墨盒100的拆卸操作變得容易。并且,以簡單的結構實現(xiàn)了從墨盒100進行拆卸時的空氣孔128和供墨口112的密封狀態(tài)解除順序的規(guī)定。此外,通過采用本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以簡單的結構實現(xiàn)了提高保護部件200相對于墨盒100的固定性能和保護性能等各種作用效果。B.第二實施方式:參照圖13、圖14,對作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A的結構進行說明。圖13是第二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a的簡要俯視圖。圖14是第二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A的簡要主視圖。在圖13、圖14中,以虛線圖示了組裝到保護部件200A上時的墨盒100的外周輪廓線。第二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A安裝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已進行過說明的墨盒100(圖2~圖4)上。第二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A除了在支柱部232上設置有移動限制突起部237這一點之外,是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大致相同的結構。移動限制突起部237在支柱部232的高度方向(箭頭Z方向)上的中間位置處以朝向墨盒100突出的方式設置。在保護部件200A安裝到墨盒100上的狀態(tài)下,移動限制突起部237配置在與肋部119相鄰的位置處以便能夠與墨盒100的左側面105上的肋部119卡合。移動限制突起部237通過與肋部119卡合而限制支柱部232在箭頭Y的反方向上發(fā)生轉(zhuǎn)動移動。通過采用第二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A,在已安裝到墨盒100上的狀態(tài)下通過移動限制突起部237抑制了支柱部232向箭頭Y的反方向發(fā)生轉(zhuǎn)動移動。因此,抑制了由于支柱部232被錯誤地施加外力而使支柱部232發(fā)生轉(zhuǎn)動移動從而導致薄膜部201發(fā)生剝離的情形發(fā)生。因此,提高了保護部件200對墨盒100的保護性能。在這里還存在以下情況:在從工廠出貨時等,在安裝有保護部件200A的狀態(tài)下墨盒100有時會被由氣密性的可撓性薄膜構成的包裝部件包裹而成為減壓密封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若采用第二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A,則通過移動限制突起部237,抑制了由于包裝部件因減壓狀態(tài)而產(chǎn)生的推壓導致支柱部232錯誤地進行轉(zhuǎn)動移動的情形發(fā)生。因此,保持了工廠出貨時的墨盒100的密封狀態(tài)。如上所述,由于第二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A通過移動限制突起部237使支柱部232的固定性能得到提高,所以提高了墨盒100的保護性能。并且,第二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A能夠起到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相同的作用效果。圖15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的其他構成例的簡要立體圖。該構成例的保護部件200Aa除了移動限制突起部237的結構不同這一點以外,與上述的保護部件200A的結構大致相同。在保護部件200Aa安裝到墨盒100上的狀態(tài)下,保護部件200Aa的移動限制突起部237形成在與墨盒100的前表面103對置的位置處以便能夠與墨盒100的前表面103卡合。這種結構也能夠起到與上述的保護部件200a相同的作用效果。C.第三實施方式:圖16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B的結構的簡要左視圖。第三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B除了連接部240具有作為正面端壁部230的轉(zhuǎn)動移動支點發(fā)揮功能的鉸鏈機構248這一點以外,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大致相同的結構。第三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B由作為單獨部件制造的蓋部220與正面端壁部230通過鉸鏈機構248連接,所述鉸鏈機構248是連接部240的鉸鏈構造。通過采用第三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B,鉸鏈機構248提高了正面端壁部230進行轉(zhuǎn)動移動的穩(wěn)定性能。此外,通過采用第三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B,能夠通過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對應的結構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D.第四實施方式:圖17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C的結構的簡要立體圖。在圖17中以虛線圖示了墨盒100的簡要外周輪廓線。第四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C安裝在已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進行過說明的墨盒100(圖2~圖4)上。第四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C包括薄膜部201和支架部210C。薄膜部201與第一實施方式中進行過說明的結構大致相同。支架部210C包括蓋部220C和正面端壁部230C。蓋部220C除了不具有正面壁部222這一點以外,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蓋部220相同的結構,即具有底面壁部221、背面壁部223、左側壁部224以及右側壁部225。正面端壁部230C包括前面壁部301、第一和第二支柱部302、303以及2個導軌部304、305。在保護部件200C安裝到墨盒100上的狀態(tài)下,前面壁部301與墨盒100的前表面103的下端部接觸。在前面壁部301與墨盒100接觸一側的面上設置有與墨盒100的各個嵌合孔113嵌合的突起部(圖示省略)。第一和第二支柱部302、303分別與前面壁部301的左右端部連接。第一和第二支柱部302、303沿著箭頭Z方向延伸,上端面306位于與墨盒100的上表面102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處。在保護部件200C安裝到墨盒100上的狀態(tài)下,第一支柱部302配置在與墨盒100的左側面105對置的區(qū)域中。在第一支柱部302的上端面306上熔接有薄膜部201。第一和第二導軌部304、305分別從第一和第二支柱部302、303的下端部起,在被蓋部220C的左側壁部224以及右側壁部225夾持的區(qū)域內(nèi)與左側壁部224以及右側壁部225接觸且延伸。通過第一和第二導軌部304、305,正面端壁部230C被限制成只能夠沿著箭頭Y方向相對于蓋部220C直線移動。在安裝有墨盒100的狀態(tài)下,第四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C通過薄膜部201限制了正面端壁部230C向離開墨盒100的方向的直線移動。因此,只要不將薄膜部201從墨盒100的上表面102上剝離,墨盒100被停止到支架部210C上的狀態(tài)就不會解除。因而,當從墨盒100拆卸保護部件200C時,供墨口112的密封狀態(tài)先于空氣孔128被解除的情形得以抑制。此外,第四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C通過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對應的結構,能夠起到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相同的作用效果。E.第五實施方式:圖18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D結構的簡要立體圖。在圖18中以虛線圖示了墨盒100的簡要外周輪廓線。第五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D安裝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進行過說明的墨盒100(圖2~圖4)上。第五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D具備薄膜部201和支架部210D。薄膜部201與第一實施方式中進行過說明的結構大致相同。支架部210D具備蓋部220D和延伸部310。蓋部220D具有上方開口的箱體形狀,與墨盒100的下端部嵌合且覆蓋墨盒100的下端部整體。蓋部220D具備密封墨盒100的供墨口112的密封部件(圖示省略)。在與墨盒100的左側面105對置的區(qū)域中,延伸部310從蓋部220D的端部沿著箭頭Z方向延伸。延伸部310的上端部311位于與墨盒100的上表面102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并且位于與墨盒100的空氣孔128在箭頭X方向上相鄰的位置處。在延伸部310的上端部311上熔接有薄膜部201。在第五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D中,因為只要薄膜部201不從墨盒100的上表面102剝離下來延伸部310的移動就受到限制,所以限制了將蓋部220D從墨盒100的下端拆卸下來的動作。因此,在從墨盒100拆卸保護部件200D時,第五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D以更為簡單的結構抑制了供墨口112的密封狀態(tài)先于空氣孔128被解除的情形。此外,第五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D通過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對應的結構能夠起到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相同的作用效果。F.變形例:F1.變形例1: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使用了作為密封空氣孔128的密封部件的、帶狀的薄膜部201。與其相對,密封部件也可以具有其他結構。例如,密封部件也可以由密封空氣孔128的蓋部和架設在蓋部與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之間的繩部構成。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繩部在空氣孔128與支柱部232的上端面235之間拉伸以具有預定張力,從而限制支柱部232的移動。F2.變形例2: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接合有薄膜部201的支撐部由向上方筆直延伸的柱狀的支柱部232構成。與其相對,接合有薄膜部201的支撐部也可以由支柱部232以外的部件構成。例如,支撐部也可以具有由彎曲部位的部件構成,還可以由壁狀的部件構成。F3.變形例3: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在保護部件200被安裝到墨盒100上的狀態(tài)下,支柱部232配置在與墨盒100的左側面105對置的區(qū)域FA中。與其相對,支柱部232也可以配置在與墨盒100的右側面106對置的區(qū)域中。而且,也可以不將支柱部232整體配置在與墨盒100的左側面105對置的區(qū)域FA中,還可以將支柱部232一部分配置在與墨盒100的前表面103或者后表面104、底面101對置的區(qū)域中。支柱部232也可以不以與墨盒100的左側面105直接面對的方式對置,還可以在支柱部232與墨盒100之間設置緩沖材料等其他部件。F4.變形例4: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蓋部220具有五個壁部221~225。與其相對,蓋部220也可以不具有全部五個壁部221~225。蓋部220只要至少具有能夠密封供墨口112的部位即可。F5.變形例5: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構成為能夠安裝到墨盒100上。與其相對,保護部件200也可以構成為能夠安裝到具有其他結構的墨盒上。為了使保護部件200可安裝到分別具有多個空氣孔128或者供墨口112的墨盒上,也可以對應于各個空氣孔128或者供墨口112而分別設置薄膜部201或者密封部件250。保護部件200也可以安裝到不具有電路基板135或者肋部119的墨盒上。例如,安裝有保護部件200的墨盒100既可以構成為當沿著箭頭X方向觀察時具有大致梯形形狀的六面體,也可以構成為當側視時具有大致橢圓形狀的近似圓板體。構成墨盒100外表面的各個面101~106也可以不具有平坦的表面或者平滑的表面,還可以具有凹凸。并且,也可以不呈大致平面狀地伸出,還可以具有縫隙或者缺口。各個壁面101~106也可以大致呈曲面狀地彎曲。此外,例如,既可以使前表面103與左側面105不相交而構成連續(xù)的曲面并且互相相鄰,也可以使前表面103與左側面105夾持著微小的倒角部而相互相鄰。各個壁部101~106也可以具有撓性,也可以采用將容納有墨水的袋狀部件保持在由框架構成的邊框內(nèi)的結構。F6.變形例6: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具有用于與墨盒100卡合的嵌合突起部234和伸出部226。與其相對,嵌合突起部234或伸出部226也可以省略。F7.變形例7: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在靠近支柱部232的位置處具有用于使正面端壁部230轉(zhuǎn)動移動的操作部233。與其相對,操作部233既可以設置在與支柱部232分離的位置處,也可以從正面端壁部230省略。F8.變形例8: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保護部件200中,支架部210通過蓋部220、正面端壁部230以及連接部240一體成形而制造。與其相對,支架部210也可以通過將分別制造的組成部分進行組裝而制造成。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或?qū)嵤├⒆冃卫?,還可以在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nèi)通過各種結構來實現(xiàn)。例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為了達到上述效果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適當?shù)靥鎿Q或組合與發(fā)明內(nèi)容部分中記載的各種方式中的技術特征相對應的實施方式、實施例、變形例中的技術特征。另外,如果該技術特征在本說明書中沒有作為必需的特征來進行說明,則可以適當?shù)貏h除。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