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噴液裝置、及其噴液頭結(jié)構(gòu)的制造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guān)于一種具有多流道卡匣的噴液裝置,特別是有關(guān)于一種可偵測其流道間的漏液的噴液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傳統(tǒng)在生化分析領域的應用上,往往需要將多種不同的試劑,同時進行分析檢驗或其它化學、生化的反應,也就是將多樣性的試劑,傳輸?shù)教囟ǚ绞脚帕械奈恢?,組成試片或工具,以進行后續(xù)的反應或分析。例如,基因芯片(DNA Chip)的制造方法之一就是以微噴液頭布放為數(shù)眾多的基因探針在經(jīng)表面化學處理過的基材上,以作為后續(xù)檢測的工具。
從可靠度的觀點來看,在噴液中,防止不同試劑間的交互污染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具有多孔道的噴液卡匣中,如何防止交互污染的產(chǎn)生,即為一重要的課題。
除了噴液時有可能發(fā)生交互污染之外,交互污染也可能因為噴液頭中的流道間的漏液而產(chǎn)生。一般而言,一個微噴液頭的結(jié)構(gòu)是由多層組件貼合而成,其中包含多孔道卡匣、噴液晶片、微流道阻障層、以及噴孔片等,而墨水會有侵入性或是會隨著時間從原本局限的區(qū)域中泄漏出來,舉例來說,墨水會從噴液晶片與微流道阻障層貼合處,或是從微流道阻障層與噴孔片貼合處泄漏,甚至是卡匣與噴液晶片的貼合處,然而這些泄漏出來的墨水可能會造成控制電路間的短路、相異墨水間的交互污染,或是其它噴液頭功能上的故障。
美國專利第6,431,678號揭露一種漏液偵測裝置。參考圖1a和圖1b,檢測器21形成在接觸墊片22附近,當漏液至檢測器21和電源線或控制線24上時,將經(jīng)由具有導電性的墨水23導致在檢測器21上產(chǎn)生電壓。檢測器21也與一檢測電路電性連接,其在收到來自控制線24等的電壓時,會輸出一漏液訊號,借此進行漏液偵測。應了解的是噴液頭20包括芯片25、阻障層26、以及噴孔片27。
雖然美國專利第6,431,678號中揭露的裝置可針對一些噴液頭進行漏液偵測,但其并不適用于具有多孔道微噴液卡匣的噴液裝置。詳而言之,在圖1a和圖1b中所示的偵測裝置不能決定是哪個孔道漏液。另外,此裝置并無法偵測芯片和噴液卡匣之間的漏液。
發(fā)明內(nèi)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噴液裝置,其可偵測流道間的漏液。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噴液頭結(jié)構(gòu)的制造方法,其可使漏液偵測便利化。
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噴液裝置,其包括一卡匣、一芯片、以及一控制器,其中卡匣具有一第一流道和一第二流道,且第一流道容納一第一液體于其中,而第二流道容納一第二液體于其中;芯片設置于卡匣上,且包括一第一導體和一第二導體,而第一導體與第一液體接觸,且第二導體與第二液體接觸;控制器與第一導體和第二導體電性連接,用以偵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間的漏液。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噴液裝置更包括一第一端子以及一第二端子,其中第一端子與第一導體電性連接,使控制器經(jīng)由第一端子與第一導體電性連接;第二端子與第二導體電性連接,使控制器經(jīng)由第二端子與第二導體電性連接。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芯片包括一絕緣層以及一導電層,其中絕緣層由氮化硅和碳化硅所形成,且具有多個接觸孔,而第一導體和第二導體設置于其上;導電層由鋁所形成,且在其上設置有絕緣層,而第一導體和第二導體經(jīng)由接觸孔與導電層電性連接;導電層與控制器電性連接,使第一導體和第二導體經(jīng)由導電層與控制器電性連接。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芯片更包括一致動器,其是一加熱層,且由鋁化鉭形成。
應注意的是第一導體和第二導體可由鉭形成。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噴液裝置更包括一阻障層以及一噴孔片,其中阻障層設置于芯片上,而噴孔片設置于阻障層上,且是由聚亞醯胺(polyimide)所制成,并具有多個孔口,其分別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連通。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芯片是由玻璃制成,或由硅制成,且具有一電隔絕層。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控制器包括一電壓供給裝置,其供給電壓至第一導體和第二導體;又,控制器可為一三用電表。
又在本發(fā)明中,提供一種噴液頭結(jié)構(gòu)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基材,且形成一致動層在基材上;之后,形成一導電層在致動層上,且形成一絕緣層在導電層上,其中絕緣層具有多個接觸孔于其中;然后,形成多個導體在絕緣層上,其中導體經(jīng)由接觸孔與導電層電性連接。
圖1a是美國專利第6,431,678號中的噴液頭之示意圖,其中部分被切開;圖1b是圖1a中的噴液頭的俯視圖;
圖2a是本發(fā)明的噴液裝置的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噴液裝置的平面圖;圖2c是沿著圖2b中的線c-c的剖面圖;以及圖3a~圖3d是本發(fā)明的噴液頭結(jié)構(gòu)制造方法的示意圖。
符號說明11~第一液體12~第二液體20~噴液頭21~檢測器22~接觸墊片23~墨水24~電源線或控制線25~芯片26~阻障層27~噴孔片100~噴液裝置110~卡匣111~第一流道112~第二流道120~芯片121a~第一導體121b~第二導體122~絕緣層122a~接觸孔123~導電層124~致動層
125~基材130~阻障層140~噴孔片150~控制器160~端子161~第一端子162~第二端子170~黏膠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示,作詳細說明如下。
參考圖2a~圖2c,其揭露本發(fā)明的噴液裝置100。噴液裝置100包括一卡匣110、一芯片120、一阻障層130、一噴孔片140、一控制器150、以及多個端子160。
卡匣110具有多個流道111、112于其中,應注意的是在圖2a中,僅有兩個流道被顯示,其中一個以下稱為第一流道111,而另一個稱為第二流道112。不同的流道分別容納不同種類的液體,例如,在圖2a中,第一流道111容納一第一液體11于其中,而第二流道112容納一第二液體12于其中。
芯片120經(jīng)由黏膠170而被設置于卡匣110上,且包括多個導體121a、121b、一絕緣層122、一導電層123、一致動層124、以及一基材125。詳而言之,以下參考圖3a~圖3d說明制造芯片120的方法。如圖3a所示,提供基材125,且形成致動層124在基材125上;之后,形成導電層123在致動層124上,且其形狀如圖3b所示;接著,形成絕緣層122在導電層123上,且絕緣層具有多個接觸孔122a于其中,如圖3c所示;然后,形成多個導體121a、121b在絕緣層122上,且導體121a、121b經(jīng)由接觸孔122a與導電層123電性連接,如圖3d所示。
導體121a、121b在噴液裝置100噴液時,可用以保護芯片120,應注意的是在圖2c中,僅顯示兩個導體,其中一個以下稱為第一導體121a,而另個稱為一第二導體121b,且每一導體可分別與一種液體接觸,例如,第一導體121a可與第一液體11接觸,而第二導體121b可與第二液體12接觸;另外,導體121a、121b可由鉭(Ta)形成。
絕緣層122可由氮化硅(SiN)和碳化硅(SiC)所形成,而導電層123與端子160電性連接,且可由鋁(Al)形成;致動層124是作為一致動器,用以產(chǎn)生氣泡來噴射液體,其可為由鋁化鉭(TaAl)形成的加熱層。基材125可由玻璃制成,或由硅制成,且具有一電隔絕層于其中。
如圖2a所示,阻障層130設置于芯片120上,而噴孔片140設置于阻障層130上,且可由聚亞醯胺(polyimide)所制成,并具有多個孔口141,其可分別與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連通。
應了解的是從卡匣110流到芯片120的液體是儲存在阻障層130中,如圖2b所示。
控制器150是以可拆裝的方式,經(jīng)由端子160與導體121a、121b電性連接,用以偵測流道111、112間之漏液。例如,控制器150可包括一電壓供給裝置,其可供給電壓至導體121a、121b;或者,控制器150可為一三用電表。
每一端子160是設置于芯片120上,且分別經(jīng)由導電層123與導體121a、121b電性連接;另外,每一端子160可與控制器150電性連接,使控制器150可供給電壓至導體121a、121b。例如,其中一端子可稱為第一端子161,而另一端子可稱為第二端子162,而第一端子161與第一導體121a電性連接,使控制器150可經(jīng)由第一端子161與第一導體121a電性連接;第二端子162與第二導體121b電性連接,使控制器150可經(jīng)由第二端子162與第二導體121b電性連接。
噴液裝置的構(gòu)造如上所述,以下說明其流道間的漏液偵測方法。
為了偵測漏液,控制器150每次與端子160中的任兩個電性連接,直到所有的端子160均已被檢查。例如,控制器150可與第一端子161和第二端子162電性連接后,經(jīng)由第一端子161和第二端子162供給電壓至第一導體121a和第二導體121b。在正常的狀況下,因為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之間是獨立的通道,量測各端子時,第一導體121a和第二導體121b間的電阻值極高,呈現(xiàn)開路狀態(tài);當?shù)谝涣鞯?11和第二流道112間產(chǎn)生間隙而發(fā)生漏液時,因為試劑會導電,使得第一導體121a經(jīng)由液體11、12而與第二導體121b電性連接,而形成一回路,因此控制器150可量測出電阻值或電流值。
由本發(fā)明提供的方法和裝置,不但可以知道任意兩孔道間是否發(fā)生試劑滲漏的現(xiàn)象,亦可確定是哪個孔道間發(fā)生漏液的問題,可以防止試劑間的交互污染,且有效確保所布放的試劑的正確性;另外,本發(fā)明也可偵測噴液裝置中的卡匣和芯片間的漏液。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噴液裝置,包括一卡匣,具有一第一流道和一第二流道,其中該第一流道容納一第一液體于其中,且該第二流道容納一第二液體于其中;一芯片,設置于該卡匣上,且包括一第一導體和一第二導體,其中該第一導體與該第一液體接觸,且該第二導體與該第二液體接觸;一控制器,與該第一導體和該第二導體電性連接,用以偵測該第一流道和該第二流道間的漏液。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噴液裝置,更包括一第一端子,與該第一導體電性連接,使該控制器經(jīng)由該第一端子與該第一導體電性連接;以及一第二端子,與該第二導體電性連接,使該控制器經(jīng)由該第二端子與該第二導體電性連接。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噴液裝置,其中該芯片更包括一絕緣層,具有多個接觸孔,其中該第一導體和該第二導體設置于其上;以及一導電層,其上設置有該絕緣層,其中該第一導體和該第二導體經(jīng)由各接觸孔與該導電層電性連接。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噴液裝置,其中該絕緣層是由氮化硅和碳化硅所形成。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噴液裝置,其中該導電層是由鋁所形成。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噴液裝置,其中該導電層與該控制器電性連接,使該第一導體和該第二導體經(jīng)由該導電層與該控制器電性連接。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噴液裝置,其中該芯片更包括一致動器。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噴液裝置,其中該致動器是一加熱層,且由鋁化鉭形成。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噴液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體和該第二導體是由鉭形成。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噴液裝置,更包括一阻障層,設置于該芯片上;以及一噴孔片,設置于該阻障層上,且具有多個孔口,其分別與該第一流道和該第二流道連通。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噴液裝置,其中該噴孔片是由聚亞醯胺所制成。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噴液裝置,其中該芯片是由玻璃制成。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噴液裝置,其中該芯片由硅制成,且具有一電隔絕層。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噴液裝置,其中該控制器包括一電壓供給裝置,其供給電壓至該第一導體和該第二導體。
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噴液裝置,其中該控制器為一三用電表。
16.一種噴液頭結(jié)構(gòu)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材;形成一致動層在該基材上;形成一導電層在該致動層上;形成一絕緣層在該導電層上,其中該絕緣層具有多個接觸孔于其中;以及形成多個導體在該絕緣層上,其中該等導體經(jīng)由各接觸孔與該導電層電性連接。
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基材是由玻璃制成。
1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絕緣層是由氮化硅和碳化硅所形成。
1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導電層是由鋁所形成。
2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致動層由鋁化鉭形成。
2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各導體是由鉭形成。
全文摘要
一種可偵測泄漏的噴液裝置、及其噴液頭結(jié)構(gòu)的制造方法,其中噴液裝置包括一卡匣、一芯片、以及一控制器,卡匣具有一第一流道和一第二流道,且第一流道容納一第一液體于其中,而第二流道容納一第二液體于其中;芯片設置于卡匣上,且包括一第一導體和一第二導體,而第一導體與第一液體接觸,且第二導體與第二液體接觸;控制器與第一導體和第二導體電性連接,用以偵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間的漏液。
文檔編號B41J2/14GK1637419SQ20041002969
公開日2005年7月13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3年12月29日
發(fā)明者邱嘉政, 蘇士豪, 吳建宗, 陳秋能, 洪隆裕 申請人:財團法人工業(yè)技術(shù)研究院, 華聯(lián)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