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缸套拆除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發(fā)動機拆卸工裝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氣缸套拆除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發(fā)動機氣缸套是組成發(fā)動機燃燒空間的主要部件之一,在燃燒過程中不僅承受著壁面兩側高溫差的交互影響,還要承受幾十乃至上百個大氣壓的高溫燃氣壓力,其與活塞環(huán)之間的配合(簡稱配缸間隙)對發(fā)動機做功效率、活塞竄氣量和機油耗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減少缸套拆除過程中產生的變形量,對提升發(fā)動機工作狀態(tài)的穩(wěn)定性和使用壽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0003]現(xiàn)有技術中,根據連桿大頭結構強度的要求,一部分連桿大頭的寬度會大于氣缸套內徑,在這種情況下,以往先拆除活塞連桿組,后采用氣缸套底部受力方式的氣缸套拆除方法和裝置已不能滿足此種配合方式的拆除需求,需要開發(fā)一種新式的氣缸套拆除裝置工作來滿足實際工作需求。
【發(fā)明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旨在提出一種氣缸套拆除裝置,以滿足連桿大頭寬度大于氣缸套內徑形式下的氣缸套拆除工作。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0006]工作原理為:通過壓緊裝置施加徑向力,搖桿、中心螺柱和底座施加軸向力,利用摩擦片與氣缸套內表面接觸所產生的摩擦力,完成氣缸套的拆除工作。
[0007]—種氣缸套拆除裝置,包括壓緊裝置、摩擦片、底座、調節(jié)襯管,壓緊螺母,支撐塊、減磨裝置、搖桿和中心螺柱,所述中心螺柱自下而上依次安裝底座、多個壓緊裝置、壓緊螺母、支撐塊和搖桿,搖桿、壓緊螺母均與中心螺柱螺紋連接;兩個相鄰的所述壓緊裝置之間設置調節(jié)襯管,所述壓緊裝置外側設置由多個截面為弧形的摩擦片組成的筒狀結構,摩擦片的底部與底座接觸。
[0008]進一步的,所述壓緊裝置采用爪型滾輪結構,由壓緊裝置連接軸1、壓緊裝置連接桿,壓緊裝置連接軸II,壓緊裝置滾輪和壓緊裝置本體組成,所述壓緊裝置連接桿的一端通過壓緊裝置連接軸I連接壓緊裝置本體,另一端通過壓緊裝置連接軸II連接壓緊裝置滾輪。
[0009]進一步的,所述摩擦片的內側面設有配合壓緊裝置滾輪滑動的溝槽結構。
[0010]進一步的,所述摩擦片的外側面設有增加摩擦度的環(huán)形凸起。
[0011 ] 進一步的,所述中心螺柱進一步的,限位螺母對底座進行限位,底座的底部中心位置設有防止中心螺柱受力旋轉的防轉結構。
[0012]進一步的,所述搖桿的中心和支撐塊之間安裝有減磨裝置。
[0013]進一步的,所述支撐塊的頂部和側部設有觀測孔和減重孔。
[0014]進一步的,所述搖桿頂部設有外六方結構。
[0015]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勢:
[0016](1)利用本發(fā)明裝置可以滿足常規(guī)氣缸套拆除工作,亦可以滿足連桿大頭寬度大于氣缸套內徑形式下的氣缸套拆除工作;結構設計合理,容易實現(xiàn);
[0017](2)采用爪型滾輪壓緊結構和摩擦片內的溝槽結構,可以保證氣缸套周圈徑向范圍內均勻受力,減小缸套局部變形,增大單位長度內摩擦面的受力面積,提高氣缸套拆除效率;
[0018](3)為防止管道或筒形零部件拆裝或加工過程的內部變形,本發(fā)明裝置也可應用于管道類零件的安裝和拆除工作,還可應用于薄壁管件的機械加工。
【附圖說明】
[0019]構成本發(fā)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0]圖1為本發(fā)明氣缸套拆除裝置的剖視圖;
[0021]圖2為本發(fā)明氣缸套拆除裝置的外形圖;
[0022]圖3為本發(fā)明氣缸套拆除裝置的內部示意圖;
[0023]圖4為本發(fā)明摩擦片的立體圖;
[0024]圖5為本發(fā)明壓緊裝置的立體圖。
[0025]圖中:
[0026]1-壓緊裝置,2-摩擦片,3-壓緊裝置連接軸I,4_壓緊裝置連接桿,5-壓緊裝置連接軸II,6-壓緊裝置滾輪,7-底座,8-調節(jié)襯管,9-氣缸套,10-壓緊裝置本體,11-壓緊螺母,12-支撐塊,13-減磨裝置,14-搖桿,15-中心螺柱,16-限位螺母,17-缸套安裝平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27]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28]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0029]—種氣缸套拆除裝置,如圖1至3所示,包括壓緊裝置1、摩擦片2、底座7、調節(jié)襯管8,壓緊螺母11,支撐塊12、減磨裝置13、搖桿14和中心螺柱15,所述中心螺柱15自下而上依次安裝底座7、多個壓緊裝置1、壓緊螺母11、支撐塊12和搖桿14,搖桿14、壓緊螺母11均與中心螺柱15螺紋連接;兩個相鄰的所述壓緊裝置1之間設置調節(jié)襯管8,所述壓緊裝置1外側設置由多個截面為弧形的摩擦片2組成的筒狀結構,摩擦片2的底部與底座7接觸。
[0030]所述壓緊裝置1采用爪型滾輪結構,如圖5所示,由壓緊裝置連接軸I 3、壓緊裝置連接桿4,壓緊裝置連接軸II 5,壓緊裝置滾輪6和壓緊裝置本體10組成,所述壓緊裝置連接桿4的一端通過壓緊裝置連接軸I 3連接壓緊裝置本體10,另一端通過壓緊裝置連接軸II 5連接壓緊裝置滾輪6。
[0031]所述摩擦片2的內側面設有與壓緊裝置滾輪6的寬度相同的溝槽結構,拆除氣缸套9操作中使壓緊裝置滾輪6沿溝槽結構運動,可以防止壓緊裝置滾輪6偏載導致的摩擦片2受力不均,優(yōu)化工具使用效果。
[0032]如圖4所示,所述摩擦片2的外側面設有環(huán)形凸起,并可根據需要調整凸起的布置間隔。
[0033]所述中心螺柱15底部通過安裝限位螺母16對底座進行限位。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