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橋梁支座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級摩擦擺減隔震支座。
背景技術:
摩擦擺減隔震支座是一種有廣泛應用前景的減隔震支座,可用于橋梁、房建鋼構等有減隔震需求的建筑,其抗老化性、性能穩(wěn)定性、環(huán)保性均超過其它減隔震支座。由于我國是多地震國家,地震烈度不一,在同一地區(qū)會有不同烈度的地震。當前的摩擦擺減隔震支座還不能適應地震能量的多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能適應地震能量的多變的多級摩擦擺減隔震支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包括上座板、中間襯板、下座板,所述的上座板與中間襯板之間設置有上球冠板,中間襯板與下座板之間設置有下球冠板,上座板與上球冠板之間、上球冠板與中間襯板之間、中間襯板與下球冠板之間、下球冠板與下座板之間為弧面接觸,上座板的底部設置有與上球冠板相匹配的第一拉環(huán),上球冠板的底部設置有與中間襯板相匹配的第二拉環(huán),下球冠板的頂部設置有與中間襯板相匹配的第三拉環(huán),下座板的頂部設置有與下球冠板相匹配的第四拉環(huán)。
其附加技術特征為:所述第一拉環(huán)與第二拉環(huán)的縱向或/和橫向、第二拉環(huán)與中間襯板的縱向或/和橫向、第三拉環(huán)與中間襯板的縱向或/和橫向、第三拉環(huán)與第四拉環(huán)的縱向或/和橫向分別設置有固定板。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多級摩擦擺減隔震支座,上座板與中間襯板之間設置有上球冠板,中間襯板與下座板之間設置有下球冠板,上座板與上球冠板之間、上球冠板與中間襯板之間、中間襯板與下球冠板之間、下球冠板與下座板之間為弧面接觸,整個支座構成上擺、內(nèi)擺和下擺。當小震發(fā)生時,上球冠板的第二拉環(huán)拉動中間襯板在下球冠板上滑動,中間襯板內(nèi)擺動作,直至中間襯板與第三拉環(huán)接觸。當中震發(fā)生時,中間襯板帶動第三拉環(huán),下球冠板在下座板上滑動,下球冠板下擺動作,直至第三拉環(huán)與第四拉環(huán)接觸。當大震發(fā)生時,上座板在上球冠板上滑動,上座板上擺動作,直至第一拉環(huán)與第二拉環(huán)接觸。這樣,對不同的地震能量,通過內(nèi)擺、下擺和上擺分別抗震,通過多個不同摩擦系數(shù)的擺動滑動面,多個曲率半徑在一個支座體中可滿足多個烈度的地震需求,避免了在設計中支座抗震級別選取的單一性和地震能量的多變而給建筑物造成的損壞。待地震能量消失后,由于支座上部的壓力和曲面的特性,支座恢復到地震以前的位置。而在第一拉環(huán)與第二拉環(huán)的縱向或/和橫向、第二拉環(huán)與中間襯板的縱向或/和橫向、第三拉環(huán)與中間襯板的縱向或/和橫向、第三拉環(huán)與第四拉環(huán)的縱向或/和橫向分別設置有固定板,支座可以成為固定式或單向滑動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多級摩擦擺減隔震支座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多級摩擦擺減隔震支座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圖3為小震時多級摩擦擺減隔震支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中震時多級摩擦擺減隔震支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大震時多級摩擦擺減隔震支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多級摩擦擺減隔震支座的具體結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多級摩擦擺減隔震支座包括上座板1、中間襯板2、下座板3,上座板1與中間襯板2之間設置有上球冠板4,中間襯板2與下座板3之間設置有下球冠板5,上座板1與上球冠板4之間、上球冠板4與中間襯板2之間、中間襯板2與下球冠板5之間、下球冠板5與下座板3之間為弧面接觸,上座板1的底部設置有與上球冠板4相匹配的第一拉環(huán)6,上球冠板4的底部設置有與中間襯板2相匹配的第二拉環(huán)7,下球冠板5的頂部設置有與中間襯板2相匹配的第三拉環(huán)8,下座板3的頂部設置有與下球冠板5相匹配的第四拉環(huán)9。
如圖2所示,第一拉環(huán)6與第二拉環(huán)7的橫向、第二拉環(huán)7與中間襯板2的橫向、第三拉環(huán)8與中間襯板2的橫向、第三拉環(huán)8與第四拉環(huán)9的橫向分別設置有固定板10。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多級摩擦擺減隔震支座,上座板1與中間襯板2之間設置有上球冠板4,中間襯板2與下座板3之間設置有下球冠板5,上座板1與上球冠板4之間、上球冠板4與中間襯板2之間、中間襯板2與下球冠板5之間、下球冠板5與下座板3之間為弧面接觸,整個支座構成上擺、內(nèi)擺和下擺。當小震發(fā)生時,如圖3所示,上球冠板4的第二拉環(huán)7拉動中間襯板2在下球冠板5上滑動,中間襯板2內(nèi)擺動作,直至中間襯板2與第三拉環(huán)8接觸。當中震發(fā)生時,如圖4所示,中間襯板2帶動第三拉環(huán)8,下球冠板5在下座板3上滑動,下球冠板5下擺動作,直至第三拉環(huán)8與第四拉環(huán)9接觸。當大震發(fā)生時,如圖5所示,上座板1在上球冠板4上滑動,上座板1上擺動作,直至第一拉環(huán)6與第二拉環(huán)7接觸。這樣,對不同的地震能量,通過內(nèi)擺、下擺和上擺分別抗震,通過多個不同摩擦系數(shù)的擺動滑動面,多個曲率半徑在一個支座體中可滿足多個烈度的地震需求,避免了在設計中支座抗震級別選取的單一性和地震能量的多變而給建筑物造成的損壞。待地震能量消失后,由于支座上部的壓力和曲面的特性,支座恢復到地震以前的位置。而在第一拉環(huán)6與第二拉環(huán)7的縱向或/和橫向、第二拉環(huán)7與中間襯板2的縱向或/和橫向、第三拉環(huán)8與中間襯板2的縱向或/和橫向、第三拉環(huán)8與第四拉環(huán)9的縱向或/和橫向分別設置有固定板10,支座可以成為固定式或單向滑動式。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多級摩擦擺減隔震支座,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體變換,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