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半連續(xù)式紡絲機絲距梳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半連續(xù)式紡絲機使用的絲距梳。
在粘膠長絲生產中,半連續(xù)式紡絲機生產中性絲餅,因紡絲成形后還要連續(xù)洗滌掉絲條所附帶的酸液及雜質,所以絲條還需在微呈傾角的去酸輥對上作長距離繞行。在實際生產中,輥對上繞行的絲圈間距不時發(fā)生變化,輥對末端附近不時出現(xiàn)并絲、纏漏斗頸、倒纏輥及絲條相互牽拉撕扯等多種形式的絲條斷頭故障,致使該部位斷頭(工藝上稱作“后部斷頭”)占全部紡絲斷頭的60-80%。為此,該機當車定員除紡絲工、落絲工外,還專設一個處理后部斷頭故障的工種——捻絲工。
另外,半連續(xù)式紡絲機紡絲速度較低,因而面臨著一個提高紡速以提高機臺效益的現(xiàn)實課題,實踐證明,該機在提高紡速后,由于絲條在輥對上繞行的時間相應縮短,致使絲條的凝固再生反應不充分,絲條上的酸液及雜質洗滌不凈,影響成品絲質量。加密絲距,又容易引起并絲及斷頭,成為限制該機紡速進一步提高的重要工藝技術障礙。
近年來,在某些全連續(xù)式紡絲機上有一種類似于絲距梳的裝置使用,但由于機種不同,作用與目的與半連續(xù)式紡絲機不同,且尚屬試用階段,技術尚不公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專供半連續(xù)式紡絲機使用的絲距梳,它能有效地防止去酸輥對上絲距的變化,消除并絲、纏漏斗頸、倒纏輥及絲條之間相互牽拉撕扯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從而基本上消除該機的后部斷頭,并為該機在提高紡速的情況下絲條能充分進行凝固再生反應及應有的去酸洗滌效果提供工藝技術保證。
在長期使用半連續(xù)式紡絲機的生產實踐中觀察、認識到,該機所發(fā)生的多種形式的后部斷頭故障,基本上是由絲距的變化而引發(fā)的,而絲距的變化對某些重要的成形工藝參數又十分敏感,從根本上解決后部斷頭技術難題的途徑,除強化生產管理、嚴格控制成形工藝諸參數外,一個現(xiàn)實而有效的辦法就是以機械管束的方式把去酸輥對上的絲距控制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使絲條有秩序地繞行,以補救某些成形工藝參數波動給可紡性帶來的不利影響,這就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基本思想。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在半連續(xù)式紡絲機去酸輥對的上下二只去酸輥之間,水平地設置一個鋼管支架,作絲距梳的中心軸桿,它的根部(紡絲面一端)固接在基礎板上,基礎板則固接在去酸輥傳動箱上。另一端(捻絲面一端)則為懸臂式,鋼管的兩端固接軸套,在軸套外面,套以耐腐蝕工程塑料管,作絲距梳的轉動套管,套管的捻絲面端為封閉狀態(tài),紡絲面端帶有法蘭翻邊,法蘭翻邊的前、后壓有耐酸橡膠墊圈,再外則有拼合式壓蓋,由螺釘拴在基礎板上,螺釘的松緊可調節(jié)扳動絲距梳時的松緊度,壓蓋限制絲距梳的軸向運動,在壓蓋的前面設有凸出的限位體,限制絲距梳的轉動范圍。在轉動套管的雙側,分前后兩部分且方向對稱地固接絲距梳側支架(在紡絲面視,前半部在右側,后半部在左側),側支架的外側帶有梯形凹槽,凹槽中嵌著一排等距離排列,尺寸相同,方向一致的梳齒。在轉動套管根部的一側,固接扳動手柄,可由人手扳動,令梳齒出、入各絲圈之間,絲距梳的懸臂端比去酸輥末端短50-100mm,以便不影響紡絲操作。
在實際使用時,把絲距梳扳至上限,并將上、下二輥間的傾角調節(jié)到使絲條繞行產生的絲距與絲距梳的齒距相吻合,即可遞頭送絲上輥繞行,當絲條繞行到超過了絲距梳最后一枚梳齒的位置后,即可把絲距梳扳至下限,此時,繞行中的絲條就會各就各位,滑入齒縫,基本上每縫一根絲條從中滑行,由于梳齒能管束絲條繞行的前后位置并能逐圈刺破絲圈間不時存在的酸水張力膜,于是就能保證絲圈的等距繞行,也就不會引發(fā)并絲、纏漏斗頸、倒纏輥及絲條相互撕扯等現(xiàn)象。
半連續(xù)式紡絲機使用絲距梳能產生以下積極效果1.由于絲距梳能有效地控制絲距,使絲條有秩序地繞行,就不會引發(fā)并絲、纏漏斗頸、倒纏輥及絲條相互牽拉撕扯等紡絲故障,基本上消除后部斷頭,于是就能減少廢絲,同時可減少絡筒結頭數,提高產品質量。
2.由打開防護窗處理斷頭故障的操作大為減少,故可明顯減少機內有害氣體的外逸。
3.可以取消該機專設的捻絲工,從而把當車定員減少約三分之一。
4.利用絲距梳,就可根據該機的具體結構特點,在有目的地加密絲距的情況下保持絲距恒定,不產生并絲,不發(fā)生后部斷頭,于是就能大幅度增加絲條繞輥長度,使該機在提高紡速的情況下保證絲條凝固再生反應的時間及應有的去酸洗滌效果,為該機提高紡速克服工藝障礙。
下面結合實施倒及其附圖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
圖1的A向視圖。
圖3是
圖1的B部放大圖。
圖4是圖2的C部放大圖。
圖5是實施例在半連續(xù)式紡絲機上應用示意圖。
實施例1參見
圖1.2.3.4.所示的實施例,中心軸桿2是一根細長的鋼管,它的根部一端(紡絲面端)固接在基礎板1上,另一端(捻絲面端)則為懸臂式?;A板1裝接在去酸輥傳動箱上,中心軸桿的兩端部設有軸套3,在軸套外面,套以轉動套管4,它與中心軸桿2等長,可在軸套上轉動,套管4的懸臂端為封閉式,另一端則帶有法蘭翻邊7,在套管外雙側,分前后兩半部分且方向對稱地固接絲距梳的側支架5(從紡絲面視,前半部側支架在右側,后半部側支架在左側),側支架的外側,帶有梯形凹槽。絲距梳的梳齒6的根部嵌入梯形凹槽中。梳齒6尺寸相同,等距排列,方向一致,齒端園頭,根部與側支架上的梯形凹槽形狀相吻合,齒長30-50mm,齒寬7-10mm,齒厚2-3mm,齒距4-7mm。絲距梳的懸臂端,比去酸輥末端短50-100mm,以便不影響紡絲操作,在轉動套管法蘭翻邊7的前、后部,套有橡膠墊圈8,墊圈前則以拼合式壓蓋9壓住,壓蓋由螺釘10栓在基礎板1上,可以調節(jié)絲距梳轉動的松緊度,并限制其軸向運動。在套管4的根部,與套管呈垂直方向設有扳動手柄11,手柄是一個長80-100mm,直至Φ10的剛性園桿,可由人手扳動,令梳齒出入各絲圈之間,在壓蓋9外面,設有凸出式限位體12,它可以限制絲距梳的轉動范圍,使梳齒的下限呈水平狀態(tài),上限則與水平呈50°角。
圖5是絲距梳在半連續(xù)式紡絲機上應用示意圖,圖中用雙點劃線框起的部分是紡絲機的上下二只去酸輥,絲距梳水平地置于上下二去酸輥之間,對稱梳齒的伸展長度大于絲圈繞行寬度30-40mm。
使用時,將絲距梳扳至上限,即圖中虛線所示的方向,并將上、下二只去酸輥間的傾角調節(jié)到使絲圈繞行產生的絲距與絲距梳的齒距相吻合,即可遞送絲頭上輥繞行,當絲圈繞行到超過了最后一枚梳齒的位置后,即可把絲距梳扳至下限,這時,繞行中的絲條就會各就各位,滑入齒縫,基本上每縫一根絲條從中滑行。由于固定的梳齒限定了絲條繞行的前后位置,并能逐圈刺破絲圈之間不時存在的酸水張力膜,于是就能保持絲距恒定,也就不會引發(fā)并絲、纏漏斗頸、倒纏輥及絲條間相互牽拉撕扯等紡絲故障,從而基本上消除半連續(xù)式紡絲機的后部斷頭。
絲距梳由耐腐蝕工程塑料制成,可在酸性腐蝕介質及高濕環(huán)境中長久使用。
實施例2將實施例1的絲距梳齒距由傳統(tǒng)工藝時的7mm,縮短到4.5mm,并把半連續(xù)式紡絲機上下二去酸輥間的夾角調節(jié)到使絲條繞行產生的絲距為4.5mm,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辦法使用絲距梳。
由于半連續(xù)式紡絲機的上下二去酸輥中心距僅為260mm,在絲距為4.5mm的情況下,二輥間的傾角仍能保持在55′~1°的范圍內,借助處于上下二輥中間部位的梳齒在前、后方向的管束,足以克服輥面上酸、水液體的表面張力,并能逐圈刺破絲圈間偶爾形成的酸、水張力膜,形成均勻的絲距,于是,就不會產生并絲,不會引發(fā)各種形式的斷頭故障。
因為縮小了絲距,絲條在輥對上繞行圈數由傳統(tǒng)工藝時的80圈增加到124-125圈,所以,既使將半連續(xù)式紡絲機的紡絲速度由傳統(tǒng)工藝的80m/min提高到120m/min,絲條在輥對上繞行的時間仍比傳統(tǒng)工藝(紡速80m/min,絲距7mm)略有延長,于是就能保證絲條充分進行凝固再生反應及應有的去酸洗滌效果,從而克服半連續(xù)式紡絲機提高紡速的工藝技術障礙。
權利要求1.半連續(xù)式紡絲機絲距梳,由一個可轉動一定角度的套管及排列在它旁側的梳齒組成,其特征在于,轉動套管(4)套在中心軸桿(2)兩端的軸套(3)上,中心軸桿(2)通過基礎板(1)固接在去酸輥傳動箱上,轉動套管的兩側固接絲距梳側支架(5),其外側設有梯形凹槽,絲距梳齒(6)的根部嵌在凹槽中;轉動套管的懸臂端為封閉式,根部一端帶有法蘭翻邊(7),法蘭翻邊的前、后有橡膠墊圈(8),再外則有拼合式壓蓋(9),壓蓋由螺釘(10)栓在基礎板(1)上;在套管根部一側,設有板動手柄(11),在壓蓋(9)前面,設有凸出式限位體(1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距梳,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絲距梳側支架(5)分前后兩半部分且方向對稱地固接在轉動套管(4)上,從紡絲面視,前半部在轉動套管的右側,后半部在轉動套管左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距梳,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轉動套管(4)直徑Φ30-40mm,其懸臂端比去酸輥末端短50-100m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距梳,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梳齒(6)形狀、尺寸相同,齒端園頭,方向一致且等距離地排列,其根部嵌入側支架(5)的梯形凹槽中,對稱梳齒的伸展長度大于絲圈繞行寬度30-40mm,齒距4-7mm,齒長30-50mm,齒厚2-3mm,齒寬7-10mm。
專利摘要半連續(xù)式紡絲機絲距梳,由一排等距離排列的梳齒裝接在一根可轉一定角度的圓管上,水平地置于紡絲機上下二只去酸輥中間,它能有效地防止輥對上絲距的變化,消除并絲、纏漏斗頸、倒纏輥及絲條之間相互牽拉撕扯等紡絲斷頭故障,大幅度降低該機的斷頭率,并能為該機在提高紡絲速度的情況下絲條充分進行凝固再生反應及應有的去酸洗滌效果提供工藝技術保證。
文檔編號D01D11/02GK2330669SQ9820499
公開日1999年7月28日 申請日期1998年6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6月22日
發(fā)明者徐建英, 李振華 申請人:徐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