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防護人體不受環(huán)境中排放的粉塵影響的防塵材料,以及使用了該防塵材料的防護服。
背景技術:
在除去粉塵的操作、處理操作中,操作者往往在衣服上穿著化學防護服、橡膠手套、橡膠長靴、捕集效率95%以上的防塵口罩來操作。其中,化學防護服存在操作者每一人1日使用3~4套的情況,而且基本上是用一次就扔掉。作為材料,使用了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最近,在具有包含放射性物質的粉塵的環(huán)境下的穿著變多。為了防護人體不受粉塵影響,要穿著長靴、橡膠手套等保護具,將保護具與化學防護服的間隙用膠帶固定,使外部的空氣不從保護具與化學防護服的間隙流入衣服內。因此在防護服內,外部的空氣不流入而衣服內濕度、溫度上升。在夏季的操作時,作為中暑對策,進行增加休息次數(shù),縮短操作時間等對策,操作效率易于降低。
化學防護服要求具有不使粉塵進入衣服內的高度的防塵性和可舒適地進行操作的透氣性、透濕性。
專利文獻1、2中公開了駐極體無紡織物片及其制造方法。專利文獻1、2所記載的無紡織物的粉塵的捕集效率高,透氣性也高,但如果僅僅是駐極體無紡織物,則制成防護服使用從強度、耐磨損性方面考慮是困難的。進一步關于疊層結構體,未公開利用疊層方法的解決方法。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7397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179932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具有不使粉塵進入衣服內的高度的防塵性,具有可舒適地進行操作的透氣性、透濕性,使用了適于線縫制的防塵材料的防護服。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
為了解決課題,本發(fā)明公開以下防塵服。
(1)一種防護服,其使用了具有i特征和ii特征的防塵材料。
i)防塵材料具有纖維層和駐極體無紡織物層,上述纖維層和上述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層數(shù)之和為2以上。
ii)防塵材料中相鄰的纖維層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在5%以上10%以下的面積比率的區(qū)域被粘接著。
此外,作為優(yōu)選的方式,存在以下防塵服。
(2)根據(jù)上述的防護服,防塵材料的上述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為熔噴無紡織物或紡粘無紡織物。
(3)根據(jù)上述任一項的防護服,防護材料的透氣性為30cm3/cm2/s以上。
(4)根據(jù)上述任一項的防護服,上述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為熔噴無紡織物,并且該熔噴無紡織物含有以下量的添加劑。
iii)含有受阻胺系添加劑0.5~5質量%或三嗪系添加劑0.5~5質量%。
或者
iv)以受阻胺系添加劑和三嗪系添加劑作為必需添加劑,合計含有0.5~5質量%。
(5)根據(jù)上述任一項的防護服,將防塵材料的上述纖維層與上述駐極體無紡織物層進行粘接的粘接劑為熱熔粘接劑。
(6)根據(jù)上述任一項的防護服,將上述纖維層與上述駐極體無紡織物層進行粘接的上述熱熔粘接劑的量為0.5g/m2以上3.0g/m2以下。
(7)根據(jù)上述任一項的防護服,其具有線縫制部。
發(fā)明的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獲得防塵性、透氣性優(yōu)異,在夏季的操作時,更涼爽,并且使用了適于線縫制的防塵材料的防護服。
附圖說明
圖1為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電荷密度測定的概念圖。
圖2a為從防護材料剝離駐極體無紡織物后的纖維層的截面圖。
圖2b為從圖2a的纖維層將附著于纖維層的駐極體無紡織物來源的纖維全部除去后的纖維層的截面圖。
圖2c為從圖2a的纖維層將附著于纖維層的駐極體無紡織物來源的纖維部分地除去后的纖維層的截面圖。
圖3是示出為了算出防塵材料的粘接面積而從防塵材料切出樣品的部分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駐極體無紡織物層>
本發(fā)明的防塵材料中使用的駐極體無紡織物層是包含非導電性的纖維材料的片,可以通過熔噴法或紡粘法而獲得。即,駐極體無紡織物層優(yōu)選為熔噴無紡織物或紡粘無紡織物。
熔噴無紡織物通過熔噴法來制造。一般而言,熔噴法是通過將從噴絲頭擠出的熱塑性聚合物進行熱風噴射而纖維狀地細化,利用該纖維的自熔合特性,使網(wǎng)(web)形成的方法。與利用紡粘法得到的紡粘無紡織物等利用其它制造法得到的無紡織物相比,不需要復雜的工序,此外容易獲得數(shù)10μm至數(shù)μm以下的細纖維。作為熔噴法中的紡絲條件,有聚合物排出量、噴嘴溫度、空氣壓力等,通過進行這些紡絲條件的最佳化,可以獲得具有所期望的纖維直徑的無紡織物。
紡粘法為以下方法。將樹脂熔融,從噴絲頭紡絲。對于冷卻固化后的絲條,利用從噴射器噴射的壓縮空氣進行牽引、拉伸。將其捕集在移動的網(wǎng)狀物上,形成纖維網(wǎng)。將纖維網(wǎng)熱粘接而形成無紡織物。由于具有將樹脂熔融并牽引的工序,因此與熔噴法相比,具有易于獲得高強度的纖維的特征。
作為無紡織物的原材料,可以例示合成纖維或天然纖維,優(yōu)選為合成纖維。
由于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要求駐極體性,因此體積電阻率優(yōu)選為1012ω·cm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為1014ω·cm??膳e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等聚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苯硫醚、氟系樹脂、和它們的混合物等。其中,從駐極體性能方面出發(fā),優(yōu)選為將聚烯烴和聚乳酸作為主體的原材料。進一步對于聚烯烴而言,更優(yōu)選為將聚丙烯作為主體。
在本發(fā)明中使用的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為熔噴無紡織物的情況下,上述熔噴無紡織物優(yōu)選含有受阻胺系添加劑和/或三嗪系添加劑。這是因為,通過使非導電性纖維片中含有該添加劑,從而能夠保持特別高的駐極體性能。
作為上述受阻胺系添加劑和/或三嗪系添加劑的含量,沒有特別限定。在熔噴無紡織物單獨含有受阻胺系添加劑或三嗪系添加劑的情況下,它們的含量優(yōu)選各自在熔噴無紡織物的0.5~5質量%的范圍內,更優(yōu)選各自為0.7質量%以上,各自為3質量%以下。此外,在熔噴無紡織物含有受阻胺系添加劑和三嗪系添加劑這兩者的情況下,它們的合計含量優(yōu)選在熔噴無紡織物的0.5~5質量%的范圍內,更優(yōu)選將上限設為0.7質量%以上,下限設為3質量%以下。如果添加量少,則變得難以獲得目標的高水平的駐極體性能。此外,如果過多,則使制絲性、制膜性差,并且成本方面也變得不利。
在上述2種添加劑中,作為受阻胺系添加劑,可舉出聚〔((6-(1,1,3,3,-四甲基丁基)亞氨基-1,3,5-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亞氨基)六亞甲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亞氨基)〕(チバガイギー制,“キマソープ”(注冊商標。以下相同。)944ld)、琥珀酸二甲基-1-(2-羥基乙基)-4-羥基-2,2,6,6-四甲基哌啶縮聚物(チバガイギー制,“チヌビン”(注冊商標。以下相同。)622ld)、2-(3,5-二-叔丁基-4-羥基芐基)-2-正丁基丙二酸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チバガイギー制,“チヌビン”144)等。
此外,作為三嗪系添加劑,可舉出上述聚〔((6-(1,1,3,3,-四甲基丁基)亞氨基-1,3,5-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亞氨基)六亞甲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亞氨基)〕(チバガイギー制,“キマソープ”944ld)、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苯酚(チバガイギー制,“チヌビン”1577ff)等。其中,特別優(yōu)選使用受阻胺系添加劑。
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電荷密度優(yōu)選為1×10-10庫侖/cm2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為1×10-9庫侖/cm2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為1×10-8庫侖/cm2以上。
在駐極體無紡織物層中,除了上述添加劑以外,可以含有熱穩(wěn)定劑、耐候劑、阻聚劑等一般用于駐極體加工品的非導電性纖維片的公知的添加劑。
作為將無紡織物進行駐極體化的方法,有以下方法。
使非導電性纖維片移動。使狹縫狀的吸引噴嘴以沿片的寬度整面方向橫切的方式與該片接觸。并且使該接觸部相反側的片的面與水面接觸或浸漬于水面。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從吸引噴嘴吸引水。
如果從吸引噴嘴吸引水,則使吸引噴嘴與片接觸的部分的相反側的水在厚度方向上以貫通片的方式移動,因此可以使水在片內遍及厚度方向整體地滲透。此外,以沿片寬度方向橫切的方式配置吸引噴嘴,并且一邊使片移動一邊進行吸引,因此可以使水滲透至上述片厚度方向整體的狀態(tài)無遺漏地遍布片整面。因此,如果將該片進行干燥,則成為電荷在片整面上均勻并且高密度地帶電了的駐極體化無紡織物。
此外,可以是利用對無紡織物的片的直流電暈放電的方法。例如為以下方法。設置多個直流電暈放電電極,與由首先對片作用的直流電暈放電電極產生的電場強度相比,使由其后對片作用的直流電暈放電電極產生的電場強度更強,進行駐極體化。
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透氣性優(yōu)選為40cm3/cm2/s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為80cm3/cm2/s以上,更進一步優(yōu)選為100cm3/cm2/s以上,從而變得易于維持制成防塵材料時的透氣性。透氣性可以通過目付、平均纖維直徑,厚度等來實現(xiàn)。
<纖維層>
接著,對防塵材料中使用的纖維層進行描述。
本發(fā)明的纖維層在本發(fā)明所定義的分類上,是包含不是駐極體無紡織物的物質,且含有纖維的層。作為這樣的纖維層,優(yōu)選材料具有充分的強度、耐磨損性、手觸感等手感、柔軟性,透氣性高。作為用作纖維層的布帛的纖維的結構,可舉出織物、編物、無紡織物、紙等。其中,從成本、物性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為無紡織物。作為無紡織物,可以使用濕式無紡織物、樹脂粘合式干式無紡織物、熱粘合式干式無紡織物、紡粘式干式無紡織物、針刺式干式無紡織物、水刺式干式無紡織物、熔噴式干式無紡織物或閃蒸紡絲式干式無紡織物。此外還可以優(yōu)選使用利用易于使目付、厚度變得均勻的抄紙法得到的無紡織物。其中,從成本、物性方面出發(fā),優(yōu)選為紡粘無紡織物。
作為纖維層所要求的功能,根據(jù)需要要求與強度、耐磨損性、手觸感等手感相關的剛軟性、和透氣性等。
作為纖維層的原材料,可舉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等聚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苯硫醚;氟系樹脂;和它們的混合物等。其中,從駐極體性能方面出發(fā),優(yōu)選為將聚烯烴或聚乳酸作為主體的原材料。進一步對于聚烯烴而言,進一步優(yōu)選為將聚丙烯作為主體,從貼合時的加工性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為與上述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相同的原材料。
纖維層的抗拉強度優(yōu)選為5n/50mm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為10n/50mm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為15n/50mm以上。如果抗拉強度成為200n/50mm以上,則需要顯著地提高構成的纖維的強度,或提高目付,因此變得不能獲得作為防塵材料的柔軟性。因此,纖維層的抗拉強度優(yōu)選小于200n/50mm。
耐磨損性在jisl1913:2010(6.6.1)記載的泰伯(taber)型法中,優(yōu)選為3級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為4級以上。
剛軟性在jisl1913:2010(6.7.1)的a)41.5°懸臂法中,優(yōu)選為150mm以下。更優(yōu)選為130mm以下。進一步優(yōu)選為100mm以下。如果超過150mm,則作為布帛的剛性高,成為制成防護服時發(fā)硬的原因。
透氣性優(yōu)選為40cm3/cm2/s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為80cm3/cm2/s以上,更進一步優(yōu)選為100cm3/cm2/s以上。通過使透氣性為40cm3/cm2/s以上,從而易于維持制成防塵材料時的透氣性。透氣性可以通過目付、平均纖維直徑、厚度等來實現(xiàn)。
如果想要滿足這些條件,則優(yōu)選的纖維層的厚度為0.01mm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為0.1mm以上。另一方面,優(yōu)選的纖維層的厚度為5mm以下,更優(yōu)選為1mm以下。目付優(yōu)選為10g/m2以上,更優(yōu)選為20g/m2以上。另一方面,目付優(yōu)選為200g/m2以下,更優(yōu)選處于100g/m2以下的范圍。
此外,本發(fā)明所使用的纖維層優(yōu)選對表面進行了抗靜電加工等功能加工??轨o電加工優(yōu)選為用導電性聚合物對表面進行加工的方法、用吸濕性聚合物對表面進行加工的方法。此時,優(yōu)選對與疊層的駐極體無紡織物層接觸的相反的面進行加工。
這是因為,如果抗靜電加工部分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接觸,則帶電性能有可能降低。
<防塵材料>
首先,對本發(fā)明的防塵材料的制造方法進行描述。作為本發(fā)明中的防塵材料的制造方法的例子,包含各構成材料的制造工序和這些材料的疊層工序。
各構成材料的制造工序例如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纖維層和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制造方法如以上所說明的那樣。
接著,對本發(fā)明的纖維層和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疊層方法進行描述。
本發(fā)明的防塵材料中,纖維層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層數(shù)之和為2以上。
纖維層確保用作防塵材料的強度、耐磨損性。駐極體無紡織物層具有防止塵埃侵入衣服內的作用、對穿著者的舒適性有益的透濕性。因此,防塵材料的以下所定義的捕集效率優(yōu)選為65%以上。
另外,本發(fā)明中的捕集效率是指利用以下方法求得的值。從防塵材料或防護服采集10處測定用樣品。對于各個試樣,利用捕集性能測定裝置進行測定。該捕集性能測定裝置是在放置測定樣品的樣品固定件的上游側連接塵埃收納箱,下游側連接著流量計、流量調整閥、鼓風機(blower)。此外,樣品固定件使用顆粒計數(shù)器,經(jīng)由切換旋塞,可以分別測定測定樣品的上游側的塵埃個數(shù)和下游側的塵埃個數(shù)。進一步,樣品固定件具備壓力計,可以讀取樣品上游、下游的靜壓差。
在捕集性能的測定時,將直徑0.3μm的聚苯乙烯標準膠乳粉末(將ナカライテスク制0.309u聚苯乙烯10質量%溶液用蒸餾水稀釋至200倍)填充至塵埃收納箱中,將試樣放置于固定件。用流量調整閥調整風量以使過濾通過速度成為3m/分鐘,使塵埃濃度處于1萬~4萬個/2.83×10-4m3(0.01ft3)的范圍,利用顆粒計數(shù)器(リオン社制,kc-01e)每1試樣測定3次試樣的上游的塵埃個數(shù)d和下游的塵埃個數(shù)d,利用下述算式,求出捕集性能(%),算出10試樣的平均值。
捕集效率(%)=〔1-(d/d)〕×100
另外,越是高捕集的纖維片,下游的塵埃個數(shù)越少,因此捕集效率的值越高。
為了使防護服的穿著者在夏季,涼快舒適地操作,本發(fā)明所使用的防塵材料的透氣性優(yōu)選為30cm3/cm2/s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為35cm3/cm2/s以上。另一方面,關于防塵材料的透氣性的上限,只要捕集效率為50%以上,就不受限定。
本發(fā)明的防塵材料具有纖維層和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疊層結構,纖維層和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層數(shù)之和為2以上。作為疊層的構成,可舉出以下構成。在衣服的作為外側的面具有纖維層,在衣服的作為內側的面具有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構成??膳e出下述結構:以成為纖維層、駐極體無紡織物層和纖維層的順序,夾入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3層結構;使耐磨損性高的纖維層、強度高的纖維層的2層重疊,重合了的纖維疊層體2片夾入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5層結構;在纖維層上重疊特性不同的駐極體無紡織物層2層,進一步重疊纖維層的4層結構。其中,優(yōu)選為2片纖維層夾入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3層結構。在該情況下,可以使用具有強度的纖維層和具有耐磨損性的纖維層。關于駐極體無紡織物,其單獨時表面易于附著粉塵、塵土,穿著時、縫制時等的操作性存在問題。
上述2片纖維層夾入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3層疊層結構通過利用纖維層夾入進行了駐極體加工的駐極體無紡織物層,從而具有不使空氣透過時的捕集效率降低,而易于維持透氣性,此外灰塵、塵土不易附著于表面的效果,因此優(yōu)選。
作為將纖維層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進行粘接的方法,為了防止由于過度的熱,纖維層、駐極體無紡織物層超過所期望的狀態(tài)而發(fā)生熔融或熔合,可以使用超聲波粘接加工、使用了花紋高度為1mm以上的熱壓紋輥的熱粘接加工、以及利用粘接劑進行的貼合加工。為了使纖維層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粘接的區(qū)域均勻地粘接,進一步優(yōu)選為利用粘接劑進行的貼合加工。
在超聲波粘接加工時,可以例示下述方法:將進行超聲波振動的刀片與粘接材料以0.01mpa~1mpa的壓力夾入具有特定圖案的壓紋輥之間,使被稱為刀片的振動子以超聲波振動1~5萬hz發(fā)生振動,使與刀片接觸的圖案部分熔融粘接的方法。刀片主要使用摩擦強的鈦制,此外,還可以使用鋁、不銹鋼合金等。此外,可以使用刀片寬度為10~50cm寬的刀片。
作為使用了花紋高度為1mm以上的熱壓紋輥的熱粘接加工,使用壓紋圖案的深度為1mm以上的熱壓紋輥,除了圖案以外,不對布帛施加熱,進行粘接加工。所謂花紋高度,是指構成熱壓紋輥的壓紋花紋的邊緣的上部與下部的距離。熱壓紋的溫度優(yōu)選為60℃以上,更優(yōu)選為70℃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為100℃以上。另一方面,熱壓紋的溫度優(yōu)選為170℃以下,更優(yōu)選為150℃以下,進一步優(yōu)選為135℃以下。此外,熱壓紋輥和夾入該熱壓紋輥的軋輥的推壓力優(yōu)選為0.5mpa以上,更優(yōu)選為1mpa以上。另一方面,軋輥的推壓力優(yōu)選為10mpa以下,更優(yōu)選為5mpa以下。
利用粘接劑進行的貼合加工所使用的粘接劑沒有特別限定,可舉出熱熔粘接劑、粉末系粘接劑或溶液系粘接劑等。其中從成本和可以均勻地涂布于對象物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為熱熔粘接劑。此外,熱熔粘接劑的種類可舉出合成橡膠系粘接劑、烯烴系粘接劑或eva(乙烯乙酸乙烯酯)系粘接劑等。從粘接強力優(yōu)異,并且與纖維層和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親和性也優(yōu)異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為合成橡膠系或烯烴系粘接劑。此外,在使用熱熔粘接劑作為粘接劑的情況下,關于熱熔粘接劑的140℃時的熔融粘度,從可以利用t型模更均勻地擠出熱熔粘接劑方面出發(fā),上限優(yōu)選為20000mpa·s以下,更優(yōu)選為10000mpa·s以下,更進一步優(yōu)選為5000mpa·s以下。另一方面,熔融粘度的下限優(yōu)選為300mpa·s以上,更優(yōu)選為500mpa·s以上。
如果將以粘接劑疊層了的防塵材料用縫紉機進行線縫制,則縫紉機針的貫通摩擦阻力變大,易于發(fā)生縫紉機針的折斷、污染,由針的發(fā)熱引起的熔合導致的跳線、縫線斷線、底線斷線、縫皺。此外,如果粘接材堵塞針眼、針槽,則有跳線、縫線變得易于斷線的傾向。
因此,熱熔粘接劑的軟化點優(yōu)選為105℃以下,更優(yōu)選為90℃以下。另一方面,從粘接劑的穩(wěn)定性、保存的觀點出發(fā),軟化點優(yōu)選為70℃以上。如果在該范圍內,則不易發(fā)生縫紉機針的折斷、污染,由針的發(fā)熱引起的熔合導致的跳線、縫線斷線、底線斷線、縫皺。軟化點的調整可以通過改變粘接劑中的熱塑性彈性體、增粘劑、礦物油、熱穩(wěn)定劑的組成來實現(xiàn)??p紉機針的刺穿強度優(yōu)選為1.0n以下,更優(yōu)選為0.9n以下,進一步更優(yōu)選為0.8n以下。另一方面,從防止跳線的觀點出發(fā),下限優(yōu)選為0.3n以上。縫紉機針的刺穿強度可以通過使用上述軟化點范圍的粘接材、調整粘接劑的涂布量來實現(xiàn)。
利用熱熔粘接劑進行的纖維層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貼合加工的方法可舉出下述方法:從點花紋的輥向基材涂布粘接劑的方法;將粉末狀的粘接劑涂布于基劑,然后加熱并粘接的方法;將熔融的粘接劑噴射狀地涂布的方法等。其中,優(yōu)選為將熱熔粘接劑從t型模型的擠出機噴射狀地涂布的方法。如果是該方法,則能夠不大幅損傷防塵材料的手感、防塵材料的透氣性而進行纖維層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貼合,并且可以以低涂布量進一步提高纖維層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粘接力,可以更均勻地涂布熱熔粘接劑。此外,在熱熔粘接劑的140℃的熔融粘度為5000mpa·s以下的情況下,從可以由t型模更均勻地擠出熱熔粘接劑的觀點出發(fā),由t型模擠出時的熱熔粘接劑的溫度優(yōu)選為100℃以上,更優(yōu)選為130℃以上。另一方面,從抑制由高溫的熱熔粘接劑引起的對防塵材料的損傷的觀點出發(fā),由t型模擠出時的熱熔粘接劑的溫度優(yōu)選為180℃以下,更優(yōu)選為160℃以下。從維持駐極體性能方面出發(fā),特別優(yōu)選在熱熔粘接劑噴射后,在纖維層與熱熔粘接劑的接觸位置,比纖維層和駐極體無紡織物的基材的熔點低。
從防塵材料的透氣性的維持和針縫制的容易性出發(fā),位于纖維層與駐極體層之間的熱熔粘接劑的量優(yōu)選為3g/m2以下。更優(yōu)選為2.5g/m2以下,進一步更優(yōu)選為2g/m2以下。從維持粘接強度方面、均勻地涂布熱熔粘接劑方面出發(fā),熱熔粘接劑的量優(yōu)選為0.5g/m2以上。通過使熱熔粘接劑的量為3g/m2以下,從而可以制成維持透氣性,適于針縫制的防塵材料。此外,通過設為0.5g/m2以上,從而可以在制成防護服來穿著時防塵材料不剝離而作為布帛使用。
本發(fā)明的防塵材料中,相鄰的纖維層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以5%以上10%以下的面積比率被粘接著。這里,粘接的面積比率可以由通過實施例所記載的防塵材料的粘接面積的測定方法得到的值來定義。
此外,從防塵材料的柔軟性提高,將其制成防護服時其穿著性更優(yōu)異的觀點出發(fā),本發(fā)明的防塵材料優(yōu)選使由相鄰的纖維層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形成的層間的粘接區(qū)域的粘接狀態(tài)更均勻。例如,在將實施例所記載的防塵材料的粘接面積的測定方法中的樣品的尺寸設為20mm見方~10mm見方的情況下,由該測定方法獲得的層間的粘接面積比率優(yōu)選為5%以上10%以下,進一步在將實施例所記載的防塵材料的粘接面積的測定方法中的樣品的尺寸設為20mm見方~5mm見方的情況下,由該測定方法獲得的防塵材料的粘接面積更優(yōu)選為5%以上10%以下。
作為使由相鄰的纖維層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形成的層間的粘接部位的大小和配置更均勻的手段,可舉出以下方法。適當?shù)毓芾沓暡ㄕ辰蛹庸ぁ嵴辰蛹庸ぶ兴褂玫膲杭y輥的壓紋圖案的方法。在將熔融的粘接劑噴射狀地涂布的方法中,可舉出使噴射粘接劑的噴嘴的形狀為適當?shù)男螤?,以適當?shù)恼辰觿┝窟M行涂布。從可以將熱熔粘接劑均勻地涂布于防塵材料方面出發(fā),特別優(yōu)選為簾式噴射。
通過使由相鄰的纖維層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形成的層間被粘接著,從而防塵材料的各種強度提高。
此外,通過在5%以上10%以下的面積的區(qū)域被粘接著,從而可以制成防塵材料抗拉強度和透氣度這兩者都優(yōu)異的防塵材料。作為粘接面積比率,需要為5%以上,優(yōu)選為7%以上。如果粘接面積的比率過低,則防塵材料的抗拉強度降低,將該防塵材料制成化學防護服時,有該化學防護服的耐久性降低的傾向。另一方面,粘接面積比率需要為10%以下,優(yōu)選為8%以下。如果粘接面積的比率過高,則有防塵材料的透氣性降低,此外防塵材料變硬的傾向,并有作為防護服的穿著性差的傾向。此外,優(yōu)選在纖維層和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粘接部分,朝向任一層或兩層的相對側的纖維的一部分或全部被熔融而成為膜狀。優(yōu)選的膜狀部分的厚度為0.01~0.5mm,優(yōu)選的一個粘接部分的面積為0.001mm2~100mm2。它們的厚度是將粘接部分的截面切斷,利用sem照片放大拍攝截面的面積,求出厚度。在超聲波粘接加工、使用了花紋高度為1mm以上的熱壓紋輥的熱粘接加工超聲波的情況下,可以使用キーエンス制數(shù)字顯微鏡(vhx2000)來求出粘接面積。
上述任一方法中,除了粘接部分以外,都不施加熱,因此由熱引起的纖維層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的破壞少,此外可以抑制任一層所包含的材料由于在大面積熔融而產生的收縮。
在上述方法中,超聲波粘接加工中,除了刀片和圖案部分以外,纖維層、駐極體無紡織物層都不施加熱,因此是優(yōu)選的方法。
此外,在將相鄰的纖維層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用粘接劑粘接的情況下,粘接劑優(yōu)選為熱熔粘接劑。即,本發(fā)明的防塵材料所具有的由纖維層和駐極體無紡織物層形成的至少1個層間的貼合方法優(yōu)選為利用熱熔粘接劑的方法,通過這樣操作,由相鄰的纖維層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形成的層間的全部區(qū)域被更均勻地粘接,因此防塵材料變得柔軟,在將該防塵材料制成化學防護服時,其穿著性變得更優(yōu)異,因此更優(yōu)選。
如果疊層的防塵材料的任意方向的抗拉強度為30n/5cm以上,則進一步抑制在將防塵材料制成化學防護服時的縫制加工時、該化學防護服的穿著時的破損等,因此優(yōu)選,更優(yōu)選為35n/5cm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為40n/5cm以上。
此外,如果疊層的防塵材料的任意方向的撕裂強度為10n以上,則進一步抑制使用了該防塵材料的化學防護服的穿著時的破損,因此優(yōu)選,更優(yōu)選為25n以上。
通過疊層而獲得的布帛的強度高,耐磨損性優(yōu)異,可以抑制粒子進入,具有透氣性,并且,可以適合用作適于線縫制的防塵材料。
<防護服>
本發(fā)明的防塵材料可以通過縫制成連身裝(coverall)、斗篷、長衫等形式來適合用作防護服。特別是為了防止放射性物質、包含石棉、二
<縫制>
從防塵材料向防護服的縫制方法有下述方法:使用了線和針的線縫制法、和不使用線和針的超聲波縫制等無縫制法。其中,利用線縫制縫紉機進行的縫制的加工性高,因此優(yōu)選。線縫制根據(jù)縫制部位可以使用平縫縫紉機或鎖式縫紉機等現(xiàn)有的縫紉機。平縫是使下線穿過上線的環(huán)的方式,不易解開,強度優(yōu)異,因此優(yōu)選,鎖式縫紉機是織補的針跡,沒有強的線緊繃,也可以應對布料的伸縮,因此優(yōu)選。縫紉機針的粗細根據(jù)坯布的構成進行選擇,一般而言,在薄坯布的情況下,使用9號針(針的直徑0.67mm),在厚坯布的情況下,使用16號針(針的直徑1.02mm)。如果將薄的坯布用粗的針縫紉,則有時坯布的線斷線或施加過度的力時從針跡處裂開。此外,如果將厚的坯布用細的針縫紉,則有時針彎曲或折斷。在防護服的情況下,優(yōu)選為11號~16號??p紉機線可以使用細紗、羊毛線、高卷曲羊毛線等市售的縫紉機線??p紉機線的編號可以使用30號~90號。線的原材料可以使用絲線、棉線那樣的天然纖維、由石油等制成的聚酯、尼龍等合成纖維,從耐氣候性等方面考慮,特別優(yōu)選使用聚酯。針腳數(shù)根據(jù)需要的針跡強度,5針/3cm~10針/3cm是適合的。
縫制部的捕集效率優(yōu)選為50%以上。通過使縫制部的捕集效率為50%以上,從而可以防止外部的空氣從針跡流入,放射性物質等有害物質流入防護服內。使針跡的捕集效率為50%以上,可以通過將針跡用接縫帶閉塞、使縫制針的粗細變細來實現(xiàn)。
實施例
以下,進一步通過實施例來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
[測定方法]
(1)每單位面積的質量(目付:g/m2)
基于jisl1913:20106.2進行了測定。使用沖裁?;驑影搴吞甑镀瑥脑嚇硬杉?片以上25cm×25cm的大小的試驗片,測定其重量,求出平均值。將它們設為每單位面積的質量(g/m2)。
(2)捕集效率
從防護服的兩大腿部切出4片,從兩臂切出4片,從軀體部分切出2片防塵材料,采集10片樣品。對于各個試樣,利用捕集性能測定裝置進行測定??p制部的樣品是從jist8115(2015)附錄a的步驟c實施后的防護服,從兩大腿部采集4片,從兩臂采集4片,從軀體部分采集2片的10片樣品。該捕集性能測定裝置在放置測定樣品的樣品固定件的上游側連接有塵埃收納箱,下游側連接有流量計、流量調整閥、鼓風機。此外,樣品固定件使用顆粒計數(shù)器,經(jīng)由切換旋塞,可以分別測定測定樣品的上游側的塵埃個數(shù)和下游側的塵埃個數(shù)。進一步樣品固定件具有壓力計,可以讀取樣品上游、下游的靜壓差。
在捕集性能的測定時,將直徑0.3μm的聚苯乙烯標準膠乳粉末(將ナカライテック制0.309u聚苯乙烯10質量%溶液用蒸餾水稀釋至200倍)填充至塵埃收納箱,將試樣放置于固定件,用流量調整閥調整風量以使過濾通過速度成為3m/分鐘,使塵埃濃度在1萬~4萬個/2.83×10-4m3(0.01ft3)的范圍內穩(wěn)定,利用顆粒計數(shù)器(リオン社制,kc-01e)每1樣品測定3次樣品的上游的塵埃個數(shù)d和下游的塵埃個數(shù)d,利用下述算式,求出捕集性能(%),算出10樣品的平均值。
捕集效率(%)=〔1-(d/d)〕×100
(3)電荷密度
通過圖1進行說明。在接地的金屬制箱1與金屬制平板電極2(面積100cm2,材質:黃銅)之間插入試樣3,對于通過靜電感應產生的電荷,經(jīng)由電容器4,通過靜電計5測定電壓,由獲得的電壓通過下式求出表面電荷密度。
q=c×v/s
q:表面電荷密度(庫侖/cm2)
c:電容器容量
v:電位
s:平板電極面積。
(4)透氣性
基于jisl19136.8.1a)frazier型法,以n=3測定通過15cm×15cm的大小的試驗片的空氣量,將其平均值設為透氣性。
(5)穿著性
在設定為假定為夏季的室外溫度的35℃、50%rh的恒溫恒濕室中,被檢者從t恤1件(“airism”(注冊商標,ユニクロ制))、工作褲(棉10%,聚酯90%)1條上穿著防護服進入室內。在被檢者的胸部的中心附近從t恤上粘貼熱電偶,利用熱電偶測定進入室內后的防護服內的溫度。對于3名被檢者實施該測定。將3名被檢者的數(shù)據(jù)分別與比較例1的防護服進行比較,將30分鐘后的防護服內的平均溫度低2℃以上的情況評價為a,平均溫度差小于2℃的情況評價為b。
(6)穿著試驗
在夏季(7~9月)的氣溫30℃以上時穿著防護服,在室外進行1小時操作。特別是將沒有悶熱,操作性非常良好且防護服沒有破損等的情況設為a,將有少許悶熱但操作性良好且操作服沒有破損等的情況設為b,將悶熱高,操作性差但防護服沒有破損等的情況設為c,將悶熱非常高,操作性非常差,或操作服破損、防塵材料剝離了的情況設為d。另外,本穿著試驗的被檢者為1人。
(7)抗拉強度(紡粘無紡織物和防塵材料)
基于jisl1913:20106.3.1進行了測定。將尺寸5cm×30cm的試驗片在夾具間隔20cm、拉伸速度10cm/min的條件下沿片縱向、橫向都對3個樣品利用定速伸長型拉伸試驗機進行拉伸試驗,將拉伸直至樣品斷裂為止時的最大強力設為抗拉強度,對于樣品的縱向、橫向各自的平均值進行算出。這里,所謂縱向,是指與樣品的卷的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所謂橫向,是指與樣品的卷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
(8)撕裂強度(防塵材料)
基于jisl1913:20108.15.4c法(梯形(trapezoid)法)進行了測定。分別以n=3測定尺寸7.5cm×15cm的樣品的縱向和橫向的撕裂強度,算出平均值。這里,所謂縱向,是指與樣品的卷的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所謂橫向,是指與樣品的卷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
(9)厚度
基于jisl1913:20106.1.1a法進行了測定。從試樣采集10片2500mm2以上的大小的試驗片,對于厚度測定儀的上側圓形水平板施加0.5kpa的壓力,調整0點。然后,使用厚度測定儀,以標準狀態(tài)對試驗片施加0.5kpa的壓力10秒,測定厚度直至0.01mm。求出試驗片10片的平均值。
(10)耐磨損性
基于jisl1913:20106.6.1a)泰伯型法進行了測定。采集試驗片3片,磨損輪為cs-10,將摩擦次數(shù)設為100次,將外觀變化與附圖1的限度照片進行比較,以0.5級單位將其平均值進行舍入來表示。
(11)剛軟性
基于jisl1913:20106.7.1a)41.5°懸臂法進行了測定。將試驗片從縱向采集3片進行了測定。在試樣的表與里,剛軟性不同的情況下,對于表和里分別進行試驗。將其縱向的平均值設為剛軟性。
(12)平均纖維直徑
從防護服的兩大腿部切出4片,從兩臂切出4片,從軀體部分切出2片合計10片的防塵材料。對于各個防塵材料,利用電子顯微鏡以倍率500倍進行照片拍攝,對1張照片測定任意15根纖維的直徑,對10張照片進行該測定,平均纖維直徑以其平均值表示。
(13)粘接面積比率
參照圖3。準備了長邊240mm×短邊180mm的長方形的防塵材料11。將該防塵材料11的長邊4等分,短邊3等分,獲得了分割成60mm見方的、12片小防塵材料12。接下來從分割的小防塵材料12,切出中心點與小防塵材料12相同,并且2邊與防塵材料11的長邊平行、剩余的2邊與防塵材料11的短邊平行的20mm見方的樣品,獲得了合計12件樣品a~l。這里所謂樣品a~l,相當于圖3所示的樣品13~24。
由上述各樣品剝落纖維層,獲得了12片剝離后纖維層a~l。在上述12片剝離后纖維層的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粘接了的面,附著有粘接劑和駐極體無紡織物層來源的纖維。附著于纖維層的駐極體無紡織物來源的纖維中,存在利用粘接劑附著于纖維層的纖維(以下,纖維9)和未與粘接劑接觸而附著于纖維層的纖維(以下,纖維10)這兩種。接下來,從獲得的12片剝離后纖維層a~l中,選出6片剝離后纖維層a~f。從剝離后纖維層a~f的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粘接了的面,將上述兩種駐極體無紡織物層來源的纖維全部除去。將它們設為剝離后-無紡織物纖維除去纖維層樣品a~f。
此外,關于上述12片剝離后的纖維層a~l中的剩下的6片剝離后纖維層g~l,從這些剝離后的纖維層的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粘接了的面,用#320的砂紙擦拭,僅除去纖維10。將它們設為剝離后-無紡織物纖維部分除去纖維層樣品g~l。
這里,圖2a示出剝離后纖維層a~l的任一截面的概念圖。在剝離后纖維層6的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粘接了的面7附著有粘接劑8和駐極體無紡織物層來源的纖維。此外,駐極體無紡織物層來源的纖維中存在纖維9和纖維10。
圖2b示出剝離后-無紡織物纖維除去纖維層6a。它們是上述剝離后-無紡織物纖維除去纖維層樣品a~f的形態(tài)。對于剝離后-無紡織物纖維除去纖維層6a而言,僅附著有粘接劑8。因此,在纖維層樣品a~f的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粘接了的一側的表面,存在纖維部分(粘接劑未附著的部分)和非纖維部分(粘接劑附著了的部分)。
圖2c為剝離后-無紡織物纖維部分除去纖維層樣品6b。它們相當于以上說明的剝離后-無紡織物纖維部分除去纖維層樣品g~l。對于剝離后-無紡織物纖維部分除去纖維層樣品6b而言,附著有粘接劑8和纖維9。
對于獲得的剝離后的纖維層樣品a~f和g~l的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粘接了的面,分別使用キーエンス制數(shù)字顯微鏡(vhx2000),以倍率150倍和閾值-60的設定,以各剝離后的纖維層樣品進入整個視野的方式進行了拍攝。接著,將獲得的樣品的圖像用長邊和短邊的各中心進行分割,進行四等分。進一步,使用在四等分的圖像的左上部分根據(jù)亮度的不同而算出纖維部分的面積的方法,算出各剝離后的纖維層樣品的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粘接的面的表面的纖維部分的面積。這里,將剝離后的纖維層樣品a~l的表面的纖維部分的面積分別設為s1~s12,接著,將由(s7-s1)/s7×100的計算式、(s8-s2)/s8×100的計算式、(s9-s3)/s9×100的計算式、(s10-s4)/s10×100的計算式、(s11-s5)/s11×100的計算式和(s12-s6)/s12×100的計算式獲得的值設為粘接面積,算出6個粘接面積。這里,樣品、剝離后的纖維層和纖維層樣品的字母分別對應著,例如,剝離后的纖維層a和纖維層樣品a來源于纖維層a。
另外,在具有2個以上的由纖維層和駐極體無紡織物層形成的層間的防塵材料中,在各界面進行與上述同樣的測定,算出粘接面積。
(14)熔融粘度
基于jisz88039.4.4利用單一圓筒形旋轉粘度計進行的測定法進行了測定。使用b型旋轉粘度計(ブルックフィールド社制),求出140℃時的粘度。
(15)舒適性評價
在設定為20℃、50%rh的恒溫恒濕室中,被檢者從t恤1件(“airism”(注冊商標,ユニクロ制))、操作服一套(棉10%,聚酯90%)上穿著防護服,穿戴保護具(橡膠手套、防護帽、長靴)并用膠帶固定。被檢者在背部的中心附近從t恤上粘貼“おんどとり”(注冊商標,ティアンドデイ制tr-71nw),進入室內后,實施踏步(14步/10秒),每隔10秒測定防護服內的濕度。另外,將扇風機(yuasa制yt-4001k(wh))以風量“中”從距離背部為50cm的位置送風。對于3名被檢者實施了該測定。將3名被檢者的數(shù)據(jù)分別與比較例1的防護服進行比較,將45分鐘后的防護服內的平均濕度低20%以上的情況評價為a,將低10%以上且小于20%的情況評價為b,將平均濕度差小于10%的情況評價為c。
(16)刺穿強度
基于jist8051:2005進行了測定。從試樣,將直徑55mm的大小的試驗片從防護服的大腿部采集2片,從兩臂采集2片合計4片防塵材料,將針侵入速度設為100mm/分鐘,以定速伸長型拉伸試驗機進行刺穿試驗,求出試驗片4片的平均值。
(17)縫紉機針的刺穿強度
將試驗種變更為縫紉機針14號,除此以外,按照(16)項的jist8051:2005進行了測定。關于試樣,將直徑55mm的大小的試驗片從防護服的大腿部采集2片,從兩臂采集2片合計4片的防塵材料,將針侵入速度設為100mm/分鐘,以定速伸長型拉伸試驗機進行15mm的刺穿試驗,求出試驗片4片的平均值。
(18)剝離強度
按照jisl1089:2007所記載的方法進行了測定。將在纖維層與纖維層的界面剝落作為開端,使用萬能試驗機(島津制作所制オートグラフag-is),將切出成寬度25mm、長度300mm的試驗片,在夾具間隔50mm、拉伸速度150mm/分鐘的條件下,對于3個樣品沿片縱向、橫向都利用定速伸長型拉伸試驗機進行t字(180°)剝離時的剝離試驗。評價為如jisl1089:2007的圖5所示那樣,從剝離時所顯示的極大值的大值依次采集3個,從小值依次采集3個,算出合計6個的平均值。
(19)線縫制測試
將防塵材料2片重疊,繼續(xù)30m縫制??p制使用單針平縫縫紉機,以針為11號,線為聚酯90號,10針/3cm的條件進行,將未觀察到異常的情況設為g,將跳線、縫皺、縫紉機針折斷、斷線的情況設為p。
(20)手感
用手接觸防塵材料,將感覺到熱熔粘接劑的粘著性的情況設為×,將未感覺到熱熔粘接劑的粘著性的情況設為○。
(21)粉塵泄露試驗
按照jist8032-2:2015所記載的方法進行了測定。將滿足jis的標準的情況設為合格,將不滿足jis的標準的情況設為不合格。
(纖維層用布帛)
纖維層用的布帛使用了以下布帛。將物性示于表1中。
<紡粘布帛1>
聚丙烯制紡粘無紡織物(透氣性220cm3/cm2/s,目付15g/m2,抗拉強度:縱46.3n/50mm,橫17.5n/50mm,耐磨損性:4.5級,剛軟性:73mm)。
[表1]
表1
(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用的布帛)
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用的布帛和比較例所使用的對照用的布帛使用了以下布帛。將物性示于表2中。
<駐極體無紡織物1>
聚丙烯制熔噴無紡織物(含有受阻胺系添加劑1質量%,有駐極體加工,電荷密度8.5×10-9庫侖/cm2,透氣性44cm3/cm2/s,目付20g/m2,平均纖維直徑2μm)。
<駐極體無紡織物2>
聚丙烯制熔噴無紡織物(含有受阻胺系添加劑1質量%,有駐極體加工,電荷密度8.5×10-9庫侖/cm2,透氣性95cm3/cm2/s,目付18g/m2,平均纖維直徑4μm)。
<駐極體無紡織物3>
聚丙烯制熔噴無紡織物(含有受阻胺系添加劑1質量%,有駐極體加工,電荷密度8.5×10-9庫侖/cm2,透氣性120cm3/cm2/s,目付16g/m2,平均纖維直徑6μm)。
[表2]
表2
(粘接劑)
(a)熱熔粘接劑a
“モレスコメルト”tn-367z(モレスコ社制),140℃的熔融粘度1200mpa·s,軟化點82℃。
(b)熱熔粘接劑b
“モレスコメルト”tn-255z(モレスコ社制),140℃的熔融粘度14250mpa·s,軟化點102℃。
(c)熱熔粘接劑c
“モレスコメルト”ac-831z(モレスコ社制),160℃的熔融粘度4000mpa·s,軟化點122℃。
[實施例1]
利用熱熔粘接機,將加溫至150℃使其熔融了的熱熔粘接材a以使涂布量成為2g/m2的方式從t型模噴射狀地涂布于駐極體無紡織物1的第1面,然后,將紡粘布帛1與駐極體無紡織物1的第1面貼合。將獲得的紡粘布帛1/駐極體無紡織物1的2層疊層品卷繞。使表里相反,再次在駐極體無紡織物1的第2面,與先前的工序同樣地以使涂布量成為2g/m2的方式噴射狀地涂布熱熔粘接材a,然后,將紡粘布帛1與駐極體無紡織物1的第2面貼合。其結果是獲得了具有紡粘布帛1/駐極體無紡織物1/紡粘布帛1的順序的構成的防塵材料1。將獲得的防塵材料1的構成示于表3,將該特性的測定結果示于表4~6。防塵材料1的目付為60g/m2,坯布部的捕集效率為92%,縫制部捕集效率為89%,透氣性為42cm3/cm2/s,觀察的6個區(qū)域中的粘接面積的比率的最大值為9%且最小值為7%??估瓘姸葹榭v向103.3n/50mm、橫向50.3n/50mm,撕裂強度為縱向15.4n、橫向30.2n。
使用獲得的防塵材料1,按照紙型切出,將切出的防塵材料的縫制部分,用針線和彎針線都為高卷曲羊毛線、單針3線包縫機進行,以針腳數(shù)8針/3cm進行了縫制。上拉鏈以細紗#60聚酯、平縫進行,以針腳數(shù)6針/3cm進行了縫紉機縫制。通過這些方法制作連身裝型化學防護服,結果縫制時布帛的破損、裂開都沒有,為良好的縫制性。進一步在35℃、50%rh氣氛下評價了穿著性,結果與比較例1的溫度差為-3.5℃,穿著性的評價為a,穿著試驗的評價為a。關于舒適性評價,與比較例1相比,濕度低21%rh,評價為a。
[實施例2]
使熱熔粘接劑向駐極體無紡織物1的第1面的涂布量為1g/m2,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獲得了具有紡粘布帛1/駐極體無紡織物1/紡粘布帛1的順序的構成的防塵材料2。將獲得的防塵材料2的構成示于表3中,將其特性的測定結果示于表4~6中。防塵材料2的目付為58g/m2,坯布部的捕集效率為91%,縫制部捕集效率為89%,透氣性為44cm3/cm2/s,觀察的6個區(qū)域的粘接面積的比率的最大值為6%且最小值為5%??估瓘姸葹榭v向98.5n/50mm、橫向45.9n/50mm,撕裂強度為縱向13.0n、橫向28.8n。
使用防塵材料2,以與實施例1相同工序,制作出相同尺寸的連身裝型化學防護服,結果在縫制時沒有廢物對布帛的附著,為良好的縫制性。進一步在35℃、50%rh氣氛下評價了穿著性,結果與比較例1的溫度差為-3.6℃,穿著性的評價為a,穿著試驗的評價為a。關于舒適性評價,與比較例1相比濕度低25%rh,評價為a。
[實施例3]
使熱熔粘接劑向駐極體無紡織物1的第1面的涂布量為4g/m2,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獲得了紡粘布帛1/駐極體無紡織物1/紡粘布帛1的防塵材料3。將獲得的防塵材料3的構成示于表3中,將其特性的測定結果示于表4~6中。防塵材料3的目付為64g/m2,坯布部的捕集效率為93%,縫制部捕集效率為89%,透氣性為38cm3/cm2/s,觀察的6個區(qū)域的粘接面積的比率的最大值為10%且最小值為8%。抗拉強度為縱向106.8n/50mm、橫向54.4n/50mm,撕裂強度為縱向17.2n、橫向32.5n。
使用防塵材料3,以與實施例1相同工序,制作出相同尺寸的連身裝型化學防護服,結果縫制時沒有廢物對布帛的附著,為良好的縫制性。然而在線縫制測試時發(fā)生了縫皺。縫紉機針的刺穿強度為1.06n。進一步在35℃、50%rh氣氛下評價了穿著性,結果與比較例1的溫度差為-2.9℃,穿著性的評價為a,穿著試驗的評價為b。關于舒適性評價,與比較例1相比濕度低19%rh,評價為b。
[實施例4]
將熱熔粘接材a變更為熱熔粘接劑b,使涂布量為1g/m2,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獲得了紡粘布帛1/駐極體無紡織物1/紡粘布帛1順序的構成的防塵材料4。將獲得的防塵材料4的構成示于表3中,將其特性的測定結果示于表4~6中。防塵材料4的目付為58g/m2,坯布部的捕集效率為92%,縫制部捕集效率為88%,透氣性為46cm3/cm2/s,觀察的6個區(qū)域的粘接面積的比率的最大值為9%且最小值為6%。抗拉強度為縱向103.0n/50mm、橫向51.1n/50mm,撕裂強度為縱向15.7n、橫向30.6n。
使用防塵材料4,以與實施例1相同工序制作出相同尺寸的連身裝型化學防護服,結果縫制時沒有廢物對布帛的附著,為良好的縫制性。進一步在35℃、50%rh氣氛下評價了穿著性,結果與比較例1的溫度差為-3.5℃,穿著性的評價為a,穿著試驗的評價為a。關于舒適性評價,與比較例1相比濕度低22%rh,評價為a。
[實施例5]
將駐極體無紡織物1變更為駐極體無紡織物2,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操作,獲得了紡粘布帛1/駐極體無紡織物2/紡粘布帛1的防塵材料5。將獲得的防塵材料5的構成示于表3中,將其特性的測定結果示于表4~6中。防塵材料5的目付為56g/m2,坯布部的捕集效率為55%,縫制部捕集效率為50%,透氣性為60cm3/cm2/s,觀察的6個區(qū)域的粘接面積的比率的最大值為9%且最小值為6%??估瓘姸葹榭v向104.0n/50mm、橫向52.0n/50mm,撕裂強度為縱向15.9n、橫向31.1n。
使用防塵材料5,以與實施例1相同工序制作出相同尺寸的連身裝型化學防護服,結果縫制時沒有廢物對布帛的附著,為良好的縫制性。進一步在35℃、50%rh氣氛下評價了穿著性,結果與比較例1的溫度差為-3.7℃,穿著性的評價為a,穿著試驗的評價為a。關于舒適性評價,與比較例1相比濕度低26%rh,評價為a。
[實施例6]
將熱熔粘接材a變更為熱熔粘接劑c,此外將涂布量設為1g/m2,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獲得了紡粘布帛1/駐極體無紡織物1/紡粘布帛1的順序的構成的防塵材料6。將獲得的防塵材料6的構成示于表3中,將其特性的測定結果示于表4~6中。防塵材料6的目付為58g/m2,坯布部的捕集效率為90%,縫制部捕集效率為87%,透氣性為47cm3/cm2/s,觀察的6個區(qū)域的粘接面積的比率的最大值為9%且最小值為6%??估瓘姸葹榭v向129.8n/50mm、橫向50.5n/50mm,撕裂強度為縱向15.1n、橫向29.9n。
使用防塵材料6,制作出與實施例1相同的連身裝型化學防護服,結果縫制時沒有廢物對布帛的附著,為良好的縫制性。然而實施線縫制測試使產生了跳線。縫紉機針的刺穿強度為1.03n。進一步在35℃、50%rh氣氛下評價了穿著性,結果與比較例1的溫度差為-3.5℃,穿著性的評價為a,穿著試驗的評價為a。關于舒適性評價,與比較例1相比濕度低23%rh,評價為a。
[實施例7]
將駐極體無紡織物1變更為駐極體無紡織物3,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操作,獲得了紡粘布帛1/駐極體無紡織物3/紡粘布帛1的順序的構成的防塵材料7。將獲得的防塵材料7的構成示于表3中,將其特性的測定結果示于表4~6中。防塵材料7的目付為54g/m2,坯布部的捕集效率為40%,縫制部捕集效率為35%,透氣性為90cm3/cm2/s,觀察的6個區(qū)域的粘接面積的比率的最大值為9%且最小值為7%??估瓘姸葹榭v向105.2n/50mm、橫向52.2n/50mm,撕裂強度為縱向15.9n、橫向30.5n。
使用防塵材料7,制作出與實施例1相同的連身裝型化學防護服,結果縫制時沒有廢物對布帛的附著,為良好的縫制性。進一步在35℃、50%rh氣氛下評價了穿著性,結果與比較例1的溫度差為-3.8℃,穿著性的評價為a,穿著試驗的評價為a。關于舒適性評價,與比較例1相比濕度低27%rh,評價為a。
[比較例1]
由市售的聚乙烯制閃紡成網(wǎng)無紡織物1層的防護服,切取坯布,測定物性,制成防塵材料8。將其測定結果示于表3和表4中。
防塵材料8的目付為40g/m2,坯布部的捕集效率為80%,縫制部捕集效率為80%,透氣性為0.1cm3/cm2/s??估瓘姸葹榭v向89.8n/50mm、橫向68.0n/50mm,撕裂強度為縱向22.4n、橫向16.1n。
穿著與上述防護服相同的市售的防護服,在35℃、50%rh氣氛下評價穿著性,將其測定結果與實施例進行了比較。防塵材料8作為防護服輕量且易于活動,但風稍微不易通過,如果進行穿著性試驗,則30分鐘后的防護服內的溫度變?yōu)?4.2℃,防護服內悶熱,因此穿著感為b,穿著試驗的評價為d,作為防護服成為差的結果。舒適性評價是平均濕度為75%rh。
[比較例2]
使熱熔粘接劑向駐極體無紡織物1的第1面的涂布量為0.4g/m2,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獲得了紡粘布帛1/駐極體無紡織物1/紡粘布帛1的順序的構成的防塵材料9。將獲得的防塵材料9的構成示于表3中,將其特性的測定結果示于表4~6中。防塵材料5的目付為57g/m2,坯布部的捕集效率為94%,縫制部捕集效率為89%,透氣性為45cm3/cm2/s,觀察的6個區(qū)域的粘接面積的比率的最大值為3%且最小值為1%,6個粘接面積全部在5%以上10%以下的范圍之外。抗拉強度為縱向92.6n/50mm、橫向38.7n/50mm,撕裂強度為縱向9.2n、橫向24.6n,是抗拉強度和撕裂強度低的結果。
使用防塵材料9,制作出連身裝型化學防護服,結果縫制時一部分紡粘布帛和駐極體無紡織物剝離,是縫制性差的結果。進一步在35℃、50%rh氣氛下評價了穿著性,結果與比較例1的溫度差為-3.6℃,穿著性的評價為a,關于穿著試驗的評價,操作時紡粘布帛與駐極體無紡織物發(fā)生剝離,一部分觀察到破損,因此為d。關于舒適性評價,與比較例1相比濕度低24%rh,評價為a。
[比較例3]
使熱熔粘接劑向駐極體無紡織物1的第1面的涂布量為8g/m2,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獲得了紡粘布帛1/駐極體無紡織物1/紡粘布帛1的防塵材料10。將獲得的防塵材料10的構成示于表3中,將其特性的測定結果示于表4~6中。防塵材料10的目付為72g/m2,坯布部的捕集效率為93%,縫制部捕集效率為88%,透氣性為29cm3/cm2/s,觀察的6個區(qū)域的粘接面積的比率的最大值為16%且最小值為14%。抗拉強度為縱向109.8n/50mm、橫向60.0n/50mm,撕裂強度為縱向20.0n、橫向35.2n。
使用防塵材料10,制作出連身裝型化學防護服,結果縫制時沒有廢物對布帛的附著,為良好的縫制性。然而,實施線縫制測試時發(fā)生了縫皺??p紉機針的刺穿強度為1.21n。進一步在35℃、50%rh氣氛下評價了穿著性,結果與比較例1的溫度差為-2.5℃,穿著性的評價為a,穿著試驗的評價為c,穿著時的操作性為稍差的結果。關于舒適性評價,與比較例1相比濕度低18%rh,評價為b。
[比較例4]
使熱熔粘接劑向駐極體無紡織物1的第1面的涂布量為12g/m2,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獲得了紡粘布帛1/駐極體無紡織物1/紡粘布帛1的防塵材料11。將獲得的防塵材料7的構成示于表3中,將其物性測定結果示于表4~6中。防塵材料11的目付為80g/m2,捕集效率92%,透氣性為18cm3/cm2/s,6個粘接面積的最大值為23%且最小值為20%??估瓘姸葹榭v向112.6n/50mm、橫向61.2n/50mm,撕裂強度為縱向21.1n、橫向36.3n。
使用防塵材料11,制作出連身裝型化學防護服,結果縫制時沒有廢物對布帛的附著,為良好的縫制性。然而,實施線縫制測試時發(fā)生了縫皺和斷線??p紉機針的刺穿強度為1.31n。進一步在35℃、50%rh氣氛下評價了穿著性,結果與比較例1的溫度差為-1.8℃,穿著性的評價為b,穿著試驗的評價為d。關于舒適性評價,與比較例1相比濕度低9%rh,評價為c。
使用了滿足本發(fā)明的要件的實施例的防塵材料的防護服具有透氣性,減輕穿著時的悶熱感,穿著舒適性優(yōu)異。此外,是適于利用縫紉機針進行縫制的防塵材料。
[表3]
[表4]
[表5]
[表6]
產業(yè)可利用性
使用了本發(fā)明的防塵材料的防護服對于在有粉塵的氣氛中的穿著是有用的。
符號的說明
1:金屬制箱
2:金屬制平板電極
3:試樣
4:電容器
5:靜電計
6:剝離后纖維層
6a:剝離后-無紡織物纖維除去纖維層
6b:剝離后-無紡織物纖維部分除去纖維層
7:與駐極體無紡織物層粘接了的面
8:粘接劑
9:通過粘接劑附著于纖維層的駐極體無紡織物層來源的纖維
10:未與粘接劑接觸而附著于纖維層的駐極體無紡織物層來源的纖維
11:防塵材料
12:小防塵材料
13~24:樣品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