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地龍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地龍50-60份、全蝎5-7份、僵蠶5-7份、蟬蛻5-7份、蜈蚣5-7份、天麻30-45份、羌活15-30份、川芎25-30份、白芷15-30份、桑白皮30-40份、防風(fēng)30-40份、防已20-25份、升麻20-25份、荊芥20-25份、苦參20-25份、人參15-20份、牛蒡子15-20份、積殼15-20份、威靈仙15-20份、秦艽15-20份、地骨皮15-20份、石菖蒲15-20份、肉桂15-20份、獨(dú)活15-20份、首烏20-25份、菊花30-35份、枸杞20-25份、白附子15-20份、蔓荊子15-20份、蒼耳子10-15份、黃柏18-25份、知母10-15份、白芨10-15份、杜仲25-30份、懷山藥35-40份、遠(yuǎn)志15-30份、白術(shù)15-20份、茯苓15-20份、桔梗15-20份、細(xì)辛10-15份、黃芩20-25份、當(dāng)歸15-20份、桂枝15-20份、干姜10-15份、甘草10-15份、三七15-30份。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地龍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地龍55份、全蝎6份、僵蠶6份、蟬蛻6份、蜈蚣6份、天麻40份、羌活20份、川芎26份、白芷20份、桑白皮35份、防風(fēng)35份、防已22份、升麻22份、荊芥22份、苦參22份、人參18份、牛蒡子18份、積殼18份、威靈仙18份、秦艽18份、地骨皮18份、石菖蒲18份、肉桂18份、獨(dú)活18份、首烏22份、菊花32份、枸杞22份、白附子18份、蔓荊子18份、蒼耳子12份、黃柏20份、知母12份、白芨12份、杜仲28份、懷山藥38份、遠(yuǎn)志20份、白術(shù)18份、茯苓18份、桔梗18份、細(xì)辛12份、黃芩22份、當(dāng)歸18份、桂枝18份、干姜12份、甘草12份、三七20份。
3.權(quán)利要求1-2之一所述地龍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天麻、三七、人參、懷山藥、地龍、全蝎、僵蠶、蟬蛻、蜈蚣分別粉碎成粉末得天麻粉、三七粉、人參粉、懷山藥粉、地龍粉、全蝎粉、僵蠶粉、蟬蛻粉和蜈蚣粉,備用;
(2)將除去步驟(1)中的其余各原料用水進(jìn)行煎煮,煎煮完畢后,過濾得藥汁;
(3)煎煮藥汁,然后將三七粉、人參粉、懷山藥粉和天麻粉加入藥汁中混合攪拌均勻,再將地龍粉、全蝎粉、僵蠶粉、蟬蛻粉和蜈蚣粉加入藥汁中,并攪拌均勻進(jìn)行熬制,熬制完畢后加入煉蜜混合攪拌均勻得所述的地龍膏。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地龍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天麻粉、三七粉、人參粉、懷山藥粉、地龍粉、全蝎粉、僵蠶粉、蟬蛻粉和蜈蚣粉的細(xì)度為80-90目。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地龍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煎煮分三次進(jìn)行,將三次所得藥液混合攪拌均勻得藥汁。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地龍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煎煮所用水的重量為需煎煮原料總重量的5-7倍,煎煮至水的量為原有水量的1/2,完成第一次煎煮,得第一煎煮液,過濾第一煎煮液得第一藥液和第一藥渣;第二次煎煮所用水的重量為第一藥渣重量的3-5倍,煎煮至水的量為原有水量的1/2,完成第二次煎煮,得第二煎煮液,過濾第二煎煮液得第二藥液和第二藥渣;第三次煎煮所用水的重量為第二藥渣重量的3-5倍,煎煮至水的量為原有水量的1/2,完成第三次煎煮,得第三煎煮液,過濾第三煎煮液得第三藥液和第三藥渣。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地龍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煎煮藥汁至藥汁的量減少至原有量的1/2時(shí),再加入三七粉、人參粉、懷山藥粉和天麻粉。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地龍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熬制的溫度為90-100℃,熬制的時(shí)間為3-8min。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地龍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加煉蜜的量為100-1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