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茶葉加工
技術領域:
,尤其是一種珠形茶及其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珠形茶是近年來貴州生產(chǎn)的一種大宗茶名優(yōu)化的新型茶類,該茶的茶葉香氣高、滋味醇厚、耐泡。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cn104472747a公開了一種珠形茶的加工方法,避免了煙焦現(xiàn)象和顆粒的松緊度不穩(wěn)定的問題。但是,這種加工方法對于茶葉的有效成分和香氣損失較大,高品質(zhì)珠形茶的產(chǎn)率較低。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珠形茶及其制作工藝,能夠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高了珠形茶本身的品質(zhì)。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珠形茶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a、殺青;對茶葉進行低溫殺青;b、第一次揉捻;使用揉捻機對茶葉進行揉捻處理,溫度控制在20~25℃,揉捻力控制在400~600n,揉捻時間控制在20~30min;c、攤涼;對茶葉進行攤涼處理;d、造型;對茶葉進行四次高溫造型;e、第二次揉捻;使用揉捻機對茶青段進行揉捻處理,溫度控制在10~12℃,揉捻力控制在200~300n,揉捻時間控制在5~10min;f、打散;對茶葉進行打散處理;g、烘干;對茶葉進行熱風烘干,烘干溫度控制在350~400℃,烘干至茶葉含水量為10~15%;h、提香;對茶葉進行二次升溫提香處理,處理溫度控制在50~60℃。作為優(yōu)選,步驟a中,初始階段的溫度為180~200℃,持續(xù)時間為1~2min;然后進入降溫階段,使用2~3min將溫度降至120~130℃,在初始階段和降溫階段中,對茶葉保持持續(xù)的攪拌;降溫階段之后進入保持階段,保持溫度不變,持續(xù)時間為3~5min,保持階段將茶葉攤開,茶葉層厚度小于3mm,并保持通風狀態(tài)。作為優(yōu)選,步驟b中,在揉捻過程中加水,茶葉與水的質(zhì)量比為20:1,水中含有0.15wt%的維生素c和0.03wt%的維生素e。作為優(yōu)選,步驟c中,攤涼的溫度控制在15~18℃,攤涼時間為10~12h,每隔1h對茶葉進行一次翻動。作為優(yōu)選,步驟d中,造型包括以下步驟,d1、鍋底壁溫度為100℃~120℃,葉溫50℃~60℃,速度150r/min~180r/min,持續(xù)10~15min;d2、鍋底壁溫度為100℃~120℃,葉溫35℃~40℃,速度100r/min~110r/min,持續(xù)3~5min;d3、鍋底壁溫度為210℃~230℃,葉溫75℃~80℃,速度210r/min~230r/min,持續(xù)1~2min;d4、將經(jīng)過d3處理后的茶葉進行回潮處理,使茶葉的含水量保持在50~60%;d5、鍋底壁溫度為150℃~160℃,葉溫35℃~40℃,速度100r/min~110r/min,持續(xù)3~5min。作為優(yōu)選,步驟e中,揉捻過程中使用氮氣對茶葉進行保護。一種珠形茶,使用上述的珠形茶制作工藝制作而成。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首先對殺青工藝進行了改進,采用低溫殺青,有利于保護茶葉中的芳香油類物質(zhì),為了保證殺青效果,通過三段式的低溫殺青,可以有效去除茶葉中的青澀味。其次,本發(fā)明將現(xiàn)有的揉捻工藝改進為了兩次揉捻過程,分別在造型之前和造型之后,這可以有效降低在造型過程中茶葉中有效成分的散失。在第一次揉捻后進行攤涼,可以提高造型過程中茶葉造型的均勻度。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和本發(fā)明造型工藝前的加工特點,使用四次造型的方法進行造型處理,并在第三次造型后進行回潮處理,不進可以保證茶葉造型的效果而且還能減小造型過程中對于茶葉內(nèi)所含芳香油類物質(zhì)的散失。造型之后不立即進行打散,而是進行第二次揉捻,可以利用造型過程對茶葉細胞組織產(chǎn)生的形變,提高揉捻處理效果。本發(fā)明所提供的珠形茶加工工藝,可以有效提高茶葉的品質(zhì)。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珠形茶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a、殺青;對茶葉進行低溫殺青;b、第一次揉捻;使用揉捻機對茶葉進行揉捻處理,溫度控制在25℃,揉捻力控制在550~600n,揉捻時間控制在20min;c、攤涼;對茶葉進行攤涼處理;d、造型;對茶葉進行四次高溫造型;e、第二次揉捻;使用揉捻機對茶青段進行揉捻處理,溫度控制在10~12℃,揉捻力控制在200~300n,揉捻時間控制在5~10min;f、打散;對茶葉進行打散處理;g、烘干;對茶葉進行熱風烘干,烘干溫度控制在350~400℃,烘干至茶葉含水量為10~15%;h、提香;對茶葉進行二次升溫提香處理,處理溫度控制在50~60℃。步驟a中,初始階段的溫度為185℃,持續(xù)時間為1min;然后進入降溫階段,使用2min將溫度降至120℃,在初始階段和降溫階段中,對茶葉保持持續(xù)的攪拌;降溫階段之后進入保持階段,保持溫度不變,持續(xù)時間為4min,保持階段將茶葉攤開,茶葉層厚度小于3mm,并保持通風狀態(tài)。步驟b中,在揉捻過程中加水,茶葉與水的質(zhì)量比為20:1,水中含有0.15wt%的維生素c和0.03wt%的維生素e。步驟c中,攤涼的溫度控制在16℃,攤涼時間為10h,每隔1h對茶葉進行一次翻動。步驟d中,造型包括以下步驟,d1、鍋底壁溫度為110℃,葉溫56℃,速度160r/min,持續(xù)12min;d2、鍋底壁溫度為100℃,葉溫35℃,速度110r/min,持續(xù)5min;d3、鍋底壁溫度為220℃,葉溫75℃,速度230r/min,持續(xù)1min;d4、將經(jīng)過d3處理后的茶葉進行回潮處理,使茶葉的含水量保持在50~60%;d5、鍋底壁溫度為160℃,葉溫40℃,速度100r/min,持續(xù)4min。步驟e中,揉捻過程中使用氮氣對茶葉進行保護。實施例2一種珠形茶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a、殺青;對茶葉進行低溫殺青;b、第一次揉捻;使用揉捻機對茶葉進行揉捻處理,溫度控制在25℃,揉捻力控制在550~600n,揉捻時間控制在20min;c、攤涼;對茶葉進行攤涼處理;d、造型;對茶葉進行四次高溫造型;e、第二次揉捻;使用揉捻機對茶青段進行揉捻處理,溫度控制在10~12℃,揉捻力控制在200~300n,揉捻時間控制在5~10min;f、打散;對茶葉進行打散處理;打散后,將茶葉放置在45℃的環(huán)境中靜置3h;g、烘干;對茶葉進行熱風烘干,烘干溫度控制在350~400℃,烘干至茶葉含水量為10~15%;h、提香;對茶葉進行二次升溫提香處理,處理溫度控制在50~60℃。步驟a中,初始階段的溫度為185℃,持續(xù)時間為1min;然后進入降溫階段,使用2min將溫度降至120℃,在初始階段和降溫階段中,對茶葉保持持續(xù)的攪拌;降溫階段之后進入保持階段,保持溫度不變,持續(xù)時間為4min,保持階段將茶葉攤開,茶葉層厚度小于3mm,并保持通風狀態(tài)。步驟b中,在揉捻過程中加水,茶葉與水的質(zhì)量比為20:1,水中含有0.15wt%的維生素c和0.03wt%的維生素e。步驟c中,攤涼的溫度控制在16℃,攤涼時間為10h,每隔1h對茶葉進行一次翻動。步驟d中,造型包括以下步驟,d1、鍋底壁溫度為110℃,葉溫56℃,速度160r/min,持續(xù)12min;d2、鍋底壁溫度為100℃,葉溫35℃,速度110r/min,持續(xù)5min;d3、鍋底壁溫度為220℃,葉溫75℃,速度230r/min,持續(xù)1min;d4、將經(jīng)過d3處理后的茶葉進行回潮處理,使茶葉的含水量保持在50~60%;d5、鍋底壁溫度為160℃,葉溫40℃,速度100r/min,持續(xù)4min。步驟e中,揉捻過程中使用氮氣對茶葉進行保護。本實施例通過自茶葉打散之后對茶葉進行保溫靜置,可以對茶葉進行揉捻和造型過程中產(chǎn)生的青澀味進行進一步抑制。實施例3一種珠形茶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a、殺青;對茶葉進行低溫殺青;b、第一次揉捻;使用揉捻機對茶葉進行揉捻處理,溫度控制在25℃,揉捻力控制在550~600n,揉捻時間控制在20min;c、攤涼;對茶葉進行攤涼處理;d、造型;對茶葉進行四次高溫造型;e、第二次揉捻;使用揉捻機對茶青段進行揉捻處理,溫度控制在10~12℃,揉捻力控制在200~300n,揉捻時間控制在5~10min;f、打散;對茶葉進行打散處理;打散后,將茶葉放置在45℃的環(huán)境中靜置3h;g、烘干;對茶葉進行熱風烘干,烘干溫度控制在350~400℃,烘干至茶葉含水量為10~15%;h、提香;對茶葉進行二次升溫提香處理,處理溫度控制在50~60℃。步驟a中,初始階段的溫度為185℃,持續(xù)時間為1min;然后進入降溫階段,使用2min將溫度降至120℃,在初始階段和降溫階段中,對茶葉保持持續(xù)的攪拌;降溫階段之后進入保持階段,保持溫度不變,持續(xù)時間為4min,保持階段將茶葉攤開,茶葉層厚度小于3mm,并保持通風狀態(tài)。步驟b中,在揉捻過程中加水,茶葉與水的質(zhì)量比為20:1,水中含有0.15wt%的維生素c和0.03wt%的維生素e。步驟c中,攤涼的溫度控制在16℃,攤涼時間為10h,每隔1h對茶葉進行一次翻動。步驟d中,造型包括以下步驟,d1、鍋底壁溫度為110℃,葉溫56℃,速度160r/min,持續(xù)12min;d2、鍋底壁溫度為100℃,葉溫35℃,速度110r/min,持續(xù)5min;d3、鍋底壁溫度為220℃,葉溫75℃,速度230r/min,持續(xù)1min;d4、將經(jīng)過d3處理后的茶葉進行回潮處理,使茶葉的含水量保持在50~60%;d5、鍋底壁溫度為160℃,葉溫40℃,速度100r/min,持續(xù)4min。步驟e中,揉捻過程中使用氮氣對茶葉進行保護。步驟g中,當茶葉的含水量降至25%~30%的時候,向茶葉表面噴灑常溫水滴,噴灑持續(xù)1min,并對茶葉進行翻揚,對茶葉表面進行潤濕,并同時進行通風,然后保持通風狀態(tài)直至烘干結(jié)束。本實施例在烘干過程中,加入了噴水潤濕工序,利用噴水對于茶葉表面的降溫作用,可以對茶葉內(nèi)的兒茶素進行保護,提高成品茶葉中兒茶素的含量。實施例4一種珠形茶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a、殺青;對茶葉進行低溫殺青;b、第一次揉捻;使用揉捻機對茶葉進行揉捻處理,溫度控制在25℃,揉捻力控制在550~600n,揉捻時間控制在20min;c、攤涼;對茶葉進行攤涼處理;d、造型;對茶葉進行四次高溫造型;e、第二次揉捻;使用揉捻機對茶青段進行揉捻處理,溫度控制在10~12℃,揉捻力控制在200~300n,揉捻時間控制在5~10min;f、打散;對茶葉進行打散處理;打散后,將茶葉放置在45℃的環(huán)境中靜置3h;g、烘干;對茶葉進行熱風烘干,烘干溫度控制在350~400℃,烘干至茶葉含水量為10~15%;h、提香;對茶葉進行二次升溫提香處理,處理溫度控制在55℃;首先,對茶葉進行1h的提香處理,然后將經(jīng)過步驟f打散處理的茶葉與進行提香的茶葉進行共同提香3h,這個過程中使用濾網(wǎng)將兩種茶葉進行分隔,避免發(fā)生混合,然后取出打散處理后的茶葉,對提香過程的茶葉進行繼續(xù)提香1h。步驟a中,初始階段的溫度為185℃,持續(xù)時間為1min;然后進入降溫階段,使用2min將溫度降至120℃,在初始階段和降溫階段中,對茶葉保持持續(xù)的攪拌;降溫階段之后進入保持階段,保持溫度不變,持續(xù)時間為4min,保持階段將茶葉攤開,茶葉層厚度小于3mm,并保持通風狀態(tài)。步驟b中,在揉捻過程中加水,茶葉與水的質(zhì)量比為20:1,水中含有0.15wt%的維生素c和0.03wt%的維生素e。步驟c中,攤涼的溫度控制在16℃,攤涼時間為10h,每隔1h對茶葉進行一次翻動。步驟d中,造型包括以下步驟,d1、鍋底壁溫度為110℃,葉溫56℃,速度160r/min,持續(xù)12min;d2、鍋底壁溫度為100℃,葉溫35℃,速度110r/min,持續(xù)5min;d3、鍋底壁溫度為220℃,葉溫75℃,速度230r/min,持續(xù)1min;d4、將經(jīng)過d3處理后的茶葉進行回潮處理,使茶葉的含水量保持在50~60%;d5、鍋底壁溫度為160℃,葉溫40℃,速度100r/min,持續(xù)4min。步驟e中,揉捻過程中使用氮氣對茶葉進行保護。步驟g中,當茶葉的含水量降至25%~30%的時候,向茶葉表面噴灑常溫水滴,噴灑持續(xù)1min,并對茶葉進行翻揚,對茶葉表面進行潤濕,并同時進行通風,然后保持通風狀態(tài)直至烘干結(jié)束。本實施例將加工過程中的兩部分茶葉進行混合提香,可以減少茶葉內(nèi)芳香油的流失,進一步提高茶葉的香氣。使用上述四種實施例制作的珠形茶與采購自貴州道真自治縣宏福茶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的珠形茶(對比例)進行對比,結(jié)果如下:兒茶素含量(%)色澤香氣生青味對比例17.1綠平正稍有實施例118.3綠潤純正稍有實施例218.5綠潤高無實施例326.9綠潤高無實施例427.1綠潤香氣持久無由此可見,本發(fā)明所提供的珠形茶制作工藝可以有效提高珠形茶的品質(zhì)。上述描述僅作為本發(fā)明可實施的技術方案提出,不作為對其技術方案本身的單一限制條件。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