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益智五香肉及加工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健腦與治療雙重功能的保健食品及其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種益智五香肉及其加工方法。
本發(fā)明通過現(xiàn)有的技術(shù)配方而為人門提供一種色香味美、營養(yǎng)豐富、養(yǎng)血安神、健腦益智、強身健體的益智五香肉,以及其加工方法的技術(shù)方案。
該方案是通過如下技術(shù)措施來實現(xiàn)的所述的中草藥等配方是炙首烏0.5-1份、炙五味子0.3-0.6份、炙肉蓯蓉0.3-0.5份、黨參0.3-0.6份、當歸0.5-1份、茯苓0.3-0.6份、山藥0.5-1份、遠志0.3-0.6份、枸杞子0.3-0.4份、桂圓0.3-0.4份、核桃仁0.5-1份、大棗0.3-0.5份、陳皮(鮮)0.1-0.2份、大茴香0.1-0.2份、桂皮0.1-0.2份、花椒0.1-0.2份、五香粉0.1-0.3份、生姜1-1.5份、蔥1-2份、料酒0.3-0.5份、白糖0.3-0.5份、精碘鹽0.4-1份、紅醬油2-5份、?;蜇i、驢等精瘦肉48-58份、水30-40份、山梨酸鉀0.1-0.2份。
用上述配方制作益智五香肉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1)將所述50份牛或豬、驢等精瘦肉,分割成500克左右的大塊,用涼水洗凈,清水浸泡60分鐘,再沖洗凈血水;把肉放入容器,添加上述紅醬油、五香粉、蔥段、姜片、大茴香、桂皮、花椒、料酒、白糖、精碘鹽、陳皮(鮮)等調(diào)料攪拌均勻,將肉腌制90分鐘;再把肉及調(diào)料放入不銹鋼鍋內(nèi),添加水21份、煮沸30分鐘,改用文火煮60分鐘;(2)將所述炙首烏、炙五味子、炙肉蓯蓉、黨參、當歸、茯苓、山藥、遠志、枸杞子、桂圓、核桃仁、大棗置于另一不銹鋼鍋內(nèi),添加水15份,浸泡90分鐘后煮沸;再用文火煮60分鐘備用;(3)將上述煮過的中草藥及藥液倒入肉鍋內(nèi)煮沸,改用文火煮60分鐘;最后再用急火煮25分鐘左右,待肉熟爛汁濃時撈出;(4)將熟肉撈出盛放在容器中,把過濾去渣的肉汁澆在肉中,待溫度不燙手時,再加入0.1%的山梨酸鉀(將山梨酸鉀放在容器中,添加適量溫開水溶化后,再倒入肉中),涼至室溫;(5)將煮熟涼透的益智五香肉加入少量肉汁,抽真空包裝,最后進行高溫殺菌處理即成為成品。
將祖國傳統(tǒng)的中醫(yī)理論和烹飪學理論相結(jié)合,制作藥膳,滋補強身,防病治病,已有幾千年悠久的歷史。由于藥膳色香味美,具有一定食療效果,深受消費者推崇。本發(fā)明人自1990年以來,將祖國傳統(tǒng)的中醫(yī)學理論和烹飪學理論與現(xiàn)代養(yǎng)生保健技術(shù)相結(jié)合,潛心鉆研,反復試驗,歷時十多年,終于成功地研制開發(fā)出一種益智五香肉。利用上述方案制成的益智五香肉,色香味美,營養(yǎng)豐富,誘人食欲,且食用方便,保存期長。最重要的是,常食此肉,對于防治迷惑健忘、記憶力減退、頭昏耳鳴、心煩失眠、心悸不寧、神經(jīng)衰弱等癥具有顯著食療效果?,F(xiàn)食用者達幾十萬人。經(jīng)跟蹤調(diào)查,一般學生、腦力勞動者及中老年人,每天食100-200克益智五香肉,連食兩、三個月,明顯見效??傆行蔬_90%以上。主要表現(xiàn)為食欲增加,睡眠穩(wěn)定,頭腦清醒,耳聰明目,精力充沛,記憶力提高,身體抵抗力增強??梢娖涫朝熜Ч诛@著。
下面通過兩個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具體闡述。
實施例一制作益智五香肉的中草藥等配方炙首烏0.6%、炙五味子0.4%、炙肉蓯蓉0.3%、黨參0.4%、當歸0.6%、茯苓0.4%、山藥0.6%、遠志0.4%、枸杞子0.3%、桂圓0.3%、核桃仁0.6%、大棗0.3%、陳皮(鮮)0.1%、大茴香0.1%、桂皮0.1%、花椒0.1%、五香粉0.2%、生姜1.2%、蔥1.6%、料酒0.4%、白糖0.4%、精碘鹽0.5%、紅醬油4%、精牛肉或精瘦豬肉、驢肉50%、水36%、山梨酸鉀0.1%。
用上述配方制作益智五香肉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1)將所述50份牛或豬、驢等精瘦肉,分割成500克左右的大塊,用涼水洗凈,清水浸泡60分鐘,再沖洗凈血水;把肉放入容器,添加上述紅醬油、五香粉、蔥段、姜片、大茴香、桂皮、花椒、料酒、白糖、精碘鹽、陳皮(鮮)等調(diào)料攪拌均勻,將肉腌制90分鐘;再把肉及調(diào)料放入不銹鋼鍋內(nèi),添加水21份、煮沸30分鐘,改用文火煮60分鐘;(2)將所述炙首烏、炙五味子、炙肉蓯蓉、黨參、當歸、茯苓、山藥、遠志、枸杞子、桂圓、核桃仁、大棗置于另一不銹鋼鍋內(nèi),添加水15份,浸泡90分鐘后煮沸;再用文火煮60分鐘備用;(3)將上述煮過的中草藥及藥液倒入肉鍋內(nèi)煮沸,改用文火煮60分鐘;最后再用急火煮25分鐘左右,待肉熟爛汁濃時撈出;(4)將熟肉撈出盛放在容器中,把過濾去渣的肉汁澆在肉中,待溫度不燙手時,再加入0.1%的山梨酸鉀(將山梨酸鉀放在容器中,添加適量溫開水溶化后,再倒入肉中),涼至室溫;(5)將煮熟涼透的益智五香肉加入少量肉汁,抽真空包裝,最后進行高溫殺菌處理即成為成品。
實施例二制作益智五香肉的中草藥等配方炙首烏300克、炙五味子200克、炙肉蓯蓉150克、黨參200克、當歸300克、茯苓200克、山藥300克、遠志200克、枸杞子150克、桂圓150克、核桃仁300克、大棗150克、陳皮(鮮)50克、大茴香50克、桂皮50克、花椒50克、五香粉100克、生姜600克、蔥800克、料酒200克、白糖200克、精碘鹽250克、紅醬油2000克、精牛肉或精瘦豬肉、驢肉25000克、水18000克、山梨酸鉀50克。
用上述配方制作益智五香肉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1)將上述25000克精牛肉或豬、驢等精瘦肉,分割成500克左右的大塊,用涼水洗凈,加清水浸泡60分鐘,沖洗凈血水;把肉放入容器,添加上述紅醬油、五香粉、蔥段、姜片、大茴香、桂皮、花椒、料酒、白糖、精碘鹽、陳皮(鮮)等調(diào)料攪拌均勻,將肉腌制90分鐘;再把肉及調(diào)料放入不銹鋼鍋內(nèi),添加水10500克,煮沸30分鐘,改用文火煮60分鐘;(2)將所述炙首烏、炙五味子、炙肉蓯蓉、黨參、當歸、茯苓、山藥、遠志、枸杞子、桂圓、核桃仁、大棗置于另一不銹鋼鍋內(nèi),添加水7500克、浸泡90分鐘后煮沸;再用文火煮60分鐘;(3)將上述已煮的中草藥及藥液倒入肉鍋內(nèi)煮沸,改用文火煮60分鐘;最后再用急火煮25分鐘左右,待肉熟爛汁濃時撈出;(4)將熟肉撈出盛放在容器中,把過濾去渣的肉汁澆在肉中,待溫度不燙手時,再加入0.1%的山梨酸鉀(將山梨酸鉀放在容器中,添加適量溫水溶化后再倒入肉中),涼至室溫;(5)將煮熟涼透的益智五香肉加入少量肉汁,抽真空包裝,最后進行高溫殺菌處理即成為成品。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益智五香肉,其特征在于選用牛、豬、驢等精瘦肉,加之益智健腦中草藥與調(diào)味品及水,長時間煮熟,所述中草藥等配方是炙首烏0.5-1份、炙五味子0.3-0.6份、炙肉蓯蓉0.3-0.5份、黨參0.3-0.6份、當歸0.5-1份、茯苓0.3-0.6份、山藥0.5-1份、遠志0.3-0.6份、枸杞子0.3-0.4份、桂圓0.3-0.4份、核桃仁0.5-1份、大棗0.3-0.5份、陳皮(鮮)0.1-0.2份、大茴香0.1-0.2份、桂皮0.1-0.2份、花椒0.1-0.2份、五香粉0.1-0.3份、生姜1-1.5份、蔥1-2份、料酒0.3-0.5份、白糖0.3-0.5份、精碘鹽0.4-1份、紅醬油2-5份、?;蜇i、驢等精瘦肉48-58份、水30-40份、山梨酸鉀0.1-0.2份。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益智五香肉的制作方法,其步驟如下(1)將所述50份牛或豬、驢等精瘦肉,分割成500克左右的大塊,用涼水洗凈,清水浸泡60分鐘,再沖洗凈血水;把肉放入容器,添加上述紅醬油、五香粉、蔥段、姜片、大茴香、桂皮、花椒、料酒、白糖、精碘鹽、陳皮(鮮)等調(diào)料攪拌均勻,將肉腌制90分鐘;再把肉及調(diào)料放入不銹鋼鍋內(nèi),添加水21份、煮沸30分鐘,改用文火煮60分鐘;(2)將所述炙首烏、炙五味子、炙肉蓯蓉、黨參、當歸、茯苓、山藥、遠志、枸杞子、桂圓、核桃仁、大棗置于另一不銹鋼鍋內(nèi),添加水15份,浸泡90分鐘后煮沸;再用文火煮60分鐘備用;(3)將上述煮過的中草藥及藥液倒入肉鍋內(nèi)煮沸,改用文火煮60分鐘;最后再用急火煮25分鐘左右,待肉熟爛汁濃時撈出;(4)將熟肉撈出盛放在容器中,把過濾去渣的肉汁澆在肉中,待溫度不燙手時,再加入0.1%的山梨酸鉀(將山梨酸鉀放在容器中,添加適量溫開水溶化后,再倒入肉中),涼至室溫;(5)將煮熟涼透的益智五香肉加入少量肉汁,抽真空包裝,最后進行高溫殺菌處理即成為成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了提供了一種具有保健與治療雙重功能的益智五香肉及加工方法的技術(shù)方案。該方案的特點是將牛、豬、驢等精瘦肉分割成500克左右大塊,分別加入益智健腦中草藥與調(diào)味品及水,放置不銹鋼鍋內(nèi)煮180-210分鐘,最后經(jīng)抽真空包裝高溫殺菌而成。其中草藥等成分有炙首烏、炙五味子、炙肉蓯蓉、黨參、當歸、茯苓、山藥、遠志、枸杞子、桂圓、核桃仁、大棗、陳皮(鮮)、大茴香、桂皮、花椒、五香粉、生姜、蔥、料酒、白糖、精碘鹽、紅醬油、精瘦肉(牛或豬、驢等精瘦肉)、山梨酸鉀和水。
文檔編號A23L1/31GK1498550SQ02145998
公開日2004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2年11月4日
發(fā)明者劉玉峰 申請人:劉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