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動式儲能的齒輪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齒輪箱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上鏈方便、放鏈快速的扳動式儲能的齒輪箱。
【背景技術】
[0002]齒輪箱又叫牙箱或變速箱,其通過大小不同的齒輪嚙合來增加或者降低轉動的速度。目前,一般的齒輪箱的上鏈結構要么太簡單費力,要么太復雜,成本太高。而且,現(xiàn)有技術中的齒輪箱的上鏈方式太過單一,不能滿足人們對其多樣化的需求。
[0003]有鑒于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上鏈方便、放鏈快速的扳動式儲能的齒輪箱,其采用一個帶扇形齒輪的可扳動部件,實現(xiàn)了扳動式的上鏈,增加了上鏈形式的多樣性,而且結構簡單,比較省力。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上鏈方便、放鏈快速的扳動式儲能的齒輪箱,其采用一個帶扇形齒輪的可扳動部件,實現(xiàn)了扳動式的上鏈,增加了上鏈形式的多樣性,而且結構簡單,比較省力;而且松開可扳動部件,還可以實現(xiàn)快速放鏈。
[0005]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扳動式儲能的齒輪箱,包括面殼和底殼,所述面殼和所述底殼之間形成容置空間,所述底殼的靠近所述面殼的一面設置有第一齒輪、第二齒輪、輸出齒輪、輸出軸、擺動齒輪和可扳動部件,所述輸出齒輪套設于所述輸出軸上,所述可扳動部件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底殼上,所述可扳動部件上設置有扇形齒輪,并且所述可扳動部件上還設置有彈簧;
[0007]所述扇形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嚙合,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擺動齒輪嚙合,在釋放能量時,所述擺動齒輪與所述輸出齒輪嚙合。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扳動式儲能的齒輪箱的一種改進,所述可扳動部件包括主體部、帶有中心孔的固定軸和與所述主體部連接的手柄部,所述扇形齒輪設置于所述主體部的側面,并且所述固定軸穿過所述主體部,所述彈簧套設于所述固定軸上,所述可扳動部件通過穿過所述中心孔的固定件固定于所述面殼和所述底殼之間。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扳動式儲能的齒輪箱的一種改進,所述彈簧設置為扭簧,所述手柄部的靠近所述主體部的一端設置有缺口,所述扭簧的一端位于所述缺口內,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從所述容置空間伸出。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扳動式儲能的齒輪箱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齒輪包括第一大齒盤、第一小齒盤和第一連接軸,所述第一大齒盤和所述第一小齒盤通過所述第一連接軸連接。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扳動式儲能的齒輪箱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二齒輪包括第二大齒盤、第二小齒盤和第二連接軸,所述第二大齒盤和所述第二小齒盤通過所述第二連接軸連接,所述第一小齒盤和所述第二大齒盤嚙合,所述第二小齒盤和所述扇形齒輪嚙合。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扳動式儲能的齒輪箱的一種改進,所述擺動齒輪包括第三大齒盤、第三小齒盤和第三連接軸,所述第三大齒盤和所述第三小齒盤通過所述第三連接軸連接,所述第三小齒盤和所述第一大齒盤嚙合,釋放能量時,所述第三大齒盤和所述輸出齒輪嚙合。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扳動式儲能的齒輪箱的一種改進,所述面殼上設置有第一弧形定位孔,所述底殼上設置有第二弧形定位孔,所述第三連接軸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弧形定位孔內,所述第三連接軸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第二弧形定位孔內。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扳動式儲能的齒輪箱的一種改進,所述底殼的部分邊緣向上延伸有第一側壁,所述第一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個向著面殼方向延伸的固定柱;
[0015]所述面殼的部分邊緣向下延伸有第二側壁,所述第二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固定柱匹配的通孔;
[0016]所述底殼和所述面殼通過嵌入所述通孔內的固定柱連接。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扳動式儲能的齒輪箱的一種改進,所述底殼的未延伸出第一側壁的邊緣區(qū)域形成有可供所述可扳動部件扳動90°的第一區(qū)域、供所述擺動齒輪部分伸出的第二區(qū)域、供所述輸出齒輪部分伸出的第三區(qū)域和供所述扇形齒輪部分伸出的第四區(qū)域;
[0018]所述面殼的未延伸出第二側壁的邊緣區(qū)域形成與所述第一區(qū)域對應設置的第五區(qū)域、與所述第三區(qū)域對應設置的第六區(qū)域和供所述第一齒輪部分伸出的第七區(qū)域。
[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扳動式儲能的齒輪箱的一種改進,所述第一區(qū)域和所述第四區(qū)域之間的第一側壁上設置有一個可對所述彈簧的一端起到限位作用的所述固定柱。
[002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21]儲能時,用手順時針扳動可扳動部件,彈簧會連帶在一起被壓緊,從而儲存彈性勢能。同時,扇形齒輪發(fā)生順時針轉動,帶動第二齒輪,第二齒輪帶動第一齒輪,第一齒輪帶動擺動齒輪,在齒輪力的作用下,擺動齒輪會擺動到與輸出齒輪不嚙合的位置,此時輸出軸沒有轉動。故在扳動可扳動部件進行上鏈操作的時候,齒輪箱的輸出軸不會轉動。
[0022]釋放能量時:當完全壓緊彈簧后松開扳手,彈簧釋放彈性勢能,帶動扇形齒輪逆時針轉動,傳動經(jīng)過第二齒輪、第一齒輪到達擺動齒輪,在齒輪力的作用下,擺動齒輪會擺動到與輸出齒輪相嚙合的位置,如此,輸出軸轉動。
[0023]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采用一個帶扇形齒輪的可扳動部件,通過扳動可扳動部件使彈簧壓縮儲存能量。再松開可扳動部件,彈簧釋放能量帶動扇形齒輪反方向轉動,通過各級齒輪的傳遞,將轉動傳動到輸出軸。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了扳動式的上鏈,增加了上鏈形式的多樣性,而且結構簡單,比較省力;而且松開可扳動部件,還可以實現(xiàn)快速放鏈。
【附圖說明】
[0024]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及其有益技術效果進行詳細說明,其中:
[002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一。
[002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二。
[0027]圖3為本實用新型去除面殼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一。
[0028]圖4為本實用新型去除面殼、擺動齒輪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9]圖5為本實用新型去除面殼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二。
[0030]圖6為本實用新型去除底殼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一。
[0031]圖7為本實用新型去除底殼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之二。
[0032]其中:
[0033]1-面殼;
[0034]11-第一弧形定位孔,12-第二側壁,13-通孔,14-第五區(qū)域,15-第六區(qū)域,16-第七區(qū)域;
[0035]2-底殼;
[0036]21-第二弧形定位孔,22-第一側壁,23-固定柱,24-第一區(qū)域,25-第二區(qū)域,26-第三區(qū)域,27-第四區(qū)域;
[0037]3-第一齒輪;
[0038]31-第一大齒盤,32-第一小齒盤,33-第一連接軸;
[0039]4-第二齒輪;
[0040]41-第二大齒盤,42-第二小齒盤,43-第二連接軸;
[0041]5-輸出齒輪;
[0042]6-輸出軸;
[0043]7_擺動齒輪;
[0044]71-第三大齒盤,72-第三小齒盤,73-第三連接軸;
[0045]8-可扳動部件;
[0046]81-扇形齒輪,82-主體部,83-固定軸,831-中心孔,84-手柄部,841-缺口 ;
[0047]9-彈簧;
[0048]10-固定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49]下面結合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50]如圖1至7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扳動式儲能的齒輪箱,包括面殼I和底殼2,面殼I和底殼2之間形成容置空間,底殼2的靠近面殼I的一面設置有第一齒輪3、第二齒輪4、輸出齒輪5、輸出軸6、擺動齒輪7和可扳動部件8,輸出齒輪5套設于輸出軸6上,可扳動部件8可轉動地設置于底殼2上,可扳動部件8上設置有扇形齒輪81,扳動可扳動部件8或者可扳動部件8回位時即可帶著扇形齒輪81運動,并且可扳動部件8上還設置有彈簧9,用于實現(xiàn)儲能和放能;
[0051]扇形齒輪81與第二齒輪4嚙合,第二齒輪4與第一齒輪3嚙合,第一齒輪3與擺動齒輪7嚙合,在釋放能量時,擺動齒輪7與輸出齒輪5嚙合,在儲能時,擺動齒輪7則處在與輸出齒輪5不嚙合的位置,從而,儲能時,輸出軸6不會輸出轉動,釋放能量時,輸出軸6則能夠輸出轉動。
[0052]可扳動部件8包括主體部82、帶有中心孔831的固定軸83和與主體部82連接的手柄部84,扇形齒輪81設置于主體部82的側面,并且固定軸83穿過主體部82,彈簧9套設于固定軸83上,可扳動部件8通過穿過中心孔831的固定件10固定于面殼I和底殼2之間。其中,手柄部84位于容置空間之外。主體部82可繞著固定件10轉動。
[0053]彈簧9設置為扭簧,手柄部84的靠近主體部82的一端設置有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