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起重機及其超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起重機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起重機及其超起裝置。
背景技術:
圖I示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起重機的超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所示,現(xiàn)有技術中的超起裝置包括第一撐桿110’和第二撐桿120’,第一撐桿110’和第二撐桿120’的第一端通過基座安裝在起重機的基本臂310上,優(yōu)選地,第一撐桿110’與第二撐桿120’左右對稱地呈V字形設置。第一撐桿110’和第二撐桿120’的第二端通過第一拉緊裝置410與起重機的主臂的端部連接,同時,第一撐桿110’和第二撐桿120’的第二端通過第二拉緊裝置420與起重機的轉臺連接。這種超起裝置雖然可以降低主臂在變幅平面和回轉平面內的撓度,但無法根本上 同時兼顧對主臂在回轉平面和變幅平面的最大約束作用。例如,當超起裝置的張角很小時,對變幅平面內主臂的約束作用很強,而對回轉平面內的約束作用很弱。隨著超起裝置張角的增大,對回轉平面內主臂的約束作用增強,而變幅平面的約束減弱。同樣地,當起重機處于長主臂及長副臂工況下,主臂在回轉平面和變幅平面內的穩(wěn)定性破壞為設計中主要考慮因素,而目前現(xiàn)有技術中的超起裝置無法同時使主臂的在回轉平面和變幅平面內的結構抗失穩(wěn)能力最大化,主臂在回轉平面和變幅平面內的結構抗失穩(wěn)能力隨著撐桿張開角的變化,處于“此消彼長”的狀態(tài)。因此限制了起重機的工作高度、幅度和吊載重量等起重性能的提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起重機及其超起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超起裝置不能同時兼顧回轉平面和變幅平面內的穩(wěn)定性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起重機的超起裝置,包括第一外側撐桿、第二外側撐桿、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超起裝置還包括第一拉緊裝置和第二拉緊裝置;第一外側撐桿、第二外側撐桿、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的第一端均相對于起重機的主臂可樞轉地設置;第一外側撐桿、第二外側撐桿、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的第二端分別通過第一拉緊裝置與起重機的主臂的端部連接;第一外側撐桿、第二外側撐桿、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的第二端分別通過第二拉緊裝置與起重機的轉臺連接。進一步地,超起裝置還包括用于驅動第一外側撐桿運動的第一油缸、用于驅動第二外側撐桿運動的第二油缸、用于驅動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運動的第三油缸。進一步地,超起裝置還包括安裝在主臂上的支架,第一外側撐桿、第二外側撐桿、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的第一端均與支架可樞轉地連接。進一步地,第一油缸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外側撐桿和第一內側撐桿可樞轉地連接;第二油缸的兩端分別與第二外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連接。
進一步地,第三油缸的個數(shù)為一個,一個第三油缸的一端與支架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兩個連桿的第一端可樞轉地連接,兩個連桿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可樞轉地連接。進一步地,第三油缸的個數(shù)為兩個,兩個第三油缸的一端分別與支架可樞轉地連接,兩個第三油缸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可樞轉地連接。進一步地,超起裝置還包括固定地安裝在主臂上的基座,支架與基座可樞轉地連接。進一步地,超起裝置還包括第四油缸,第四油缸的一端與支架連接,其另一端與基座或主臂連接,支架在第四油缸的驅動下相對基座轉動。、
進一步地,第一外側撐桿、第二外側撐桿、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上分別設
置有張緊裝置。進一步地,第一外側撐桿和第二外側撐桿上的張緊裝置與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上的張緊裝置交錯地設置。進一步地,第一外側撐桿和第二外側撐桿上的張緊裝置設置在第一外側撐桿和第二外側撐桿的端部;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上的張緊裝置設置在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外側撐桿的中部。進一步地,張緊裝置是棘輪卷揚。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起重機,包括超起裝置,該超起裝置是上述的超起裝置。由于本發(fā)明中的第一外側撐桿、第二外側撐桿、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的第一端均與基座可樞轉地連接,因此,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工況,調整這四個撐桿的張角,從而使本發(fā)明中的超起裝置對起重機的主臂在變幅平面的回轉平面內的約束作用得到調整和兼顧,提高了主臂的整體剛度和整體穩(wěn)定性。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示意性示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起重機的超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示意性示出了安裝了本發(fā)明中的超起裝置的起重機的示意圖;圖3示意性示出了圖2中的A部放大圖;圖4示意性示出了本發(fā)明中的起重機的超起裝置工作在“V”形張開方式下的示意圖;圖5示意性示出了本發(fā)明中的起重機的超起裝置工作在倒“個”字方式下的示意圖;以及圖6示意性示出了本發(fā)明中的起重機的超起裝置工作在雙“V”形張開方式下的示意圖。圖中附圖標記110’、第一撐桿;120’、第二撐桿;110、第一外側撐桿;120、第二外側撐桿;130、第一內側撐桿;140、第二內側撐桿;150、張緊裝置;160、第二油缸;170、第三油缸;180、支架;190、第四油缸;200、基座;210、第一油缸;300、主臂;310、基本臂;400、轉臺;410、第一拉緊裝置;420、第二拉緊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超起裝置。如圖2和圖3所示,一種起重機的超起裝置,包括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的第一端均相對于起重機的主臂300可樞轉地設置。
超起裝置還包括第一拉緊裝置和第二拉緊裝置。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的第二端分別通過第一拉緊裝置410與起重機的主臂300的端部連接。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的第二端分別通過第二拉緊裝置420與起重機的轉臺400連接。優(yōu)選地,基座200設置在主臂300的基本臂310上。優(yōu)選地,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對稱地設置在主臂300的變幅平面內。其中,基座200、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構成超起桅桿的一部分。特別地,本發(fā)明中的超起裝置可用于超高吊載和超遠吊載的起重機中。由于本發(fā)明中的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的第一端均與基座200可樞轉地連接,因此,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工況,調整這四個撐桿的張角,從而使本發(fā)明中的超起裝置對起重機的主臂在變幅平面的回轉平面內的約束作用得到調整和兼顧,提高了主臂的整體剛度和整體穩(wěn)定性。優(yōu)選地,超起裝置還包括用于驅動第一外側撐桿110運動的第一油缸210、用于驅動第二外側撐桿120運動的第二油缸160、用于驅動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運動的第三油缸170。通過上述各個油缸,可以分別驅動相應的各個撐桿運動,從而調節(jié)其張開角度。優(yōu)選地,超起裝置還包括安裝在主臂300上的支架180,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的第一端均與支架180可樞轉地連接。這樣,每個撐桿的下端通過支架180、基座200與起重機的主臂300 (特別是主臂300的基本臂)連接。優(yōu)選地,支架180和基座200通過銷軸連接。優(yōu)選地,超起裝置還包括固定地安裝在主臂300上的基座200,支架180與基座200可樞轉地連接。進一步地,超起裝置還包括第四油缸190,第四油缸190的一端與支架180連接,其另一端與基座200或主臂300連接,支架180在第四油缸190的驅動下相對基座200轉動。通過對第四油缸190的控制,就可以實現(xiàn)對超起桅桿的收放操作,即可將超起桅桿從平行于主臂的位置向上頂起至工作狀態(tài),以便于設備的運輸?shù)取?yōu)選地,第一油缸210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外側撐桿110和第一內側撐桿130可樞轉地連接;第二油缸160的兩端分別與第二外側撐桿12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連接。在一個未圖示的實施例中,第三油缸170的個數(shù)為一個,一個第三油缸170的一端與支架180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兩個連桿的第一端可樞轉地連接,兩個連桿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可樞轉地連接。這樣,通過一個第三油缸170,就可以同時驅動兩個連桿,并通過這兩個連桿驅動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同步地運動,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三油缸170的個數(shù)為兩個,兩個第三油缸170的一端分別與支架180可樞轉地連接,兩個第三油缸170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可樞轉地連接。在上述兩個實施例中,如果第一、第二油缸不運動,僅驅動第三油缸運動,那么可以在驅動第一、第二內側撐桿的同時,使第一、第二外側撐桿隨之同步地運動。需要說明的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三油缸也可以同時或單獨地被驅動。如圖3所示,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上分別設置有張緊裝置150。優(yōu)選地,張緊裝置150是棘輪卷揚。第一拉緊裝置的 一端與主臂的端部連接,另一端與張緊裝置150連接,并可通過張緊裝置150可以調節(jié)第一拉緊裝置的張緊度。優(yōu)選地,第一外側撐桿110和第二外側撐桿120上的張緊裝置150與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上的張緊裝置150交錯地設置。進一步地,第一外側撐桿110和第二外側撐桿120上的張緊裝置150設置在第一外側撐桿110和第二外側撐桿120的端部。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上的張緊裝置150設置在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外側撐桿120的中部。由于張緊裝置150是交錯地設置地,因此,不會因為兩個張緊裝置150而使相鄰的撐桿在運動時發(fā)生干涉的問題,同時也有利于使整個超起裝置的結構更加緊湊。本發(fā)明中的超起裝置可以通過對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的調整,可以使本發(fā)明中的超起裝置在不同的方式下工作。例如,如圖4所示,僅驅動第三油缸運動,那么可以在驅動第一、第二內側撐桿的同時,使第一、第二外側撐桿隨之同步地張開,這種作業(yè)方式,從而使本發(fā)明中的超起裝置在傳統(tǒng)的“V”形作業(yè)方式下工作。如圖5所示,僅驅動第一、第二油缸運動,那么第一、第二內側撐桿的位置不變,而第一、第二外側撐桿向外張開,從而使本發(fā)明中的起裝置工作在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倒“個”字形不同的作業(yè)方式。如圖6所示,當?shù)谝?、第二、第三油缸同時進行動作時,本發(fā)明中的超起裝置可以工作在雙“V”字形作業(yè)方式??梢?,通過第一、第二、第三油缸的控制,可以使本發(fā)明中的超起裝置在不同的幾種工作方式之間切換。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V”形作業(yè)方式相比,圖5和圖6中所示的兩種方式對起重機的主臂在變幅平面和回轉平面的約束作用更強,能大幅度提高主臂的整體剛度和整體穩(wěn)定性。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起重機,包括超起裝置,該超起裝置是上述的超起裝置。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起重機的超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所述超起裝置還包括第一拉緊裝置(410)和第二拉緊裝置(420); 所述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的第一端均相對于所述起重機的主臂(300)可樞轉地設置; 所述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的第二端分別通過所述第一拉緊裝置(410)與所述起重機的主臂(300)的端部連接; 所述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的第二端分別通過所述第二拉緊裝置(420)與所述起重機的轉臺(400)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超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起裝置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外側撐桿(110)運動的第一油缸(210)、用于驅動所述第二外側撐桿(120)運動的第二油缸(160)、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內側撐桿(130)和所述第二內側撐桿(140)運動的第三油缸(170)。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起裝置還包括安裝在所述主臂(300)上的支架(180),所述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的第一端均與所述支架(180)可樞轉地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超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缸(210)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外側撐桿(110)和所述第一內側撐桿(130)可樞轉地連接;所述第二油缸(160)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外側撐桿(120)和所述第二內側撐桿(140)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超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油缸(170)的個數(shù)為ー個,所述ー個第三油缸(170)的一端與所述支架(180)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兩個連桿的第一端可樞轉地連接,所述兩個連桿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內側撐桿(130)和所述第二內側撐桿(140)可樞轉地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超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油缸(170)的個數(shù)為兩個,所述兩個第三油缸(170)的一端分別與所述支架(180)可樞轉地連接,所述兩個第三油缸(170)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內側撐桿(130)和所述第二內側撐桿(140)可樞轉地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3-6中任一項所述的超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起裝置還包括固定地安裝在所述主臂(300)上的基座(200),所述支架(180)與所述基座(200)可樞轉地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超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起裝置還包括第四油缸(190),所述第四油缸(190)的一端與所述支架(180)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基座(200)或所述主臂(300)連接,所述支架(180)在所述第四油缸(190)的驅動下相對所述基座(200)轉動。
9.根據(jù)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超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側撐桿(110)、第二外側撐桿(120)、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上分別設置有張緊裝置(150)。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超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側撐桿(110)和第二外側撐桿(120)上的張緊裝置(150)與所述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上的張緊裝置(150)交錯地設置。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超起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外側撐桿(110)和第二外 側撐桿(120)上的張緊裝置(150)設置在所述第一外側撐桿(110)和第二外側撐桿(120) 的端部;所述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內側撐桿(140)上的張緊裝置(150)設置在所述 第一內側撐桿(130)和第二外側撐桿(120)的中部。
12.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超起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張緊裝置(150)是棘輪卷揚。
13.—種起重機,包括超起裝置,其特征在干,所述超起裝置是權利要求1-12中任ー項 所述的超起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起重機及其超起裝置。超起裝置包括第一外側撐桿、第二外側撐桿、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超起裝置還包括第一拉緊裝置和第二拉緊裝置;第一外側撐桿、第二外側撐桿、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的第一端均相對于起重機的主臂可樞轉地設置;第一外側撐桿、第二外側撐桿、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的第二端分別通過第一拉緊裝置與起重機的主臂的端部連接;第一外側撐桿、第二外側撐桿、第一內側撐桿和第二內側撐桿的第二端分別通過第二拉緊裝置與起重機的轉臺連接。本發(fā)明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工況,調整四個撐桿的張角,從而使變幅平面和回轉平面內的約束作用得到調整和兼顧,提高了主臂的整體剛度和整體穩(wěn)定性。
文檔編號B66C23/72GK102659038SQ20121015456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17日
發(fā)明者劉權, 寧瑋, 李孟寒, 詹純新 申請人:中聯(lián)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