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PCB線路板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在線適應性PCB板背鉆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化產(chǎn)業(yè)的不斷推進,對信號的完整性傳輸要求越來越高。在多層PCB板中常通過金屬化孔(Plated though hole,PTH)來連接上下層PCB板間的電路,實際上使用并不是所有的PTH都需要連接所有的PCB板,而PTH均為通孔,這就導致了部分PTH中存在一段不用于信號傳輸?shù)?、無用的孔銅,該段孔銅會增加PCB板中信號傳輸?shù)膿p壞,從而對信號傳輸?shù)耐暾栽斐梢欢ǖ钠茐?。目前,業(yè)內(nèi)基本采用背鉆的方式盡可能地減少PTH中無用孔銅部分的長度,從而盡可能地減少對信號傳輸?shù)膿p耗。
背鉆過程中,對PTH的定位精度控制是關鍵步驟之一,當定位誤差過大時,往往會影響無用孔銅的處理效果,甚至導致整版的失效。目前,背鉆過程對PTH的定位基本是采用機械定位,同時在背鉆孔孔徑的基礎上以再次增大孔徑的方式來補償定位誤差,從而達到保證無用孔銅的處理效果。
對于機械定位方式,一方面對定位操作要求較高,另一方面由于機械定位誤差仍然較大,需采用更大的背鉆孔徑才能較好地補償定位誤差,對PCB板面積造成一定的損耗,影響線路的設計。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在線適應性PCB板背鉆方法, 可顯示的鉆孔的深度,方便使用。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在線適應性PCB板背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提供PCB基板;
B、在PCB板鉆出定位孔及目標孔;
C、對PCB板進行鍍銅處理;
D、在需要進行背鉆孔的目標孔上鉆去部分孔銅,形成背鉆孔;
E、超聲波及高壓水洗,清洗背鉆孔內(nèi)殘留的鉆屑;
其特征在于:所述B中,將PCB板正面朝上置于鉆孔設備上,在PCB板三個邊角處分別鉆出B1、B2及B3三個定位孔,所述B1與B2的連線垂直于B2與B3的連線,B1、B2及B3的位置要素構成一個二維坐標系XOY,通過CCD定位系統(tǒng)對定位孔分別進行視覺測量記錄并將B2設定為零值的坐標原點,鉆出目標孔并將目標孔在XOY中的坐標值記錄下來。
進一步的,所述D中,將PCB板背面朝上置于鉆孔設備上,B1、B2及B3的位置要素構成一個二維坐標系X′O′Y′,通過CCD定位系統(tǒng)對定位孔分別進行視覺測量記錄并將B2設定為零值的坐標原點,依據(jù)XOY中目標孔的坐標值換算后在X′O′Y′相應的位置鉆削背鉆孔。
所述CCD定位系統(tǒng)可選用任一現(xiàn)有技術實現(xiàn)。
進一步的,所述背鉆孔采用刀尖夾角為160°-165°的鉆刀進行鉆削。
進一步的,所述XOY中,取B2圓心為原點O,B1與B2的連線為X軸,B3與B2的連線為Y軸。
進一步的,所述X′O′Y′中,取B2圓心為原點O′,B1與B2的連線為X′軸,B3與B2的連線為Y′軸。
進一步的,所述 A中,PCB 基板經(jīng)過開料、貼干膜、內(nèi)層棕化及層壓處理。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本發(fā)明通過三個定位孔構成PCB板的正面及反面的坐標系,通過坐標系精確定位,即能對待背鉆孔的定位精度進行良好的控制,又能克服機械定位在定位操作上復雜性;同時能減小背鉆孔徑的定位誤差補償部分,節(jié)省板材設計空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正面鉆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反面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在線適應性PCB板背鉆方法,如圖1-圖3所示,包括以下步驟:
A、提供PCB基板, 所述PCB 基板經(jīng)過開料、貼干膜、內(nèi)層棕化及層壓處理。;
B、在PCB板1鉆出定位孔4及目標孔5;
C、對PCB板1進行鍍銅處理;
D、在需要進行背鉆孔的目標孔5上鉆去部分孔銅,形成背鉆孔;
E、超聲波及高壓水洗,清洗背鉆孔內(nèi)殘留的鉆屑;
所述B中,將PCB板1正面朝上置于鉆孔設備上,在PCB板1三個邊角處分別鉆出B1、B2及B3三個定位孔4,所述B1與B2的連線垂直于B2與B3的連線,B1、B2及B3的位置要素構成一個二維坐標系XOY,通過CCD定位系統(tǒng)3對定位孔4分別進行視覺測量記錄并將B2設定為零值的坐標原點,鉆出目標孔5并將目標孔5在XOY中的坐標值記錄下來。
所述D中,將PCB板1背面朝上置于鉆孔設備上,B1、B2及B3的位置要素構成一個二維坐標系X′O′Y′,通過CCD定位系統(tǒng)3對定位孔分別進行視覺測量記錄并將B2設定為零值的坐標原點,依據(jù)XOY中目標孔5的坐標值換算后在X′O′Y′相應的位置鉆削背鉆孔。
通過三個定位孔4構成PCB板1的正面及反面的二維坐標,通過二維坐標對目標孔5進行定位,定位精準,而且無需增大孔徑來補償定位誤差,可精確鉆削背鉆孔的孔銅,達到高效率、高精度的鉆削效果。
所述背鉆孔采用刀尖夾角為130°-159°的鉆刀2進行鉆削。
所述XOY中,取B2圓心為原點O,B1與B2的連線為X軸,B3與B2的連線為Y軸。
所述X′O′Y′中,取B2圓心為原點O′,B1與B2的連線為X′軸,B3與B2的連線為Y′軸。
實施例2
本實施例如圖1-圖3所示,包括以下步驟:
A、提供PCB基板, 所述PCB 基板經(jīng)過開料、貼干膜、內(nèi)層棕化及層壓處理。;
B、在PCB板1鉆出定位孔4及目標孔5;
C、對PCB板1進行鍍銅處理;
D、在需要進行背鉆孔的目標孔5上鉆去部分孔銅,形成背鉆孔;
E、超聲波及高壓水洗,清洗背鉆孔內(nèi)殘留的鉆屑;
所述B中,將PCB板1正面朝上置于鉆孔設備上,在PCB板1三個邊角處分別鉆出B1、B2及B3三個定位孔4,所述B1與B2的連線垂直于B2與B3的連線,B1、B2及B3的位置要素構成一個二維坐標系XOY,通過CCD定位系統(tǒng)3對定位孔4分別進行視覺測量記錄并將B2設定為零值的坐標原點,鉆出目標孔5并將目標孔5在XOY中的坐標值記錄下來。
所述D中,將PCB板1背面朝上置于鉆孔設備上,B1、B2及B3的位置要素構成一個二維坐標系X′O′Y′,通過CCD定位系統(tǒng)3對定位孔分別進行視覺測量記錄并將B2設定為零值的坐標原點,依據(jù)XOY中目標孔5的坐標值換算后在X′O′Y′相應的位置鉆削背鉆孔。
通過三個定位孔4構成PCB板1的正面及反面的二維坐標,通過二維坐標對目標孔5進行定位,定位精準,而且無需增大孔徑來補償定位誤差,可精確鉆削背鉆孔的孔銅,達到高效率、高精度的鉆削效果。
所述背鉆孔采用刀尖夾角為160°-165°的鉆刀2進行鉆削。
所述XOY中,取B2圓心為原點O,B1與B2的連線為X軸,B3與B2的連線為Y軸。
所述X′O′Y′中,取B2圓心為原點O′,B1與B2的連線為X′軸,B3與B2的連線為Y′軸。
實施例3
本實施例如圖1-圖3所示,包括以下步驟:
A、提供PCB基板, 所述PCB 基板經(jīng)過開料、貼干膜、內(nèi)層棕化及層壓處理。;
B、在PCB板1鉆出定位孔4及目標孔5;
C、對PCB板1進行鍍銅處理;
D、在需要進行背鉆孔的目標孔5上鉆去部分孔銅,形成背鉆孔;
E、超聲波及高壓水洗,清洗背鉆孔內(nèi)殘留的鉆屑;
所述B中,將PCB板1正面朝上置于鉆孔設備上,在PCB板1三個邊角處分別鉆出B1、B2及B3三個定位孔4,所述B1與B2的連線垂直于B2與B3的連線,B1、B2及B3的位置要素構成一個二維坐標系XOY,通過CCD定位系統(tǒng)3對定位孔4分別進行視覺測量記錄并將B2設定為零值的坐標原點,鉆出目標孔5并將目標孔5在XOY中的坐標值記錄下來。
所述D中,將PCB板1背面朝上置于鉆孔設備上,B1、B2及B3的位置要素構成一個二維坐標系X′O′Y′,通過CCD定位系統(tǒng)3對定位孔分別進行視覺測量記錄并將B2設定為零值的坐標原點,依據(jù)XOY中目標孔5的坐標值換算后在X′O′Y′相應的位置鉆削背鉆孔。
通過三個定位孔4構成PCB板1的正面及反面的二維坐標,通過二維坐標對目標孔5進行定位,定位精準,而且無需增大孔徑來補償定位誤差,可精確鉆削背鉆孔的孔銅,達到高效率、高精度的鉆削效果。
所述背鉆孔采用刀尖夾角為166°-180°的鉆刀2進行鉆削。
所述XOY中,取B2圓心為原點O,B1與B2的連線為X軸,B3與B2的連線為Y軸。
所述X′O′Y′中,取B2圓心為原點O′,B1與B2的連線為X′軸,B3與B2的連線為Y′軸。
選用同一批次300塊PCB板平均分三組分別做背鉆孔測試:
背鉆孔是鉆削掉部分無用的孔銅,而通常使用的鉆刀刀尖角度為130°,由于其斜率大,對深度控制效果不佳,鉆削后容易削去大量有用孔銅,而鉆削過淺又會留下大量無用孔銅,增加PCB板1中信號傳輸?shù)膿p壞,從而對信號傳輸?shù)耐暾栽斐梢欢ǖ钠茐摹5⒉皇堑都饨嵌仍酱笤胶?,刀尖角度的大小還會影響鉆孔的孔壁質(zhì)量,當采用刀尖角度為180°的鉆刀鉆削背鉆孔時,雖然其無斜率,可精準削去無用孔銅,但鉆削時排渣效果極差,不僅嚴重積壓銅絲、粉塵,而且孔壁容易被扯裂。申請人經(jīng)過大量測試,當鉆刀刀尖角度為160°-165°時,能夠有效排出銅渣及粉塵,而且不破壞背鉆孔的孔壁,鉆削后殘留無用孔銅極少,對PCB板1中信號傳輸不造成明顯影響。
以上為本發(fā)明的其中具體實現(xiàn)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顯而易見的替換形式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本發(fā)明中所未詳細描述的技術細節(jié)均可通過現(xiàn)有技術中任一項實現(xiàn)。本發(fā)明所未詳細描述的技術細節(jié)均可通過任一現(xiàn)有技術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