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電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622812閱讀:237來源:國知局
電機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機,特別是涉及一種帶有冷卻系統(tǒng)的電機。



背景技術:

電機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驅動機構。在工作過程中,電機會產(chǎn)生較多的熱量,如果熱量不被及時排出,會降低電機的效率。對于工作環(huán)境要求高的電機,更需要及時散熱。

現(xiàn)有電機雖已出現(xiàn)冷卻套的冷卻結構,但其只能對電機外圍進行冷卻,冷卻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電機冷卻效果不理想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冷卻效果理想的電機。

為此,本發(fā)明設有主體組件、前蓋組件和后蓋組件,前蓋組件、后蓋組件與主體組件連接,主體組件內(nèi)部安裝有轉子組件,轉子組件中間設有轉軸,主體組件設有定子,定子的外表面設有冷卻套管,冷卻套管的外表面設有外殼,外殼設有冷卻液入口、冷卻液出口,冷卻套管外表面設有凹槽,凹槽設有第一起點、第一終點,凹槽為z字形或螺旋形。

優(yōu)選地,第一起點、第一終點分別向外側延伸,延伸的終點處設有螺紋通孔。

優(yōu)選地,定子上靠近外圓周處設有周向分布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數(shù)量大于1,第一通孔設有銅管,銅管相互連接,形成連續(xù)通道;螺紋通孔設有公接頭,公接頭在冷卻套管的內(nèi)表面徑向突出,連接起來的銅管與公接頭連接,形成封閉回路。

優(yōu)選地,第一起點、第一終點附近均設有開口,開口的軸線與冷卻液入口、冷卻液出口的軸線不同軸;定子的外表面設有z字形凹槽,z字形凹槽設有第二起點、第二終點,第二起點、第二終點與開口相對應。

優(yōu)選地,定子設有呈徑向分布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數(shù)量大于1,第二通孔內(nèi)安裝有繞組;冷卻套管內(nèi)表面與定子外表面之間設有密封結構,形成可供冷卻液流動的空腔。

優(yōu)選地,第一起點、第一終點分別向外側延至與主軸線垂直的冷卻套管的兩個表面,這兩個延伸凹槽分別是入口、出口;轉軸設有始于背面的中心孔,中心孔內(nèi)壁設有螺旋狀凸起,中心孔的終點向內(nèi)呈錐形,中心孔的終止處設有與主軸線垂直且貫穿轉軸軸壁的通孔;后蓋組件設有用于連通出口、中心孔的后蓋通道,前蓋組件設有用于連通入口、通孔的前蓋通道。

優(yōu)選地,凹槽向與主軸線垂直的冷卻套管的前表面延伸出入口、出口兩條分支,轉軸設有始于背面的中心孔、斜孔,斜孔以中心孔為中心,呈周向分布;中心孔軸壁設有螺旋狀內(nèi)部凸起,在中心孔終止處設有貫穿轉軸軸壁且與主軸線垂直的通孔,斜孔終止處設有垂直于主軸線的支路,支路始于斜孔終止處,終于轉軸軸壁,轉軸背面設有將中心孔與斜孔連通的小型圓柱形帽,前蓋組件設有第一前蓋通道、第二前蓋通道,第一前蓋通路用于連通入口、通孔,第二前蓋通路用于連通出口、支路。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合理的設計,將冷卻流體在電機發(fā)熱區(qū)域進行合理的布置和循環(huán),可以有效降低電機定子、轉子、軸承、轉軸以及轉軸上所附其他部件上的溫度,不僅能提高電機運行可靠性,還可以提高電機功率密度,降低電機重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主體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轉子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一冷卻套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一外殼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二z字形凹槽冷卻套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實施例二定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實施例二安裝有銅管的定子結構示意圖;

圖9是實施例二主體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實施例二主體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實施例二螺旋形凹槽冷卻套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實施例三z字形凹槽冷卻套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實施例三定子疊片結構示意圖;

圖14是實施例三定子結構示意圖;

圖15是實施例三主體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6是實施例三螺旋形凹槽冷卻套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17是安裝有圖16的主體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18是實施例四冷卻套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19是實施例四冷卻套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0是實施例四定子疊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21是實施例四主體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22是實施例五冷卻套管結構示意圖;

圖23是實施例五后蓋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24是實施例五后蓋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25是實施例五前蓋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26是實施例五轉軸剖面圖;

圖27是實施例五轉軸與后蓋組件連接示意圖;

圖28是實施例五圓柱形帽結構示意圖;

圖29是實施例五冷卻液流動路徑示意圖;

圖30是實施例六冷卻套管結構示意圖;

圖31是實施例六前蓋內(nèi)表面結構示意圖;

圖32是實施例六前蓋外表面結構示意圖;

圖33是實施例六轉軸剖面圖;

圖34是實施例六轉軸與前蓋組件連接示意圖;

圖35是實施例六冷卻液流動路徑示意圖;

圖36是實施例六冷卻液在轉軸中流動方向示意圖。

圖中符號說明:

1.主體組件;2.前蓋組件;3.后蓋組件;4.密封圈;5.轉子組件;6.轉子疊片;7.轉軸;8.圓口;9.軸承孔;10.定子;11.冷卻套管;12.外殼;13.安裝孔;14.凹槽;15.冷卻液入口;16.冷卻液出口;17.起點;18.終點;19.螺紋通孔;20.第一通孔;21.銅管;22.公接頭;23.開口;24.定子疊片;25.輻條;26.螺紋孔;27.封閉槽;28.第二通孔;29.環(huán)形密封硅圈;30.輔助密封蓋;31.第三通孔;32.入口;33.出口;34.密封孔;35.空腔;36.前蓋;37.臺階凸起;38.中心孔;39.通孔;40.墊片;41.輔助前蓋;42.豎直凹槽;43.第一小孔;44.第二小孔;45.第三小孔;46.第四小孔;47.斜孔;48.支路;49.小型圓柱形帽;50.前軸承密封;51.軸通孔密封;52.后蓋通道;53.前蓋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3所示,本發(fā)明對象為永磁交流電機,其包括主體組件1、前蓋組件2和后蓋組件3,前蓋組件2、后蓋組件3通過密封圈4與主體組件1密封連接。主體組件1內(nèi)部安裝有轉子組件5,轉子組件5設有轉子疊片6、安裝在轉子疊片6表面的永久磁鐵,轉子疊片6中間安裝有轉軸7,前蓋組件2中間設有供轉軸7穿出的圓口8,后蓋組件3設有可安裝軸承裝置的軸承孔9。主體組件1包括定子10,定子10上安裝有繞組,定子10固定于冷卻套管11內(nèi)表面,冷卻套管11安裝在外殼12內(nèi)表面。冷卻套管11與軸線垂直的前后表面上設有用于與前蓋組件2、后蓋組件3安裝的安裝孔13。

當電源產(chǎn)生的電流通過繞組時,繞組可以產(chǎn)生熱量。由于電機功率極大,因此需要液體冷卻液驅散產(chǎn)生的熱量。

實施例一

如圖1-5所示,冷卻套管11的外表面設有凹槽14,安裝外殼12之后,可形成內(nèi)腔。外殼12上設有兩個用于連接冷卻液終端的孔,分別是冷卻液入口15、冷卻液出口16??蓮睦鋮s液入口15將冷卻液壓入內(nèi)腔。冷卻套管11外表面邊緣設有厭氧密封劑涂層,厭氧密封劑在外殼內(nèi)表面和冷卻套管外表面之間產(chǎn)生粘合作用,將這些部件粘結在一起形成液體無法滲透的粘結層。

凹槽14的形狀為z字形或螺旋形,前者在圖4(a)中示出,后者在圖4(b)中示出,該凹槽14的形狀并非固定。

將任意位置定義為起點,即與主軸線平行的中點,此處材料被保留,兩側形成凹槽的起點17和終點18。利用冷卻液,可在冷卻套管11上產(chǎn)生順時針的熱梯度,從而在定子10和繞組上產(chǎn)生順時針的熱梯度。

實施例二

如圖6-10所示,冷卻套管11的凹槽14為實施例一所述的z字形,但是其起點17、終點18分別向冷卻套管11的前、后表面延伸,且遠離凹槽14的一端均設有螺紋通孔19。

定子10上靠近外圓周處設有一圈第一通孔20,如圖10所示,在這些第一通孔20中安裝銅管21,保持其中一個第一通孔20中不安裝銅管21,銅管21從第一通孔20中伸出彎曲,形成連續(xù)通道,靠近空的第一通孔20的銅管不彎曲。

將定子10安裝固定于冷卻套管11之后,螺紋通孔19安裝有公接頭22,公接頭22在冷卻套管11的內(nèi)表面徑向突出,將靠近空的第一通孔20的銅管21與公接頭22連接起來。

冷卻套管11中冷卻液的流向為順時針,從而產(chǎn)生順時針的熱梯度。銅管21中的冷卻液沿逆時針方向流動,從而產(chǎn)生逆時針的熱梯度。方向相反的熱梯度組合起來使冷卻能力加倍,從而產(chǎn)生較小的熱點,該熱點的方向與冷卻液進入系統(tǒng)的方向正好相反,從而減小不均勻熱膨脹的影響。

如圖11所示,上述冷卻套管11的凹槽14也可為螺旋形。

實施例三

如圖12-15所示,冷卻套管11的凹槽14為實施例一所述的z字形,但在起點17、終點18附近分別設有開口23,開口23的軸線與外殼12上冷卻液入口15、冷卻液出口16的軸線并不同軸。

定子疊片24有不同的構造,沒有標準的圓形表面,但是具有切口,從而形成輻條25,如圖13(a)所示。還有一種定子疊片24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再去掉一個輻條25,形成更大的切口,如圖13(b)所示。將這種定子疊片24堆疊起來形成外表面如圖14所示的z字形凹槽。該z字形凹槽與冷卻套管11的z字形凹槽相似,但是旋向相反。定子10外表面采用厭氧密封劑覆層,并將其置于冷卻套管11內(nèi)部,然后將定子10凹槽的起點和終點與冷卻套管的開口對齊。這樣一來,冷卻液可以進入兩個空腔。

冷卻套管11中的冷卻液沿順時針方向流動,從而產(chǎn)生順時針的熱梯度。定子10中的冷卻液沿逆時針方向流動,從而產(chǎn)生逆時針的熱梯度。熱梯度的組合可以產(chǎn)生逆流效應,使冷卻能力加倍,幾乎可以消除熱點,從而消除不均勻熱膨脹產(chǎn)生的影響。

如圖16、17所示,冷卻套管11的凹槽14也可為螺旋形。冷卻套管11中的冷卻液沿螺旋形凹槽流動,從而產(chǎn)生縱向熱梯度。定子10中的冷卻液沿逆時針方向流動,從而產(chǎn)生逆時針的熱梯度。熱梯度的組合可使冷卻能力加倍,從而產(chǎn)生較小的熱點,該熱點的方向與冷卻液進入系統(tǒng)的方向正好相反,從而減小不均勻熱膨脹的影響。

實施例四

如圖18-21所示,以實施例二中冷卻套管11結構為基礎,在冷卻套管11內(nèi)表面靠近前、后端處分別設有一圈螺紋孔26,螺紋孔26的開口均朝外,螺紋孔26的軸線與冷卻套管11的主軸線之間存在較小夾角,夾角范圍根據(jù)實際需要確定。

定子疊片24設有封閉的封閉槽27,因此定子10具有多個呈徑向分布的第二通孔28。將繞組安裝于定子10的第二通孔28內(nèi),并在封閉槽27內(nèi)、靠近定子od側保持較小間隙。

將帶有繞組的定子10放置在冷卻套管11內(nèi)。在定子10的內(nèi)表面邊緣處放置環(huán)形密封硅圈29。然后,在冷卻套管11的內(nèi)部以及定子10前端旋轉一個輔助密封蓋30,其中輔助密封蓋30的外徑與冷卻套管11的內(nèi)徑相同。在冷卻套管11的內(nèi)徑涂覆厭氧密封劑。該輔助密封蓋30可壓緊環(huán)形密封硅圈29。在該輔助密封蓋30上徑向布置多個第三通孔31,這些第三通孔31與冷卻套管11的螺紋孔26對齊。

另一端的設置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輔助密封蓋30上多設了3個用于繞組相退出的第三通孔31。用厭氧密封劑對這些第三通孔31進行密封,這樣可以產(chǎn)生二次內(nèi)腔,冷卻液可從冷卻套管11的螺紋通孔19進入二次內(nèi)腔。

冷卻套管11中的冷卻液沿順時針方向流動,從而產(chǎn)生順時針的熱梯度。內(nèi)腔中的冷卻液方向與主軸線平行,從而產(chǎn)生縱向熱梯度。由于冷卻液幾乎全部位于繞組與定子10結構表面,因此熱梯度組合可以提供優(yōu)異的冷卻能力。

實施例五

如圖22-29所示,冷卻套管11的凹槽14為實施例一所述的z字形,但是其起點17、終點18分別從凹槽向外延至與主軸線垂直的冷卻套管11的前、后表面,這兩個延伸凹槽分別是入口32、出口33。

后蓋組件3內(nèi)表面設有軸承孔9,軸承孔9內(nèi)部設有密封孔34,密封孔34內(nèi)部設有更小的空腔35,空腔35設有一個小孔,在后蓋組件3內(nèi)表面靠近外徑處設有與冷卻套管11出口33對應的小孔,后蓋組件3內(nèi)部設有連接這兩個小孔的后蓋通道52。

前蓋組件2與后蓋組件3設置類似,在前蓋組件2內(nèi)表面靠近外徑處設有與冷卻套管11入口對應的小孔,當前蓋組件2與冷卻套管11接合時,該孔與冷卻套管11的入口32對齊。

如圖25所示,前蓋組件2設有前蓋36,前蓋36外表面設有徑向壁,前蓋36的外表面上設有一個小孔,小孔位于徑向壁覆蓋范圍內(nèi),前蓋36內(nèi)部設有連接該小孔與前蓋36內(nèi)表面小孔的前蓋通道53。前蓋36還設有軸承孔,軸承孔外側設有臺階凸起37,該凸起有助于調節(jié)密封機構。

轉軸7設有始于背面(即與花鍵表面相對的表面)的中心孔38,該中心孔38具有類似槍筒設計的螺旋狀內(nèi)部凸起,中心孔38的終點向內(nèi)呈錐形。在轉軸7中心孔38的終止處設有一個與主軸線垂直且貫穿軸壁的通孔39。

在軸承孔的內(nèi)部安裝密封機構,該密封機構是在軸承孔內(nèi)壁開槽,并在槽中放置密封材料,然后安裝墊片40。使密封機構保持在適當?shù)奈恢?,作為軸承的最后隔擋。墊片40是圓柱形,為防止其在后蓋組件內(nèi)旋轉,墊片40可設有突片或凸角。轉軸7的端部與后蓋組件3中的非軸伸端密封機構接觸。

前蓋組件2設有密封機構,該密封機構由前后蓋(圖中未示出)兩部分組成,轉軸7的通孔39位于密封機構內(nèi)部。

前蓋組件2設有輔助前蓋41,輔助前蓋41上有一個便于轉軸7拆裝的圓口。

安裝轉軸7內(nèi)的通孔39位于兩個密封機構之間。輔助前蓋41設有連接前蓋通道53、轉軸7通孔39的豎直凹槽42。

冷卻液可以通過外殼12上的冷卻液入口15進入冷卻套管11,然后分成兩路,一路沿著冷卻套管11的凹槽14流動,另一路通過入口32進入前蓋通道53,再通過豎直凹槽42進入轉軸7。在內(nèi)圓錐、螺旋狀結構與離心力共同作用下,冷卻液流出轉軸,進入后蓋通道52,通過出口33回到冷卻套管11,然后一起流向冷卻液出口16。

除了移動冷卻液之外,內(nèi)部螺旋狀結構可以增大轉軸7的表面積,有助于更好地散熱。該冷卻系統(tǒng)有助于驅散轉子由于軸承摩擦、密封機構摩擦以及磁感應產(chǎn)生的所有熱量,從而增加軸承的可靠性,延長其使用壽命;而且該冷卻系統(tǒng)可以防止發(fā)熱引起的永磁體退磁。

上述冷卻套管11的凹槽14也可為螺旋形。

實施例六

如圖30-36所示,冷卻套管11的凹槽14為實施例一所述的z字形,但是其距起點17、終點18的最近點分別延伸至與主軸線垂直的冷卻套管11的前表面,這兩個延伸凹槽分別是入口32、出口33。

前蓋36的內(nèi)表面靠近外徑處設有兩個小孔,分別是第一小孔43、第二小孔44。當前蓋組件2與冷卻套管11接合時,第一小孔43與冷卻套管的入口32對齊,第二小孔44與出口33對齊。前蓋36的外表面設有兩個小孔,分別是第三小孔45、第四小孔46,第三小孔45、第四小孔46位于徑向壁覆蓋范圍內(nèi)。前蓋36內(nèi)設有兩個通道,分別用于連接第一小孔43與第四小孔46、第二小孔44與第三小孔45。前蓋組成2的其他結構與實施五中的一致。

轉軸7設有始于背面(即與花鍵表面相對的表面)的中心孔38,該孔具有類似槍筒設計的螺旋狀內(nèi)部凸起。在轉軸7中心孔38終止處設有一個貫穿軸壁且與主軸線垂直的通孔39。轉軸7還設有同樣始于背面的斜孔47,斜孔47的數(shù)量至少是兩個。斜孔47直徑小于中心孔38直徑,且越向內(nèi)斜孔47的軸線越遠離中心孔38軸線。斜孔47的終止處與中心孔38的終止處不在一條垂線上,斜孔47終止處均設有垂直于主軸線的支路48。支路48始于斜孔47終止處,終于轉軸7軸壁。轉軸7背面設有小型圓柱形帽49,形成了將中心孔38與斜孔47連接起來的通道。

前蓋組件2安裝有前軸承密封50,安裝后,支路位于該前軸承密封50之后。

前蓋組件2設有輔助前蓋41。輔助前蓋41設有便于轉軸7拆卸的圓口,軸通孔密封51則位于輔助前蓋41的另外兩個孔內(nèi),中心孔38終止處的通孔39位于軸通孔密封51之間。輔助前蓋41的豎直凹槽42,可將前蓋36的兩條通道分別與通孔39、支路48連接。

冷卻液通過外殼12上的冷卻液入口進入冷卻套管11,然后通過入口32進入前蓋組件2的通道,再通過豎直凹槽42進入轉軸7通孔39,再進入中心孔38,在螺旋狀結構與離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冷卻液被推向出口。冷卻液從轉軸7的背面流出,被與轉軸7融合的小型圓柱形帽49壓入轉軸7邊緣的斜孔47,然后被推向支路48,流出轉軸,通過輔助前蓋41上的豎直凹槽42進入前蓋組件2的另一個通道,通過出口回到冷卻套管11,然后一起流向冷卻液出口16。

除了流動的冷卻液,轉軸7上中心孔38的螺旋狀結構增大轉軸7的表面積,有助于更好地散熱。該冷卻系統(tǒng)有助于驅散轉子組件5由于軸承摩擦、密封機構摩擦以及磁感應產(chǎn)生的所有熱量,從而增加軸承的可靠性,延長其使用壽命;而且該冷卻系統(tǒng)可以防止發(fā)熱引起的永磁體退磁。

由于冷卻液被迫在轉軸7上來回移動,并且轉軸7沒有熱點,因此轉軸7上的熱梯度比較均勻。

上述冷卻套管11的凹槽14也可為螺旋形。

相較常規(guī)電機,本發(fā)明通過合理的設計,將冷卻流體在電機發(fā)熱區(qū)域進行合理的布置和循環(huán),可以有效降低電機定子、轉子、軸承、轉軸以及轉軸上所附其他部件上的溫度,不僅能提高電機運行可靠性,還可以提高電機功率密度,降低電機重量。

惟以上者,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fā)明實施的范圍,故其等同組件的置換,或依本發(fā)明專利保護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改,皆應仍屬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