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配電線路帶電接線夾,特別涉及一種帶電接線作業(yè)接線夾,屬于電力行業(yè)的配電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帶電接線所用的接線夾,一接線頭壓緊負荷側導線,再擰緊另一接線柱壓緊導線,完成接線。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1)壓緊負荷導線時固定線夾較為困難,延長了操作時間,工作效率低;
(2)壓緊負荷導線后,線夾掛到導線上困難度大,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帶電作業(yè)效率低,操作不方便,增加危險性;
(3)接線不牢固。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配電線路帶電接線夾,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接線牢固。
本發(fā)明所述的配電線路帶電接線夾,包括本體,本體上設置第一接線槽和第二接線槽,對應第一接線槽和第二接線槽,本體上設置第一接線柱和第二接線柱,第一接線柱和第二接線柱與本體通過螺紋連接,第一接線柱上端設置第一接線頭,下端設置第一操作柱,穿過第一操作柱設置第一操作桿;第二接線柱上端設置第二接線頭,第二接線頭外端面為內(nèi)凹的圓弧形,第二接線柱下端設置第二操作柱,穿過第二操作柱設置第二操作桿。
所述的配電線路帶電接線夾,旋轉第一操作桿,推動第一接線柱帶動第一接線頭前移,壓緊負荷導線;將第二接線槽掛到導線上,通過絕緣棒旋轉第二操作桿,推動第二接線柱帶動第二接線頭前移,壓緊導線,完成帶電接線。
所述的第二接線槽包括第一槽邊和第二槽邊,第一槽邊和第二槽邊夾角為鈍角;更方便將第二接線槽掛到導線上,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的本體中間開設輔助操作槽;可以通過工具穿過輔助操作槽旋轉所述的配電線路帶電接線夾,增加力矩,提高壓緊負荷導線的速度。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通過設置內(nèi)凹的圓弧形的第二接線頭,增加了接線頭與導線的接觸面積,增加了接線牢固度,提升帶電接線的運行穩(wěn)定性;
(2)第一槽邊和第二槽邊夾角為鈍角,使得第二接線槽更容易地掛到導線上,增加了 操作便利性,提高了接線效率。
(3)通過設置輔助操作槽,通過利用工具增加力矩,提高了壓緊負荷導線的速度,提高了接線效率,降低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接線槽 2、第一接線頭 3、第一接線柱 4、本體 5、第一操作桿 6、第一操作柱 7、第二操作柱 8、第二操作桿 9、第二接線柱 10、第二接線頭 11、輔助操作槽 12、第一槽邊 13、第二槽邊 14、第二接線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所述的配電線路帶電接線夾,包括本體4,本體4上設置第一接線槽1和第二接線槽14,對應第一接線槽1和第二接線槽14,本體4上設置第一接線柱3和第二接線柱9,第一接線柱3和第二接線柱9與本體4通過螺紋連接,第一接線柱3上端設置第一接線頭2,下端設置第一操作柱6,穿過第一操作柱6設置第一操作桿5;第二接線柱9上端設置第二接線頭10,第二接線頭10外端面為內(nèi)凹的圓弧形,第二接線柱9下端設置第二操作柱7,穿過第二操作柱7設置第二操作桿8,第二接線槽14包括第一槽邊12和第二槽邊13,第一槽邊12和第二槽邊13夾角為鈍角;所述的本體4中間開設輔助操作槽11。
工作原理:
所述的配電線路帶電接線夾,旋轉第一操作桿5,推動第一接線柱3帶動第一接線頭2前移,壓緊負荷導線,本體4中間設有輔助操作槽11;通過工具穿過輔助操作槽11旋轉所述的配電線路帶電接線夾,能夠增加力矩,提高壓緊負荷導線的速度,降低勞動強度;
將第二接線槽14掛到導線上,第二接線槽14包括夾角為鈍角的第一槽邊12和第二槽邊13,更方便地將第二接線槽14掛到導線上,通過絕緣棒旋轉第二操作桿8,推動第二接線柱9帶動第二接線頭10前移,壓緊導線,完成帶電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