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信號傳輸線的鉸鏈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鉸鏈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帶信號傳輸線的鉸鏈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筆記本電腦通常包含LED顯示屏部分和鍵盤主機兩大部分,它們通過鉸鏈聯(lián)接。電腦的無線通信天線位置一般希望分布在LED顯示屏上端,因容易獲得較好射頻性能。天線一端聯(lián)接RF同軸線,RF同軸線穿過鉸鏈聯(lián)接到鍵盤主板端主機PCB板上。
[0003]RF同軸線是信號傳輸線的一種,其結構特點是有兩個同心圓金屬導體,兩導體間有絕緣材料分隔,外層導體外表還有絕緣橡膠包裹保護。RF同軸線主要性能射頻阻抗與兩同心金屬導體間尺寸有很大關系,一般不允許小半徑或多次彎折RF同軸線,以免引起金屬導體尺寸變化造成射頻阻抗偏離,降低無線通信能力。
[0004]目前有一種筆記本電腦的LED顯示屏部分可以繞鉸鏈I相對鍵盤主機部分轉動近360°,但是所有穿過該鉸鏈的線纜會隨鉸鏈轉動,RF同軸線因此不能使用。厚度比較薄的帶狀線有機會使用,但不得不忍受較高的射頻損耗所帶來的筆記本電腦無線通訊性能影響。目前這種筆記本電腦的天線僅布置在鍵盤主機端,天線性能受影響因素較多。
[0005]因此,急需提供一種信號傳輸線可隨鉸鏈結構隨便彎折,且不影響信號傳輸性能、壽命長的鉸鏈結構。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帶信號傳輸線的鉸鏈結構,通過設計S型的信號傳輸通道,使信號傳輸通道與轉動方向垂直,即與鉸鏈結構平行,不會隨著鉸鏈結構的彎折而彎折,不會影響信號傳輸線的傳輸性能,且壽命長。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帶信號傳輸線的鉸鏈結構,其包括:至少兩轉葉,相鄰兩所述轉葉之間包括兩平行的轉葉連接件,分別為第一轉葉、第二轉葉、第一轉葉連接件以及第二轉葉連接件,所述第一轉葉和所述第二轉葉通過所述第一轉葉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轉動連接;所述第一轉葉連接件包括至少兩條平行的信號傳輸通道,分別為第一信號傳輸通道和第二信號傳輸通道,所述第二轉葉連接件包括至少兩條平行的信號傳輸通道,分別為第三信號傳輸通道和第四信號傳輸通道;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信號傳輸通道之間依次連通;
所述第一轉葉包括至少一信號傳輸通道,為第五信號傳輸通道,所述第五信號傳輸通道與所述第一信號傳輸通道相連通;所述第二轉葉包括至少一信號傳輸通道,為第六信號傳輸通道,所述第六信號傳輸通道與所述第四信號傳輸通道相連通;
所述第五信號傳輸通道和所述第六信號傳輸通道分別與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相連;所述第一單元和所述第二單元通過所述鉸鏈結構連接。
[0008]較佳地,所述第一信號傳輸通道和所述第二信號傳輸通道之間在末端通過U型連接件連通或直接連通或在中間通過連接線連通;所述第三信號傳輸通道與所述第四信號傳輸通道之間在末端通過U型連接件連通或直接連通或在中間通過連接線連通。
[0009]較佳地,所述第二信號傳輸通道與所述第三信號傳輸通道之間通過U型連接件連通或呈直線連通。
[0010]較佳地,所述第一信號傳輸通道與所述第五信號傳輸通道之間和/或所述第四信號傳輸通道與所述第六信號傳輸通道之間通過彈簧實現(xiàn)徑向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彈簧為彈性鼓形簧。
[0011]較佳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信號傳輸通道中的相鄰兩傳輸通道中的信號傳輸線之間的連接為彈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連接為所述信號線的插孔的外側包裹有彈性材料或所述信號傳輸通道的內(nèi)壁為彈性材料。
[0012]較佳地,所述第一轉葉和所述第一轉葉連接件之間通過第一空心轉軸連接,所述第二轉葉和所述第二轉葉連接件之間通過第二空心轉軸連接;
所述第一空心轉軸和所述第二空心轉軸分別作為所述第一信號傳輸通道和所述第四信號傳輸通道。
[0013]較佳地,所述第一轉葉連接件和所述第二轉葉連接件之間還包括:至少一轉葉連接件,為第三轉葉連接件,所述第三轉葉連接件分別與所述第一轉葉連接件和所述第二轉葉連接件轉動連接;
所述第三轉葉連接件包括至少兩條平行的信號傳輸通道,分別為第七信號傳輸通道和第八信號傳輸通道;所述第一、第二、第七、第八、第三以及第四信號傳輸通道之間依次連通。通過三個轉葉連接件實現(xiàn)轉動連接,轉動更靈活,轉動角度更大,能夠實現(xiàn)360度轉動。
[0014]較佳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七、第八、第三以及第四信號傳輸通道中的相鄰兩傳輸通道中的信號傳輸線之間的連接為彈性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連接為所述信號傳輸線的插孔的外側包裹有彈性材料或所述信號傳輸通道的內(nèi)壁為彈性材料。彈性插孔緊緊的包裹信號傳輸線,在鉸鏈結構轉動時,也能保持很好的接觸,防止時斷時連情況的發(fā)生。
[0015]較佳地,所述三轉葉連接件與所述第一轉葉連接件通過第三空心轉軸連通,所述第三轉葉連接件與所述第二轉葉連接件之間通過第四空心轉軸連接;
所述第三空心轉軸和第四空心轉軸分別作為第七信號傳輸通道和第八信號傳輸通道。
[0016]較佳地,所述信號傳輸通道中的信號傳輸線的中心傳輸線的外側設置有絕緣層,進一步地,所述絕緣層外側設置有金屬鍍層。
[0017]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本發(fā)明提供的帶信號傳輸線的鉸鏈結構,通過設計多個平行的信號傳輸通道,信號傳輸通道之間呈S型連通,信號傳輸通道與鉸鏈結構的轉動方向垂直,其中的信號傳輸線不會隨著鉸鏈結構的彎折而彎折,不會影響信號的傳輸性能,且使用壽命長;
(2)本發(fā)明的帶信號傳輸線的鉸鏈結構,信號傳輸線不會隨著鉸鏈結構的彎折而彎折,可以使用RF同軸線纜,能夠減少射頻損耗,提高信號傳輸性能;
(3)通過三個轉動連接件連接,轉動更靈活,轉動角度更大,能夠實現(xiàn)360度轉動。
[0018]當然,實施本發(fā)明的任一產(chǎn)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優(yōu)點。
【附圖說明】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帶信號傳輸線的鉸鏈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帶信號傳輸線的鉸鏈結構的安裝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第一轉葉連接件或第二轉葉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第一轉葉和第一轉葉連接件的連接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第三轉葉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U型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0]標號說明:1-第一轉葉,2-第二轉葉,3-第一轉葉連接件,4-第二轉葉連接件,5-第三轉葉連接件,6-U型連接件,7-第一信號傳輸線,8-第二信號傳輸線,9-第三信號傳輸線,10-第四信號傳輸線,11-第一單元,12-第二單元,13-空心轉軸,14-外殼;
71-插針,72-插孔,73-彈性材料,74-中心傳輸線,75-絕緣層,76-金屬鍍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0022]實施例1:
結合圖1-圖5,對本發(fā)明的帶信號傳輸線的鉸鏈結構進行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為其結構示意圖,包括兩個轉葉,分別為第一轉葉I和第二轉葉2,兩個轉葉之間通過三個轉葉連接件相連,分別為第一轉葉連接件3、第二轉葉連接件4和第三轉葉連接件5。本實施例中,第一轉葉連接件3以及第二轉葉連接件4分別包括相互對稱的兩部分,分別位于第一轉葉I和第二轉葉2的兩端,可以實現(xiàn)兩組信號的傳輸,第一信號傳輸線7的信號經(jīng)左邊鉸鏈結構傳輸?shù)降诙盘杺鬏斁€8,第三信號傳輸線9的信號經(jīng)右邊鉸鏈結構傳輸?shù)降谒男盘杺鬏斁€10。下面以左半部分的鉸鏈結構為例進行描述。
[0023]第一轉葉連接件3包括兩平行的信號傳輸通道,分別為第一信號傳輸通道和第二信號傳輸通道;第二轉葉連接件4也包括兩平行的信號傳輸通道,分別為第三信號傳輸通道和第四信號傳輸通道,第三轉葉連接件5也包括兩平行的信號傳輸通道,分別為第七信號傳輸通道和第八信號傳輸通道。本實施例中,第一信號傳輸通道和第二信號傳輸通道的左端為U型彎折,兩者實際為同一信號傳輸通道;第三信號傳輸通道和第四信號傳輸通道的左端也為U型彎折,兩者實際也為同一信號傳輸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