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與溝道33接觸的部分還設置有歐姆接觸層32,該歐姆接觸層32為摻雜的非晶硅薄膜。
[0033]上述金屬層的沉積采用物理氣相沉積中的Sputter方式,Sputter方式是以特定的濺射靶材作為材料源,使用正離子在電場的作用下高速轟擊靶材,溢出的靶材原子和分子在基板30表面沉積,從而得到金屬層,該方式沉積速度快,且與基板30的結(jié)合性能好,由于金屬層的材料容易制成靶材,因此本實施方式中采用Sputter的方式進行沉積。
[0034]上述半導體層的沉積則采用化學氣相沉積中的PECVD方式,該方式是借助微波或射頻使半導體的原子氣體電離,在局部形成等離子體,等離子體化學活性較強,容易沉積出薄膜。該方法更適用于非金屬材料的沉積。
[0035]上述光罩制程則具體包括涂布光阻、曝光、顯影、刻蝕,去光阻等步驟。針對不同材料的光罩制程,其不同之處在于涂布光阻工序中光阻材料的選擇,顯影工序中顯影液的選擇等。光罩制程采用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常規(guī)手段,具體不做贅述。
[0036]S203:在基板上沉積第一絕緣層。
[0037]該第一絕緣層34為TFT柵極絕緣層,為了保證TFT的電學特性,對于該第一絕緣層34的要求較高,因此本實施方式中利用兩次沉積得到該第一絕緣層34,且選擇氮化硅作為第一絕緣層34的材料,沉積方式為PECVD方式,首先第一次慢速沉積得到較薄的氮化硅層,慢速可以使的氮化硅與溝道33之間形成較好的界面,第二次快速沉積得到較厚的氮化硅層,由此形成第一絕緣層34。
[0038]S204:在第一絕緣層上形成間隔設置的多個彩色光阻。
[0039]本實施方式中采用紅綠藍三原色實現(xiàn)一個像素點的顯示,該步驟S204中間隔設置多個彩色光阻35包括紅色光阻、綠色光阻和藍色光阻,且在基板30上以紅色光阻、綠色光阻和藍色光阻的順序依次排列,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其他順序排列。
[0040]由于紅色光阻、藍色光阻和綠色光阻的形成所采用的材料均不同,因此本步驟S204中采用三次重復的光罩制程分別得到以上三個光阻。
[0041]在形成彩色光阻35后,還需要形成柵極36以與源極310、漏極311構(gòu)成TFT,因此在光罩制程形成間隔設置的彩色光阻35時,還需使得源極310、漏極311和溝道33位于兩個相鄰的彩色光阻35之間。
[0042]S205:同一道制程形成柵極和公共電極。
[0043]由于基板30上柵極36和公共電極37在同一方向延伸,且兩者材料相同,因此也是采用同一道制程形成。與源極310和漏極311的形成方式相同,也是采用Sputter方式沉積金屬層,且金屬層可選用Mo/Al、或Mo/Cu等材料,然后對該金屬層采用光罩制程得到柵極36和公共電極37,其中柵極36在兩個相鄰彩色光阻35之間的第一絕緣層34上,公共電極37在彩色光阻35上。本步驟S205完成后柵極35、源極310、漏極311和溝道33構(gòu)成了 TFT。
[0044]S206:在柵極和公共電極上形成第二絕緣層。
[0045]本步驟S206中所形成的第二絕緣層38具有一連通源極310的通孔381。本實施方式中也是采用致密性較好的氮化硅材料,首先通過PECVD方式沉積一氮化硅層,然后通過光罩制程形成通孔381。
[0046]S207:在第二絕緣層上形成像素電極。
[0047]本實施方式中,在第二絕緣層38利用Sputter方式沉積一導電層,該導電層為ITO材料,然后經(jīng)光罩制程得到像素電極39,該像素電極39通過通孔381與源極310接觸,使得源極31的電位傳至像素電極39。該步驟S207完成后,像素電極39與公共電極37之間則形成存儲電容,像素電極39與公共電極37之間間隔一第二絕緣層38,即該存儲電容極板間距較小,因此存儲電容較大,繼而提高顯示面板300的顯示效果。
[0048]請參閱圖4和圖5,圖4是本發(fā)明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二實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圖,圖5是圖4所示制造方法第二實施方式制得的顯示面板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制造方法的第二實施方式制得顯示面板500,該第二實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驟。
[0049]S401:提供一基板。
[0050]S402:在基板上形成黑矩陣。
[0051]S403:同一制程在黑矩陣上形成間隔的源極和漏極。
[0052]S404:在源極和漏極之間形成溝道。
[0053]S405:在基板上沉積第一絕緣層。
[0054]S406:在第一絕緣層上形成間隔設置的多個彩色光阻。
[0055]S407:同一道制程形成柵極和公共電極。
[0056]S408:在柵極和公共電極上形成第二絕緣層。
[0057]S409:在第二絕緣層上形成像素電極。
[0058]本第二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在于步驟S402和步驟S403,其他步驟均類似,對于相同的步驟在此不再贅述。
[0059]對于步驟S402,由于第一實施方式中溝道33形成于源極310和漏極311之間,即源極310和漏極311間隔處的溝道33是直接形成在基板30上的,而基板30為透明基板,在顯示面板300工作時,背光模組產(chǎn)生的光會對基板30上的溝道33產(chǎn)生影響,如步驟S202中所描述的,容易發(fā)生光漏電現(xiàn)象,從而影響電學特性。因此本實施方式步驟S402中在基板51上先涂布一層黑矩陣52,以實現(xiàn)遮光作用,然后再分別形成源極530和漏極531。
[0060]對于步驟S403,在黑矩陣52上形成間隔的源極530和漏極531。由于構(gòu)成黑矩陣52的有機材料容易對金屬制得的源極530和漏極531造成污染,因此黑矩陣52與源極530、漏極531之間還設置有一介電絕緣層(圖未示),該介電絕緣層可選用氧化硅或氮化硅,由于氮化硅致密性較好,因此優(yōu)先選擇氮化硅。
[0061]請參閱圖6和圖7,圖6是本發(fā)明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第三實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圖,圖7是圖6所示制造方法第三實施方式制得的顯示面板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制造方法的第三實施方式制得顯示面板700,該第三實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驟。
[0062]S601:提供一基板。
[0063]S602:在基板上依次形成半導體層和金屬層。
[0064]S603:通過光罩制程使金屬層形成源極和漏極,使半導體層形成溝道。
[0065]S604:在基板上沉積第一絕緣層。
[0066]S605:在第一絕緣層上形成間隔設置的多個彩色光阻。
[0067]S606:同一道制程形成柵極和公共電極。
[0068]S607:在柵極和公共電極上形成第二絕緣層。
[0069]S608:在第二絕緣層上形成像素電極。
[0070]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在于步驟S602和步驟S603,其他類似的步驟具體不再贅述。
[0071]步驟S602和步驟S603對應于第一實施方式中的步驟S202,本實施方式中選擇使溝道71為更靠近基板70的層。
[0072]具體來說首先在步驟S602中依次形成半導體層和金屬層,然后在步驟S603中通過光罩制程一次得到源極730、漏極731和溝道71,該光罩制程中的光罩采用GTM (GrayTone Mask,灰階光罩)、HTM(Half Tone Mask,半色調(diào)光罩)或 SSM(Single Slit Mask,狹縫光罩)等特殊光罩,因此可以一次形成源極730、漏極730和溝道71,相比于第一實施方式減去了一次光罩制程。在顯影工序后,再分別通過濕刻蝕來刻蝕金屬層以得到源極730和漏極730,通過干刻蝕來刻蝕半導體層以得到溝道71。
[0073]由于本實施方式中溝道71直接形成在基板70上,因此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也可在溝道71和基板70之間形成一黑矩陣。
[0074]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shù),本發(fā)明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驟,提供一基板,在基板上形成源極、漏極和溝道;在該基板上沉積第一絕緣層;在該絕緣層上形成間隔設置的多個彩色光阻,且源極、漏極和溝道位于兩個相鄰的彩色光阻之間,使得與后續(xù)形成的柵極構(gòu)成TFT單元;同一道制程形成柵極和公共電極,柵極在兩個相鄰彩色光阻之間的第一絕緣層上,公共電極在彩色光阻上,在柵極和公共電極上形成第二絕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