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電芯入殼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芯入殼裝置包括上料部、輸送部和搬運部,
所述輸送部包括輸送裝置和至少兩個承載裝置,所述承載裝置被配置為承載電芯殼,所述輸送裝置被配置為同時分別帶動至少兩個承載裝置在所述上料部和所述搬運部之間循環(huán)運動。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芯入殼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裝置包括第一輸送裝置和第二輸送裝置,所述承載裝置包括第一承載裝置和第二承載裝置,所述第一輸送裝置上安裝有所述第一承載裝置,所述第二輸送裝置上安裝有所述第二承載裝置。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芯入殼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載裝置與所述第二承載裝置的安裝高度不同;或,
所述第一承載裝置和所述第二承載裝置在輸送過程中的輸送高度不同。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芯入殼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運部包括被配置為搬運電芯殼的第一搬運部、被配置為搬運入殼模具的第二搬運部,以及搬運移動部;
所述第一搬運部與所述第二搬運部均安裝在所述搬運移動部上,所述第二搬運部設(shè)置在所述第一搬運部上方;
所述入殼模具為放置于所述電芯殼上部的用于導(dǎo)向電芯入殼的模具。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芯入殼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芯入殼裝置還包括合蓋裝置,所述合蓋裝置用于將電芯殼蓋合扣在電芯殼上。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芯入殼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部包括上料移動部和取料部,所述取料部被配置為拾取電芯,所述上料移動部被配置為帶動所述取料部移動。
7.一種電芯入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芯入殼方法應(yīng)用于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電芯入殼裝置中,所述電芯入殼方法包括:
在第一個承載裝置上的電芯殼被上料后,控制所述輸送裝置將所述第一個承載裝置帶動至電芯殼下料處;
在控制所述輸送裝置將所述第一個承載裝置帶動至所述電芯殼下料處的過程中,控制輸送裝置將第二個承載裝置帶動至所述電芯上料處,控制所述上料部向所述第二個承載裝置上的電芯殼上料;
在所述第一個承載裝置被輸送至所述電芯殼下料處時,控制所述搬運部將位于所述電芯殼下料處的所述第一個承載裝置上的電芯殼搬出,控制所述搬運部將空電芯殼放置已被搬出電芯殼的所述第一個承載裝置上。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電芯入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芯入殼方法還包括:
控制所述上料部在拾取電芯后移動至預(yù)定位置,控制位于所述預(yù)定位置的上料部將拾取的所述電芯脫離,脫離的所述電芯被放入至位于所述上料部下方的承載裝置上的電芯殼內(nèi)。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電芯入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芯入殼裝置為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電芯入殼裝置,所述電芯入殼裝置還包括合蓋裝置,所述控制所述搬運部將位于所述電芯殼下料處的所述第一個承載裝置上的電芯殼搬出,控制所述搬運部將空電芯殼放置在已被搬出電芯殼的所述第一個承載裝置上,包括:
控制所述搬運移動部帶動所述第一搬運部和所述第二搬運部至所述第一個承載裝置上的電芯殼位置處,控制所述第二搬運部夾持住位于所述電芯殼上的入殼模具,控制所述第一搬運部夾持住電芯殼;
控制所述搬運移動部帶動所述第一搬運部將所述電芯殼移動至所述合蓋裝置處,控制所述第一搬運部將夾持的電芯殼脫離;
控制所述搬運移動部帶動所述第一搬運部夾取一個空電芯殼;控制所述第一搬運部將所述空電芯殼放置在所述第一個承載裝置上,控制所述第二搬運部將所述入殼模具放在空電芯殼上。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至9中任一所述的電芯入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芯入殼裝置為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電芯入殼裝置,所述電芯入殼方法還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搬運部夾持住入殼模具,控制所述第一搬運部夾持住一個空電芯殼;
控制所述搬運移動部帶動所述第一搬運部與所述第二搬運部至所述電芯殼下料處;
控制所述第一搬運部將所述空電芯殼脫離,脫離的所述空電芯殼落在所述輸送裝置上的所述承載裝置上;
控制所述第二搬運部將所述入殼模具放在所述空電芯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