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池包。
背景技術(shù):
手機在維修、返工時,常常需要把內(nèi)置電池從主機的電池倉中取出,但是現(xiàn)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在取下電池的過程中非常容易損壞到電池。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鑒于背景技術(shù)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池包,其結(jié)構(gòu)簡單,當置于收容電池包的電池倉中時便于拆卸且不易損壞電池。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池包,其置于收容電池包的電池倉中,包括:電池;雙面膠,將電池固定于電池倉中;以及絕緣片,絕緣片的面向電池倉的一側(cè)通過雙面膠固定于電池倉中,而絕緣片的背向電池倉的一側(cè)粘連在電池上。其中,當從電池倉中取出電池時,只需拉動絕緣片即可,以使絕緣片的粘貼有雙面膠的部分以及電池倉一起與電池分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包中,電池粘連在絕緣片上,雙面膠的一面粘貼絕緣片而另一面粘貼電池倉以將電池固定于電池倉中,從而當從電池倉中取出電池時,只需拉動絕緣片并使絕緣片的粘貼有雙面膠的部分以及電池倉一起與電池分離即可。這種電池包的結(jié)構(gòu)簡單、拆卸方便且不易損壞電池。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包的爆炸圖;
圖2是圖1中的電池、絕緣片和雙面膠組裝后的俯視圖;
圖3是圖2的背面視圖;
圖4是第一平面部的與電池接觸的表面的俯視圖;
圖5是圖4中的圓圈部分的放大圖;
圖6是圖1中的絕緣片的一變形例;
圖7至圖8是從電池倉中取出電池時,絕緣片的斷裂過程示意圖,其中,圖7是絕緣片斷裂前的立體圖,圖8絕緣片斷裂時的立體圖;
圖9是圖1中的絕緣片的另一變形例;
圖10是圖1中的絕緣片的再一變形例。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電池 F1粘貼有雙面膠的部分
11底面 F2粘連電池的部分
12大面 T1粘結(jié)區(qū)
13窄面 T2無粘力區(qū)
14極耳 T3斷裂區(qū)
2雙面膠 V凹槽
3絕緣片 S騎縫線
31第一平面部 L長度方向
32第二平面部 W寬度方向
33立面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包。
參照圖1至圖7,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包,其置于收容電池包的電池倉(未示出)中,包括:電池1;雙面膠2,將電池1固定于電池倉中;以及絕緣片3,絕緣片3的面向電池倉的一側(cè)通過雙面膠2固定于電池倉中,而絕緣片3的背向電池倉的一側(cè)粘連在電池1上。其中,當從電池倉中取出電池1時,只需拉動絕緣片3即可,以使絕緣片3的與雙面膠2粘貼在一起的部分F1以及電池倉一起與電池1分離。
在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包中,電池1粘連在絕緣片3上,雙面膠2的一面粘貼絕緣片3而另一面粘貼電池倉以將電池1固定于電池倉中,從而當從電池倉中取出電池1時,只需拉動絕緣片3并使絕緣片3的粘貼有雙面膠的部分F1以及電池倉一起與電池1分離即可。這種電池包的結(jié)構(gòu)簡單、拆卸方便且不易損壞電池。
在這里補充說明的是,由于雙面膠2的材質(zhì)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選擇,絕緣片3與電池1之間的粘連方式也可自由設(shè)置,因此雙面膠2與電池倉之間的粘力大小、絕緣片3與電池1之間的粘連作用力大小可控。在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包中,只要保證雙面膠2與電池倉之間的粘力小于絕緣片3與電池1之間的粘連作用力,在拆卸時就能很容易地將絕緣片3的粘貼有雙面膠的部分F1與電池1分離,且不會損壞電池。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包,在一實施例中,參照圖1,絕緣片3可包括:第一平面部31,處于電池1的一個大面12和雙面膠2之間;第二平面部32,處于電池1的另一個大面12上方且平行于第一平面部31;以及立面部33,連接第一平面部31和第二平面部32。其中,第一平面部31與立面部33至少一個粘連在電池1的對應部分上,當從電池倉中取出電池1時,第二平面部32起到“拉手”的作用,即通過向上拉動第二平面部32以使絕緣片3的粘貼有雙面膠的部分F1與電池1分離。
在一實施例中,立面部33可為一個或多個。當立面部33為一個時,立面部33可貼附在電池1的底面11上(參照圖1),或者立面部33貼附在電池1的其中一個窄面13上(參照圖6)。當立面部33為多個時,立面部33可同時設(shè)置在電池1的底面11和窄面13上(參照圖9和圖10)。
在這里補充說明的是,電池1的底面11指的是與極耳14所在的電池1的頂部相對的表面,電池1的大面12指的是電池1的表面積大的側(cè)面,而電池1的窄面13指的是電池1的表面積小的側(cè)面。其中,在將電池1置于電池倉中時,電池1的大面12與電池倉的底部平面平行,而電池1的底面11和電池1的窄面13均垂直于電池倉的底部平面。
在一實施例中,絕緣片3的第一平面部31的面積可小于或等于電池1的一個大面12的面積。
在一實施例中,絕緣片3的第二平面部32的面積可小于或等于電池1的一個大面12的面積。
在一實施例中,絕緣片3的立面部33的面積可小于或等于電池1的底面11的面積。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包,在一實施例中,絕緣片3可為一整片,經(jīng)過兩次彎折形成第一平面部31、立面部33和第二平面部32。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包,在一實施例中,參照圖4,第一平面部31的與電池1接觸的表面可具有:粘結(jié)區(qū)T1,設(shè)置有粘性膠;以及無粘力區(qū)T2。由于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粘性膠的粘性小于雙面膠的粘性,從而保證在向上拉動第二平面部32時,絕緣片3的粘貼有雙面膠的部分F1與電池1能夠容易地分離且不會損壞電池。
在這里補充說明的是,無粘力區(qū)T2上未設(shè)置粘性膠或者無粘力區(qū)T2上設(shè)置的粘性膠的粘性被去除,因此無粘力區(qū)T2是絕緣片3上粘力最脆弱的部分,當向上拉動第二平面部32時,絕緣片3首先從該部分撕裂。
在一實施例中,參照圖4,粘性膠可以以點狀的形式布置在粘結(jié)區(qū)T1上。
在一實施例中,參照圖4,無粘力區(qū)T2的邊緣部分可設(shè)置有凹槽V。凹槽V的設(shè)置主要起導向作用,便于粘貼雙面膠2。
在一實施例中,參照圖4,粘結(jié)區(qū)T1的靠近無粘力區(qū)T2的區(qū)域可設(shè)置有騎縫線S,騎縫線S與無粘力區(qū)T2一起形成斷裂區(qū)T3,一個斷裂區(qū)T3對應三條騎縫線S。其中,在向上拉動第二平面部32時,絕緣片3首先從無粘力區(qū)T2處撕裂,然后沿著騎縫線S斷裂成兩部分,即粘貼有雙面膠的部分F1和粘連電池的部分F2(如圖7和圖8所示)。
在一實施例中,雙面膠2在斷裂區(qū)T3的背側(cè)沿騎縫線S粘貼。進一步地,雙面膠2在粘貼時可與斷裂區(qū)重合、或雙面膠2粘貼在斷裂區(qū)內(nèi)、或雙面膠2的邊緣超出斷裂區(qū)1mm以內(nèi)。
在一實施例中,參照圖4,其中一條騎縫線S平行于第一平面部31的寬度方向,而另外兩條騎縫線S均相對第一平面部31的長度方向L傾斜(如圖5所示出的放大圖)。進一步地,傾斜的角度可為7°~10°,當然不僅限如此,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改變。
在一實施例中,斷裂區(qū)T3的數(shù)量與無粘力區(qū)T2的數(shù)量一致。
在一實施例中,無粘力區(qū)T2可為兩個,斷裂區(qū)T3為兩個,相應地雙面膠2為兩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