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爬行器,特別涉及一種中心透照爬行器。
背景技術:
使用伽馬射線機對管道環(huán)焊縫進行中心透照檢測時,需要將伽馬射線機的曝光頭夾持在中心透照夾具上,再將中心透照夾具推入管道內,使曝光頭伸至環(huán)焊縫處進行檢測。公告號為CN202735267U的中國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管道中心透照裝置,曝光頭安裝在連接管上,連接管套在多個中心管上,中心管上設有通過螺紋連接的支撐臂、支撐臂金屬底管,可通過擰動支撐臂使其伸長或縮短。上述中心透照夾具只適用于管徑固定不變的測試場合,只需事先將支撐臂調節(jié)至與待測管道接近即可,而當待測管道深處內徑逐漸變大時,會出現(xiàn)曝光頭位置低于管道中心,無法完成中心透照任務,當待測管道深處內徑逐漸變小時,則會出現(xiàn)事先調好的支撐臂因過長而無法繼續(xù)深入的現(xiàn)象。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心透照爬行器,適用于管徑漸變的管道無損檢測。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中心透照爬行器,包括用于穿設曝光頭的中心管,中心管上設有固定座,固定座上鉸接設有多個支撐臂,中心管上設有可移動的滑套,滑套與各個支撐臂之間均鉸接有連桿,中心管上設有用于實時控制滑套移動的滑套移動結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待測管道內徑漸變時,利用滑套移動機構實時控制滑套的移動,滑套移動時,與其通過連桿鉸接的支撐臂可張開或收緊,當支撐臂張開時可適應管道變寬,當支撐臂收緊時可適應管道變窄,從而實時控制支撐臂與待測管道內壁始終接觸,保持曝光頭位于管道中心。
優(yōu)選的,滑套移動機構包括彈簧、彈簧抵觸裝置,彈簧抵觸裝置設于中心管上,彈簧一端與彈簧抵觸裝置連接,另一端與滑套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彈簧及彈簧抵觸裝置的組合作為滑套移動機構,將彈簧抵觸裝置設于中心管某處,并使支撐臂剛進入待測管道時即具有一定壓縮量。當深處的管徑變大時,彈簧伸長一定量,支撐臂隨之張開以適應變寬的管道;當深處的管徑變小時,彈簧繼續(xù)壓縮一定量,支撐臂隨之收緊以適應變窄的管道。
優(yōu)選的,彈簧抵觸裝置為箍設于中心管上的抱箍。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因抱箍易于拆裝,可方便地將抱箍固定于中心管上的不同位置處,因此可調節(jié)剛進入待測管道時彈簧的壓縮量,或換用不同尺寸的彈簧以適應不同管徑的待測管道。
優(yōu)選的,彈簧抵觸裝置為套設于中心管上的滑動塊,滑動塊上設有壓緊螺釘。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擰緊或擰松壓緊螺釘即可方便地松緊滑動塊,從而移動滑動塊在中心管上的位置,達到與上述彈簧相同的效果。
優(yōu)選的,滑套移動機構包括固定于中心管上的伺服氣缸,伺服氣缸的活塞桿與滑套固定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伺服氣缸遠程控制滑套的移動,使本裝置能夠適應更大的管徑變化,實用性增強。
優(yōu)選的,底座呈圓盤狀,固定座上沿圓周均勻設有多個鉸接座一,支撐臂底端鉸接于鉸接座一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多個支撐臂以固定座中央處為中心收緊或張開,支撐臂收緊后貼近中心管,整個裝置體積變小便于攜帶,支撐臂張開后各個支撐臂對固定座的支持力均勻抵消,可保持固定座處于待測管道軸線高度處,從而便于γ射線的中心透照。
優(yōu)選的,固定座上設有中心孔,鉸接座一上設有圓孔,中心孔內設有第一斜齒輪,圓孔內設有與第一斜齒輪嚙合的第二斜齒輪,固定座上還設有驅動第一斜齒輪的電機,所述支撐臂頂端設有滾輪,第二斜齒輪與滾輪通過同步帶輪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電機驅動第一斜齒輪,第一斜齒輪帶動各個第二斜齒輪轉動,每根支撐臂上的第二斜齒輪通過同步帶輪帶動滾輪轉動,可實現(xiàn)用底座上的電機驅動各個支撐臂末端的滾輪轉動,從而實現(xiàn)本裝置的電動驅動。
優(yōu)選的,中心孔內設有軸承,第一斜齒輪固定套于軸承外,中心管固定設于軸承內,軸承外還固定套設直齒輪,電機與直齒輪驅動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軸承將第一斜齒輪與中心管分離,使第一斜齒輪的旋轉不影響中心管,而直齒輪與第一斜齒輪均固定于同一軸承外圈,所以通過電機驅動直齒輪旋轉可間接驅動第一斜齒輪旋轉,繼而間接驅動多個第二斜齒輪、滾輪轉動。
優(yōu)選的,支撐臂上設有長孔,滑套上設有鉸接座二,長孔與鉸接座二內均設有球形槽,連桿兩端設有置于球形槽內的球形凸起。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支撐臂收緊時,連桿可收于長孔內,使得本裝置能夠最大程度收緊,減小收緊時的體積,提高了本裝置的便攜性,也使本裝置能夠應用于較小管徑的管道檢測。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使用范圍較為廣泛,實用性較強,結構較為簡單,制作成本低且易于制作,便于攜帶,適合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中心透照爬行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放大圖;
圖3為實施例1中的滑套移動機構示意圖;
圖4為中心透照爬行器的右視圖;
圖5為固定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第一斜齒輪與第二斜齒輪的連接示意圖;
圖7為實施例2中的滑套移動機構示意圖;
圖8為實施例3中的滑套移動機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中心管;2、固定座;2a、中心孔;21、鉸接座一;21a、圓孔;3、支撐臂;31、長孔;31a、球形槽;4、滑套;41、鉸接座二;5、彈簧;6、抱箍;7、滑動塊;8、連桿;8a、球形凸起;9、伺服氣缸;10、第一斜齒輪;11、第二斜齒輪;12、滾輪;13、同步帶輪;14、軸承;15、直齒輪;16、電機;17、連接管;18、曝光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中心透照爬行器,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一個圓盤形狀的固定座2和鉸接于固定座2上的三根支撐臂3,固定座2上凸起設有三個鉸接座一21,三個鉸接座一21沿著固定座2的圓周均勻分布,支撐臂3的底端開槽后鉸接在鉸接座一21上,支撐臂3的頂端以同樣方式開槽鉸接有滾輪12。
結合圖1、圖2,每根支撐臂3上的中段處均開設有長孔31,長孔31內加工有球形槽31a,球形槽31a內可旋轉地卡有球形凸起8a。固定座2上與其垂直地設有一根中心管1,中心管1為硬質直管且內部中空,其內固定有曝光頭18,曝光頭18的連接管17從其內穿過,曝光頭18從中心管1一端伸出。中心管1上套有滑套4,滑套4上一體設有與支撐臂3位置、數(shù)量對應的鉸接座二41,鉸接座二41上開槽,槽內設有球形槽31a,球形槽31a內卡有球形凸起8a,鉸接座二41內的球形凸起8a與長孔31內的球形凸起8a之間連接有連桿8。
如圖3所示,中心管1上還可拆卸地箍設有抱箍6,抱箍6與滑套4之間焊接連接一根彈簧5,彈簧5也套在中心管1上?;?與抱箍6,及兩者之間連接的彈簧5構成了滑套移動結構。
結合圖1、圖4,固定座2的中央開設有圓形的中心孔2a,中心孔2a設有軸承14,中心管1穿過中心孔2a固定于軸承14內,軸承14較寬,軸承14外圈焊接固定有第一斜齒輪10和直齒輪15,固定座2上固定有電機16,電機16的旋轉軸與直齒輪15通過齒輪傳動連接。
結合圖5、圖6,每個鉸接座一21上均設有圓孔21a,圓孔21a內設有第二斜齒輪11,圓孔21a與中心孔2a相通,且第二斜齒輪11與第一斜齒輪10嚙合。支撐臂3的底端鉸接于第二斜齒輪11上,第二斜齒輪11與滾輪12通過同步帶輪13傳動連接。
實施例2
一種中心透照爬行器,如圖7所示,與實施例1中的滑套移動機構不同,本實施例中的滑套移動機構由滑套4、滑動塊7,以及兩者之間的彈簧5構成,滑動塊7可移動地套在中心管1上,滑動塊7側面設有可頂緊中心管1的壓緊螺釘,彈簧5焊接在滑套4和滑動塊7之間。
實施例3
一種中心透照爬行器,如圖8所示,與實施例1中的滑套移動機構不同,本實施例中的滑套移動機構由伺服氣缸9和滑套4構成,伺服氣缸9與中心管1平行,伺服氣缸9的活塞桿與滑套4焊接固定??蓪⑺欧飧?的供氣管與曝光頭18的連接管17系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如下:將接有曝光頭18的連接管17穿在中心管1內,曝光頭18伸出中心管1一端并固定,將固定座2向前塞入待測管道內,使用電機16驅動滾輪12使爬行器前進,或用推桿手推爬行器前進,在待測管道內管徑變化處,滑套4在滑套移動機構的作用下在中心管1上移動,達到使三根支撐臂3張開或收緊的效果,以使支撐臂3上的滾輪12貼緊待測管道內壁。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